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觀點與人品

從什麽時候開始人們喜歡將人分成左或右的?我認為是“文革”之後。再往前數幾年,有老右這一說,卻很少聽到有人說誰誰誰是老左或左乎乎的。

被稱作老右或老左的,一般都是領導幹部或人文工作者,小人物一般都不會被說成這個。你說蹲在馬路旁邊修鞋的老頭兒或修理自行車的小夥子是老右或左乎乎的,就不怎麽可信;你也不會說某個下崗工人是老左;那些搞藝術的比方就是個什麽星吧,一般也不會被認為是老右或老左,你可以說她藝德不好,熱衷於走穴或偷稅漏稅,但一般不會被人稱作老右或左乎乎的。

可你若是個領導幹部或者作家、評論家什麽的就不行了。七十年代末,你將留長發穿喇叭褲的小青年看成是小流氓,或將合法經營的個體戶當成投機倒把分子來抓,那就是老左;現如今當金融部門走上市場、銀行變成商業銀行的時候,你若還將買國債當成愛國主義來提倡,那就是左乎乎的。你是個作家,你回避矛盾,老在那裏歌功頌德,或者你的文學主張隻容許現實主義存在而不讓人家有點探索或突破,那也是老左;你若專門寫揭露性的東西,在那裏搞假惡醜三集成,人家寫點呼喚真善美的東西則說人家不深刻,那就是老右。

觀點的問題,在搞階級鬥爭的年代重要,你人品再好,可你站錯了隊,上邊兒照樣不重用你。當階級鬥爭結束了的時候,所謂的觀點其實都是認識問題。重要的是看他是否真誠。我就是這麽認識的,錯了是我沒認識到,你能怎麽我?另外他會上這麽說,會下也這麽說,從不搞兩麵派,那還是比守著人說人話守著鬼說鬼話可愛得多。而且認識也是可以改變的,如今沒有誰再說小青年打扮得漂亮一點兒是穿奇裝異服了吧?

一般人往往沒有固定的觀點,他聽著老左說得對,聽老右說得也有道理,這多半是因為無知。隻要不是抱著某種個人的目的去迎合什麽,也還是有點可愛。比較討厭的是那種心裏一套嘴上一套、不堅持真理或正義的人;那種拉幫結派搞小圈子,明知此人人品極差,卻為了某種鬥爭的需要還要重用他的人更討厭。

這讓我想起“文革”時期的一件事。有一次,我剛跟某個造反派的小頭頭吵了一架,第二天他的自行車車帶就讓人給紮了個眼兒,我尋思他肯定要懷疑我來著,不想他首先懷疑的是他本組織的個小子。他跟別人說,劉某人雖然跟我吵了架,又不跟我一派,但還不至於這麽下作,倒是那個平時老在我麵前撥弄點是非的小子最可疑。我聽說之後就比較感動,這說明他在識人交友上還是有點數。後來我們就一起參了軍,成了比較好的戰友。

交朋友是交觀點還是交人品?我是主張交人品的。你觀點不對,但你人品好,我就跟你交往;你觀點挺對,可誰跟你好你坑誰,我就躲得遠點兒。

這話說起來容易,具體做起來卻往往不是那麽簡單。比方說,我少年時期就非常崇拜一個著名的鄉土作家,進入九十年代之後他對我的創作也十分地關注與提攜,他並不認識我,卻跟采訪過他的新聞界的朋友說過我許多的好話,朋友向我轉達之後,我真的是非常感動。有幾次我至他所在的城市出差,尋思去拜訪他一下子來著,可那裏的熟人告訴我,這個人左乎乎的,你去看他幹啥?嚇得我就沒敢去。直至他有病去世,也始終沒去看他。這說明咱在待人處世上還是有私心,如今想來就非常地後悔與遺憾。

我們小人物將人家的某些觀點看得那麽重要幹嘛?我寫此小文,也是基於這樣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