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施恩的手段與方式
“阿堵物”這個金錢戲謔的代稱自被西晉的玄學大師王衍發明以來,每每被用在嘲諷那些嗜利如命卻又虛情矯飾人物的場合。雖然,軍閥不盡是生性貪婪的饕餮,其中某些個別人甚至私人生活相當簡樸,但在行為表征上,卻無一不在逐利聚斂。一方麵,做軍閥,自己和家人要有好日子過,另一方麵,對於軍閥手中的雇傭軍,如果沒有利益的賜予,任何親密的關係都是靠不住的,即使是兒子老子也可能兵刀相向。所以不管軍閥的幕僚們在華麗的四六文中有多少清廉和愛民的表白,以東陵盜寶聞名的小軍閥孫殿英卻以他地痞式的率直,道出了軍閥政治的某些真諦,他認為蔣介石一生所為無非就是兩件事,一是怎樣把錢搞進來,二是怎樣把錢撒出去。①這“搞進來”和“撒出去”的兩件事,形象地道出了軍閥維係意識的兩個基礎的成分:施恩能力意識與施恩手段意識。
澡堂子扡腳出身的李彥青,是曹錕的男寵和第一號佞臣。李彥青的父親曾在張誌潭的家裏當廚師。張誌潭是北洋政客,曾任段祺瑞內閣的“國務院秘書長”、“督辦參戰處機要秘書”、靳雲鵬內閣的“內務總長”、“交通總長”等職。李彥青的父親將他主人的所有顯赫職銜,統統印上自己的名片,而在其下添印四個小字:“膳房主任”。北京宦海人物便稱他為“李主任”而不名。
◎今天印名片者好好學學。
四川民間傳說,以劉文輝防地多,錢多,稱為金龍。劉湘因爭防地以侄犯叔(二劉大戰,劉文輝本劉湘堂叔),稱為孽龍。鄧錫侯諢號水晶猴子,稱為水龍。田頌堯綽號冬瓜,傻頭傻腦,瓜氣十足,稱為悶龍。楊森自己無防地,到處亂擠,稱為滾龍。
◎龍多旱。
一、施恩能力意識
軍閥出於階級本能,要滿足自己蓄財過窮奢極欲生活的需要,還要適當地填一填手下各級軍官性質相同的胃口,對於最下層的士兵,至少要給他們一口飯吃,前提是他們要有收入,具備相當的施恩能力。軍閥占地愈廣,地麵愈富庶,搜刮的技巧愈多,施恩能力也就愈大,不僅可以維持部下不潰散,還可以引誘敵方的叛歸,當然也有像張敬堯那樣擁有兩千萬私財卻不肯拿出厘毫維持部隊的極端例子。②但一般說來,軍閥隻要是還想存在下去,就必須保持這種施恩能力,不能將所有的金錢都裝進自己的腰包。所以盡管不少軍閥成千上萬地把錢存在外國銀行,留好到外國租界當寓公的後路,但斂錢維持和擴大施恩能力一直是軍閥意識中的主導成分。還有更多的軍閥,其實不愛錢,甚至沒有私蓄,但對於軍隊的給養倒十分在意。畢竟軍隊是軍閥最大的私產,沒有了軍隊,軍閥的個人生命也就隨之失去了意義,縱然是下野的軍閥,真正甘於寂寞的也沒有幾個。
保持施恩能力意味著對所屬地盤的拚命搜刮,甚至對路過和暫駐的地方也要大撈一筆,好一點是自行收稅、攤派,差一些的幹脆有計劃地縱兵劫掠。南北方的各種客軍,可以截留路款乃到截奪鹽稅和關稅。對縣以下(包括縣)的每級政府組織,多數軍閥幾乎不做更動,為的是保存這個係統以便於征糧征稅。有些軍閥即使做了某些改革,也無非是使縣級以下的各級政府純粹成了一架稅收的機器,征收局成了縣政府的中心部門,“局長往往由縣長兼任,縣長為地方行政長官,事繁責重,然一年三百六十五日,皆惟催糧是務;降而至於團總、團正、甲長,亦莫不困於催科”。③當然說官老爺們“困於催科”,確乎委屈了他們,應該改為“樂於催科”才是。機構改革規模最大的“模範省”山西“以籌謀軍實之故,賦稅屢增,全省財政,幾瀕於危……人民未先受其新政之實惠而負此租稅之重擔”。④軍閥幾乎個個都是“阿堵物”的瘋狂欲獸,隻要眼前拿到了錢,哪管他身後洪水,地方糜爛。為害甚烈的包稅製從袁世凱到蔣介石一直肆虐不已,商旅切齒的厘金製,蔣記國民政府嚷了七八年才姍姍逝去。就連號稱“不擾民真愛民”的馮玉祥部,也照樣“向民家要糧要草,催稅加捐”,打起仗來也“向人民要車要馬”⑤。甚至各派軍閥爭奪對空頭的北京政府的控製,也可視之為一種經濟行為,因為把持了北京政府不但可以分潤到若幹帝國主義控製的關餘和鹽餘,更可以用“中央政府”的名義出賣國家主權以換取外國借款,和發行大規模公債。
不管怎麽說,有了經濟實力就可以懸起施恩的誘餌吊著部下軍官們的胃口,也可以維持士兵們的雇傭道德,也就是說,養得起人,買得起武器。
1947年秋,白崇禧到寧夏視察,馬鴻逵大擺宴席,盛情款待,並請白檢閱隊伍。白召集團以上軍官訓話,並向每人贈一塊帶鏈子的大懷表,表後殼上鑲有白的照片。白走後,馬把這些團長狠狠罵了一頓,說白存心不良,勒令沒收懷表。
◎可以開個表店了。
袁世凱長子袁克定與段祺瑞不睦。袁世凱成立模範團,意欲袁克定主之,段持異議,認為袁克定形骸不全,有損軍儀。袁世凱不得已自任之,隨後仍令袁克定主持其事。段祺瑞隨即辭職去西山養病。袁克定乘其來向袁世凱辭行之際,率袁氏弟子於中南海居仁堂附近,向段祺瑞群起而哄罵:“窮秀才!”“段歪鼻子!”段憤極,拂袖出。
◎家奴不比家子。
1936年,韓複榘聞說當年的名妓賽金花在北平流落不偶,窮困潦倒,乃資助國幣一百元,寄由北平國文學校轉交。旋接賽金花謝函,略謂:“賽花老矣,誰堪顧問?蒙賞洋百元,不勝銘感,謹呈七絕一章,以申謝忱:含情不忍訴琵琶,幾度低頭掠鬢鴉。多謝山東韓主席,肯持重幣賞殘花。”此事韓令公開見報。
◎遙想當年風韻。
張宗昌在山東設立“舍汁行”實行大糞專賣後,一班老媽和傭婦甚為憤恨。因為此等權利素歸她們所有,一旦改為官賣,她們損失不小。乃集結數十人與張宗昌的糞夫為難,展開一場別開生麵的“糞戰”。一時尿屎橫流,臭氣熏天。張宗昌聞變大怒,特派軍警前往彈壓,糞戰始停。
◎應載入軍事史戰例篇。
二、施恩手段意識
單單有了錢,如果撒出去的方式不對,那也同樣達不到施恩與感恩的聯動效應。軍閥一般來說是在“賞”的背後添上一個“罰”字,作成一道正反合題,論起“罰”,或者是讓受罰者受些經濟損失(降職撤差),或者幹脆讓他們吃飯的家夥搬家。所謂利的**力的威懾,兩者互為表裏,缺一不可,沒有利,不成其為恩,去掉罰,人則有恩不知感,袁世凱說得明白,“我們一手拿著官和錢,一手拿著刀,服從就有官有錢,不服從就‘吃刀’。”⑥所謂恩威並施一拉一打的兩手。因個人的情況乃至秉性風格的不同,各有所偏重,在很多情況下,恩威並施,往往走著走著,就變成了有恩無威,有賞而無罰。袁世凱就對恩賞有偏好,北洋軍中,軍官雖幹犯軍紀,隻要對他袁官保沒有二心,袁世凱就“陽撤其任,陰仍給以津貼,且得委為聽差員,如遇出缺,仍得補還”⑦。在袁身為滿清大員的時候,其褒獎折片就特別多,幾乎月月皆有,甚至一日幾遞,有一二人的單折單片,更有數十人上百人的成批奏獎,隨著袁世凱的官升,其褒獎名單也日見其長,1907年7月,他以辦理日俄戰爭“中立”為由,一次奏褒284人⑧。反正借花獻佛,慷他人之慨何樂不為。鼎革後,他一個又一個地讓他的愛將出任方麵重帥,滿足他們刮地皮的特別嗜好,對於士兵,除了給予優於其他軍隊的餉銀外,還在軍營飯廳裏掛著他的畫像,營房裏供著他的長生牌位,編出“安分守己把錢剩,養家活口多光榮,你若常記此等話,必然就把頭目升”⑨一類的歌謠讓士兵熟背,從而在士兵心目中樹立起他這個“衣食父母”的形象。
韓複榘部二十二師師長穀良民是個典型的老粗。大字不識一個,連自己的名字都弄不清。有一次,他在辦公桌上看到一張名片,便問:“這是誰來找咱啊?”衛兵答道:“這是師長自己的名片。”穀道:“噢,怪不得挺麵熟的呢!”
◎拿錯了名片怎麽辦?
一次張宗昌在徐州,其母隨其赴宴。席上有鮮荔枝,張母不知如何吃法,即將荔枝連殼吞下,致當眾出醜,傳為笑談。張宗昌見狀第二日也大開宴席,將前次宴會的主客統統招來,特囑廚師專製荔枝狀糖果奉上,幾可亂真。進食時,張母從容自若,仍囫圇吞食。席間客人因不知裏就,反而欲剝殼而後食——遂雪前恥。
◎大孝之人能行大孝之事,不愧效(孝)坤。
段祺瑞比他的主公還要過分,在他的字典裏,施恩手段隻剩下了利誘一項內容,所謂“持金錢以驅策之,不患彼輩不為我用,且彼輩所希望者富貴耳、利祿耳,餘將使之盡滿其欲,又何為不餘是從耶?”⑩他一手編練的作為皖係主力的參戰軍,如果說還有一點精神教育的話,也充斥著升官發財的蠱惑。他曾手指著靳雲鵬(時為北洋政府總理,參戰軍督練)對士兵們說:“你們看靳督練就是我當年小站練兵時的一個炮兵,如今他都當到了國務總理。”⑪他對士兵的訓詞也是“小站練兵數隻八千,飛黃騰達何止萬計”之類⑫。以為這種功名利祿的**再加上物質待遇的優厚,就可以使部下具有他某個部將所說的“軍隊好比是狗,主人讓我們咬誰我們就去咬誰”⑬,那種狗式的忠誠。顯然,有恩無威,有賞無罰的治理方式,固然可以贏得寬厚之名,但在凝聚效果上,卻不怎麽樣,錢多待遇好的皖係,根本打不過錢少待遇差的直係。
四川軍閥鄧錫侯屬下陳書農部,受劉文輝接濟,但在二劉大戰中卻攻擊劉文輝。人稱陳書農是三變化身——拿劉家的錢,做鄧家的官,打劉家的臉。
◎軍閥都有孫猴子手段,豈止三變。
曹錕綽號曹三傻子,喜歡酒肉也好女色,但他未發跡時阮囊羞澀,無法滿足他的酒肉欲,於是他想了一辦法,一到中午晚晌,大小飯館上座的時刻,他便逡巡於酒樓飯肆的門口,一遇上相熟的人往裏走,他趕緊跟著進去,不聲不響,坐下便大吃大喝,吃得酒足飯飽,然後一抹嘴巴,揚長而去。幾次三番而後,曹三傻子吃白食的名聲不脛而走,但凡認識曹的人,進飯店都要東張西望,左顧右盼,看清了沒有曹三傻子的蹤影,這才進門。
◎傻子不傻,今日蹭飯者看仔細。
胡匪出身的張作霖比較幹脆,他給部下描繪的是一幅從排長升連長,從連長升營長、團長的**裸的升官圖,還說什麽“隻要知道努力,不貪生怕死,有功我必賞”,除了“我的太太不能送給你們之外”,其他“要什麽我都可以給你們什麽”⑭。然而對待郭鬆齡這樣的叛將,也會在槍斃之後暴屍三日以示懲戒。
閻錫山則做得比較巧妙,他在太原為各鎮守使、旅團長、道尹大修洋房,安家置業,既享優禮之名,又有羈縻之實(家眷為質)。⑮
總的說來,盡管軍閥的施恩手段各有特點,但卻存在著很明顯的姑息傾向,優容者多,懲戒時少,這種傾向在曆史上的任何軍閥時代都曾存在過,它與驕兵奢將的風尚互為表裏,成為軍閥現象的一種特色,也是軍閥最終難到成氣候的根本原因。
三、施恩的界線
張學良秘密處決了楊宇霆、常蔭槐。楊家人半夜仍不見楊宇霆回來,乃要楊宇霆平時依重的術士張仙用法術探聽楊的行止。張仙作法之後,告訴楊家人說,他已經派了天兵天將去看過,楊正在大帥府打麻將,可能要打通宵。楊家人深信不疑,安然入寢。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譚延闓以湖南省省長兼署督軍。由於譚非北洋派人物,所以為段祺瑞所不喜。段內閣在文電上從來不稱譚“督軍”,而隻稱“省長”,暗示譚兼署督軍隻是一種臨時性措施。恰恰相反,譚雖是翰林出身的文人,卻不喜屬員稱他為省長。因此,在北京來文上,一色都是“譚省長”的稱呼,而在湖南省境以內,卻又隻有“譚督軍”這個稱呼。
◎婆婆兼媳婦。
盡管有人把軍閥的軍隊斥為“獸軍”,然而這些軍隊畢竟是由人組成的,軍閥首領麵對著並非一群隻認得鞭子和肉的馬戲團獅子,而是一些具有精神和思想能力的“社會動物”。五代唐明宗父子兩代罄庫賞賜軍士,卻連遭背棄的悲慘故事,在曆史車輪多轉了千把年之後依然會重演。盡管四川最大的軍閥劉湘把肥缺都分給了他的高級部屬,任他們大發其財,可多年霸踞債券發行局局長美差的旅長藍文彬雖說錢多得燒手,但照舊要起兵反叛。直皖戰爭,皖係各軍戰前各發四個月的餉,而且“段氏以為如此暑天,令人出入槍林彈雨之中,是非優厚勞軍,不足以固其心。因於各營開拔之旨,每軍十八人,賞酒席一桌,每桌價洋十元,每日每人隨站送發汽水一瓶,麵包點心亦隨時供給”⑯。可是這些吃飽喝足的皖軍卻連一場像樣的仗也沒有打就稀裏嘩啦地敗了陣。
對於軍官來說,以金錢權位固其心的辦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施恩者所期待的作用,但這種**裸交易所激起的貪欲心膨脹和道德水準的下降,卻在一定時機會使施恩的努力走向反麵,由微弱的恩義效果變為欲壑難填的怨望之情。給得越多,抱怨越大,並非是一種神話。對於士兵來說,單純的物質利誘並不足以讓他們甘心為與自身關係淡漠的軍閥賣命拚死。對於這些出身農民的人來說,有時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待遇的優厚與否,而在於分配方式的均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均”這種夫子論道,再恰當不過地道出了這種根深蒂固的農民心態,而軍閥軍隊的性質就決定了它無論如何順應不了這種農民的均平心願。
第二次直奉戰爭,吳佩孚派王懷慶為北二軍總司令,出冷口,經朝陽,趨義縣、錦州。王懷慶事先特地選定了農曆八月十九這個據說宜於出征的黃道吉日,並且選定經由德勝門出城,取其得勝凱旋的意思。到火車站登車時,由事先特地物色來的一個名叫王得勝的軍官跑步向前,高聲大喊:“王得勝迎接將軍!”王即揮手微笑,登車出發。
◎結果還敗了,真丟人。
新疆軍閥楊增新的一名譯電員忽然三番五次地要自殺,說是迪化城的城隍爺要他去。楊增新於是給城隍寫了一紙抗議書,派人送到城隍廟裏宣讀焚化。後來這名譯電員還是吊死在城牆上。大概是譯電員掌握的機密太多,行動又受限製,以致精神失常。
◎抗議錯了。
最後,從根上講,有錢才能養兵,有土地才能有錢,而割據又需有兵。戰爭的破壞消耗殆竭了財源,而維持下去的辦法又隻有靠戰爭以擴大領地,戰爭的升級使農村的破產加速,進一步破壞了軍閥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即使戰火未能波及,因戰費的加增而導致的搜刮過度,也一樣導致農村經濟的破產。奉係軍閥在更大規模的第二次直奉戰爭中戰勝了對手,但一向富庶的東北卻陷入了經濟破產的困境,以致奉係的理財能手王永江不得不呼籲罷兵息戰,在所請不遂的情況下辭職不幹。這種災難性的惡性循環是軍閥所不能也無法擺脫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們的施恩意識無非是一種自殺意識。
正是鑒於施恩的這種界線,隨著時間的推移,軍閥愈來愈把注意力投放到集團的精神控製方麵,竭力建立起一種維係道德體係。這種努力因軍閥中各自所處的環境、地位及出身和個人秉賦的差異,導致各自的維係體係呈現出迥異的色彩。
新疆軍閥楊增新在烏魯木齊東門裏修築了一所廟宇,命名為“上帝廟”,廟裏正殿正供著一個木牌位,上麵有他手書的上帝字樣,配享是孔夫子。每當新官上任之前,總要到上帝廟裏來參拜,作出奉公守法的誓言。楊增新說,人欲是難填的,而宗教神佛在官吏的心目中早已失去了控製作用,現在唯有用上帝激發官吏們的“天良”,做事做人不超越“本分”,略補刑罰不足。
◎此上帝是哪家的?
陸榮廷每次考核軍官,先將欲考核者招來飲宴,暗中在桌上放一個大紙炮,酒過數巡,陸舉杯敬酒,大家一齊舉杯,就在這時,預先布置好的侍者將炮點燃,忽然轟隆一聲,凡杯落者落選,麵不改色、杯盞在握者給他帶兵升官。
◎劉備來了準落選。
注釋:
①《文史資料選輯》,第六十四輯,第142頁。
②1920年7月9日《長沙大公報》。
③《東方雜誌》第三十一卷,第十四號,第89頁。
④呂承言:《閻錫山統治下的山西》,《國聞周報》第三卷,第十九期。
⑤恨天生:《塞北戰後見錄聞》,《國聞周報》第三卷,第四十五期。
⑥袁雪靜:《我的父親袁世凱》,《文史資料選輯》,第七十四輯。
⑦《段祺瑞秘史》,第101頁。
⑧《養壽園奏議》,卷44,未刊本。
⑨《勸兵歌》,袁世凱輯《新建陸軍兵略錄存》,第310~311頁。
⑩鴻錫生:《安福秘史》,第3頁。
⑪《北洋軍閥史料選輯》(下),第67、68、70頁。
⑫《北洋軍閥史料選輯》(下),第67、68、70頁。
⑬《北洋軍閥史料選輯》(下),第67、68、70頁。
⑭何秀閣:《張雨亭將軍草莽佚聞》,台灣《傳記文學》第三十四卷,第三期。
⑮1922年3月1日《長沙大公報》。
⑯1920年7月20日《民國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