第十九章  低溫天氣

“老丈,你的稻何時種,又是何時收,能與我說說嗎?”秦川問道。

他本來已讓田豐將尋找稻農之事記入日程,沒想到居然能現場抓獲到一家。

“這裏不比淮南,種稻的話,需要三月下種,十一月收獲。”老農道。

秦川皺眉沉思,看起來不行啊。

他穿越前是在農村長大的,知道後世長江以北想要實現稻麥輪作,離不開溫室育秧的技術。

有了溫室,水稻二月就可以下種。在溫室中培育出水稻小苗之後,再於三月氣溫升高後移栽到育秧田裏。等到五月麥收完畢,整好水田,就可以把育秧田裏的秧苗移栽到大田中。

由於二月就開始了育苗,用溫室避開了低溫天氣,所以這種水稻的成熟期可以提前到九月。而培育秧苗的育秧田也隻需要一小塊,並不會占用很多大田。

這樣的話,收獲了水稻之後,就剛好可以種植冬小麥。

老農的水稻,生長期還是太長,就算采用溫室育秧之法,仍然無法和小麥的生長季節錯開。

“老丈,請問你高姓大名?”秦川問道。

老農哈哈一笑道:“將軍跟我們黔首說話,不必那麽客氣,老漢名叫李善仁,田裏的是我二兒子李枟。”

“李老丈,我有一事想拜托於你。”秦川抱拳道。

李善仁嚇了一跳,這個貴人居然給自己行抱拳禮,這讓他覺得承受不起,忙道:“將軍盡管說,老漢能做的肯定去做。”

“你可知溫室之法?”秦川道。

“略有耳聞,但這是違禁之法,老漢並不會,也從未敢想以之謀利。”李善仁略有些惶惑地答道。

這個回答,卻出乎了秦川的預料。

他沒想到竟連隨便遇到的一個老農,居然也曾聽說過溫室,還說什麽“違禁”?

不過秦川並不在乎違不違禁,此時也不是考據這些東西的時候。

他看看田裏較為年輕的中年男子,說道:“讓李枟也過來,我們談論一下種稻之法。”

等兩個稻農都站到麵前,秦川道:“李老丈,我稍後會幫你們設計一個溫室,教你們在溫室裏培育稻種,這樣可提前半月到一月下種。”

李氏父子露出不明所以的表情,還有一絲擔憂之色:“這……”

秦川也知道,這些事僅靠語言,是無法讓眼前從未見過的農民理解的,而且他們可能還在擔心那個什麽“違禁”。

於是說道:“你們家在何處?等我去往石炭壩,忙完那裏的事情後,再回來尋你們。”

李善仁遲疑著說道:“我家就在前邊不遠的一裏,你到了裏中提老漢的名字就能找到了。”

“好,那我就先告辭了。”秦川拱手道。

這樣的禮節,又把李氏父子弄得一驚一乍。

秦川與田豐一行繼續南行,一路來到了石炭壩。

新的水壩已經建成,目前還在蓄水中,導致水車暫時無法使用。

在堤壩的西北側,就是當初建設的營地,目前雅苑示範新村的村部也在這裏。

秦川首先見了張易容,宣布道:“空穀,這裏的事可以告一段落了,你收拾收拾,等會兒就回軍營。”

“屬下遵命。”張易容拱手道。

他對秦川的命令都遵照執行,並不問為什麽。

剩下的兩個掾吏,秦川讓胡浩留下負責全局統籌,並在幹員中挑選出雅苑示範新村的村長,將具體事務逐步移交給村長,隻保留戶籍管理和借貸服務。

另一個彭年,將和張易容一起回到軍中,參與下個月的出征。

還有一個教授漢語的賈仲,仍留在此處負責夜校教學。

離開村部,秦川前往了燒製石炭和陶器的窯區。

他先命羅國棟帶負責燒製陶器的蘇鳴去取甘土,然後查看了這段時間煉出來的焦炭。

自從文遠有了成功的焦炭樣品,又經過幾次試驗,定下了燒製工藝之後,秦川就讓他建立了大窯,燒製焦炭並存儲起來。

現在存儲的焦炭已經有了上萬斤,在窯區堆了一大堆,但秦川仍然沒有找到能煉鋼的鐵匠。

於是秦川給了文遠新的任務:“暫停燒製焦炭。你去尋些石灰石,取回來帶人敲打研磨成粉末,然後取粘土晾幹磨細,兩者混合,進行煆燒。

燒一段時間後,取出加水拌勻放置,多試試不同的土石混合比例和燒製時間。待加水凝固三天後,從中選出最堅硬者,用它的土石比例和燒製時長作為標準,象焦炭一樣進行生產。”

秦川決定讓文遠開始試製土法水泥。

這個活不需要多細致,即使比例不那麽精準,隻要隻燒製溫度達到七八百度以上,燒出來的土水泥多少就能使用。雖然強度不高,但比起石灰也堅固很多。1

當然,若是能掌握效果最好的比例和工藝,那秦川肯定也是求之不得。

不過文遠聽了秦川的話之後,隻聽明白了取土石混合煆燒,至於什麽不同比例進行試驗卻完全搞不懂意思。

於是秦川幹脆取了紙筆,將實驗之法寫了下來,讓他有不懂時,便去找胡浩或賈仲解讀。

他沒時間陪著文遠在這裏反複試驗水泥,再說水泥目前也不是急需之物——鋼都還沒來得及煉呢。

忙完這裏的事情,秦川和田豐一行上了石炭壩水庫的堤壩,匆匆向東岸行去。

初春水流較小,水庫裏目前隻是半滿狀態,不過估計在夏季能夠蓄滿水。

水庫東岸的一處山坡,緊靠著堤岸,就是秦川目前的兩家工廠——造紙廠和印刷廠。

秦川先查看了印刷廠,這裏有田豐教出來的幾個工人負責,正在加班加點地印刷《漢語》,至於《算數》,現在田豐也準備開始進行定版了。

不過由於是全手工操作,印刷工作並不快,一天隻能生產數十本書。

但比起手抄,這速度已經令此時的人非常震驚了。

隨後秦川前往了造紙廠。

造紙廠和印刷廠,就是挨在一起的十來間土屋,造紙廠占據的房間和空地更多一些。

“小顧,現在不是已經有二十多個工人了嗎?你怎麽還在自己抄紙?”秦川的眉頭皺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