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債時代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特征,就像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特征一樣。時代的空間特點和時間腳步是對應的,譬如說,我們已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這說明,知識科技已成為經濟的主宰,知識科技正在升值;譬如說,我們進入了太空時代,說明人們有能力進入太空,大家的眼光已經不限於小小的地球;譬如說我們進入了網絡時代,說明互聯網已與我們緊緊地連在一起,每個人都可以進入網上高速公路大顯身手。在同一個時代,由於觀察角度不同,則可總結出不同的東西。

應該說,任何時代,都有它的正麵和負麵,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麵,那是一種客觀事實。以上提到的,大概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正麵,人們重視知識,崇尚科技,目光伸向太空,這是我們的福氣。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如今,一些人誠信的不足以至淪喪是我們所麵對的一種現實,而企業及個人逃債之風盛行以至愈演愈烈,成為經濟生活中的極不協調、影響極壞的“時代”特征。有關專家戲稱如今是“逃債時代”,話雖偏激了些,並非沒有道理。

逃債之風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對社會經濟發展造成了極壞的負麵影響。特別是企業逃廢銀行債務,已經成為發展經濟的一大難題。《金融時報》某年在報道中國的企業逃債時指出,在工、農、中、建、交五家商業銀行開戶的改製企業為62656戶,涉及貸款本息5792億元,經過金融債權管理機構認定的逃債企業32140戶,占改製企業的51.29%,逃廢銀行貸款本息1851億元,占改製企業貸款本息的31.96%。企業逃債使銀行的不良貸款不斷上升,經營處於困境。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比例較高,這已經是有目共睹的事實。由於複雜的原因,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一些機構不良貸款常常反映不實,一經認真檢查,不良貸款往往突然上升一大塊。這說明,我國銀行不良貸款占比的現狀比報表數字反映的還要多一些,十分令人擔憂。

信用環境大大惡化,誠信意識淪喪以至丟失已造成了社會上的信用恐慌和信用危機。現在流行一句時髦的話:我的左手不相信右手。連高考作文都以誠信為題,其素材令人尋味:一個青年坐船時背了七個行囊,當他必須拋下一個行囊時,他毫不猶豫地將誠信拋入了大海。與其說這是個素材,毋庸說這是對現實最真實的反映。筆者在銀行當過多年的信貸員,我有一個十分痛苦的感覺,那就是如今很多企業、很多人都不把信用當回事,他們認為講信用是傻瓜,不講信用才是聰明人,他們在借錢那天起就沒打算還,錢一到手那就是自己的,銀行要錢,企業有一千條不還錢的理由等著你。現在很多企業認為不還錢是正常的,還錢是不正常的。是非顛倒、黑白不分到了登峰造極、無可複加的地步。

何以造成逃債之風愈演愈烈,以至成為潮流?有一位經濟學家說過這樣一段話:“一個社會為什麽會出現大量的違約逃債行為?從法律上說,說明這個國家在民法上沒有很好地保證經濟合同的正常履約,這是一個製度問題。”事實上正是如此,在我國,法律對違約者的懲處力度遠遠小於企業違約獲得的收益。這正是問題的要害。想想看,既然違約可以帶來那麽多好處,為何不違約呢?這就產生了示範效應,一個學一個,一個比一個狠,一個比一個貪,一個比一個奸,於是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群起而逃債,搞得銀行措手不及、懵頭轉向。盡管銀行采取了種種措施,強化收貸工作力度,但在社會大的信用環境極其惡劣的情況下,銀行工作收效甚微,不免產生出望洋興歎、徒喚奈何之感。按說,市場經濟是法製經濟、信用經濟。加入WTO後,市場經濟要嚴格按遊戲規則運作,在這個遊戲規則中,恐怕講誠信是最關鍵的了。誰講誠信,誰就有市場,否則就會被淘汰出局。我想,逃債者發財,逃債者受益,逃債者猖狂問題應該引起社會上更多有識之士的關注。

能否走出逃債時代,關乎國家的發展,關乎百姓的生活,確實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