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理解”

最近,我從北方一家報紙上看到一篇文章,題目是《秦始皇是個什麽樣的人》(以下稱秦文),《秦文》中說:“在研究者眼裏,曆史畢竟是真實發生過,用科學的推理方法逼近真相,會讓我們獲得許多意外的發現。”我覺得很糊塗,於是細讀下文,才發現作者對史書中秦始皇的相貌容顏、私生子案、暴行惡行等提出了相反的意見。讀罷全文,發現作者對秦始皇有了一個全新的“理解”,讓我看到了一個英武、瀟灑、可愛、偉大的秦始皇的形象。這不僅使我倒吸了一口冷氣。

在《秦始皇本紀》中尉繚說:“秦王為人,峰準,長目摯鳥膺,摯,豺聲。”郭沫若據此分析,秦始皇有生理缺陷。峰準就是馬鞍鼻,摯鳥膺就是現代醫學的“雞胸”,豺聲說的是氣管炎,其胸形、鼻形變異與氣管炎常發作顯示他是個軟骨病患者。我想,要評價一個人物,人物的長相麵貌和疾病之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品行,是他的思想,他都做了些什麽,以及造成的後果。有趣的是,《秦文》的作者引用了曆史學家的觀點,說尉繚當時這麽說不是純客觀,是惡意的誇張。與此相反,秦始皇是一個英武瀟灑相貌堂堂的人。因為秦始皇是西北人,應是典型的西北大漢,高大魁梧,相當漂亮的。這樣的推斷是否科學我就不說了,令我感興趣的是作者為何這樣注重秦始皇的形象。我不敢說作者心中有帝王情結,但我從字裏行間看到了作者對秦始皇的一種崇拜之情,並刻意地尋找秦始皇高大形象的依據。一個大英雄,肯定是高大魁梧,相貌堂堂,威風凜凜,要不然豈不令人失望。作者說:“《刺秦》中由李雪健扮演的秦始皇就給觀眾留下了一個身形猥瑣、身體孱弱的形象,使很多觀眾不認可。”我不知道作者如何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很多觀眾到底是誰?

這還不是最令人糊塗的,更讓感到莫名其妙的是,當作者談到秦始皇活埋人的時候,作者竟然這樣“理解”秦始皇:“當年,年幼的秦始皇與其母在趙國為了躲避追殺,東躲西藏寄人籬下,食居不安,受人欺侮,被人輕視,忍氣吞聲地過日子。二十多年過去了,他成了秦王。在趙國受氣的經曆是心中一個揮之不去了陰影,這種報仇的心理壓抑了二十多年,變得無以複加了。把曾經同其母親家有仇的人統統地抓起來,全部活埋,以此來泄當年之恨。讓趙國人看看以前的小逃犯是怎樣成為他們今日命運的主宰者,這似乎也通常理。”天哪,這個世界竟有這樣的邏輯,草菅人命、喪失人性還通常理。這個常理也太讓人難以理解了吧。轉念一想,也許我太鑽牛角尖了,既然把秦始皇當成了英雄,那麽英雄做的事還有錯,隻是大家沒有好好理解,你不能理解,說明你能力不行,水平太低,缺乏悟性。

作者還說:“曆史學家認為,秦始皇並非是想象中的那麽殘暴,有些事情確另有隱情,”弑父驅母“並非出自他的本意,顧惜骨肉親情就隻能使他的王位受到威脅,在這件事上恰恰表現了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其實,這個觀點和電影《英雄》的觀點相似。《英雄》把秦始皇擊滅六國說成是以殺止殺,秦始皇是天下最大的大英雄。秦始皇到底是怎樣的人,曆史的資料實在是太豐富了,史家說他是暴君,這是分析了大量的史實才得出的結論。這是曆史常識問題,對於秦始皇,並非曆史懸案。這樣觀點的出現,隻能說明有人太愛皇帝了,太崇拜皇帝了,皇帝多麽威風多麽瀟灑多麽快活多麽有權,人追求的不就是這個方向嗎。如果這樣認識的話,那麽,說一加一等於三並不是什麽奇怪的事了。

秦始皇是殘暴的封建皇帝中的一個典型,“天下是一個人的天下”的專製統治製造了數不清的災難,皇帝及其專製製度成了百姓苦難的根源,如果連這一起碼的常識都不顧,就不免讓人產生疑慮了。雜文家章明在他的《令人作嘔的英雄》一文是說:“說秦始皇擊滅六國是以殺止殺,解民於倒懸,當然是天大的笑話,不過古往今來的大騙子也都是這樣說的,希特勒說他要拯救人類,所以要消滅一切‘低等民族’,江青林彪一夥說他們要拯救中國,所以必須在群眾中煽動仇恨。一切法西斯都是這樣的邏輯。”我很讚同這一觀點。“不可巴望好皇帝”這是曆史的經驗總結。為此,我們曾付出了十分慘重的代價,可以說是教訓深刻,殷鑒不遠。如果我們相信秦始皇是個大英雄,樂衷於樹立秦始皇的高大形象,熱衷於“理解”秦始皇,並發展成一種時尚,那無疑是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