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書第一次出版後,記者問我為什麽選擇這個題材,我回答說退居二線休息,時間比較充裕,心裏有了一種衝動,想把中國工業大撤退的風雲軌跡寫出來,把愛國精神流傳下去。這個回答雖然發了稿,我知道記者不滿意,我理解有兩層含義,一來詢問風雨同舟的統戰題材,寫好很難,曆史故事不好把握!二來這方麵資料浩如煙海,按什麽路徑尋找,資料拿在手裏如何甄別取裁,不下番苦功夫,輕而易舉寫在紙上,變成白紙黑字是不行的!所以再版寫篇後記。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我還沒出世,父親受到極左路線迫害,失去了他視為比生命還寶貴的黨籍,在鄉下勞動改造。母親受其牽連,被“勸其退黨”。帶著我們弟兄姊妹住在沙河鎮,這是個被三峽工程淹在水下的一座小縣城。父親偶爾回家看看,有空就帶我從沙河鎮到萬縣市,十有九次都要上一位姓範的民族資本家家去,我稱呼他為範叔叔。範家是一個獨棟洋樓小院,比現在稱為獨棟的別墅小區還要講究,這在小小的萬縣市非常少有,也可以說獨無僅有。解放後他把小院一部分房屋交房管局出租,一部分自己居住。租房子的客戶中有一位是萬縣市副市長,民建萬縣市委負責人,姓陳。範陳兩家關係融洽,彼此天天往來,也很親密。範叔叔每月有大一筆“定息”收入,據說比萬縣地委書記的工資還多,每天看看報,聽聽京戲,做做家務,日子過得悠閑。屋內黃楊木家具,漆得光亮,沙發是牛皮的,愛幹淨,愛整潔,木地板每天擦得一塵不染,床單像剛剛洗過的一樣,鋪蓋毛毯折疊方方正正,有棱有角。陳副市長由於有過右傾言論,雖沒帶右派帽子,長期閑置,在家養病,手裏的事不是很多。他兩對父親的態度和我見到的所有人都不一樣,十分熱情,談話敞亮。父親那時精神上很敏感,對外基本停止交往,耽心有理說不清。但對範陳兩家,卻是例外,去了安然入睡,有飯就吃,談話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為此,範叔和送給父親十六個字:“召之即來,來之能睡,睡醒能吃,吃飽能說”。範陳兩人特行獨立,朋友不趨炎勢利,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革十年,範叔叔的“定息”被取消了,改為按月拿生活費。陳副市長也靠邊站,但兩家人對生活的態度沒有絲毫改變,與外界很少往來,在外麵緘口不言,什麽造反派、保皇派、大奪權、文攻武衛,一概不發表任何意見,躲在小樓自我欣賞,自得其樂,保持一種俊雅誌士的清淡。每天吃米一粒一粒地挑選,去掉稗子石粒。豆芽一根一根摘掉根部,菜葉一葉一葉洗淨葉麵。家中買來一杆稱,煮飯下麵炒菜,二兩四兩稱了下鍋。把日常飲食慢慢來做,慢慢品味。神情淡定,心靈潔淨,看報紙對著字典翻來覆去慢慢對照,標點符號也要仔細推敲,以此消磨時光。逃避窗外充滿喧囂,耳目充滿暴力的年代。這種對物質生活品賞,又不勢利的態度,讓我羨慕,覺得是一種修煉,一種高雅。

當年參加中國工業大撤退的民族資本家們,大都尚儉,很少有追求享受、鋪張、排場的。這個群體,很值得研究。探尋他們留下來的精神財富,更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他們經曆了那麽多國家社會的紛爭、動**,他們麵對大的動**、變故的因應心態,應變舉措,從“文化現象”視角剖析,不無啟迪意義。

落實政策,我父母得到徹底平反昭雪,我有幸接觸到一些從事統一戰線工作的前輩,從他們身上,看到統戰工作需要高尚的人格魅力,卓越的知識才幹,才能把情趣高雅的愛國人士求同存異過來。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拜訪過中央統戰部長、全國政協秘書長彭友今。念及故人情,領導百忙之中抽空接見我,問過我母親的身體,又問我這次來北京,打算住多久?需不需要過來住?我被老人家和藹可親的麵容和態度所感動。彭部長在南方局領導下,從事統戰工作多年,他拿出與我父親合影的照片說:“你父親年長我十歲,他去世了,我也老了。不知怎麽現在經常做夢,夢中回到在重慶的那段時光,那些鬥爭場麵和人物模樣,一幕幕活龍活現出現在夢裏”。老人挑燈看劍的話讓我思緒連篇,短短兩個小時的會見,我覺得那段時光肯定波瀾起伏,**氣回腸,令人難忘,老人的話勾起了我的好奇,引起了我去挖掘這段回憶的夢想。以後,我帶著探索,拜訪了九位相關的革命老前輩。

拜訪的地下黨前輩中,廖林生是一位有性格的人。他曾被錯劃為“右派”,開除黨籍,夫人劉平也受其牽連,被清除出黨。兩位老人打那天起,到附近銀行以“布爾”的名字開了個戶頭,每月領取工資後,按黨費繳納比例存入“布爾”戶頭,作為自己給組織繳的黨費,從不間斷,直到夫婦二人恢複黨籍,他們把存折連本帶利上交給組織,作為“脫離”黨組織這22年的黨費,這種對信念的堅守令人敬佩。

重慶是統一戰線的一塊聖地,民盟、民建、九三等民主黨派誕生在這裏。同樣,重慶是創作統戰文學的一座寶庫,人物群英薈萃,可歌可泣。書中人物,追求愛國民主道路,為了新中國,勇於擔當;他們追求知識,掙下財富,為了改變貧窮落後的祖國,不僅僅為了一人一家的富貴榮華,可謂“不獨其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實現中國夢的今天,更需要國人團結起來,貢獻智慧能力財富,實現民資複興的夢想。

本書借鑒應用了《董必武年譜》,《民建重慶史誌》,《胡厥文回憶錄》,《胡子昂鋼鐵巨擘》,《周總理率領我們改版商務日報》、《民族資本家在1949》,《盧作孚在1938》,《民國四川二五減租運動》史料著作,在此向原著的出版社和作者致以誠摯的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