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名利

談起名利兩字,很容易使人想起兩句話:一是淡泊名利,另一是追逐名利。很顯然,前者含有褒義,說誰淡泊名利,說明他不是世俗小人,品格不低,與道德高尚不遠了;後者含有貶義,說誰追逐名利,說明他品質不怎麽好,好像與道德敗壞、品質低下很近了。我曾讀過很多關於淡泊名利的文章,從字裏行間凸顯出對淡泊名利的推崇、讚賞及對追逐名利的憎惡、鄙視,這種讚揚淡泊名利和貶抑追逐名利的文章占了絕對的上峰。看得多了,不免產生了一些疑問。我常想,這種主流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嗎?它經得住推敲嗎?

我曾捫心自問,我是否追逐名利呢?說實話,我確實是追逐名利的。譬如說我用業餘時間煞費苦心起早貪晚寫作,然後把稿件投往報紙、雜誌。文章發表了,自己的名字上了報刊,又會收到稿費,有名有利,不圖名不圖利的話我不敢說。假如我寫的稿子報刊不給登,沒名也沒利,我肯定會摔筆杆的,去找其它的事做了。我總覺得,真正淡泊名利一點沒有名利之心的人是不存在的。退一步講,如果說有,那極少。我認為,很多人推崇淡泊名利是有故做姿態、虛情假意、蒙人做秀之嫌的,如果有人反複稱自己淡泊名利那十有八九是謊言,因為這種反複地強調就是一種張揚。作家李國文曾撰文指出:“古代大多淡泊名利的隱者,大多是身隱心不隱,也就是假隱,一旦遇到有建功立業獲取名利的機會,使欣然出山,屁顛屁顛地為主子效力去了。”我覺得,對淡泊名利,我們還是慎提為好,不要口上談淡泊名利,心裏卻不淡泊名利,心口不一,這樣不好。

其實追逐名利乃人之本性。古人雲:“食色性也。”名利其實是食色性的引申和升華。名利的本質是利,沒有利人就不能很好地實現“食性”的要求。魯迅在淡到人的本性時說:“人的本性一要吃飽,二要溫飽,三要發展”。因此,人們追逐名利乃正當要求。所謂“世人熙熙,皆為利來,世人攘攘,皆為利往。”人連名利都不需要了,不追求了,那麽他心就死了。古語雲:“哀莫大於心死。”因此可以說,不追求名利的人是難以想象的。

西方有一位哲人曾說:“追逐名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在商品經濟社會,人要取得名利,是以為大家提供有用的商品或服務來實現的。現在有一句話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為人人做得越出色,名利就越大,否則就相反。一個人的名利越多,他對社會的貢獻就越大。美國的比爾·蓋茨,香港的李嘉誠,可謂世界上名利雙收的大戶。他們的企業為多少工人提供了就業機會,他們繳納的稅款為公共事業做了多少好事,他們的捐款幫助了多少貧苦的百姓,他們的精神又激勵了多少學界、商界的人士。過去我們一談個人利益便認為那是洪水猛獸,“狠鬥私字一閃念”,結果大家都窮,日子都不好過。現在我們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個人利益越來越受到尊重和保護。我們大力提倡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就是讓人充分去取得私利,同時為發展公共事業奠定基礎。

因此,我們應該為追逐名利正名才是。在社會上提倡用正當的手段追逐名利,讓人們奮發向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對有貢獻的人,該給利就給利,該給名就給名。消除社會上形成的虛偽的抵製名利的輿論環境,這樣對個人發展有好處,對社會形成良好風氣有好處。至此,我忽然想起了季羨林老先生87歲時在《論壓力》一文中寫的一段話:“我不是一個沒有名利思想的人?我懷疑有這種人,過去由於一些我曾經說過的原因,表麵看起來我淡泊名利,其實那多半是假象。”一個學界泰鬥文學大家、一個老知識分子的率真和坦誠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