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是一條河

一個世紀即將過去。

一個世紀即將來臨。

過去了的世紀,即叫曆史。曆史,對於後人來說,是一種財富,是一本教科書。

尚未來臨的世紀,叫做未來。未來,對於今人來說,蘊藏著一種**,收藏著一個美麗。

文學,紀錄著一個一個世紀,收藏著一個一個時代。

即將過去的這個世紀的文學將如何評價?就要來臨的這個世紀的文學又將如何估計?我沒有想過,懶得去想,紮紮實實地做一點眼麵前的事。

文學是一條河,是一條藝術母親的河。一個世紀一個世紀以來,這條文學的河,澆灌出一片如錦的藝術花圃。任何一種藝術,都得益於文學之河的哺育。曆史上許多藝術大師,文學修養極好,文學功底極探。前幾年,在報刊上讀到這樣的一則消息:說的是黑龍江省省委書記孫維本對文學和藝術的關係有一個比方。他說,如果把文學藝術比做教育的話,那麽,文學就是教育中的師範教育。意思是說,文學是一切藝術的基礎。我認為這個比方恰當極了。

一個一個世紀過去了。時代前進了,科學發展了。

科學的發展,催開了這樣那樣新的藝術花朵。這個新的藝術之花,豐富著人們的精神生活。文學,這條最早滋潤人們精神世界的河,卻開始幹涸了,受到了一種不公正的冷落。花園裏,哪種花開得最豔,惹來的目光就最多,得到的讚美就最多,這是無可厚非的。我們的決策機關,我們的決策人物,當然也擺脫不了這種世俗,把目光和財力最多地投入到了當前人們最喜愛的藝術花朵上去了。於是,某些藝術之花,很是“熱鬧”,很是“繁榮”……

靜下心來,捫心問問:這些藝術花朵,是怎麽開放的?許多,是直接從文學母體上變過來的。這段時期,不是很熱鬧,我國好些文學名著,不是相繼被改編成這樣那樣的藝本品類?有些,雖然不是直接從文學作品改編成的。但是可以肯定,創作者是得到了文學之河的滋潤的。苛刻一點講,沒有文學修養,是不可能成為藝術家的。也許,他得益的不一定是當代文學,他甚至可以說,他沒有讀什麽當代文學作品。的確,我國的文學之河浩浩****,源遠流長。這也可能成為某些人不重視對當代文學的投入的一個理由。但是,每一個朝代(或者叫時代)不為這條文學之河注入新的泉源,做出應有的貢獻,這條“河”會“流長”?

我在煤礦工作時,知道一個基本的工作法則,要正確處理采煤和掘進的關係。掘進,是為采煤準備戰場。而某些領導人為了一時多出煤,向上級表功,重采輕掘。看來,一時是多出了煤,但最終將會無煤可采。掘進先行,采掘並舉。這是一條不可違背的客觀規律。礦山裏,人們把這種急功近利的搞法,挖苦地比喻為殺雞取卵。這種礦山工作法則,對我們正確處理繁榮文學和藝術的關係,是不是有某些啟示呢?

我是一個文學工作者,說這些話時,頗有一點“王婆賣瓜”的味道。但既然已經撕破了臉皮,不妨不顧一切地說下去。

社會生活,是文學藝術的泉源。文學要繁榮,作家要深入生活。藝術要繁榮,藝術家當然也要深入生活。但是,除了深入生活之外,是不是還要深入點“文學”呢?從文學裏汲取一點什麽呢?當然,文學要繁榮,作家不光是深入生活就夠了。還有許許多多東西要汲取,要豐富。

海麵上,浪濤滾滾。滾滾浪濤間,有波峰,有浪穀。文學事業的發展,也一樣。也許目下是文學的低穀。但既有低穀,就一定有高峰。就正如文學過去有過輝煌,有過風光一樣。我也曾經用阿Q的口吻對別人說過:“我們也曾經闊過。”

正因為這樣,我們並不氣綏。為了對曆史負責,對後人負責,我們將盡全力,做好眼麵前的工作。腳踏實地地去做自己喜愛的工作。為文學這條浩**的大河,補充一個——哪怕是一個很小很小的水點。這樣,到將來自己告別這個世界的時候,靈魂才會安妥。不過,我想在這裏,向一些決策機關、決策人物發出一個力量很小的呼籲:你們在考慮發展文學藝術事業的時候,在考慮加大對藝術事業投入的時候,不要忘了文學,不要殺雞取卵!

未來的世紀將如何?

我不知道。

不過,可以肯定地說,科學會更加發達。借助科學,一些新的藝術花朵將會競相開放。今天熱鬧的東西,明天不一定熱鬧了。也可以肯定地說,文學不會消亡。文學這條河,這條藝術母親之河,將會浩浩****地奔騰下去,滋潤著各種各樣的藝術的花朵,灌溉著一代一代人類的精神世界……

(原載《理論與創作》1995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