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飲食文明

飲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譬如茶文化、酒文化、八大菜係,都有悠久的曆史,內容豐富,博大精深,享譽天下。同時,飲食文化也是一個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從原始社會以狩獵為主的茹毛飲血,進步到熟食;進步到農業社會以種植、養殖為主的雜食;食不厭精,再進步到講究“色香味形器”的美食。

我國飲食文化的特點之一是與中草藥密切相關。從神農氏嚐百草到李時珍修《本草綱目》,許多學問都是“嚐”出來的:什麽能吃?什麽健身?什麽有毒?什麽能人藥?幾千年來積累了豐富經驗。中草藥裏礦物和化學物質很少,絕大多數是能吃的有機物。因而便有了“食藥同源”的學說,形成了“藥膳”和眾多滋補食品。

隨著科學知識的增加和社會文明進步,我們的飲食習慣也不斷暴露出問題。譬如,上個世紀末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理論——隻有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生態環境,世界經濟和人類文明才可持續發展。其中,就有保護物種的多樣性和保護野生動物的要求。保護環境也是我們的基本國策,而且有了多項立法。中藥和滋補品裏的虎骨、犀角、麝香已明令禁用,熊膽、鹿茸就難辦,據說是養殖的,不犯法。我參觀過熊場、鹿場,幾十隻黑熊被每周抽取一次膽汁,許多梅花鹿被血淋淋地鋸下茸角,慘不忍睹。就算這些“藥材”有療效,有滋補作用,我看還是不用為好。九龍海關的朋友告訴我,青藏高原的偷獵者隻剜取香獐的肚臍(麝香,一枚可售2000港元),就將香獐拋棄荒野,讓它痛苦地死去;被海關查獲的走私者一人就攜帶百多枚麝香。也有攜帶虎骨、犀角走私入境的。鋸一隻犀角同樣要打死一頭犀牛。有人買就有人賣。取締這種買賣吧。國內的老虎已瀕臨滅絕,不喝虎骨酒就活不了啦?

經過這次抗擊SARS的戰鬥洗禮,“吃在廣州”的菜單也該改革了,“帶翅膀的不吃飛機,四條腿的不吃板凳。”此種“豪言壯語”違背科學文明。現已查明果子狸、蝙蝠、蛇、猴子攜帶SARS樣病毒,就算目前還沒有確定它們是人類致病的源頭和元凶,也應真正警惕起來了。廣州一天就要吃掉10噸蛇肉,長此以往,失去天敵,老鼠也要成災。不僅是廣州,別處的同胞也有喜歡吃野味的,貓頭鷹、穿山甲、娃娃魚、飛龍、熊掌、駝峰、魚翅、燕窩、老鼠、麻雀、蠍子、蝗蟲……它們有的是法律保護的珍稀動物;有的吃多了也會傷害物種,破壞生態平衡;有的很容易傳染疾病。

筷子文化曾經是一種驕傲——單手拿筷子就能進食,何苦雙手用刀叉?經常用筷子可以增進手指靈活性,“十指連腦”,激活腦細胞,人就變得更聰明、靈巧。有科學家認為,這就是“筷子文化圈”的人們在技巧性強的競賽項目中(如乒乓球、雜技、棋牌等)往往占優的原因。然而,一家人或十個八個人同桌吃飯時,大家的筷子帶著唾液到菜裏去攪,很容易傳染疾病。因此,分餐製勢在必行。咱們不是經常說壞事可以變好事嗎?在戰勝SARS和防止它卷土重來的同時改掉不講衛生的種種壞習慣,使我們的飲食文化和生活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應該是下決心、見行動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