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跑的“石獅”

沒有人知道它誕生於什麽年代,是什麽人雕的。在隋朝或更早的時候,它就被人發現靜靜地蹲坐在唯一一條通往泉州的官道旁:隻有多半人高,沒有張牙舞爪的雄姿,沒有卷發甩動的風采,輪廓簡約,線條流暢。卻淳樸耐看,憨態可掬。正是由於有了這尊討人喜歡的石獅子,行人到此都要在它旁邊歇歇腳,喝點茶水或吃點幹糧。於是,它的旁邊就有了一個小亭子。

滄海桑田,朝代更迭,石獅子默默地看著世間的變化……自己身邊的小亭子也爛了建,建了爛,漸漸地竟演變成一片村落——人們就叫它“石獅”。

我第一次見到這尊石獅子是一九八四年。那時的石獅已經升級為鎮,給我的感覺是一片迷魂陣般的服裝城。胡同縱橫交錯,七拐八彎,“有街無處不經商,鋪天蓋地萬式裝”。一個陌生人陷入其中,便很難再鑽得出這由色彩和布匹構成的迷魂陣了。滿眼都是衣服,從地麵直掛到屋頂,花花綠綠,無奇不有。從全國各地來的服裝販子,肩上背著碩大的口袋,如魚得水般地在衣服堆裏往來穿梭,尋尋覓覓。我由於沒有采購任務,隻覺得眼花繚亂,頭昏腦漲,實實在在地感到迷失的恐懼,一種物的威壓。便請求陪同的人趕快帶我去看那著名的石獅子。

石獅子身旁有一座城隍廟,煙霧繚繞,香火鼎盛。看裝束有許多是從海外來的香客。據廟裏的主事講,東南亞一帶的許多城隍廟是仿照石獅的城隍廟建的,也可以說那些國家的城隍是石獅城隍的分支,或者叫“屬下”。那裏的信民自然就要定期來尋根,來朝拜具有更高權威的城隍——這無疑跟廟前的這尊石獅子有關。因為是先有的石獅子,然後才有了這片人煙、這片城鎮以及這座廟。

應該說,石獅的靈氣和運氣是來自石獅子。

八年後我再去看石獅子,在它的眼前竟建起了一座嶄新的石獅市,但當年服裝集散地的優勢還在。除去國內的交易,每年有百分之四十的服裝和小商品出口到全球五十多個國家。為成龍配套,石獅又有了一個“鴛鴦池麵料市場”。全國有六十多家紡織廠把各種麵料產品送到這裏來銷售,同時又有數不清的外地服裝廠跑到這裏來選購麵料。這就叫“全國跑石獅,石獅跑全國”。每年的銷售額在百億元以上……

石獅地處東南一隅,人們為什麽願意來回奔波數千裏乃至萬裏,非要到這兒來買和賣呢?民間有句大實話,叫做“無利不起早”。人們都願意到這兒來,一定有到這兒來的好處——這就是知名度,這就是信譽。在貨物大流通的時代,能成為貨物的集散中心,就等於四麵八方的錢都往你這兒流,顯示了一種發達的魅力!

石獅的大公交車,目前除去跟西藏、台灣還沒有通車,其他的中國地方就沒有他們不去的了。僅二〇〇二年的春節前夕,他們就送出去五十多萬外地人。要知道石獅全市的人口也隻有三十萬!同時,他們還有另外的兩個三十萬:石獅人旅居海外和港澳的有三十多萬,生活在台灣的祖籍石獅人有三十多萬……石獅的學校都很漂亮,就因為多是華僑出資修建的。

所以,石獅跑得起來。他們有跑的傳統,古來就能跑、會跑,跑國內,跑海外,跑出去還能再跑回來。要想跑得快,還得要有一雙合腳的好鞋。精明的石獅人是不會想不到這一點的,著名的“富貴鳥”皮鞋就產自石獅。離“鴛鴦池”不遠,有一大片漂亮的淺色建築,那就是“富貴鳥”的大本營。年銷售額五億多元……

又是數字,我寫了不足千字,就使用了許多數字。要說石獅,想躲開數字是很難的。因為數字格外鍾情於石獅,動輒就是上億幾億,甚至是幾十億上百億。一個區區的縣級市,去年的投資總額就達到二十三點五億美元,外貿出口是二點五億美元,工農業總產值為一百五十七點六億元,財政收入五點四七億元,平均每個市民儲蓄三萬元……

有了這樣一些數字撐腰,石獅就想搞一個堂皇的城標——石獅市的城標自然也要在獅子上做文章。但沒有打那頭古老的小石獅子的主意,而是重新雕塑了一頭巨型石獅子。這座石獅子矗立於新城繁華大道的環島中央,身長七米,身高七米,體重二百四十噸。礱石為軀,瑜光璀璀,昂首振鬃,狀若吼雷。弭耳重鼻,鉤爪鋸牙……望之令人心魄震撼,頓生敬畏。凜凜堂堂發散出“威服百獸”的王者氣象!

新的石獅子,成了石獅市的一道景觀。人們乘車遊覽或進出市區,都要反複經過它的身旁。行人紛紛駐足,在街邊上遠遠地仰望它。因為隔著馬路,隔著兩條大道十字交叉的環島,還有環島上的綠地、花叢和樹木。這恰好和獅王的威猛與尊貴相稱,人們更喜歡遠觀,不敢近瞧。

那尊憨厚可愛的老石獅子呢?依舊蹲坐在原來的地方,平和地看著眼前的這一切變化,看著一個自己的同類成了這座城市的象征——被人推崇,雄視天下。但它並不寂寞,身邊的城隍廟香火更旺了,它的身邊每天都擁擠著熙熙攘攘的人流……

歲月改變了一切,唯獨對它卻沒有起太大的作用。它全身沒有一處殘缺,石質沒有風化。隻是形態更加渾厚,線條更加柔和,越顯得可親可近。它的頭臉被人們摸得鋥光瓦亮。人們喜歡撫摸它、親近它。相信它才是曆史的見證,因此也同樣可以見證未來。

200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