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情所致

為情所致

田陽縣南部有個小鎮,叫古美。古美周邊皆山,山山相連,峰峰疊翠。一條小河沿山腳緩緩流淌,帶出一片片稻田、蔗林。阡陌之間,常常見農人或荷鋤,或挑擔,或趕牛,忙碌於農事。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

但到了農曆二月初二這一天,一切農事都停下來了。所有的人都趕到圩鎮,過花炮節。

花炮節是古美的傳統節日,其主要的內容就是搶花炮,兼有對山歌、打籃球、舞獅子、文藝表演等。那一天,周邊遠遠近近的男男女女都紛紛趕過來,雲集於古美集鎮。平時裏集鎮是門可羅雀,但這一天一下子就變得人山人海,好不熱鬧。

先是舉行搶花炮。

集鎮旁有塊空地。一個精致的花炮架已端放在空地中央,一隻花炮則放在花炮架上。看熱鬧的群眾已將場地圍得水泄不通。參加搶花炮的都是年輕人。無論是古美的還是外地的,隻要願意,人人都可以參加。人到齊了,裁判走到花炮架前,將花炮點燃,花炮“嘭”的一聲,被火藥噴上天去,等花炮一落地,人們就開始搶了。

這花炮球是用鐵絲繞成的。外麵包了一層布。搶花炮的規則是,誰搶到花炮,並能衝出人群,放到指定的地點,誰就是優勝者。花炮先後點三次,其中以搶得第三個最為榮耀。

這樣的規則是有來由的。傳說,清朝初年,有個商人來到古美,看到古美山水秀麗,風光旖旎,便定居了下來。他帶來了三個女兒,個個美豔如花,其中最小的一個最為出色,求婚者甚眾。商人一時難以選婿,便向求婚者出招:農曆二月初二,在古美河畔的田疇裏舉行搶花炮——共點三隻花炮,搶得第一隻的配予大女,搶得第二隻的配予次女,搶得第三隻的配予小女。搶花炮如期舉行,商人的三個女兒均各得如意郎君。此後,農曆二月初二的花炮節就流傳下來了。

如今的搶花炮自然不隻是為了熱鬧,更深一層的目的是為愛情,為擇偶。參加搶花炮的多是未婚青年。他們想通過這個節日,能找到一個對象。在搶花炮的過程中,他們拿出看家本領,衝、跑、抱、攔、奪、躲,從不示弱,充分顯示出了個人的機智、力量和勇氣。他們奮力表現就是為了給場外的女青年看的,而圍觀的女青年看在眼裏,誰最強最猛,心中就有了底。等散了場,在對歌的時候,女青年已經心有所向;男青年也知道誰是自己如意的妹子。不一會兒,如意男女一接觸,就離開人群,單獨到別處暢談去了。

有些人是來對歌的。他們帶著小孩來,為了讓小孩高興,見見世麵,就帶著他們去看戲,看舞獅,然後給他們買些零食吃。有些是來趕圩的,挑來了一擔農產品,或雞或鴨,或山貨,到集市上去賣,得了錢,就買些油鹽,還有老婆孩子的針線、鞋襪。若是碰到老友,就到飯館裏炒兩個菜,喝起酒來,喝得暈暈乎乎的時候,才發現圩散了,天黑了,連忙起身,邁著歪歪扭扭的步子,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