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古代戰爭兵器

關於‘一座漢代以前的大型墓葬出土’的話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在全網登頂了熱搜。

此事在短短時間內,便迅速引發了全民熱議。

隨著關注度越來越高,考古隊的領導層也不得不召開一場發布會,來回應人們的熱情。

宋彩月由於是隊伍中不多的年輕人,又身著高位,且還是一位長相漂亮的女性,自然而然的成為了發布會的回應人。

麵對台下無數媒體的長槍短跑,以及不絕於耳的各種問題和嘈雜聲,她不得不示意大家安靜,隨後隨機點名記者回答。

“宋女士,請問墓葬確定是來自漢代以前嗎?”

宋彩月顯得從容不迫:“是的,我們在墓葬的一卷竹簡的記載中,確認了墓葬來自於漢朝以前,一個叫做‘大虞’的諸侯國。”

“那請問確認了墓主人的身份了嗎?”

宋彩月笑著搖了搖頭。

“該墓葬並非某個虞國權貴的私人陵墓,而是類似烈士陵園的一座軍陵,由於挖掘進度的原因,我們尚未在其中發現屍骨。”

“宋女士、宋女士,現在網上有大批的聲音開始討論,說我們華夏的可考證曆史恐怕不止兩千年,您對此是怎麽看的?”

對於這種明顯帶著小小陷阱的提問,宋彩月並不正麵回答。

“具體還要看我們後期的挖掘工作,若是通過這次考古行動能補全一部分消失的曆史,那麽這個議題就是成立的。”

宋彩月一一點名,直到說得口幹舌燥。

發布會即將結束時,她再次抬手示意大家安靜下來,看向台下翹首以盼的眾多記者。

“我們考古的目的並非隻是為了那麽幾件文物,更多的還是想要替人們弄明白,我們從何而來、又將去往何處;”

“我知道如今網上的民眾們,對於我們此次項目的爭論聲不斷,因此為了回應大家這份熱情,接下來我們的挖掘工作每完成一個階段,便會在網上展示成果,好讓大家一起見證,我們的過去與輝煌!”

很顯然這個決定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導致現場歡呼聲和掌聲一片。

看著這歡快的氛圍,宋彩月也由衷的感到高興。

考古行業在以前,從未有過像今天這樣受到大家歡迎的盛況,往往隻是這花花世界默默無聞的一個行業。

而如今,春天似乎來了……

~~

在發布會召開後的第三周,九層的陵墓主體被完全挖掘了出來。

這座宏偉至極的宮殿群,直接推翻了人們以往對於古墓的固有認知;

甚至它已經脫離了古墓的範疇,而是屬於一座古代奇觀!

其中最珍貴的,還當屬散落在各個墓室的竹簡,主要記載了虞國的由來和曆史。

讓考古人員們,也終於對那個失落的時代有了一個基本的認知,了解到當時正處於周朝末年,諸侯並起;

同時也意識到,虞莊青王在修建這座陵墓時,虞國已經是麵臨滅國之災的局麵。

而他所創建的陷陣軍,也成為了虞國最後的希望!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眼前的這座奇觀,是大虞留在這個世間最後的痕跡時,季昌費盡心思埋葬在陵墓九層主體前的第一座兵馬俑,也終於出土了……

孟菲菲拿著一把小鏟子,跟在導師宋彩月的身後。

仰著頭滿臉震撼的看著眼前剛剛出土、還沒來得及清理細節夾縫中泥土的騎兵陶俑。

不由喃喃出聲:“老師,不是說古代的人都因為攝入的營養不夠,普遍比我們現代的人要矮小嗎?”

話是這麽問的,可此刻擺在眾人眼前的騎兵陶俑,連人帶馬的身高,恐怕都已經將近三米的高度!

光是那匹大馬的身高,最少也是二米五打底;

其強壯得不像話的身軀上,筋肉成紮、根根暴起,仿佛一蹄子下去就能踩死一頭牛,又具有一種順滑的線性美感;

除此之外,這匹馬的馬蹄上,竟然還釘有馬蹄鐵。

要知道,在當下已經探明的曆史中,馬蹄鐵第一次出現的時間已經臨近了漢代中期。

也正是這小小的一塊鐵片出現,使其馬匹的長途跋涉能力、負重能力、以及對於惡劣路況適應能力都大幅度提升。

在生產力落後的古代,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種跨時代的產物,也讓騎兵,成為了精銳軍團的心頭寶!

直到這時眾人才想明白過來,在主墓室放置的那一卷《虞莊青王書》中,所記載的‘且散千金覓雄駒,夜行千裏、日負千斤、鐵靴踏蹄、床鞍披身’是個什麽意思。

夜行千裏日負千斤就不說了,鐵靴踏蹄,開始眾人還以為是給馬腿上套上防具。

沒想到竟然是馬蹄鐵。

而床鞍披身,就更簡單了——就是披掛在戰馬全身的甲胄!

因此,光是這尊陶俑上所繪刻出來的信息,就已是妥妥的是超越了當時那個時代!

這時有一位對古代兵甲有一定研究的教授突然站了出來,望著馬背上的騎士感到極其不可思議。

“不應該呀,這種形製的重甲,至少也是唐後期,繼明光鎧後才出現的鎧甲……”

宋彩月並不擅長古代軍事一類的,轉頭問道:“蔣老師,這副鎧甲也很厲害嗎?”

被稱為蔣老師的中年教授,凝重的點了點頭。

“這尊騎兵身上穿著的重甲,跟宋代的步人甲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但也不盡然相同!”

說著給眾人科普了起來。

“我也算是知道《虞莊青王書》中那句‘顧匠師以定千八百鱗編甲’是個什麽意思了……”

“宋代步人甲,由一千八百多片甲片組成,重達七十多斤,防禦力極為驚人;”

“從我們現在已經考明的漢代曆史來看,漢朝大將使用的重甲,都還僅僅隻是從笨重的板甲演變過來不久……”

“板甲、或者是稍微演變後的甲胄,對於刀劍劈砍或許防禦力還不錯,但是對於鈍傷和突刺就束手無策了;”

“但是你們再來看眼前騎兵身上的甲胄,甲片環環相扣,除了應對劈砍和突刺,對於鈍傷也能起到極其不錯的卸力作用……”

聽他講完,眾人這才恍然大悟。

再轉頭去看眼前的陶俑,感受又有了不同。

換位思考一下,要是自己穿越回到古代,成為麵對這種騎兵的大頭兵,那該有多絕望?

一匹光是高度就至少達到了兩米五的戰馬,全身披著重甲,再加上馬背上身高至少也是七八尺、將近兩米的騎兵壯漢,穿著一身防禦力驚人的重甲,以一種極高的速度帶著無與倫比的氣勢和慣性,向你衝鋒而來……

那個畫麵,光是想想就讓人不寒而栗!

之前眾人閱讀《虞莊青王書》的時候,都沒怎麽在意裏麵關於陷陣軍的具體介紹。

畢竟古人書寫文章愛用誇張手法,而《虞莊青王書》裏麵的內容同樣相似。

卻沒想到,人家竟然隻是在平述一個事實!

當然,也有人心中疑惑不止——

按理來說華夏應該不存在眼前這種,身高體型都極為誇張的馬種才對。

因此也有人質疑眼前的陶俑,是不是屬於誇張放大後的騎兵版本?

但一想到《虞莊青王書》中那看似誇張的介紹手法,實則實話實說的打臉現實,有疑惑的人也熄滅了心中的想法。

隻能一邊上網搜尋、一邊找熟悉的朋友詢問。

得知這種戰馬跟英國的國寶馬種‘夏爾馬’有類似之處,都生得極為強壯高大。

很快就有人拿著各種測量和計算工具來到了陶俑前,一通搗鼓後,得出詳細數據。

“戰馬從馬蹄到頭頂,高度為二米六,以一般馬匹的質量為基準,如果這匹戰馬真實存在過,那麽重量最少在一噸以上;”

“騎士的身高為一米八七,上半身長度為八十五厘米,坐在馬背上時的高度能達到二米八五,接近三米……”

說著這位測量人員也不僅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種戰爭兵器組合,別說放在漢代以前了,就是放在任何一個朝代,基本上都是戰場巡洋艦一般的存在。

不說多了,就十個這樣的騎兵,組成隊列來上一輪衝鋒,又有多少古代的部隊能抵擋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