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鄉親——今日韶山紀事
那一個日子愈來愈近了。
對這個山村——不,對這座山城的人民來說,這是一個沉甸甸的日子,這是一個無比莊重的日子哪!那一天,他的一聲啼哭響落在這個山村。他向這個世界報到來了。從此,他的名字和這個山村的名字,便緊緊地聯結在一起了。這個山村孕育了他,他讓這個山村添彩,使這個山村增輝!他從這個山村走向全中國,走向全世界。這個山村便跟著他走向全中國,走向全世界。毛澤東——韶山,成為當今世界兩個最響亮的名字!
走下火車,踏入這座山城寬廣、整潔的街道,一股濃烈的氣息便撲鼻而來。使你強烈地感覺到,這全城的人民在迎接一個喜慶的日子,在舉辦一個隆重的節日,大大小小的書店裏,書攤上,滿架滿架的書,全是研究、頌揚、記述毛澤東不平凡的人生經曆、超人的雄才大略和偉大的曆史功績的各類書籍。《太陽城》旅遊服務部等紀念品商店裏,紀念毛澤東誕辰一百周年的金幣、懷表、鋼筆和各種規格的像章,如一顆顆閃亮的星星,把一個個小店裝點得熠熠閃目。離市政府不到一公裏的那座秀麗的天鵝山上,毛澤東的鄉親們,正在建一座不朽的豐碑——韶山革命烈士陵園。山腳下,一柱三角形大理石門標,托起一座花環式的門樓。這個風格獨具的陵園門樓,是韶山人民用心靈編織的告慰親人們英靈的花環哪!“淚飛泉”(取主席《蝶戀花·答李淑一》詞中“淚飛頓作傾盆雨”之意境)、“六英亭”(紀念主席一家為革命犧牲的六位親人)、“五英亭”(紀念毛主席親手建立的韶山黨支部第一屆支部成員,他們為革命先後犧牲了)……正在加緊建設。石工們那叮叮當當的敲擊聲,如一聲聲鼓點,似乎都在趕著那一個日子……
在那個不可忘卻的年代,這個山村裏,一代人跟著毛澤東站起來了,一批人卻因跟著毛澤東而倒下去了。曆次革命鬥爭中,這塊隻有210多平方公裏的彈丸之地上,便先後有1598人為革命獻身,現在被認定為革命烈士的,就有146位。沒有他們的獻身,怎麽會有我們國家的今天,我們人民的今天呢?怎麽會有那一年毛澤東在天安門城頭發出的“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個莊嚴的聲音呢?
中國人民跟著毛澤東從此站起來了,韶山人民也跟著毛澤東從此站起來了。解放後,這裏的各項事業迅速發展起來。農業,一年一個新台階;工業,從無到有,從有到不斷地壯大;隨著全國人民、全世界人民對毛澤東的景仰,這裏的旅遊事業也迅速發展起來。1990年12月26日,在毛澤東誕辰97年的時候,國務院正式批準建立韶山市。建市的大會卻遲遲沒有開。他們在等著什麽呢?
在韶山的鄉親們的心裏,還有另一個沉甸甸的日子。那是6月25日。毛澤東在離別韶山32年之後,1959年的6月25日,回到生他、養他的這片土地上來了,看望他的鄉親們來了。那兩天,鄉親們的心沸騰起來,他的心也沸騰起來。夜不能寢,便舉筆揮毫,給世人留下了一首著名的詩章。老作家周立波,把毛澤東這次重返故裏。描述為“韶山的節日”。的確,這是韶山的節日!
1991年6月25日到了。這一天,離1959年的那一個6月25日正好又是32年了。建市的慶祝大會,就在這一天舉行了。這是韶山人民一個盛大的節日。山村,從此一躍為山城了。14天以後,新成立的中共韶山市委舉行第一次常委會。就在這次常委會上,做出了一項決定,要在主席誕辰百周年的時候,在韶山興建韶山革命烈士陵園、毛澤東詩詞碑林、毛澤東圖書館、毛澤東銅像等一批永久性紀念項目。這消息在報刊上透露出來後,湘潭縣一中的學生馬亮寄來了5元錢。這是他們接到的第一筆捐款。區區5元錢,紅紅少年心。1959年,毛主席回故鄉時,報刊上曾發表一張有名的照片:《毛主席在鄰居家做客》。照片中的那位抱小孩的青年婦女,如今已是年過花甲的老太太了。她叫湯瑞仁。改革開放以後,她在主席故居對麵約50米的謝家屋場,開了一個飯店,取名為毛家飯店。她熱情地為來主席故鄉參觀的客人服務。她用獲得的經濟收入,慷慨地支援有困難的鄉親和支持社會公益事業,當聽說要為主席鑄造一尊巨型銅像時,她立即送來了5800多元錢。主席的女兒李敏代表親屬第一個捐款1000元。至今已有23位主席的親屬捐款達2萬多元。主席唯一健在的堂弟毛澤連,年已八旬,平時靠種菜過日子,省吃儉用,這次聽說要興建紀念性工程,硬是拄著拐棍走了十多裏路,把200元現金送到有關部門……短短一個月時間裏,韶山這個人口不足十萬、經濟並不十分發達的縣級市,群眾自覺捐款就達65萬元。
毛澤東,使一個山村站起來了!毛澤東,使一個民族、使一個國家站起來了!他不僅為韶山人民所景仰,同樣為全中國、全世界人民所景仰!在全國各族人民的支持下,韶山的永久性紀念工程正在按計劃順利進行。紀念堂前的銅像廣場已經建好了,銅像基座也已立好,隻待銅像從南京運來……很快,人們便能在這裏一睹主席在開國大典上的風采了。座落在韶山半山腰的毛澤東詩詞碑林,整個基建已近尾聲。這個碑林共樹碑100塊,其中毛澤東詩詞碑66塊,其餘34塊為趙樸初等名人題詞。碑大小不等,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全是用漢白玉或花崗岩刻成。其中詩碑《七律·到韶山》,寬12.26米,高8.3米,厚0.99米,分別代表毛澤東的生日、壽數和忌辰。這是我國目前最大的碑刻。這是一個毛澤東詩歌藝術的殿堂,更是一個毛澤東書法藝術的殿堂。一代偉人的思想風采和藝術天賦,將從這一塊塊石碑間飄逸出來……
韶山人,毛澤東的鄉親,他們不僅在加速建設一些紀念性工程,以表達自己對毛澤東的懷念之情。同時,他們艱苦創業,奮發拚搏,決心把一代偉人的故鄉建設好。建市二年多來,各項工作都發生喜人的變化。1992年,全市社會總產值比1987年增長7倍;農民人平純收入比1978年增長了9倍,被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政府授予“雙文明建設先進市”光榮稱號。每一個韶山人心裏,時刻都亮著一盞燈;每一個韶山人的肩頭,時刻都壓著一種責任,那就是:在外國人麵前,我是中國人;在中國人麵前,我是韶山人!我們韶山人,要有毛主席家鄉地位的光榮感,繼承毛主席光榮革命傳統的責任感,加速毛主席家鄉建設的緊迫感。
啊,韶山人,毛澤東的鄉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