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嘯山莊

呼嘯山莊

苗寨平日裏是很平靜的。那些坡坡嶺嶺,不是長著樹,長著草,就是長著莊稼。垌田一片一片地連著,田埂一條一條地接著,時不時見到農人肩挑荷鋤地出現在自家的坡地裏,默默地做著鋤草、施肥、澆水、犁田之類的農活。有牛間雜其中,悠閑地吃草。突然間,田邊的草叢晃動了一下,鑽出了一隻山羊,接著又默默地跟出了一隻、兩隻、三隻……一群羊一邊走一邊吃草,遠遠的才見到一個羊倌在後麵懶散地跟著。他的頭頂,是一顆熱辣辣的太陽。

但是,到了跳坡節,那些坡坡嶺嶺就不是這樣的情景了。苗家人尤其是青年人,全都穿上盛裝,呼嘯著來到一個固定的坡場,吹蘆笙,跳舞,爬坡竿。參加比賽的人,早早就結集在一起,個個都是摩拳擦掌的神情;而看熱鬧的人,則是三三兩兩閑散地遊走,哪兒熱鬧就往哪兒湊。小孩就不管這些,你追我打的,把坡場當成了遊樂場。不一會兒,周邊的草都給踏平了,土塊也踩出一股股煙塵來。

這跳坡節在廣西隆林最為盛行。每年農曆正月初到中旬之間,各村寨都分別舉行。節期有長有短,兩三天的有,八九天的也有;場麵有大有小,幾百人的有,上千人的也有。反正這些天,苗家人的歡樂都放在這坡場上了。

這個節的主要內容是比賽爬坡竿。坡竿一般由南竹或杉木做成,高三到五丈,豎於坡場中央,頂端掛有一麵旗子和一些彩帶,但最主要的是要掛有一壺酒、一串臘肉、一束帶葉的鬆樹枝。酒和臘肉是吉祥之物,參賽者誰能爬上竿頂,喝到一口酒,拿下一塊臘肉,誰就是勝利者,就是苗家的好漢。

但比賽是很艱難的。因為這坡竿事先已被塗上了桐油或雞油,滑溜溜的,而且要求參賽者上竿時身不貼竿,而下竿時必須頭朝下腳朝上。這樣的難度,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但欲試身手者卻不乏其人,故而,看熱鬧的就多了。

比賽開始。先有一老歌手唱一首“爬竿歌”,吹蘆笙的也吹起了音符,跳舞的也擺動了身體,然後,參賽的青年就依次排隊一個個比了。這個項目比的是臂力和腿力,就看參賽者雙手能否抓牢坡竿,雙腿是否頂住爬竿,把身體撐上去,而手和腿又必須配合得巧妙。坡竿畢竟有油,有的剛爬上一兩米,就栽下來了。圍觀的人,就哈哈大笑,笑他的無能;他呢,臉紅紅的閃到一旁去了。有的就很有能耐,竟能爬到一半,甚至差不多就到頂拿到酒或臘肉了,但不知怎麽了,竟突然落了下來。眾人倒沒有笑,都發出“喲”的一聲,歎息不已;失敗者站起來,搖搖頭,連連說,沒力氣了沒力氣了,然後很不情願地站到一邊去了。

能成功爬到竿頂的就不是一般的了,他必定臂力過人,機敏過人。他爬一段,就會休息一下,以保持體力。即將到頂的時候,圍觀的人就會大聲呼喊,為他加油,蘆笙吹得更響了,舞也跳得更歡了。他就更自信,更有力量,終於爬到了竿頂。隻見他用單手摘下酒壺,喝了一口,又摘下一串臘肉,才滑下來。下滑是很講究的,必須做出雄鷹展翅、單手倒立等驚險的動作,這才顯出英雄的氣概。這個時候,人們狂呼起來,鼓掌的,拍手的,豎大拇指的,讚許的目光和聲音全都送給這個勝利者了。隻見他慢慢滑到地麵,立起身子,粗粗喘了幾口氣,然後雙手舉起勝利品,頻頻向眾人示意,得意和驕傲全寫在臉上了。

勝利者獲得了“竿王”的稱號。但他得到的不僅僅是這些,他還可能得到愛情。如果他尚未婚配,那些未婚的姑娘就會給他送去許多愛慕的目光,他會在這些目光中找到自己的愛情。如果他已有了心愛的人,此刻,他完全相信他的這場愛情已經完滿了。

據查,爬竿比賽來源於紀念古代民族英雄蚩尤。傳說蚩尤在戰鬥中犧牲,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在他的墓前豎起了一根長長的竿,竿頂掛著祭品,然後為他號跳。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跳坡節中的爬竿習俗。而如今,跳坡節已成了年輕人尋覓對象和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