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麵上行走

第三章 右江邊上的影子

在江麵上行走

每一條江河,都有無數的故事。江河養育人,人創造故事。這是江河特有的一道文化風景。

右江,無疑也是這樣的一條江河。千百年來,右江浩浩****,以不變的姿勢,在百色盆地上穿山越嶺。多少人曾在江邊匆匆走過,多少人曾在江中孤苦漂流——有默默無聞者化為塵土,有彪炳千秋者永存英名。江河不古,偉人不朽。

鄧小平,這個偉人的名字,是右江河畔上一個閃亮的紅色符號。

1929年4月,桂係軍閥李宗仁、白崇禧挑起了反對蔣介石的戰爭,但最終以失敗而告結束。借此機會,廣西地方實力派俞作柏、李明瑞利用蔣介石的力量掌握了廣西的軍政大權,分別擔任廣西省政府主席和廣西編遣特派員。但他們十分明白,剛剛建立起來的政權根基還比較薄弱,而且蔣介石是靠不住的,於是他們聽取了俞作柏的弟弟俞作豫的建議,要求中共派幹部去廣西工作。

這時候,鄧小平來到了廣西。

這是曆史的一次重要安排。如果沒有這個安排,右江邊上就不會留下鄧小平的足跡,右江和鄧小平的名字就不會連在一起了。

這年的七、八月間,鄧小平以中央代表的身份,同中央特科交通員龔飲冰一起,從上海啟程,經香港,取道越南到達廣西的南寧。

此時的鄧小平才25歲,到廣西後化名鄧斌,以廣西省政府秘書的公開身份開始工作。他幫助俞、李整頓和培訓部隊,並共籌反蔣、反新桂係軍閥的大計;同時又堅持中國共產黨獨立自主的原則,趁機開展兵運工作和發展革命力量,伺機舉行武裝起義。在他的影響下,俞作柏、李明瑞釋放了一批大革命失敗後被捕的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緊接著,他又以培訓初級軍官、加強廣西軍事力量的名義,通過俞作豫向李明瑞建議,成立了廣西教導總隊,並派進了100多名共產黨的幹部學員。駐守在南寧的廣西警備大隊實際上也被共產黨掌握,共產黨員張雲逸任警備第四大隊大隊長,共產黨員俞作豫任警備第五大隊大隊長。

1929年10月6日,俞作柏、李明瑞通電反蔣,出兵廣東,但很快失敗。鄧小平等人發動南寧兵變,把黨所掌握的武裝力量拉出南寧,向群眾基礎較好的百色、龍州地區挺進。

10月22日,鄧小平、張雲逸率部進駐百色,並立即開始起義的準備工作。

12月11日,鄧小平、張雲逸、韋拔群等領導廣西警備第四大隊、廣西教導總隊和右江農民自衛軍舉行了百色起義,宣布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張雲逸任軍長,鄧小平任中共紅七軍前委書記(後兼任軍政治委員),韋拔群任紅七軍第三縱隊縱隊長。同一天,在恩隆縣(今田東縣)平馬鎮召開了有11個縣5個鎮的農民代表、工人代表和紅七軍士兵代表共80多人參加的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右江蘇維埃政府,雷經天任右江蘇維埃政府主席。接著,在紅七軍的幫助下,右江地區有15個縣相繼成立了蘇維埃政府或革命委員會。從此,偏僻、貧窮的右江地區,就成為響徹中國的紅色革命搖籃。

應該說,鄧小平在右江地區的工作時間並不長,但有關他的故事卻很多。他仿佛一個在江麵踏浪而行的行者,行蹤不定,但無處不在。他已經成為右江地區革命精神的象征,讓這一方百姓驕傲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