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品高德馨育英才

品高德馨育英才——香港太平紳士邊陳之娟采真無論何人,要在各行各業競爭嚴酷的現代化國際貿易大都會、璀璨奪目的東方之珠香港站穩腳跟,已實屬不易,而靠智慧和拚搏,獨出心裁地創出一片天地,並腳踏實地日益拓展,從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乃至名聞遐邇、譽滿香江,則更是難能可貴的。方方樂趣英文小學暨幼稚園的創辦人、弘爵國際學校校監邊陳之娟太平紳士,就是特別典型、不斷走向更大成功的一位!30多年來,她以品高德馨育英才的嘉言懿行,精心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德、智、體全麵發展的莘莘學子:方方樂趣的學生,曾在香港和全國性的各項大賽中,屢獲佳獎;國家主席江澤民伉儷、美國總統克林頓伉儷訪問香港時,上前迎接和獻花者,都是她的學生……作為香港兩屆公益金籌募會主席的她,還在扶貧濟困、興教助學等方麵,率先垂範地做了大量得人心、孚民意的好事。她堅持不渝地義舉善行,贏得全社會的廣泛讚譽,先後受到國家主席胡錦濤、副委員長陳慕華、外交部長唐家璿等領導人的接見和稱讚。

經我的京、港諸友多次薦介,在2005年“江南孟夏溫潤天,鶯飛蛙鳴花爭妍”的5月11日,我在到站迎迓的林副校長陪同下,如約前往座落於香港九龍塘金巴倫道的校園,慕名走進了久仰的邊陳之娟校長這獨具特色的辦公室。她一見專程自津來訪的我,旋即從伏案工作中抬頭、站起,快步走上前、伸出手,十分熱誠而又落落大方地嫣然笑著表示歡迎……我一打量:她濃黑微卷的時尚發型,襯著白皙、淡妝的泰然儀容,加之那身合體的西服套裙,不禁令人欣然起敬;我再環顧周圍,但見:在她迎門辦公的大桌之後,是一排做工精細的玻璃門書櫥,櫥內井井有條、分門別類地擺放著國內外現代有關幼教內容的書、刊、教具和本校編輯出版的圖文並茂之書;在三麵牆上的最佳位置,得體地掛著國家領導人、前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上海市長接見她的彩照,前港總督衛奕信為她頒發榮譽獎章的攝影,還有“育德育智,樹己樹人”等墨寶;她辦公桌的左邊,有一摞子書刊、文件和講稿,右邊則是去年9月,她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作為首位港人,喜獲全國“十佳貢獻獎”的大紅“榮譽證書”——統覽這整潔而有序的全屋,我油然想起德藝雙馨的清朝名家鄭板橋那“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的詩意,頓然感到心怡神悅,書香四溢,文氣而高雅!

邊陳之娟這個出身官宦之家,學貫中西、蕙心紈質的俊秀才女,雖在數十年的苦學、尋覓、跋涉中曆盡滄桑,但她仍是舉止麻利、精神矍鑠、思維敏捷、風采依然!因她口碑載道、貢獻突出,故在1992年,她就喜獲由英國女皇頒發的榮譽獎章,兩年後香港政府頒“太平紳士”殊榮,還榮獲中國國際科學與和平周特別獎!當我簡要地闡明來意後,她伏首低眉地稍加思索,謙遜地淡淡一笑,就用淅瀝瀝杏花雨、輕柔柔楊柳風似的普通話,平實而又娓娓動聽地給我講述著她家庭、學習、擇業、創新、發展的,那灑滿汗水、開遍鮮花、結出碩果的漫漫征程……

祖母藐視與日後立業

解放前出生於上海的邊陳之娟,本是名人之後。她外公楊佑曾是中國第一批留學德國和日本,後出任中國駐日本及朝鮮領事,母親就是那時在日本出生的。外公因工作需要和本人樂善好施,經常主動救助難民,並關心教育,熱情洋溢地給學生講課。自幼常伴其左右的母親,耳聞目睹,潛移默化地受到外公的熏陶,所以,日漸養成了樂於助人的良善品性,這與邊陳之娟受慈母耳濡目染,而日後學醫重教、熱心公益之舉,是一脈相承的……就在我凝神聆聽邊校長的講述時,電話鈴響了,她一接,原來是一位學生叫鄧長政,是專搞經濟的,今年30歲。學生對她說:“二十多年前您是我的啟蒙校長,您那聲情並茂、循循善誘的教誨,使我永遠受益,終生難忘!我過幾個月就要結婚了,您是特邀嘉賓,您可一定要參加我的婚禮呀!”

她欣然應諾說:“我一定準時參加!都二十多年啦,你還記得我,我真的非常高興——我衷心地祝福你,長政!”

坐在桌對麵的我,分明地看到,她在接電話時,格外激動,那種成就感的欣慰,使她眉飛色舞,一放下電話就情不自禁地對我說:“我太感動了!這些年來,我一直都在為孩子們工作,他們都和我很熟,如果有一個小朋友不認識我,那說明我沒有盡到責任,也是我辦學的失敗。我整天同他們在一起,從來不感覺厭倦,是他們在鼓舞著我、推動著我!剛才這個學生的邀請電話,真使我感到驕傲,我也更熱愛自己的工作了!此時,我不由得聯想起一件令我刻苦銘心的往事:我有3姊1兄1弟,我是老五。在生下我的那天晚上,奶奶問:‘生了個什麽?’我爸答:‘女孩。’奶奶悻悻地說:‘啊?又是個丫頭!’盡管我長的並不醜,也較聰明,可就因為我是女的,又最小,所以奶奶一直都不喜歡我,隻有媽媽疼愛我。我爸在外邊上班,不管家裏事,一切都由年輕就守寡、在家最大的奶奶統管,因為她不喜歡我,所以兄姊都不喜歡我。我在家沒有地位,我一講話,姊兄就說:‘你在家最小,沒你講話的權力!’‘你比綠豆還小!連芝麻都不如!’我清晰地記得,在我3歲那年,有一天下午,所有孩子都進奶奶的房間,她說:‘排隊,我給你們分點心。’剛排到我,她就斥逐我:‘沒有你的事,走開!’這使我稚嫩的心靈,受到了強烈地創傷,我悒悒無言地低頭走進媽媽的房間,獨自坐在牆角,默默地淌著淚,直到天黑……到媽媽進屋拉燈才發現我,驚訝地說:‘哎呀!我到處找你找不到,原來你在這兒喲!’隻有媽的膝蓋那麽高的我,緊緊摟著媽的雙腿,滿腹的委屈,頓時化作哇哇的哭聲!我對媽說了緣由,她一下子把我抱起來,在柔愛地親吻我的時候,她那疼惜的淚水,同我的流在了一起……少頃,她從積極的方麵,說了句讓我銘記畢生的箴言:‘我的好寶貝兒,你應立誌成才!要記住:日後立業,要用真情深愛去對待每一個像你這樣的孩子!’從此,在我幼小的心靈裏,形成了這樣根深蒂固的概念:‘媽媽保護我,媽媽是英雄!’這個看似生活中的小事,卻給我一生的學習、擇業和有所成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邊校長講的很有道理,這正如英國劍橋大學著名教授貝弗裏奇所言:“思想上的壓力,甚至肉體上的痛苦,都可能成為精神上的興奮劑。”如果說,她在家受祖母等人的藐視是一段厄運的話,那麽,這就應了英國哲學家、政治家培根的話:“奇跡多是在厄運中出現的。”

媽媽樂於助人的義舉,也成了她學習的榜樣。比如,她4歲時,隨媽出門,看到有個黃包車夫,玻璃紮到腳裏,直流血,很嚇人,媽就把他領到家裏,幫他拔出玻璃、敷上藥。一連數日,那車夫每天都到她家找媽清理傷口,換上新藥,直至痊愈。此事對小之娟的影響極大,她當時就想:“媽不僅保護我,還幫別人,是真正的英雄——以後我決心要做媽這樣的人!”

之娟的外婆家在香港。她9歲跟父母舉家到港定居。母親的慈善言行,很快博得了街坊鄰裏的一致口碑。我國五經之一的《周禮》中寫道:“上行之,下效之。”有其母,必有其女。之娟11歲上,鄰居有個比她小的女孩被狗咬了,那女孩的媽媽因為要上班委托之娟領女兒到醫院打針,之娟滿口答應,一連去了好多次,直到完成這一療程。

在之娟上小學六年級時,舉止文雅、講課一流的班主任兼英語女老師張冰,讓學生寫《我的誌願》的命題作文。別人都寫了一個誌願,而之娟卻寫了“我想做護士,也願當老師”兩個誌願……她考入英國倫敦皇家辦的護士學校;3年學業期滿,即被選任當地護士;1年後回到香港,又做了3年護士。巧的是,無論在英、回港做護士,她護理的都是兒童,對孩子也情有獨鍾!一天有位朋友勸她:“你那麽喜歡兒童,又特別精明強幹,為什麽總在有病孩子中工作,而不到健康兒童中去大幹一番事業呢?”此話有如醍醐灌頂,使她茅塞頓開!於是,她又到香港華僑工商學院教育係深造,在4年的本科學習中,她特別注重心理學,成績也尤為突出,這就為她日後在辦學中,從愛出發,以情動人,有針對性地采取啟發式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打下了堅實的專業基礎。她畢業後的1970年,正值她長子、長女上幼稚園的年齡,當時,家長上班忙,無暇顧子女,而幼稚園又很少。於是她就找了個小院子要辦園。她去注冊時,香港教育署官員到到現場看後,問她:“你計劃收多少孩子?”她本想把自己和兄、姐的孩子都放進去,再外招幾個孩子同他們做伴就行了,於是就答:“20來個吧。”那位教育官卻說:“這地方足可收60多個!”就這樣,她從創辦隻有60多個孩子的幼稚園起步,踏上了她日益發展、壯大的幼教事業的金光大道!

令她始料不及的是:當招生和招聘教師的廣告一登報,家長、孩子和應聘老師即紛紛前來,連續數日都門庭若市。開學後,更是大受歡迎、有口皆碑:不僅孩子願學、家長滿意,社會上的眾多家長也都爭先恐後地把適齡子女送來。為保證教育、教學的高質量,她堅持小班教學路線,開創了香港小班教學先河,成為不少學校的楷模!為把學校辦得更上層樓,她又到美國攻讀教育課程。她學成回港後,經政府批準,又在太子道等處物色了校舍,擴大了學校規模,並把校名定為“方方樂趣”,意思是:讓來自四麵八方的學生,都能在樂趣中學習、成長。不斷進取的邊校長,不但成為兒童心理學家,還榮獲英國頒發的“評估幼兒教育者導師”!有的家長建議說:“邊校長呀,你接著辦小學吧,這樣我們的孩子就可以直接在你這裏學下去了!”從善如流的她,果然辦起了小學。更值得讚佩的是:愛國愛港、具有遠見卓識和創新理念的邊校長,早在1982年,就開設了普通話和英語的雙語教學,這在全港堪稱創舉!當我探問她緣何這樣做時,她謙和地笑答:“當時我想,到1997年香港回歸時,小朋友已長大成才,普通話對他們會有大用處。”

與時俱進的“方方樂趣”愈做愈大、愈來愈強,而今,已有5所幼稚園、一所小學、一所國際學校。2002年,她進軍內地,創辦了有“國際文憑課程”的“深圳方方樂趣中英文學校”,雖年費高達2萬多元,但諸多國內外學子仍慕名紛紛前來就讀!

邊陳之娟在小學作文中寫到的兩個誌願,現在業已完美地實現了!麵對這喜出望外的斐然業績,一向低調的邊校長,不無成就感地談出自己從長期實踐中得出的真知灼見:“當護士和搞教育,這兩個職業,從表麵看,似乎各不相幹,實際上,二者的核心,都是施惠他人的‘愛心、耐心和奉獻精神’,完全可以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結合得好,就會收到相得益彰、事半功倍之效——這一點,我的感受是太深太深了,它已使我的思想和事業獲益匪淺,並將受益終生!當我用‘醫教結合’的‘愛心’和始終如一的‘舉措’,在辦學上取得而今家長嘉獎、社會認可的成果時,我油然萌生了一種奇思怪想:‘上帝呀,原來小時候祖母藐視我、冷落我、不喜歡我,最後是為讓我立業從教,關心、照顧和保護眾多孩子的身心啊——我感謝上帝!’原來每個人所負起的崗位都有上帝的意思存在,我小時侯的經曆,在我的工作崗位上我會盡量地起避免,不使孩子在成年人的不懂兒童心理下而受傷害。我要繼續用全部心血,使我校所有的孩子都在溫馨的關愛中學習、鍛煉、健康成長!”

整天生活在廣大師生之中,一向認為“教育無處不在”的邊校長這個兒時的故事,常對老師們講起,提醒要尊重孩子,注意孩子的感受,孩子的心理,如果你要親一個孩子,不要忘記旁邊還有其他的,千萬不要偏心。而每講一次,都會進一步激發大家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的責任心、事業心和進取心!

伉儷愛心和子女成才

在談起美好的家庭對一個人事業的重要作用時,蘭尼說:“一個美滿的家庭,有如沙漠中的甘泉,湧出寧謐與安慰,使人洗心滌慮,怡情悅性。”蜚聲世界的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總裁艾柯卡則更是深有體悟地講:“我懂得了,一個親密無間的家庭,可以給人以力量。”至於對愛情的看法,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說得更形象:“愛,是充實了的生命,這正如盛滿了葡萄酒的夜光杯。”以誠待人、勤奮善思而又注重實幹的邊陳之娟,對此自有她獨到之見,她說:“人,當然要有勇創偉業的雄心和壯舉,但同時也應有友情、親情和愛情。我認為:一個完美的人生,就是要有創業的**、真誠的友情、和諧的親情和幸福的愛情。有了這‘四情’,人的生命之樹就會蓊鬱蔥蘢、鮮花滿枝、碩果累累,無論在豔陽下、驟雨裏、寒風中,都會煥發出蓬勃向上的風采和英姿——這是事業成功的重要力源!”大量的論據,生動地詮釋了她上述的論點。

邊陳之娟在負笈留英,歸港擔任護士期間,結識了風華正茂的英俊青年邊耀良醫生,由於倆人有著造福他人、奉獻社會的共同理想和一致追求,所以情投意合、心靈相通,很快喜結連理。婚後,倆人恩愛有加、彼此相幫、優勢互補、攜手共進——我們把這對大有作為的伉儷,用鸞鳳和鳴、比翼齊飛等任是什麽美好的詞語來形容,都是名副其實、恰如其分的!

醫術精良的傳染病專家耀良醫生同兒童心理專家夫人之娟,有著同樣的幫困助人的慈善情懷。他常講:“當醫生,不僅要治療人的病體,還要盡心竭力地啟迪人的思想,激勵他的上進心!”例如,當初有個家境較窮、身體孱弱的孩子找他看病,他不但一次次地精心施治,還送給人家奶粉等營養品。孩子康複後,全家人對他感激涕零。如今,當年那個病孩,早已健康長大、學有專長,經常登門看望他,每每前來,總說那句肺腑之言:“邊醫生,您對我的救命之恩,我會牢記一輩子的!”而邊醫生卻心安神泰地說:“那是我應有的醫風、醫德啊——以後不要老提這事啦!”還有個感人事例,20多年前,一個反映機敏的高中畢業的小夥子找他看病,來多混熟之後,邊醫生就勸導:“你年輕、聰明,家境也不錯,為什麽不繼續讀書呢?我給你治好了病,你去上大學吧,有了專業知識,對你、家庭和社會都會大有好處,何樂而不為呢!”耀良醫生的一席勸誡,使小夥子改變了從業的初衷,進入大學深造。現在,他已成為香港的著名律師。當之娟笑問丈夫為何那樣做時,丈夫笑答:“當醫生,不光要治愈人的身體。還要培育人的思想——你不也是這樣做的嘛!你真是明知故問呀!”說完,倆人都會心地哈哈笑起來——這人間最親密和最甜美的笑聲,又勾起了之娟那一往情深的幸福回憶……邊陳之娟有個非常幸福的家庭,她的丈夫對她的內心最了解、對她的工作最支持!她常常喜形於色地對朋友講:“耀良不僅是我的好丈夫,還是我的救命恩人哪!在我生小女兒毓雯數天後的一個晚上,因大出血,丈夫馬上叫來救護車,旋即送我到醫院……在救護車沒到之前,我的臉部麻木,情況異常緊急,我的命就在刹那之間!我那傳染病專家的丈夫,親手為我止血。到了醫院,馬上為我抽血,為我施血,當時因失血過多差點失去了知覺——所以我說,丈夫是我的救命恩人!”

伉儷的品行和愛心,熏陶和培育著子女的成才。邊陳夫婦,一年一個、挨肩地生有2男2女,都很惹人喜愛。倆人齊心協力、步調一致地培養和教育孩子,而今都已成家立業——繼承其父的衣缽,成了香江的名醫!

說起這個分外和諧、親情洋溢、高知薈萃的6口“醫教之家”來,恰似邊陳夫婦共起的校名那樣,是很有“樂趣”的。

孩子小時,邊是醫生,陳當護士——都在醫院工作。這給四個子女留下了極好的深刻印象,所以,他們開口閉口都離不開“醫”。譬如,大女兒毓秀3歲多時,有一天,她感到不舒服,就自己摸了摸前額說:“媽媽,我發燒,我要開藥!”跟著講出了藥的名稱。她上學後,擅長繪畫。到她15歲上,中學3年級學完後,班上要分科,媽媽建議她學美術,她不置可否。又過了幾分鍾,她嚴肅地說:“媽媽,我要同你講話。”邊校長說:“可以呀!”她鄭重地說了:“我已經決定了:我要學醫科,不然,我將來會後悔的!媽媽,以後您別再反對我學醫了!”邊校長一聽,頓感吃驚,心想:“她像是突然長大了——原來她已經過深思熟慮,難怪她是這麽有主見啊!”於是,邊校長就說:“我不反對,媽尊重你的決定!”興趣產生自覺,自覺結出碩果。聰慧的毓秀選學醫科後,果然學習勤奮,成績優秀。她的倆弟一妹都說:“姐姐能做到的,我們要學她;姐姐走的路,我們也要走,而且一定要走好這條路!”毓秀讀完中學五年級,父母送她到英國讀大學預科,2年後,考進醫學院,5年本科一畢業,就在英國當了幾年醫生又深造成為兒科專科醫生。在她回港當醫生的同時,又在香港中文大學擔任醫學講師。在我造訪中,邊校長講到這裏,不禁喜從中來地笑了,說:“饒有趣味的是:有些在‘方方樂趣’我教過的孩子,後來又在大學成了我大女兒的學生!”

邊校長的四個孩子都學醫,也都留學英國,前3個出國之後,她身邊隻有最乖巧、最聰穎、被她親昵地稱作“我的秘書”的小女兒毓雯了。一天,僅有13歲的毓雯說:“媽媽,以後我也要當醫生!”教育有方,又深諳兒童心理學的邊校長,當然又是母遂女願。毓雯赴英求學後,姐妹兄弟4人同吃同住。在當時國際通訊還不便捷的情況下,招人喜愛的小毓雯,每周都主動、準時地給父母寫封信來。在信中,她總是先把姐、兄的情況一一匯報完,再說自己。心細如發的毓雯,一到每個姐、兄的生日,她就買好蛋糕,為其慶祝,四個人過得都很開心。有一次,毓雯在信中說:“媽媽,我心情很不好——我非常想念您!我對大哥說了心裏話,自己又大哭了一場,這才痛快了!他為了哄我,給我買好東西吃——我大哥真好!”其實呢,她大哥其昌,才比他大3歲!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一母同胞的深情,使他們相親、相愛、相幫、相護、相念!毓秀畢業回港後,兄弟倆一起給父母寫信說:姐姐回去後,我們想她想得連飯都吃不下去了……邊校長的長子其昌,從小非常愛家愛父母,才隻有幾歲的他,已經很懂事。一離開家門,他總是跟在媽媽後麵,保護她,是父母心中的好孩子。在英學成當了幾年醫生回港後,在香港是一位全科醫生。如今他自辦的診所,社會信譽很高!次子其偉,是內科專科名醫、還是老人科專家,曾經是香港大學榮譽教授,已在港辦起一所醫院形式的醫療中心。媽問其偉:“你為什麽要當老人科醫生?”其偉回答:“我喜歡老人,也喜歡照顧老人!”邊校長聽了愛子的答話,幸福地抿嘴樂了……愛女毓雯回到香港,做了媽媽後,發現孩子需要教育及教育的重要性,又同姐姐一起,到大學攻讀教育碩士,之後,其醫術和醫德堪稱一流,廣受患者、家長和社會人士讚頌!

邊陳鸞儔以身體力行和愛心引導,營造的這個高雅有為、和諧溫馨的理想家庭,令世人歆慕、親朋喜賀!邊校長那耄耋之年的外祖母,望著自己的孫兒女和這四世同堂的幸福之家,笑嘖嘖地讚不絕口:“少有喲少有,難得喲難得——真是一代好媳婦,三代好兒孫啊!”

在邊校長夙興夜寐地辦學過程中,她那有建樹的丈夫和四個子女,都對她伸出援手,甚至親自參與。在她主編出版的圖文並茂、厚達200多頁的《方方樂趣學校資料匯編》中,她在書前《校長的話》裏寫道:“要教好孩子,社會、家庭、學校三方麵都有自己的責任:政府和社區團體,要在青少年教育方麵,多提供一些地方和資源,給他們提供更多的康體設施,使孩子們在課外時間有健康的活動;作為家長,要多給子女關心,體貼,多聽聽他們的心裏在想些什麽,而不是以物質來取代思想上的關心;學校的老師,也應給孩子們更多的愛心和耐心,從多方麵培養他們,一發現問題,就及時幫其糾正。”這段話,集中闡釋了她的教育思想。她的小女兒邊毓雯,作為“方方樂趣教育機構”課程總監,在該書前的《在香港教養孩子》文中講:“我經常想起父母對我說的故事:他們在孩童的時候,用已衝曬過的菲林做玩具,用濕麵粉來粘蟋蟀;他們穿的衣服,也是在兄弟姐妹中由大傳給小的。耳濡目染,言傳身教,使我們從小就有一種很強烈的上進心而非物質的享受。”此文以子女切身的感受,說明了邊陳伉儷注重對下一代進行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的教育,頗值得學習和倡導!她的丈夫、身為該校校董的邊耀良醫生,在題為《家》的前言中指出:“家中生活環境的改善,令家中年長的得到照顧,年幼的得到引導,才能使一家人身心健康。先決條件,需要有愛心,有忍耐性,聽孩子及父母的心聲,處處為他們著想。大家坦誠相處,共同解決難題。”這一家三人,以不同的身份,從不同的角度,暢所欲言、見仁見智,而又相輔相成地抒發了對兒童齊抓共管、艱苦樸素、尊老愛幼的教育理念、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從而使該校的教育體係更臻全麵而完整,也使這本裝幀靚麗、內容豐實的《匯編》,蔚為精美!

成功總是跟在勤奮、執著和拚幹的背後。努力為更多兒童帶來福祉的邊陳之娟校長,曆經了30載的不斷學習、昂然實幹,在家人鼎力相助和社會大力支持下,她已從當初隻有1個小院子、60多個孩子開始辦園的“星星之火”,通過“眾人拾柴火焰高”,日漸發展、壯大為今天有5園、2校共達數千人的“燎原”之勢!在2004年10月2日《星島日報》的文章中,被譽為“幼稚園王國”!

傾情幼教同關愛社會

偉大的美籍德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一個人的價值,應當看他貢獻什麽,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什麽。”英國有句名言:“人的魅力在於心靈,心靈之美在於善行。”以關愛兒童、多做“貢獻”為宗旨的邊陳之娟太平紳士,在盡誠竭節地傾情幼教事業,並創出佳績的同時,還在社會上主動做了很多“心靈之美”的“善行”,這在香港的多種媒體上,都已多次報道過。諸如:1997年,邊校長出資20萬元,資助中央電視台舉辦全國青少年書法大賽,以從中發掘和培養特長人才;同年,她還與中央電視台、書畫院合辦“回歸”漢唐杯書畫比賽,其作品分別在京、港展出,廣獲好評;1998年,作為香港怡孚發展有限公司總裁的邊太,聽說內地的一些山區女童,因生活的拮據而失學,就積極奔走呼號,籌資捐助,到1999年,她就幫助300名貧困女孩,喜氣盈盈地跨進了校門;華東地區遭受水災,香港無線電視台邀她參加義演,她一邊認真練習,一邊到處籌款,當她聲情並茂地演唱的《不了情》在電視屏幕上播出時,她捐募的50萬港幣,也轉到了災區……長期以來,邊校長在遠見卓識的丈夫和胸懷大局的子女們的全力幫助和支持下,由於她關愛兒童、情係婦女、熱心公益,所以她實至名歸地先後榮任多個社會職務: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理事,香港各界婦女聯合協進會名譽會長兼理事,上海市政協委員和歸國華僑聯合會理事,湖北省隨州市榮譽市民,1994-1997年度香港九龍城區委議員、減罪委員會委員、少年警訊名譽會長、兒童合唱團主席、新華社香港分社區事務顧問,香港九龍醫院管治委員會委員,香港女童軍總會副會長,交通安全會榮譽會長。

最值得大書一筆的是,邊校長因對幼教和公益事業貢獻卓然,故在1992-1993和1993-1994年度,曾連任兩屆香港公益金籌募委員會主席,這在香港曆史上也是罕見的。該籌委會,是香港大且重要的籌款機構,工作很繁重,每年要千方百計地籌募公益金,當年籌款目標是一億八千至一億八千五百萬港幣,為全港132個扶貧濟困、幫老助殘的慈善機構籌募經費——她每年都出色地完成任務!她在90年代榮任香港“公益金百萬行”籌委會主席期間,每次都親自帶領全校師生,步行到各單位講意義、提要求、籌募公益金,總是大獲成功!她經常教育學生:“要養成節儉習慣,幫助弱勢群體,這對將來成為一個有益社會的真正人才,是十分重要的!”邊校長認為:“既要身教,又要言教,身教重於言教”,所以,在各慈善活動一開始,她就身先士卒地慷慨解囊,以1實際行動為師生做出榜樣。我國古籍《意林》中寫道:“上行下效,然謂之教。”就是說,上麵怎麽做,下麵就跟著學,這就是所謂的“教”。她的言行,帶動了師生。到募捐這天,她和師生們一起排著隊,很多學生把平時積攢的零花錢和春節家長、親戚給的壓歲錢,主動拿出來,投入籌款箱——既募集了慈善資金,也教育了兒童、少年,得到政府部門和全社會的高度評價!1994年,她以香港公益金籌募委主席的身份,同其他人一起赴滬、赴京,受到中央及上海市領導接見並讚揚;2002年,以香港女童軍副會長和總副團長身份,率領香港青少年製服團體“同心同根萬裏行”代表團訪問北京,在人民大會堂受到國家主席胡錦濤的親切接見!

如上文所說,深謀遠慮的邊校長,早在香港回歸前15年的1982年,她就卓爾不群地率先在港創辦了兩文三語教學,做出了社會公認的突出貢獻,“方方樂趣”及其教育機構主席邊陳之娟,也因此而享譽全港,芳名遠播!在其後的1984至1986年,她應邀在香港電台,做推廣普通話的節目主持人,受到群眾歡迎!她又受上海市僑聯邀請,擔綱組織滬、港、台、澳“兩岸四地普通話朗誦比賽”。經過精心籌備,1998年在上海舉辦4個代表隊的首場比賽:每隊出中、小學生各5名參賽,連同老師、家長和領隊等,每地有40多人參加;1999年在台北、2000年在香港、2001年在澳門……一年輪流舉辦一次,每次都引起廣泛而強烈地反響,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人們交口稱讚著:“邊校長不僅是兒童心理學家、幼教專家,她還是有著人格魅力和工作號召力的社會活動家!”

古巴有句流傳頗廣的諺語:“行善累積公德的人,就是偉人。”始終無私地致力於兒童健康和教育的邊校長,就是在平凡之中蘊涵著偉大之人!

在談到健康對人的重要性時,蘇聯大作家高爾基講:“健康是金子一樣的東西。”論及教育事業的崇高,聞名於世的法國哲學家、教育家盧梭說:“在所有一切有益於人類的事業中,首要的一件,即教育人的事業。”談起一切教育之基的幼教,我國明末清初的大學者王夫之寫道:“人之幼稚,不學則愚。”由此可見,確保身體健康和教育人的思想,在人世間,是至關重要和不可或缺的!有著菩薩心腸的邊校長,深諳此理,並以堅持不懈的虔誠之舉,來實現她造福社會、特別是兒童、少年的宏願。她先做醫護,後搞幼教,一邊工作,一邊深造,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從而使她摯愛的事業蒸蒸日上、花豔果鮮,同時,也鑄造了她世人矚目的生命的輝煌!

通過對邊校長的此次造訪,我悟到這樣一個形象化的哲理:一個人的頑強、深湛而有價值的生命曆程,是一溪清水的奔流,盡管一路上有泥沙的侵蝕和雜物的阻擋,但她卻義無返顧地一往無前,在歲月的過濾和滌**下,總是一脈清瑩、浮光耀金,並以己之身心,滋潤萬物、福澤人間,從不索取什麽——以“療護民體、培育童心”為天職的邊陳之娟太平紳士的可貴品格,與那一溪清流是何其相似啊!縱觀她30餘年來在學習、工作上的奮進征程,她時刻都是嚴於律己、訥言敏行,從不宣揚自己,可她卻孜孜矻矻地務實創新,力爭上遊,連連譜出步步高的動聽凱歌——無論在哪裏、幹什麽,都留下了一串閃光的腳印!這就是“品高德馨育英才”的香港太平紳士邊陳之娟的高尚情懷!

200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