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的揚州
事實上,我是揚州人,出生地對一個人的影響,還是相當深遠的。因為我從小離開揚州,因此我對揚州並不太了解。我雖是揚州人,但是並沒有進過揚州城,一直到六十三歲(一九八九年),我從美國組織“國際佛教促進會弘法探親團”返鄉探親的時候,第一次有機會到揚州城內大明寺吃飯和大家講話,那時候才覺得,我終於到了揚州城的核心。揚州在曆史上是九州之一、中國的古城。我雖然身為揚州人,卻對揚州城不甚了解,一直到近年來,才慢慢惡補揚州的曆史。因為我從故鄉來,故鄉的曆史都不知道,實在不好意思見人。
揚州的城徽——五亭橋(慧延法師攝)
曆史上,從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消滅長江北岸小國築城牆開始,至隋煬帝下揚州,開拓了運河,繁榮了揚州城,揚州就流傳著這麽一句話:“隋煬帝,下揚州,一心看瓊花,陸地行舟去,到頭來,萬裏江山一夕丟。”曆史就這樣走到了唐代,揚州的繁榮也到了巔峰。
《資治通鑒》記載:“揚州富庶甲天下,時人稱揚一益二。”當時漕運繁榮,揚州成為鹽商賺錢的集中地,一些才高八鬥、風流倜儻的文人墨客隨之至此,留下許多名詩,成了風花雪月的揚州。
唐朝張祜:
十裏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
人生隻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
清人黃慎:
人生隻愛揚州住,夾岸垂楊春氣薰;
自摘園花閑打扮,池邊綠映水紅裙。
清朝龔自珍:
春燈如雪浸蘭舟,不載江南半點愁;
誰信尋春此狂客,一茶一偈到揚州。
還有韓琦、王安石、歐陽修、蘇軾、李紳、施耐庵、吳敬梓、曹雪芹等文學巨匠或政客,在揚州當官,理當事少,倒是閑情逸致多了。
明末清初的“揚州十日”,是揚州最淒慘的曆史。當初揚州人史可法奮力抗清,死守揚州,被惱怒的親王多爾袞允許清兵在揚州城內大肆屠殺掠奪十天,城內死傷無數,淪為一片廢墟。可憐的揚州人不勝唏噓。所以,在清朝的曆史上,這可以說是揚州最不光彩的史實,揚州也從此變得沉寂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