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過年從什麽時候開始?

年三十的早上,人們便開始四處拜年了(當然也等著別人到自己家拜年),年,也終於來到了。

陳保才

我們家的年,大概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呢?

首先,每年到了臘月二十以後,我們父親會經常不在家,他要去那些賒我們賬的人家去收錢,去一些鄉鎮醫生家要錢——因為我父親是做藥材生意的,平時賒出了很多賬隻有過年才要一些,平時都很難催,往往一連好多天,父親都在外麵跑。母親呢,則要在家不停地打掃、張羅,比如,買東西,打掃廚房,把鍋啊、鍋蓋啊、案板啊,全都刷幹淨、刮幹淨,母親把所有能刷的要刷的都刷一遍往往要用上一整天,所以,這天的日頭還要非常好才行,如果日頭不好,不毒,那刷過的案板很難曬幹,中午吃飯也就比較麻煩了。

臘月二十三是我們的小年,俗稱過“祭灶”。“祭灶”這個詞,我以前不知道怎麽寫,現在知道了,也知道是對灶王爺的一種祭祀,膜拜。這天往往吃麵葉子(我疑心寫作“麵頁子”,因為那那麵皮又大又薄,很像書頁,而不是樹葉,所不同隻是形狀不是方的,而是圓的),就是,跟擀麵條的麵皮一樣,不過不是一個大方塊,而是圓的,往往需要擀六七個才夠一家人吃。吃的時候也有講究,那就是,要讓灶王爺先吃我們才可以吃。那麽,灶王爺是怎麽吃的呢?就是,把兩碗麵葉子放在院子當中的一個板凳上,再放一串鞭炮,於是,就等於灶王爺吃飯了。

其實,關於過“祭灶”,我們那裏還有一個俗語呢,就是,“過‘祭灶’,年來到,閨女要花,兒要炮,老馬子(老太婆)要個綰纘子,老頭子要個糞箕子”。女兒要花兒要炮都很好理解,老太婆要綰纘子也是有用的,老頭子要糞箕子大約是過去要拾糞種地用。

至於過“祭灶”的日期,我們莊上隻有陳、胡和趙三姓,通常陳二十三,胡和趙二十四,亦不知道什麽規定。不過,近年,隨著農村人外出打工的越來越多,這些規矩也沒人在意了。

過了臘月二十三,年的氣氛就要稍微濃烈一點,比如,大路上都是人,大家都上街買東西,先忙幹菜,各種可以放得很久的、過年必須的物品都要早點買。於是,大路上都能看到來來往往的車輛、人(早年車少的時候,人們都是步行,路上都是背著袋子、提兜、籃子的人),有的是去賣東西,有的買東西,還有孩子,總要去洗澡的,還要買畫、炮、玩具這些東西,因為要過年了,一年也就這麽一兩次機會,當然都不想錯過。

等過了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就有人開始炸饊子了。炸饊子是我們當地的一種風俗,人們把麵和好,搓成條,放到油盆裏,然後,將油盆裏的粗條繞到一個特製工具上,繞得很細,這個時候可以放到油鍋裏,炸熟,就可以吃了。炸饊子也是有講究的,通常都要把門掩住,不準小孩子進去,還要放炮。

不過,炸饊子最難的是,需要好幾個人分工,和麵,搓條,框條,下鍋,還有燒鍋。通常一個村也就三四個人會,所以,那天還得請人,好菜好飯招待。

到了二十六,母親會買一些酵子,讓它發酵,然後,和麵,再把麵放到被窩裏讓它發(也叫開),等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端出來,蒸成一個個又圓蒸饃。裏麵會放紅薯、蘿卜,或紅棗,外麵最頂上還要點胡椒花——一種紅顏色,用胡椒來點。蒸饃也是很累的,我們家都是母親一個人操勞,我也幫母親蒸過,但我做的最多的還是燒鍋,然後,陪母親熬夜。

二十七,二十八,往往大家都買魚,宰好,用鹽淹上。或者,往年還有炸圓子和滑雞的,往往,也是要忙一天的。滑雞分紅滑雞和白滑雞,前者是用油炸的,後者是用開水,但都很好吃。

臘月二十九,大家一般都會貼上春聯。春聯要早早貼好。通常都請一個德高望重的老書生寫,也有自己家寫的(買的也有)。在過去,有的人家經濟狀況不好,欠人家錢,就早在二十八就把春聯貼上了,因為,這個別人就不會來要錢了。春聯也是貼的到處都是,比如,院大門,堂屋,門簾那,廚房,廂房,窗戶沿,還有豬圈,牛、羊棚等,甚至連自行車都會貼。

貼完春聯,大家就可以歇息半天或一天的,然後,第二天早上,也就是年三十的早上,人們便開始四處拜年了(當然也等著別人到自己家拜年),年,也終於來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