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堅不可催的動力

1.身心健康第一位

當領袖是很累心的事,但人人都爭著當,不怕累心。而我要對同事們說的是,當領袖也好,不怕累心也好,都要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

在前文中講到小王是我們的“自然領袖”,他堅定地要這樣走下去。我想,他的心情是快樂的。說到快樂,就要說說健康,因為快樂是帶來健康最簡單的方法。對我來說,能做到健康正是我多年來養成了一種能使自己輕鬆快樂的習慣,我每月都會抽出一天的時間參加一次群體活動,將所學到的東西記下來,以便工作中應用。每天爭取睡足八個小時,午後小睡片刻;適當地休息以保證充足的體力,避免對身體有害的疲勞。還注意保證整潔,使整個身心清爽;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周末到環境宜人、氣候濕潤的地方休假,那裏有益於健康和長壽;有規律的生活;將室外與室內運動結合起來,每天到戶外從事自己喜愛的運動,如打太極拳、跑步,呼吸新鮮空氣,並定期進行室內的活動,比如讀書或其他有益的活動;不暴飲暴食,不吃太熱或太冷的食物,以避免不小心燙壞或凍壞胃壁;適當同家人和朋友一起讀些有關勵誌的書,自覺地汲取心理和精神的維生素;經常上網找一位稱職的家庭醫生谘詢,保健好自己的健康;把自己的成就與家人、朋友們分享。我始終堅持著這些準則,把身心健康擺在了第一位,因而過得健康又幸福。

不知道同事們是否同我一樣重視健康呢?一定要把工作和休息時間安排得更好,更有益於自己職業發展。

現代社會過於浮躁,對所謂成功人士的過度炒作,攪翻了大眾的平和心態,使一些人沉不住氣,渴望自己也在年輕時就成為千萬富翁,於是定下一係列不切實際的目標,滿腦子想的都是出人頭地。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難免會拚命地表現和掙紮,形成一種惡性競爭。很多人為了養家糊口,避免被淘汰的命運,他們無休止地加班,無休止地在休息日仍在工作,他們犧牲了和家人、朋友的交流時間,犧牲了鍛煉身體的時間,犧牲了讓自己放鬆的時間,但工作仍不見起色,似乎隻有這樣才能心安理得,證明自己在努力著。

“白領”階層盡管具有較高的職業聲望,卻也有著難以排遣的職業壓力和生活壓力:一方麵,多數企業為了爭市場,把業務指標擺在重要地位,“指標”成為很多員工心頭的大石,但還是不得不為此拚命;另一方麵,包括住房、撫養子女在內的生活成本過高,使得他們不願放棄一切可以增收、晉升的機會,於是,一頭紮進了加班的“泥潭”,不斷挑戰生理和心理極限。有些人說:“有的人透支金錢儲蓄健康,有的人透支健康儲蓄金錢。”我們要對透支健康的同事提個醒,提高健康水平,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勢在必行。其實,不論你是老板還是打工者,隻為自己考慮,也應該讓奮鬥和付出更有意義。當你停下緊張的步伐就會發現,你完全沒必要那樣投入,你的短暫休息並沒有使你落下工作,反而在下一個階段幫助你更好地完成任務。所以我建議職場人要勞逸結合,這樣才能保證每個人時刻擁有最好的狀態去追求夢想。

再強調一下,你要隨時提醒自己:幸福的底線應該是擁有健康的身心,如果你擁有了這些,那就要盡量讓心靈充實,至於賺錢,如果錢夠花,就不必再逼著自己為它拚命再拚命。失去了健康,生命也就變得黑暗而悲慘,一個在健康水平線之下掙紮的人將很難取得輝煌的成就。無論何時,都要把健康的身心擺在第一位,這樣你才有足夠的資本爭取更美好的前程。如果你離健康越來越遠,那麽就一定要停下來,重新規劃,你才能真正體會到幸福的滋味,才能有更健康的體魄為事業打拚。

2.高效出自好方法

你有才華,要配合好的方法,才有可能做出效率。

要達到生活質量的升華,需要找到一套合理的方法,才能把事情處理得得心應手。在職場上,也是同樣的道理,你有才華,要配合好的方法,才有可能做出效率。有人說:“每一個問題都有不止一個的解決方法,我們提倡智慧地做事。”埋頭苦幹的人雖然下了苦功,但卻隻能創造出有限的價值;而講究方法的人以最快速度完成手頭之事,不斷創造新的價值。要成功一定要用智慧尋找成功的方法,用最有效的方法去處理好與同事間的各種不和。

A公司營銷部的成員都是身心健康的年輕人,因而他們可以靠著輕鬆的頭腦去做事。人變輕鬆了,就會格外地細心,並能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小王就是這樣的人。在前文中我們說到小王愛給同事們出主意成為“同事王”——“自然領袖”,他感到榮幸,促使他堅定地做著同事們的建議者永不回頭。小王不僅愛給同事們出主意,而且工作起來也很心細。記得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小王接到一項任務,要求製定一個產品展銷計劃,這是他以前從來沒有涉足過的事。他見了吳總和何經理,商量最應該推出哪類型號產品參展,並分析了它的可行預算,為了降低成本還要把展銷會的位置考慮進去。經過商討有一個係列產品可以去參加展銷。於是,根據這些信息,他又確定了規模和展位等方麵,然後上網去查找展銷會的信息。他把所有搜集到的展銷會信息列成一張清單,請同事們提出有效建議,按照確定的規模和展位的情況將可選擇的展銷會按次序排列,他把自己的決定匯報給相關人員。當最終確定了要參加的展銷會,他又把所有該做的籌備工作井井有條地列了出來,從而確保展銷的成功。在整個過程中,他自始至終和那些參與計劃的人,以及對計劃感興趣的人保持著良好的溝通與聯係。這樣的做事方法值得借鑒。

小王的故事到此結束了,他的高效率工作法被同事們所傳頌,我們要記住他的這個事例來更好地提示自己,找到高效辦事的方法,提高你的辦事效率。

還有,我們可以從A公司的管理方法看出高效必出自好的方法。我們來看看A公司是怎麽做的吧:A公司以“不用加班”而揚名業界。它看重員工的做事方法和帶給公司的效益,而不希望員工裝模作樣或者痛苦不堪地留在單位做出一副辛苦加班的樣子。他們認為,能按規定時間和規定標準出色完成工作的員工就是好員工。工作以外的時間是法定的私人時間,可以自由支配和掌握。員工的績效考評和工作時間沒有關係,隻要完成了手頭的工作,隨時可以下班。管理者盡最大的努力統籌分配工作,保證員工的業餘時間。此外,公司還實行正規科學的員工培訓,教給員工正確的做事方法和需要注意的流程,使每一個崗位的員工都能在工作中出效率。這一管理方法使得該公司員工精力充沛,讓公司富有活力,在競爭場上成為一顆永不隕落的明星。由此我感到:“高效出自好的方法。”

這故事提示各位同事,做事要有一套很好的方法,才能做出效率,高效地取得成功,同事間的交往也會暢通無阻。小王的工作井井有條,並與相關的同事們保持溝通,才促成展銷會的成功,同時在溝通中,與同事建立了更加深厚的友情。這不難看出,好的方法是促進成功、增進友誼的根本原因。

做事,要有一套好的管理方法,而做人更應該講究做事方法,並要學會聰明地工作。說到“聰明的工作”,就是不斷地追求更高的質量和更高的效率。當這種思想成為你潛意識的理念,不自覺地會用更好的辦法去完成工作,縮減投入的時間和成本。小王按照最有效的辦事程序,考慮的是把成本降到最低。他在查詢展銷會信息時,優先考慮近距離的會場,不僅縮減了運輸時間,而且大大降低了成本,使參展成功。

蠻幹不如巧幹,掌握了做事方法,就可以事半功倍。或許你有很高的學曆,或許你受到過最尖端的訓練,或許你是一個真正的天才,然而,你仍然在這個世界上鬱鬱不得誌或難展宏圖。是因為你沒有掌握好做事方法。“方法”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再重要不過了,找對方法,你就會青雲直上;用錯方法,你就難以達到想要的目標。

你如果想獲得成功,就必須找到合適的方法,使你以最快速度完成工作任務,贏得同事和領導信任。在你抱怨或者尋找借口時,不如利用這些時間尋找最便捷的方法。一位成功人士曾經說:“我是不會幫助那些缺乏智慧的年輕人的。”所以,成功一定要用最有效的方法去處理好與同事間的各種不和。

3.不做“差不多”先生

如果想要做一個不一般的員工,那麽請對自己進行不一般的要求,把事情做到不一般的好!

從上一節中可以看出小王做事確實有他的一套方法,凡派給他的任務,都能做到位,而且能很快捷地處理好每件事,大家都稱他為“效率專家”。小王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總有一套很好的做事方法。像新來的小葛,做事總是拖拉不說,還做得不到位。他總說:“差不多就行了,何必要那麽費勁呢?”所以,大家夥都叫他“差不多先生”。這位“差不多先生”,總是對工作不認真負責。一次,何經理要他九點半交報表,“差不多先生”十點半才做好。何經理批評他,他卻說:“九點半和十點半就差一個小時,差不多啊。”還有一次,上司派給他一個緊要的事情,在別人看來應該先做緊要的事情,之後再去處理其它的事情,“差不多先生”卻不分主次,他說:“先做什麽和後做什麽差不多,沒什麽區別。”本來一件事情可以做得更好,“差不多先生”看看自己的工作,說:“差不多就OK了!凡事何必那麽苛刻。”對於那些對工作認真負責、積極努力的人,他還嘲笑:“差不多得了,何必那麽玩命呢。”結果這位“差不多先生”的命運可想而知了,他沒等到試用期結束就被開除了。

聽說還有一位做事不到位的“差不多先生”,與我們的小葛相呼應,引起我們的注意:

李輝是總公司下屬網絡公司的職員,他們公司主要提供網站建設服務:電子商務平台產品。

前不久,李輝在和某家公司談業務,來來回回已經給他們提交了三份網站建設框架方案了,客戶依然不滿意。對方是小公司,網站建設的費用不是很高,而客戶又有太多的要求,李輝就有些不耐煩了,於是向經理匯報,準備放棄這個小客戶。

經理聽了李輝的匯報之後說:“我想看看你的方案。”

李輝的方案雖然做了三份,但基本上大同小異,隻是零星幾個欄目名稱有些變動。經理問李輝:“你是否和客戶進行過詳細交流?”

李輝如實回答:“沒有,因為手頭上還有一個大客戶的業務。”

經理又問李輝:“那麽你是否對該公司的平台需求進行過調研?”

李輝再一次否定的回答:“沒有。”

於是經理語重心長地說:“你犯了兩個錯誤。第一,作為提供服務性的公司,不能因公司大小來決定工作的態度,大客戶很重要,小客戶同樣非常重要。第二,做事要做到位,把重要的事情做好。網站建設需要和客戶進行深入的溝通交流,對客戶的需求進行嚴格地調研,這是很重要的。不把事情做到位,反複修改方案等於在做無用功,難怪客戶對你不滿意!”

結果李輝被調離了。李輝接受了教訓,在新的部門,他工作得很認真,很負責,處理的事情也很到位,最後有幸成為新部門的副經理。

我從小葛和李輝身上可以看到做個“差不多先生”終會被排斥,成為最倒黴的人。我要提醒我的同事,千萬不要做“差不多先生”,否則,你就會像小葛和李輝一樣自討苦吃。

看到小葛和李輝的失敗,都為之感歎,還好李輝改正了自己的缺點。但願小葛也能像李輝走上正確的道路,有所成就。想到自己,我們都應該認真做事,把事情做好,這樣才有一個良性工作狀態。

從小葛和李輝的身上,我們要懂得,如果你凡事得過且過,不努力把工作做好,任何上司都會毫不猶豫地把你排斥在晉升的人選之外,那麽你永遠都無法達到頂峰。小葛遇事“差不多”就行,沒有到試用期結束就被開除了;李輝得過且過,沒有把事做到位,不把小公司放在眼裏,最終被調離。很明顯,他們得不到上司的信任,所以才是這種結局。好在李輝改正了錯誤,在新的崗位上工作認真負責,又做出了成績,才受到重用。有位成功人士說過:“如果你能盡到自己的本分,把事情都做好,總有一天,你能隨心所欲地從事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的確,把工作做好隻是一個員工的本分,但卻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現代職場中不乏這樣的員工——悶著頭按部就班地做事,他們至多留給上司一個勤勤懇懇工作的印象,除此之外沒有其它。但要使自己不斷有新突破,該常常給上司意外的“驚喜”——別人想不到的你想到了,別人做不成的你做成了,且把事情做好做到位,因此博得上司的格外賞識,如此優秀的員工,當然是被列入晉級的行列!職場中的很多人都很有能力,但被“差不多”的理念害了他們自己,使其成為像小葛和李輝似的“差不多”先生,工作不認真負責,把事沒有做到位,失去了展示才能的時機,從而被埋沒。我想,如果你想做一個出色的員工,就請對自己有一個高標準的要求,把事情做到極致!

著名的管理學家克勞士比也提出了同樣的思想:“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注意:第一次在做事情時就應該竭盡全力,把事情完成到“零缺陷”,接下來的環節才能更為順利地開展。

4.張滿弓瞄準靶心

分階段的成大事者加起來就是最後的成大事者。

目標,很大程度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效率。沒有目標,就沒有方向感,成功也就與你無緣。如何達到成功?其實這個故事就在我的身邊——我一位好朋友的同學的故事:

上一節中,“差不多先生”被炒了魷魚,讓我知道,做事不認真,凡事差不多的人,必會倒黴。那麽我們接下來看看一位把事做得完美的大學生吧。我說的這位大學叫勒華,他的故事告誡我,在做事前一定要張滿弓瞞準靶心,才好射出你的箭。

原本勒華想大學畢業就回到鄉下,幫父親務農,為家鄉做貢獻,可是一位好朋友幫他在本地一家出版社找到了差事。為了學有所用,他便想在這家出版社幹上幾年,積累點經驗,沒準對他回鄉幹事業大有幫助。於是,他張滿了弓準備一搏。他進了這家出版社做編輯,這對他來說不費吹塵之力,很快便進入了角色,做起事來得心應手。他想做一部很暢銷的書,就搜索著思路,突然有一天他發現了一篇很有趣的文稿,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瞄準了這一靶心——把特別有趣的、可讀性強的文稿匯聚成冊一定很暢銷?於是,勒華放出了自己的箭——將搜集來的有趣而又實用的文搞重新整合,使之形成簡潔、生動、有趣,不論是十年前的舊稿還是新出版的讀物,隻要有趣、有價值且不容易看膩的文稿統統整合在一起,重新編輯成冊,後取了一個很吸引人的書名《人生枕邊書》。該書一出版即刻引起讀者們的歡迎,銷售量達上百萬冊。這樣第一炮打響後,勒華堅持這樣的思路撰寫了許多成名作。勒華可成了大名人。此時的他想這樣回家就有資本創業了,他又瞄準了一個靶心——要在家鄉辦一個文化基地,專門出版農業方麵的書籍,幫助大夥發家致富。可是5年過去了,基地仍沒有辦起來。真是個書生,做生意這塊確實缺少頭腦,他不清楚從何下手。他的父親真為他著急,找到縣裏的文化館館長,館長說這得找工商所,稅務局,還有設計公司,印刷公司及書店,跟這些相關的部門溝通好後,就可以運作了,很快不出半年,勒華的文化基地建起來了,深受廣大農民的歡迎。

一次朋友去看他,看他的辦公室桌上有一個小圖片,上麵寫著:兩隻小座鍾正滴滴答答地走著,突然發現旁邊多了一隻嶄新的小鍾,一隻座鍾對小鍾說:“新來的,趕緊開始工作吧,不過,我真擔心,你能堅持一年走完3200萬次嗎?”

新小鍾驚訝極了:“什麽!3200萬次!太可怕了!我一定做不到。”

另外一隻座鍾安慰他說:“別聽他的,你不要去想3200萬次,隻要保證每一秒鍾滴答一聲就可以了。”

新小鍾遲疑地說道:“真的就這麽簡單?每一秒鍾滴答一聲就可以嗎?那我倒可以試一試。”

於是,新小鍾瞄準了“每秒鍾‘滴答’一聲”這一靶心,放出了它的箭擺動了一下,感覺很輕鬆。很快,一年時間過去了,在不知不覺中,新小鍾已經走動了3200萬次。

朋友問勒華這是做什麽用的?他說:“閑下來時總要看看這個小寓言……它可以告誡我,要想成就大事,就要從做好每一步開始……它時刻都在提醒著我。”

勒華的故事講完了,他帶給我們的是時刻要提醒自己分步走路,成功更快捷。

我真為勒華高興,他的故事提示我們:大凡做事前,要掂量一下自己是否已張滿了弓,然後瞄準好“靶心”,最後放出你的箭——一步一步地付之行動,成功便會快捷。其中瞄準好靶心是最重要的一步。勒華大學畢業張滿了弓進入了出版社,並瞄準了“隻要保證文摘簡潔、生動、有趣準會暢銷”這一靶心,於是放出了他的箭——他出版了《人生枕邊書》行銷全國。他在文化館館長的提示下又認準了相關部門,於是文化基地便很快建起來了,走向了成功。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都曾經有過偉大的抱負和夢想,可是,那些遙遠的未來,往往隻能給他們帶來短暫的精神上的快慰與歡娛,在他們的潛意識裏,總覺得那個目標太遠、太大、太難以實現了,所以,他們最後竟都放棄了目標和信仰,放棄了努力的方向,渾渾噩噩,碌碌一生。看到他們的結局,你再看看自己是否也有同他們一樣的想法,想放棄自己的努力,混過你的一生呢?你應該明白,你可以不想未來的宏大理想,但必須為自己定一個目標,清楚自己是否有可以張滿弓的能力,必須找到自己的靶心在哪裏,這樣你才可能放出你的箭——量化目標,將大的目標分成一個一個小的目標,把小目標作為你取得成績的最佳動力,你就能不斷督促自己繼續向前,不知不覺中就能走好你整個人生的大道。關鍵是要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完成每一個小目標。勒華看到自己有了賺錢的資曆,又瞄準了一個靶心——要成立文化基地,然後認準相關部門,一個一個地聯係,爭取合作的關係,把目標細化了幾個小目標,取得了最佳動力,不知不覺中就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快速地成功了。

著名的成功學家克魯克·耐頓說過:“分階段地成大事者加起來就是最後的成大事者。”很多優秀同事並不是多聰明,就是因為他們懂得將大目標分解,並能分階段逐一實現。他們沒有花費多大力氣就能達到目標,他們所跨的每一步都有預定的計劃,而不是盲目瞎闖。很多舉世矚目的成就,都來源於一個小小的思考,並通過不斷行動而使之成真。我想起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說:“沒有不合理的目標,隻有不合理的期限,隻要你的期限是合理的,你按照計劃就一定可以實現它。”當你有了自己的目標之後,就應該為實現它而設定一個期限,這樣才能使你擁有前進的動力。同樣,與同事們相處也要有目標、有規劃一步一步地走好,才能贏得同事們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