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喚強心壯骨的文化閱讀

一個時期,不斷在報刊上讀到有識之士關於讀書這樣一種呼籲,那就是希望更多的人回到書本閱讀上來,特別是呼喚那種不僅養眼更要養心的文化閱讀。這類呼喚,我以為至少提出了這樣的一些問題,一是當越來越多的人捧著手機抱著電腦饒有興致閱讀時,有人看到了潛藏的危機,那就是手機上五花八門的微信,電腦上五光十色的音畫故事,大大擠掉了書本閱讀的時間。我不是刻意反對運用新的技術手段閱讀,而是這種快餐瀏覽式的現代閱讀方式,永遠也無法取代那些含金量很高的書本閱讀。一卷在手,可以細細品味,反複咂摸,而電視、手機,熒屏音畫,稍縱即逝,失不再來。書麵閱讀可以啟動思維,引發想象,完成全麵的讀書欣賞過程。更主要的是,如果一個人長期沉迷於屏幕瀏覽式的娛樂式鑒賞,滿足於花邊新聞和音畫故事索取,那麽人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便會迅速在娛樂快感中消減鈍化。

對於軍人來說,如果個人業餘閱讀用這種手機瀏覽式的方式來實現,其危害就更不容小視,因為往小處說,它直接關聯軍人的個人修養,往大處說,它甚至關聯部隊戰鬥力生成。“學大有益,在自求變化氣質。”一個人要提高自身素質,必須通過閱讀掌握多方麵的知識。唐詩、宋詞、元曲,飽含精華無數,字字珠璣,清麗扼要,動人心弦,可以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論語》《大學》《孟子》《中庸》,哲理深厚,博大精深,乃先祖智慧結晶,對當今乃至未來,都極有教益。對於軍人,我們常說,要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胸懷和誌向,而閱讀乃修身之本。軍人閱讀什麽?當然關乎我們肩上的使命。軍人承擔的是衛國戍邊、守土為民的光榮責任,若講以修身為目的的閱讀,首先必選的是那些能為我們提高“精氣神”的文化經典,選擇那些能夠為軍人強身壯骨的英雄篇章。因為這樣的圖書,對軍人來說,不僅僅是求得愉悅效果,它更如進軍號角,讓我們提振士氣,振奮精神,在未來戰場上轉化為克敵製勝、無堅不摧的力量。

呼喚強心壯骨的文化閱讀,呼喚那些具有英雄主義精神內容的讀物成為今天官兵最愛,如果說曆史上已經成為我軍傳統,那麽今天在新的形勢下,更有必要繼承和發揚。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新的形勢下,向我軍提出了要能打仗打勝仗的要求。能打仗、打勝仗,靠什麽?當然離不開先進的武器裝備,但是,無論技術怎麽發展,都需要人去掌握,人是決定勝敗的最根本最重要的要素。掌握現代裝備的新一代軍人,必須要有精神的滋養,這個精神,就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這是我們建軍以來克敵製勝的法寶。

我們不無遺憾地指出,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這些年來,對貫注英雄主義精神的圖書閱讀,不論個人選擇和集體倡導,都有弱化的趨勢。在相當一個時期和階段,熒屏上、手機上大量止於養眼、無關養心的節目和花邊新聞,已經令我們不少官兵不再習慣於捧讀一本書、剔除喧囂和浮躁,靜下心來進行不僅養眼更在養心的文化閱讀了。筆者曾留心做過觀察,如今軍營的各級圖書館圖書室,那些各類軍事文學名著,熱心問津的讀者似乎越來越少。不少人已經用在手機電腦上瀏覽信息代替了認真的圖書閱讀,有人認為,了解了手機電腦上的那些五光十色的信息,就是占有了知識,就有了與人交往的談資。於是,官兵的業餘時間,大量地被這樣的活動占有了。有人說,軍人業餘時間,讀什麽,幹什麽,完全是個人私事,屬於個人自由。這話固然沒錯,但是對八小時以外的生活管理,卻關乎一個人的價值取向,從反腐敗的角度,它甚至成為中央八條中了解幹部和管理幹部的重要方麵。如今,不僅是基層,甚至有的領導機關的幹部,業餘時間用來讀一本好書的人,已經是少而又少。我們觀察一支部隊的戰鬥力,業餘生活往往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角度。我軍官兵的業餘生活曆來有嚴格製度管理,但近年也時有新情況出現,舉個例子,近些年地方上常聽到這樣的評價,說現在“中國男人愛洗澡,中國將軍愛書畫”。這個批評不是空穴來風,有的幹部為附庸風雅,不僅業餘時間,而且在辦公室上著班也鋪紙命筆,把寫字畫畫當作了新時尚。有的用公款辦筆會,搞展覽,這些都是很不好的導向。一個時期,將軍書畫院遍及全國各省,受到社會各界批評,就是很好的證明。這樣一些機構的膨脹湧現,絲毫不能說明軍人文化素質的提升,恰恰說明像徐才厚這樣的貪腐大蠹聚財斂寶的惡習對部隊的傳播影響。肅清徐才厚的影響,這個方麵不可忽略。玩物者必喪誌,這是規律。一個人的業餘愛好,可以看出他的價值取向,一支隊伍的嗜好習慣,可以判斷他的戰鬥力。當年,給北洋水師造成滅頂之災的日本海軍,不就是通過偵探,了解到北洋水師鐵甲艦上的清軍閱讀的低俗圖書、哼唱的色情小調,甚至晾曬在甲板上雜亂的背心褲衩,判斷清軍必敗,最終使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的嗎?缺乏英雄精神滋養的軍隊,將會使自己處於危險之境。

近來閱讀二戰的曆史,有個奇妙的發現,當德軍法西斯大軍逼近莫斯科,整個蘇聯處於危險之境時,蘇軍百萬軍民用來提振軍心士氣的,竟然是上級下發的一本小書——《普希金愛國主義詩選》,在莫斯科保衛戰中,蘇軍官兵就是吟誦著普希金、肖斯塔科維奇等著名作家的英雄詩篇,走向了抵抗法西斯德軍的戰場,最終打敗了強大的德國軍隊。一本書,可以壯軍威鼓士氣,也可以改變人生。早些年,筆者曾對著名作家劉白羽做過一次專訪,談到他去延安,他說,作為一個滿腦子小資產階級思想的作家,之所以當初選擇去延安,完全因為一本書的影響,這本書就是《紅星照耀中國》,是書中描述的紅軍英雄,讓我看到了中國的希望。其實,當年像劉白羽這樣,揣著《紅星照耀中國》奔向延安的青年,為數不少。這就是文學的力量。回想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戰爭與和平》曾是中國軍人耳熟能詳的流行書。被稱為“三紅一歌”(《紅日》《紅岩》《紅旗譜》《青春之歌》)中的江姐、許雲峰、少劍波等人物,曾是那個年代中國軍人的精神偶像,催生了雷鋒、王傑、歐陽海等一批又一批新中國的士兵楷模。毋庸置疑,近些年,由於價值取向的多元化,鑒賞手段的多樣化,軍營中的讀好書傳統有被弱化的趨向,為我們提供過無數經典的文學大師,如“魯郭茅巴老曹”(即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悄然被時尚文化的代表“趙小李”(趙本山、小沈陽、李宇春)所置換。這不能不說是中國文化的悲哀。這種現象,可以說對當今軍營文化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

呼喚強心壯骨的文化閱讀,如果說對當今青年一代至關重要的話,那麽對當代軍人就顯得更加必要。人民軍隊英勇無畏不怕犧牲的基因,不僅需要我們各項管理製度的保證去傳承,同樣也需要官兵從各類圖書中去獲取。在閱讀手段多元化的背景下,要真正利用好現代科技手段豐富我們的閱讀,同時又不讓手段的失度擴張衝淡和主導了我們的閱讀選擇,需要我們所有官兵自覺抵製那種止於快感、遊戲人生的閱讀,呼喚和自覺踐行寓教於樂、養心勵誌的文化閱讀。

(原載2015年1月24日《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