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鏡子

第四章 別樣的姿色

綠鏡子

1958年9月,在百色城東北七公裏處的一個叫永樂鄉的大山坳裏突然間聚集了幾萬人。這些人,都是來自百色、河池地區的東蘭、巴馬、鳳山、田林、田陽、平果、隆林、西林等12個縣的各族農民。他們一到,立即安營紮寨,到處插上旌旗。每一天,太陽剛剛升起,山坳裏已是人聲鼎沸,機聲轟鳴。人們有的揮鋤挖土,有的挑土填壩。揮動的鋤頭,來來回回的腳步,將工地攪得塵土飛揚。人流當中,幾輛推土機來回不停地推土,馬達的吼叫聲,回響在山穀裏,驚起一群群飛鳥——這樣的情景一直持續了兩年。

兩年後,一座大型水庫建成了,熱鬧了兩年的山坳沉靜了下來。不久,原本人煙罕至的山穀一下就儲滿了水,成了一片綠瑩瑩的水域。山腳下那些樹木、道路和一些村莊被水淹沒了;那些在石縫和草叢間出沒的走獸遠走他處,為水裏的魚所代替。後來,人們把這一片水域稱作澄碧湖。

人類曆來喜歡依水而居。一座城市能有一條河或一片湖相伴,是那一座城市的福分。百色福分不淺,河和湖都有了。百色人在平日裏稱頌右江的千年沉積的同時,還不斷地稱道五十多年前前輩們用雙手創造出來的澄碧湖的美麗。

澄碧湖原是一條地下河,在雲貴高原邊緣的崇山峻嶺中潛流,到淩雲縣蘭金嶺水源洞突然奔騰而出。這段河流就叫澄碧河,全長127公裏。它越過了多少個山穀,流經了多少道彎,經曆了多少荒野的寂寞,因而,它渾身隱隱滲透著一種山野的狂野。但到了百色的永樂鄉,它就停止了奔流。在人們蓄起的水壩麵前,它收起了野性,變得溫順了,也變得寬闊了。整個湖麵呈長形,麵積39平方公裏,總庫容量11.54億立方米。由於水流平靜,故水質清澈,水麵清亮,碧綠如翠,如一麵巨大的綠色鏡子,平躺在百色市郊區。它白天映照著藍天白雲,夜裏則接納了岸邊通紅的燈火,讓百色風情萬種。

澄碧湖被譽為“大海的女兒”。她很寬廣,所以像大海。但大海看不到邊,且海浪洶湧,無法親近,而澄碧湖看得到邊,可以坐上小船,在湖心慢慢地遊,慢慢地親近周邊鬱鬱蔥蔥的山,親近船底下清涼明淨的水。澄碧湖與海不同的是,它比海精致。

當年造水庫的老前輩們也許沒有想到,這片原本隻是用於發電和灌溉的人工湖,到了今天會成為一道風景,但時間的確是可以造就風景的。當年,永樂鄉這一帶的山溝,雜草叢生,野獸出沒。水進入以後,就將那些雜亂的草叢和亂石溝壑覆蓋了。寬闊的水麵給人一種平坦寧靜的感覺。那些原來很魁梧高大的石山和土坡,被水一淹,就隻露出一個小小的山尖,變成了一個個精致的小島,細看如出水的碧螺。“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小島上長有些小樹和雜草,整個樣子就像人造的巨型盆景。而岸邊的山,則是一堵天然的壩岸,仍然偉岸著,魁梧著。山上滿是密密麻麻的樹,除了原始林帶,還有龍眼、菠蘿、芒果、荔枝。樹有筆挺的,有彎曲的,卻都很濃鬱,和山腳的水連在一起,綠得紮眼,綠得醉心。

百色人是很會享受的,有了閑心,就在假日裏帶上家人,到澄碧湖玩。坐在船上,看水光山色。水麵原來是很靜的,船一劃過,就有波痕了,像一塊大大的綠綢緞被人剪開;船機聲一響,就驚出林中幾隻飛鳥,飛鳥就從頭頂飛過;偶有小魚急急躥出水麵,船上的小孩就驚叫起來。風微微地吹,落在臉上,涼涼的,潤潤的,還帶些甜。

遊了湖,就上岸玩。乘船向東北航行約40分鍾,來到永樂鄉石坪村上雪屯西邊,在斑鳩溪邊的石壁上有一個天然的崖像。這崖像從斑鳩溪水麵算起,高約30米,寬約12米,有雙目、眉毛、鼻子、嘴巴、左耳,可謂神情酷肖,纖毫畢現,樣子就像一個壯族姑娘,當地人就將之稱為“雅芒”(壯語,婦女之意)。傳說,當年這個叫雅芒的女子,因情哥出海打魚,久久未歸,她就每天來到這崖邊上,向著東邊,癡癡地盼望。日子一久,就站成了這尊崖像。而這尊崖像,成了澄碧湖最具吸引力的千年不變的風景。

當年建設水庫的農民大軍住的是窩棚,而今天的澄碧湖周邊已建了很多賓館和飯店。入夜,再寬闊的水域也已讓黑幕完全罩住了,看不見山影,看不見波紋,看不見白天的熱鬧。但岸邊的燈火給黑夜帶來了另一種景色:燈影倒影在水中,波紋讓燈光不斷破碎,水邊便有了一層晃動的輝煌。在這樣的色彩裏散步,心一定是清的。久而久之,外地人知道了這樣的景致,就聞聲而來,遊了湖就在岸邊的餐館裏吃澄碧湖裏的魚,吃完了飯就住在賓館裏,享受這裏的清閑。

據說,澄碧湖現在流行吃一種用爛刀魚做的魚生。這爛刀魚一般隻有手指大小,清甜脆爽。百色人常常到那兒吃,客人來了也介紹這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