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般的“瑤都”

你可知中國還有個“瑤都”?

——這就是江華。地處湘、粵、桂三省接合部,有瑤族人口近三十萬,是全國瑤族人口最多、麵積最大的瑤族自治縣。十年前毛致用為其題寫:“神州瑤都”。

這是個什麽樣的地方呢?在全縣三千二百多平方公裏麵積內,“九山半水半分田”。

“瑤都”為什麽會誕生在這樣一個幾乎都是山的地方呢?

這又跟瑤族的曆史和生活習慣有關。瑤族為盤瓠之後,炎黃時期形成居住在黃河下遊與淮河流域的蚩尤部落,在與炎黃部落聯盟戰爭中失敗後,除部分部族臣服於黃帝部落,大部分蚩尤向南逃匿遷徙,形成三苗部落,活動於江漢、江淮流域和長江中遊地帶。後又與堯、舜、禹所代表的部落多次發生激戰,最後為禹所敗,大部分三苗人退至洞庭、彭蠡一帶,形成荊蠻部落。

先秦時期,楚人在荊蠻地域崛起,建立楚國。部分荊蠻融為楚民,部分荊蠻繼續向南向西遷徙……此後又不斷對朝廷的歧視和壓榨進行抗爭,不得不一遷再遷,越遷離平地越遠,越遷越往深山裏搬。

用他們的話說,就是“入山唯恐不深,入林唯恐不密”。大部分瑤族居住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高山密林中,山高嶺陡,出門就爬坡,是瑤族居住環境的真實寫照。也有部分瑤族居住在石山、半石山區,隻有一小部分居住在河穀、丘陵地帶——他們是被朝廷的“剿撫並施”的政策招撫到這些地方居住的。

一些瑤族村落,建在水源充足的半山腰,幹爽、通風、陽光充足,這是遵循自古流傳下來的“依山自保”的傳統。除具有防備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侵襲之外,還能很好地防備外敵入侵,戰時“進可攻,退可守,守能招”。

何謂“守能招”?由於村與村之間都建在半山腰上,可相互瞭望,能打招呼,一旦某個村落遭到外敵入侵,發出信號,臨近的村落馬上可以增援,從不同的方向切斷進攻之敵的退路。比如,東邊瑤的村落分布大都呈三角形,或兩個不等邊形平行分布。極少有一個村莊單獨存在的,即使隻有一個村莊,也在兩至三個不同的地點建屋,呈點狀分布,相互支撐。他們的生產方式是“既耕山,又耕田”。

而西邊瑤的生產方式卻“一直以耕山為業,極少耕田,過著吃盡一山過一山的遊耕生活”。直到二十世紀的五十年代,居住才相對固定下來。

就在這種漫長的遷徙過程中,瑤族成為一個典型的山地民族,形成“大分散,小聚集”的分布特點。全國有五十六個民族,而一個瑤族就有五十個大小不同的分支,諸如“花瑤”、“紅瑤”、“盤瑤”、“排瑤”、“平地瑤”、“過山瑤”、“白褲瑤”、“青褲瑤”、“長袍瑤”等等。

瑤族人耕山愛山,他們居住的地區,大都峰巒疊嶂,林木蔥蘢,溪流縱橫,環境清幽。就像“瑤都”江華的“九分山”,是怎樣一種山呢?

天上有風能(風能蘊藏量四十多萬千瓦);

山上有森林(林地麵積兩千四百平方公裏,森林覆蓋率百分之七十七,其中五萬畝是原始森林);

山中有礦藏(已探明的礦藏三十二種,以稀土儲量最為豐富);

山下有河流(全縣大小河溪二百九十一條,水能蘊藏量五十多萬千瓦)。

——這樣的山區,像不像童話中的境界?在這樣的仙境中聽著瑤族的曆史故事,真仿佛置身於童話世界裏。

農曆十月十六是盤王的誕辰,每年的這一天是瑤都的“盤王節”,整個江華都沉浸在童話般的歡慶氣氛之中。上午在世界最大的瑤族圖騰園,舉行開幕大典,正因為瑤族自古以來與山相伴、生生不息,其性格也不可避免地接受了大山的熏陶,忠厚誠樸,愛憎分明,頂天立地,不畏艱險。且樂觀爽直,能歌善舞,再加上分類很多,不同的瑤族生活方式和風尚習俗也不同,形成了五彩斑斕、豐富多樣的瑤族民間文化。

全國有八個瑤族自治縣都派出了強大的代表隊,身著自己那個瑤族支係的民族盛裝,聚集在盤王像下,展示各自的成就和魅力,為瑤族的曆史和文化自豪,為瑤族子孫無愧於自己的曆史和文化、無愧於始祖盤王而慶祝。

高歌勁舞,鼓樂喧天,圖騰園的廣場變成歡樂的海洋。

下午三時整,在“天下瑤族第一殿”——盤王殿,舉行祭祀儀式。瑤族縣長一身“瑤王”裝束,高貴而威嚴,朗聲宣讀祭文:“吾祖盤王,人神敬仰。龍犬圖騰,徽幟高揚。蚩尤之裔,逐鹿廣垣。共創中華曆史,締造神州輝煌。開先立極,功盈天壤……”

隨後演唱瑤族的史詩:《盤王大歌》……

我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如詩如畫,如夢如幻,始終像置身於童話之中。

美哉,瑤都!

2011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