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古人雲“欲治其國,先齊其家”,這充分說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的好壞已直接影響到一個孩子整體素質的優劣,影響到一個民族的興衰。我國古代素有重視家庭教育的優良傳統,還特別重視總結積累家庭教育的經驗,給後人留下了豐富的家庭教育文化遺產。諸如以魏晉南北朝時期顏之推的《顏氏家訓》、宋朝袁采的被稱為“《顏氏家訓》之亞”的《袁氏世範》和司馬光的《溫公家範》為代表的古代家訓,就有幾百種之多,還有許多論述家庭教育文章與不計其數的教子家書和詩詞,都是寶貴的精神財富。這麽豐富的家庭教育文化遺產,在整個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是任何國家都不能比擬的。到近現代,重視家庭教育的傳統繼續發揚,民國年間出版發行了幾十種家庭教育方麵的著作和大量的文章。最有代表性、流傳最廣泛的是:民國初年廣東省省長朱慶瀾先生的《家庭教育》一書,魯迅先生以《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為代表的一係列家庭教育文章。特別是陳鶴琴先生的《家庭教育》一書,自1925年問世以來,到今天還繼續再版,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歲月裏,再版達近二十次之多。進入二十一世紀,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市場一體化、價值多元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我國思想、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個領域都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深化改革、社會轉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正在全麵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正在深入發展。所以,家庭教育也需要樹立與時代發展、社會變革乃至人才觀念相應的科學理念。在溫飽都不能解決的過去,父母忙於謀生,苦難的生活便成了給予孩子最好的接受磨煉和教育的課堂;但在經濟富裕的今天,家庭結構已經出現了很大的變化,科學地培養孩子顯得尤其重要。高爾基曾經說過:“愛孩子是母親都會做的事情。”愛是父母的本能,但是,如何在愛的基礎上讓孩子更好地成長,這是每一個家長必須思考的問題。

對於一年級小學生來說,家庭是其生活的主要場所之一,家庭成員是其交往的主要對象,家長是孩子感情上的依托者。因此,家庭是孩子社會化的極為重要的影響因素。家庭對孩子社會化的影響,有其自身獨特的色彩。但是有些家長隻重智商,不重孩子的情商教育;隻重分數,不重愛心教育;隻重成績,不重孩子健康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培育,不重孩子的生活技能等,這些錯誤的做法造成了孩子沉重的心理壓力,催生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對抗行為,父母自己也苦惱不已。

正因為如此,筆者在從事近10年家庭教育研究的基礎上,堅持把心理健康教育理論運用到家庭教育中,為中小學家長做了200多場輔導講座,每次講課均受到了家長的熱烈歡迎,課後與家長互動,家長提出了許多一年級孩子教育的問題,筆者篩選出了其中60多個問題,將其編輯成書。所以,一定程度上本書是筆者多年家庭教育實踐的結晶。通觀本書,不難發現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針對性強。本書中的60個案例,是筆者從幾百個一年級孩子家庭教育問題中精選出來的,都是家長迫切需要解決的案例,這些案例具有相當的普遍性和代表性。二是實踐性強。筆者從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實踐出發,在對案例進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具體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具有較強的實踐性。三是可讀性強。本書在具體問題的解答中,說理透徹,分析清晰,內容翔實,通俗易懂,具有較強的可讀性。

孩子的教育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也不是一個人能夠承擔的責任。那麽,孩子的成長,就根本不是隻靠教學製度的約束、老師的管理和學生的自覺,作為家庭的環境和家長的教育,也同樣是不可忽略的要素。隻有重視家庭教育,才能真正使孩子綻放出生命的光芒。

是為序。

殷餘忠 範新豐

2015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