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齊國在田氏政權下的女性故事

田氏代齊,是戰國開始的另一個重要標誌,那個垂垂老矣的薑太公封國倒了下去,而一個生機勃勃的田氏齊國在東方迅速崛起。

實際上也確實是這樣的,雖然齊國沒有最終在戰國亂世中統一諸國,但是戰國時的齊國,是這個時代最為穩定,最為富庶的國家。

因為五國橫在齊、秦之間,所以齊國沒有受到秦國的直接威脅,安定的環境使這個國家少了戰亂的侵襲,有時間發展民生和經濟。

而問題是安樂是一件好事嗎?

更多的時候,安樂是一種危險的信號,因為安樂會讓人失去鬥誌。比如北宋王朝一樣,百年盛世樂,南逃何倉惶!齊國的滅亡實際和北宋的滅亡有著許多相同之處。

他們都是因為常年的安樂生活把他們的野性全部消磨殆盡,五國聯合就把齊國滅了,而雖然之後齊國複國,可是麵對秦始皇的上帝之鞭,齊王建竟然選擇了逃避,把齊國拱手送給了秦國。這就是安樂的悲劇。

而倒過來想想,安樂盛世難道是壞事嗎?

百姓在這裏安居樂業,極少的戰爭讓他們不必流離失所,所以,盛世這個東西也要分著說,對於國運來說未必是好事,但是對於已經困苦不堪的百姓來說未必是壞事。

世間的事就是這樣,誰知道是好是壞呢?

對於女性也是一樣,安樂造就了女性的一種性格,那就是穩重、賢良。和春秋時齊國那些浪**的公主相比,戰國田氏政權下的齊國卻出現了很多賢良的女性。

我們不禁要問,同是一方水土,咋差距就這麽大呢?

齊威王一朝女事

齊威王是齊國曆史上第一個稱王的諸侯王,他為齊國開創了一個盛世,但是齊威王的開局卻是驚心動魄的。

齊威王剛剛即位,三晉、魯國、衛國就都開始找齊國的茬,攻占齊國的土地。

在這裏說一下,人人都在說戰國七雄,也就是齊、楚、燕、韓、趙、魏、秦,這實際是在說戰國時最強的七家諸侯。其實戰國絕不是隻有七家諸侯,魯國和衛國這樣的國家都是在戰國末期才被其他諸侯國滅亡的。

而這些國家都對齊國虎視眈眈,這是外部環境的凶險,而齊國內部此時也是矛盾重重,由於大臣之間的矛盾非常尖銳,九年間齊國內政不見改善。

而齊國有一位奸臣叫周破胡,此人專橫跋扈,嫉賢妒能。

齊國當時有兩位大夫,一位叫墨大夫(因為他的封地在即墨),另一位叫阿大夫。墨大夫是個賢臣,而阿大夫是個奸臣。

但是這個周破胡卻每天都在齊威王麵前詆毀這位墨大夫,而讚揚這位阿大夫。

《史記》一類的史書,都在說齊威王如何明察秋毫,最後殺了禍國殃民的阿大夫及其一黨,而重賞了名譽並不好的墨大夫。

曆史就是這樣,如果齊威王真的是這麽的英明,幹嘛用了九年呢?所以正史中的東西,都是要經過我們的邏輯推理一下再作出結論的。

查閱別的書籍才知道,原來推動這件事情的壓根就不是齊威王本人,據《烈女傳》記載,這起齊威王清君側事件的導火索是齊威王一位名字叫娟之的愛妾,她的另一個名字叫虞姬,和項羽的那位愛妾同名。

虞姬早就看出周破胡欺上瞞下,不是個東西,所以就找了個機會跟齊威王說了以下的這些話。

“這周破胡是個奸佞小人,應該把他趕出朝去。齊國有北郭先生,賢明有道,您為什麽不請他來輔佐您呢?”

周破胡耳目眾多,虞姬的這番話早就傳到了他的耳朵裏,天哪,這枕邊風厲害啊,虞姬你竟敢給我小鞋穿。

周破胡立即發起了反擊,他在朝上誣陷虞姬,說:“虞姬還是個小姑娘的時候,就與北郭先生有染,當然會替他說話了!”

這天下的男人最容不得的就是女人給他戴綠帽子,齊威王也不例外,他開始懷疑虞姬,並把她軟禁在九層的雲台之上,並讓有司(司法高官)審問她,周破胡賄賂了有司,有司做了一份虞姬的罪狀給了齊威王。

齊威王看著這份鐵證如山的罪狀,又想了想和自己朝夕相處多年的虞姬,他不信,不信虞姬會是那種人,齊威王最大的優點就是他的理智常常能戰勝他的情感。

齊威王把虞姬召到了跟前,自己開始了訊問,虞姬帶著一肚子的委屈,開始了控訴:

“我虞姬幸得父母生養,雖然我不是什麽大門大戶,卻也是陪王伴駕了十幾年,我日日睡得是簡陋的床破舊的褥子,還要為您打理後宮,侍奉您的飲食。我的心難道您真的不明白嗎?這些奸臣常常合夥欺瞞您,大王今天既然召見了我,我就把這些話一五一十的都跟您說清楚。妾聽說玉石掉進泥淖中而不汙,柳下惠可以坐懷不亂。我行的正坐得端,不怕別人懷疑。過瓜地時不躡手躡腳,過李子樹下沒必要把帽子帶正,我不避嫌疑而向您推薦賢臣,這是我的第一項罪過(氣話)。

我被人陷害,而有司受了賄賂,誣陷我,我卻不能辨明。我聽說杞梁妻(這個故事後邊單開一章講)因為冤枉把城牆給哭塌了。所以百姓們都為他喊冤叫屈,可是妾的冤情卻不能昭雪,即便是在高台之內哭告,也沒有人能聽見,這是我的第二項罪名(還是氣話)!

既然有了這樣的汙名,再加上前邊的兩條大罪,本來是不應該苟且偷生的。之所以現在我還活著,是因為我要在您的麵前辯白我的冤屈。晉國太子申生當年寧可死也不願意離開晉國,就是要證明自己的清白。妾死不要緊,忠良謙順之人大多是沒有什麽好下場的,但是我還是要把自己最後的肺腑之言告訴君王您。現在齊國的大臣奸佞極多,而最壞的人莫過於周破胡。如果大王再不對齊國的內政下一劑猛藥的話,齊國可就真的危險了。(肺腑之言)”

齊威王被虞姬一句話點醒,他開始暗中調查了齊國的大臣。

《史記. 田敬仲完世家》記載,齊威王暗中調查了名聲不好的墨大夫,卻發現他的治下一片太平,而名聲極好的阿大夫的封地內卻是民不聊生,後來齊威王才知道,阿大夫是賄賂了很多像周破胡之流的大臣,才獲得的好名聲(是子以幣厚吾左右以求譽也)。

齊威王麵對這樣欺騙自己的大臣痛下了狠手,阿大夫,周破胡,還有那個受賄賂的有司等一係列奸臣都被齊威王扔到了鍋裏煮了(真事,不是氣話)。

國內的大臣們知道阿大夫、周破胡一黨被殺,無不震驚,誰都不敢再說瞎話粉飾太平了,各自盡其職,齊國的內政為之一變。

而內政一旦好轉,外交就變得容易的多了。齊國起兵,把趙國、魏國、衛國打了個大敗,趙惠文王還被齊軍圍住,差點坐了俘虜。趙惠文王也很識趣,馬上和解,把侵占齊國的土地全部退了回來。就這樣,齊國迎來了二十多年的和平,這二十多年裏,沒有一家諸侯敢來跟齊國找茬。

二十年的和平啊,這在年年都在打仗的戰國意味著什麽啊?

一種福分!

一個女人帶來的福分,當然我們還應該明白一點,那就是多殺貪官汙吏,就是百姓的福分。

由於齊威王一朝的政治清明,很多賢臣也開始聚集在了他的周圍,比如田忌、鄒忌、孫臏等等。

著名的《鄒忌諷齊王納諫》、《田忌賽馬》、《孫龐馬陵之戰》等著名的故事,都來源於這一朝。

當然這些齊威王周圍的名士中有一位格外耀眼,他叫黔婁,他和他的妻子一起被曆史推上了前台。

黔婁是戰國時魯國人,他雖然家境貧寒卻有著大學問,而黔婁卻安貧樂道,視榮華富貴如過眼煙雲,不參予那種爭名逐利的行列。

黔婁的夫人叫施良娣,是個大家閨秀,她的父親是魯國的太祝,也就是掌管祭祀的大臣。“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黔婁夫人的家庭可謂是尊貴至極。

可是黔婁的夫人卻沒有看重那些王孫公子,而是選擇了窮困潦倒的黔婁。

而黔婁與她的夫人成婚之後,自己的學問有了更大的精進,因為黔婁夫人從小從父親那裏學習了不少陰陽之學,把這門學問融入到丈夫所主張的道家思想中,便形成了黔婁的獨特理論。

而這些理論都記錄在了他的名著《黔婁子》中,《黔婁子》共分四章,由伏羲氏憑天降河圖神龜顯示八卦之數,再到天地生成的道理,從天地運行的氣教,來求得宇宙變化的理教。

也就說數學、陰陽學、五行學、化學、物理學、包括宇宙學這本書裏都有,可以說這是一本百科全書性質的書。

而這本名著的問世,和黔婁夫人的學識不無關係,可以說黔婁夫人是中國古代版的居裏夫人。

但由於魯國連年幹旱,民不聊生,黔婁夫婦活不下去了,而黔婁本人又不願意做官,也不想接受老丈人的救助,所以他帶著夫人來到了齊國的臨淄。因為當時的齊國已經在齊威王的治理下,呈現出一片太平盛世的光景。到這裏怎麽說能有口飯吃。

黔婁來到齊國的消息不脛而走,齊威王聽說名士黔婁來了,非常高興,馬上就想聘他為國卿,可是黔婁依舊故我,即便窮困也不願出來做官。

黔婁雖未在齊國擔任官職,但齊威王對他十分尊敬,齊國一有重大事故,齊威王總到黔婁住處就教,而黔婁也會毫無保留的向齊威望出一些好主意,齊國的問題常常能迎刃而解。

而黔婁因為常年的貧困,大有可能是營養不良的緣故,很快就在齊國去世了。

黔婁的死,讓天下的名士都非常悲痛,儒家的重要人物曾參(就是曾子),也參加了黔婁的追悼會。

但是當曾參看到黔婁停屍在破窗之下,身著舊綈袍,墊著爛草席,蓋的短衾竟不能蔽體,弄得他鼻子發酸,說道:“再把被子斜過來點就能蓋住黔婁先生的全身了。”(《烈女傳》:“邪引其被,則斂矣。”)

可此時黔婁夫人卻堅定地說:“斜了雖然能蓋上,卻不如放正而蓋不上。我家夫君活著的時候就不是斜的,死了讓他斜,這不是他所希望的!”

這幾句話說的曾參無言以對,一陣的慚愧,又問道黔婁夫人:“先生的諡號(古人死後,根據他一生的事跡,用一兩個字加以概括,這就叫溢號)怎麽定?”

黔婁夫人回答:“以康為諡。”

曾參大惑不解,問道:“先生在時,挨餓,受凍,死後屍體都不能蔽體,也沒有酒肉祭祀,生不得其美,死不得其所,為什麽要用康字來做諡號呢?”

黔婁夫人正色道:“夫君生前,魯君、齊王都曾經要委任其高官厚祿,但是夫君都辭掉了,這難道不是富貴有餘嗎?我家夫君寧可過平淡的生活,坐天下最卑微的人,卻不會在貧困中去抱怨,對富貴也不動心,求仁得仁,求義得義,以康為諡,有誰說不適合的?”

曾參挑起了大拇哥,誇讚黔婁夫人,有什麽樣的夫君,就有什麽樣的妻子!

其實我倒覺得這話可以倒過來說,有什麽樣的妻子,就有什麽樣的夫君。

因為在大多數時候,男人一直是在適應著女人的追求。

很多妻子追求的是丈夫高官厚祿,富可敵國,結果一大批貪官汙吏誕生了。

而虞姬追求正義和清明的政治世界,結果齊威王做到了,而黔婁夫人追求的是恬適安逸的生活,把金錢視為糞土,結果黔婁也做到了。

戰國時的齊國人陳子仲(又稱於陵子),楚王想聘他做丞相,他不願意,帶著妻子跑了,從此隱姓埋名,為人灌園。他的妻子也可以接受丈夫辭掉高官厚祿,而過著清貧的生活。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常常能成就了丈夫的一世英名。

這世間的事,其實很多都應該倒過來想的,女人的要求有時真的能決定男人的命運。

齊宣王女事

前邊單獨一章說了齊宣王的醜娘娘鍾離春,實際在齊宣王一朝還有其他很多女性故事的。

比如齊宣王的丞相田稷,她的母親就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田稷是個比較有才能的人,但是中國有句老話,叫千裏當官隻為財。這話實際是有很深層次的社會背景的。因為中國大部分底層知識分子都是窮困潦倒的。

他們當官你不要指望他們上來就有為人民服務之類的覺悟,他們大多數人當官的最初目的都是為了改變自己的生活,這也沒什麽可抨擊的,因為是人之常情。

而田稷也是如此,他當上丞相後不久,就接受了下屬的賄賂,貨金百鎰。

田稷是個孝子,他把第一筆賄賂給了母親。

田稷母非常驚奇,問道:“你在齊國當了三年丞相,俸祿加在一起也沒有這麽多錢啊,這是哪來的這麽多錢啊!”

田稷笑著對母親說道:“下邊孝敬的。”(《烈女傳》:“誠受之於下。”)

田稷母親一聽便大怒,說道:“我聽說讀書人,修身且潔身自愛,不會拿別人的黑錢。竭盡全力且實實在在的辦事,不欺騙不虛偽。不義之事,不放在心上。沒有道理的所得,不拿回家。言行一致,不耍兩麵派。現在齊王對你不薄啊,高官厚祿的厚待你,你應該想著怎麽回報君王才是。身為人臣侍君,就應該像你侍奉你的父親一樣,盡力竭能,忠信不欺,務在效忠,必死奉命,廉潔公正,隻有這樣齊國才會無憂。而你做事正好相反,這和忠誠越離越遠,作為臣子你是不忠,作為兒子你是不孝。不義之財,不是我的。不孝之子,也不是我的。”

這一頓訓斥,把田稷說的臉上白一陣紅一陣,慚愧地退出了母親的屋子。第二天田稷就把髒銀退還給了那個下屬,然後就像齊宣王去請罪了,要求齊宣王處死自己。

齊宣王聽說了田稷母親的高義,沒有處罰田稷,還用相同的金子數量賞賜了田稷母親。

田稷不可謂不是一名孝子,他把髒銀孝敬給了母親,而有幾個母親想用兒女的錢呢?他們的願望都是想讓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的活下去,做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清朝的大貪官和珅,很多人都在分析他貪汙的原因,但是很多人沒有注意到,和珅很小就失去了母親,在他人到中年的時候,並沒有高堂可以奉養,這樣就造成了沒有人去監督他,讓他改邪歸正,如果和珅也有個像田稷這樣的母親,憑借和珅的才能,今天我們就很有可能在談論名相和珅了。

在齊宣王時,還有一位後媽也是十分值得稱道的。

有個人死在了道上,經鑒定是被人刺傷後,重傷而死的。嫌疑犯很快被鎖定了,是兄弟兩人。主管刑獄的官吏問道:“到底是你們倆誰殺的啊?”

哥哥說:“我殺的。”

弟弟說:“不是我哥,是我殺的。”

這可要命了,因為死者傷口隻有一處,不可能是兩個人一起所為,官吏不能處斷這個案子,就把這個案子呈報給了國相(沒具體說是哪位國相),齊國的國相也不知道咋處理,幹脆就把這件事呈報給了最高領袖齊宣王。

齊宣王一見此案,也為了難,把兄弟倆都釋放巴,肯定會放走罪人,都殺了巴,肯定有一個是無辜的。

齊宣王突然一拍大腿,有了,把這兄弟倆的母親請來,讓她說到底是誰殺的,這手心手背都是肉,看看這位母親咋說?

丞相一聽,領導就是領導,高,實在是高!

丞相召來了兩兄弟的母親,問道:“您的兒子殺了人,但是兄弟都想代死,官府不能決斷,這件事情已經驚動了大王。大王寬仁,問您怎麽辦才好?”

這位母親哭著對官吏說:“殺那個小的!”

丞相大惑不解,問道:“一般婦人都愛憐少子。今天您卻主張要殺他,這是為什麽呢?”

“年少的是我的親兒子,年長的是夫君前妻的兒子。夫君死時囑托我,一定要好好對待他的大兒子,我答應了,受人之托,許人以諾,怎麽能忘記呢?再說,殺兄活弟,是以私愛廢公義,背言忘信,欺騙死者,我又有何麵目去麵對死去的夫君呢?雖然殺了我的兒子我很心痛,但是隻能這麽做啊!“

說完這些話,這位母親的眼淚已經把眼前的衣衫滴濕了。丞相把這位母親的話,一五一十的告訴了齊襄王,齊襄王大為感動,赦免了兩兄弟的罪,並給了他們的母親義母的稱號。

但是這件事情,很顯然是有漏洞的,雖然齊宣王因為這位義母而赦免了兄弟二人,但是兄弟二人之一是本起案件的凶手是肯定的。

這樣放過凶手,最後連殺人的是誰都沒弄清楚,很顯然,這是在妨礙司法公正。

這位義母如果在現代的司法社會中,還很有可能因為提供偽證而受到法律的製裁。但是我們也不能完全用現代眼光解讀那個時代的問題。

這位義母的所作所為,在當時那個司法並不完備的社會中,用春秋大義去緩解社會矛盾,未嚐不是一件好事。而齊宣王那種不能錯殺人命的態度,也值得肯定,而且值得現代司法機關中的很多人去學習。

齊湣王一朝女事

齊宣王死後,他的兒子田遂即位,時間進入了齊湣王的時代。

我們對於這位君王,最初的印象就是那個著名的成語“濫竽充數”,他是個愛聽獨奏的君王,而不喜歡亂哄哄的合奏,這使得南郭先生把飯碗丟了。

其實,齊湣王給我們的印象並不隻應該停留在藝術欣賞方麵。

齊湣王的時代,實際上是齊國的全盛時期。公元前288年,秦昭王自稱西帝,同時尊齊湣王為東帝。

至此,齊國在戰國的地位已經到達了一個最高峰。

高峰自然意味著強盛,強盛意味著強勢,而齊湣王所遇到的女性都是些在強盛勢頭下產生的強勢女性。

先來說說齊湣王的王後,怎麽形容這個女人呢?

可以說她是鍾離春的超級模仿秀,她幾乎複製了醜娘娘的神話。

齊湣王的王後叫宿瘤女,因為她的脖子上長了一個大瘤子,故此得名。宿瘤女據我分析就是現在的大脖子病,缺碘。

但是那時醫學還不發達,老百姓的食鹽又受到國家的嚴格控製,所以得這種病的人應該不在少數。但是這種病如果得在一個女人身上,我覺得就有點悲劇了。

不過還好,有的缺陷影響美觀,卻不影響美麗的本質。

在齊湣王的一次出遊中,齊湣王前呼後擁,車騎威盛,男女老幼都聚集路旁,爭先恐後的觀看這難得一見的熱鬧場麵,宿瘤女卻繼續在路旁采桑,對齊後王的出巡視若無睹。

齊湣王不悅,本王來民間出訪,百姓們都來朝拜,為什麽這個女人這麽的矜持傲慢,就找人把宿瘤女召到了近前來。

“寡人出遊,車騎甚眾,百姓不分老幼都放下手中的活來觀看,你在道旁采桑,瞅都不往這瞅,為什麽?”齊湣王問道。

“我爸媽讓我來采桑,沒讓我來看大王。”宿瘤女毫無表情的說。

這話說的齊湣王上不來下不去的,人家說的也沒錯啊,那意思是別太把自己當回事了,別人也許看你是個寶,在我這你連根草都不算。

還真不拿村長當幹部了。

齊湣王此時細看了看宿瘤女,麵對這樣的女子,齊湣王卻頓生了好感,但是他歎了一口氣說道:“隻可惜你脖子上有個瘤子!”

宿瘤女一聽便不高興了,反問道:“一個女子的德行和瘤子有啥關係?”

齊湣王自知自己失言,便誇讚宿瘤女是個賢女。便想把她載上車帶回宮中。

不料宿瘤女心平氣和地說:“大王不棄,私心竊喜,然未稟明父母,那不成了私奔了嗎,大王若不能以禮相求,則雖死不能相從。”

齊湣王承認自己從始到終都輸給了這個女人,他尊重她的意願,非常正規地擇吉備厚禮來聘宿瘤女。

宿瘤女的父母讓她沐浴更衣,盛裝打扮再去見君王,然而宿瘤女卻依然布衣荊釵,臨走時宿瘤女對父母說道:“要是化妝太漂亮了,大王不認識了怎麽辦啊?”(《烈女傳》:“如是見王,則變容更服,不見識也。”)

看來,不光是齊湣王,就連宿瘤女的父母也拗不過這個女兒,宿瘤女就穿著一身農家的衣服進宮了。

齊湣王早就對宮中的其他女子說,今天出遊,遇到一位聖女,馬上她就要進宮了。所有的齊湣王的妃子都不敢怠慢,盛裝迎接。

等他們看到的竟是一副邋邋遢遢的村婦,而且她頸項間還有一個大瘤時,這些婦人們都笑得前仰後合,不能自止。

這弄得齊湣王麵子上非常掛不住,但是又不好傷害宿瘤女,說道:“他們是在笑你沒打扮,這打扮不打扮啊,可是相距十百呢(形容相距深遠)。”

宿瘤女淡淡一笑,說道:“打扮和不打扮就算差了千萬,又能怎麽樣呢?”

齊湣王在宿瘤女那裏,就是一個接受再教育,被改造的對象。

宿瘤女的又一番大道理把齊湣王說了個心服口服,“性相近,習相遠。過去堯舜桀紂都是天子,堯舜以仁義為本,安於儉樸,茅茨不剪,采椽不斷;後宮後妃,衣不重彩,食不重味,千載以下,而為人津津樂道,稱頌不衰。桀紂以奢華為務,習為苛酷,酒池肉林,窮奢極欲;後宮蹈羅綺,弄珠玉,笙歌不歇,紙醉金迷,結果身死國亡,為天下所笑,視為暴君。婦人女子貴能相夫教子,守貞不二,又何必虛偽矯飾以媚人!”

這話說的齊湣王身邊的眾多美女都大感慚愧,緊接著齊湣王下了一個讓她身邊所有的女人都感到意外的決定,封宿瘤女為王後。

從這以後,民間有一種說法,女性如果脖子上長痣,這個女人就會大富大貴,這種說法我懷疑就是從宿瘤女這來的。

齊湣王立宿瘤女為王後後,立即下令拆除重樓層閣,填平池澤,損膳減樂,停築苑囿,後宮不得佩戴珠玉,也不得衣著彩衣。

這個故事好像是醜娘娘的山寨版。但是,我剛才說過宿瘤女幾乎複製了當年鍾離春的神話,但是她不是鍾離春,為什麽?

因為在我的印象中,宿瘤女並不是個醜八怪,她是個有缺陷的美女胚子。

在任何史書中,我都沒有查到關於宿瘤女醜陋的記載,而那個大瘤子隻能說是個缺陷而已。

我一直都在用最貼合實際的邏輯去分析曆史,齊湣王能夠注意到宿瘤女,我想是他發現了她的可愛之處,繼而又發現了她的政治訓導能力。

我並不相信這個齊湣王會單純的因為宿瘤女教訓了自己而把她召進了宮來,我個人感覺齊湣王看到的是林無敵卸妝後的樣子。從這點上來說齊湣王是個善於發現美麗的君王,這也是他為什麽愛聽獨奏的原因,因為他細致。

可惜宿瘤女早逝,齊湣王失去了一個有力的強內助,以至於後來齊湣王驕矜自大,冒然攻打燕國,這給了其他六國口實。

公元前285年,以秦為首,聯合趙國伐齊。次年,韓魏燕也參加了對齊的戰爭。燕昭王為了報仇,以樂毅為將,**攻入臨淄,而後又分頭占領齊國絕大部分土地。這時,楚國也派淖齒率軍前來參戰。齊湣王逃到莒國,被淖齒(楚國大將)所殺,齊國幾乎將要滅亡。

幸而田單聯合族人在即墨(今山東平度東南)起事,利用火牛陣衝擊燕軍,才逐漸收複了失地。雖然齊國複國,但是霸極而衰的曆史規律是不能逃脫的,齊國也隨著齊湣王的人生悲劇而從最高點迅速滑落。

齊襄王一朝女事

齊國經曆了百年的盛世之後,終於蒙受了巨大的災難,而在這起幾乎滅國的災難中,齊國的女星們顯示出了他們堅強且勇敢的一麵。

在齊湣王逃難的過程中,一直跟隨在他身邊的王孫賈和齊湣王跑散了,那個時侯誰還顧得上誰啊,逃命要緊,都恨爹娘少生了兩條腿呢。

可是當王孫賈跑回家後,受到了其母的斥責,王孫賈的母親說道:“你早出晚歸,我每天都是靠著家門盼著你回來;如果你晚上出門沒回來,我就靠著屋裏的門等你回來。如今你侍候君王,卻不知道君王到哪裏去了?你還有臉回來嗎?”

王孫賈慚愧極了,他跑到齊國集市上,喊道:“願意跟隨我的,把左臂露出來。”集市上是一呼百應,於是王孫賈帶著這些人對入侵齊國的軍隊展開了反擊,並最終殺了殺害齊湣王的凶手淖齒,並找到了流落民間的齊湣王的兒子法章,擁立他做了齊王,也就是後來的齊襄王。

這個故事並不是出於正史,而是出於馮夢龍的筆記小說《新灌園記》。但是馮夢龍在給明朝的張鳳翼作劇本《灌園記》作解釋的時候,特意提到了這個故事的真實性。

因為張鳳翼的故事是在說君王後的事跡,而沒有提王孫賈母的事跡,所以馮夢龍認為張鳳翼“隻譜私歡,而與王孫母子忠義不錄,大失輕重。”

這樣也就側麵說明,王孫賈母的真實存在。

當然王孫賈母的故事不是這段的重點,那個張鳳翼作的《灌園記》中的女主角才是,這個故事說的是齊國另一位傳奇的王後君王後的事跡。

這個人的故事,無論是野史,還是正史都有記載,而且她的一生也充滿了傳奇。

可是她和鍾離春比缺少了運氣,她沒有生在那個盛世的年代。而在一個王國走向滅亡的倒計時裏,一個女人的強勢,又能夠改變多少曆史呢?

所以,我不在為君王後單獨立傳了,一來我怕破壞了齊國女性的整體脈絡,二來這個女人實在是沒有改變什麽。

齊湣王死後,他的兒子法章逃了出來,跑到了莒國隱姓埋名,後來他找到了一份工作,在莒太史敫(jiao,三聲,姓氏)家裏做了個傭人。

有一種東西叫做氣質,這種東西一般不以人的形象改變而改變,想想黎明演的《十月圍城》中的劉秀才,即便是變成了乞丐,卻難以掩飾他武狀元的身份。

而王子章就有這種王族的氣質,即便他當了傭人,也難以掩飾。而這種氣質被太史的女兒率先發現了,這個女子用自己的慧眼發現了這支潛力股,雖然當時還是垃圾股。

太史氏女不把王子法章當做一般的仆人看待,而是經常周濟他。

當然後來的事情和我們許多小說的情節非常相似,兩個人一來二往,暗送秋波,日久生情,然後就是私定終身。

而太史女以身相許,很快得到了回報。燕、秦、楚、三晉的聯合國部隊從莒國撤兵後,齊國的舊臣和遺老遺少們,立即聚集在了一起尋找齊湣王的後代。

開始時,王子法章並不敢透露自己的身份,因為他知道這裏邊的事情挺複雜,即便是齊國人在尋找齊湣王的兒子,在不明是哪方勢力之前(因為很有可能還有別的公子存世),都有可能被殺害。

從這點上看,王子法章是非常有心計的,當長久的等待後,王子法章發現好像除了自己,沒有別的王室繼承人存在。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先前躲避是謹慎,現在再躲避就是愚蠢。王子法章毫不猶豫自言道:“我湣王子也。”

而莒國作為齊國的附屬國,莒國國民共立法章為王,也就是齊襄王。然後公告齊國:“王已立在莒矣。”

就這樣齊襄王作為了齊國的合法繼承人,並最終複國。

齊襄王即位後,他沒有忘記那個在自己最艱難的時刻委身於自己的太史女,他把她立為了王後,是為君王後,生子建。

而此時,君王後的父親卻非常的生氣,“女孩子沒有明媒正娶就自行嫁人,我們家沒這個女兒,髒了我家的地方。”這位父親終生也未再和女兒見麵。

而君王後呢,雖然父親不認她,但是她卻盡到了做女兒的本分,常常派人去賞賜父親,並且在父親死後為他守靈戴孝。

齊襄王在位十九年,去世,雖然他有著王子的氣質,卻沒有大帝王的氣魄,在他的統治下,齊國平淡無奇,再也沒了以往的生氣。

而他的兒子齊王建更是一個窩囊廢,他的前期,政權完全掌握在了君王後手中。

而君王後很多人評價她有著極強的政治手腕,因為她做了一件事情。

秦王見齊襄王一死,便想用特別的方法羞辱君王後和王子建這對孤兒寡母,秦王專門派人獻給君王後一副玉連環,並對她說:“我王聽說齊國人很有智慧,不知道您能否解開這對玉連環?”

秦國人最會出腦筋急轉彎,在澠池會上,跟趙王玩過,結果被藺相如同誌無情的揭開了謎底,弄得秦王很沒麵子。

現在又來跟齊國人玩,可是他們算是找錯人了,因為君王後是這方麵的高手,像青春痘長在誰的臉上最不讓人擔心這種級別的問題是難不倒她的。她叫人拿了把槌子來,當著秦國使者的麵一槌子就將玉連環打碎,然後麵無表情地對秦國使者說:“解開了!”

服了,這哪是三年級的水平,這明顯是大學生甚至研究生的水平啊。秦國使者隻好向秦王複命去了。

這就是君王後智擊瑤環的故事。

就是這麽個故事,可是這能說明什麽呢?說明君王後很聰明?很會做腦筋急轉彎?還是她很強勢?

我不知道,但是很顯然這隻是小聰明,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君王後的政治水平是有限的,她和前邊講的趙威後比起來,都有很明顯的差距。

齊王建六年,趙國沒有糧食了,找齊國來借糧食,而齊王建死活不借。很多人認為這是因為齊國中了秦國的遠交近攻的計策。其實不然,因為這時候執政的並非齊王建,而是君王後。

我更相信,君王後還記得二十多年前,齊國被滅的那次仇恨,而那時趙國是幫凶之一,現在你也挨秦國欺負了,我為什麽不能看一看熱鬧呢。

這就是玩腦筋急轉彎的人和一流政治家的差距,因為有一句話叫唇亡齒寒,君王後並沒有弄懂這句話。

君王後在齊王建執政的第十六個年頭死去。

這個女人有一雙慧眼,有聰明的頭腦,卻沒有深遠的政治眼光。但是在她執政期間對待秦國的外交非常謹慎,與諸侯的關係也非常好,而齊國的疆域也被擴展到了東海之濱,這些都是君王後的功勞。

而君王後一生都奉行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原則,看著其他五國包括周王室一個個被秦國吞噬。齊國空有幾十萬雄兵卻毫無作為。

她死後,齊王建聽了奸臣後勝的計策,不與秦國抗爭投降了秦國,最後遭到被放逐慘死的下場。

當然我們不能都把錯推到君王後的綏靖政策上,但是這個女人是不是要為六國的滅亡負上一點責任呢?

關於齊國的女事我並不想以此收場,戰國時齊國還有一個女性值得一講。

春秋時齊國出美女,而是戰國時齊國出醜女,而且這些醜女一個比一個厲害,下邊要講的這位女性是齊襄王時候的人,她比鍾離春還厲害。

有個被遺棄的齊國醜女,到哪都無有容身之地。而此時齊國丞相的老婆正好死了,這位醜女發揮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想了一個計策,把自己變得榮華富貴。

醜女敲響了齊國王宮的門,對謁者:“妾三逐於鄉,五逐於裏,孤無父母,擯棄於野,無處容身,我想見見君王,說點愚蠢的話。”

因為齊王宮中這種醜女變娘娘的事很多,所以,侍者都不敢怠慢,馬上回複了齊襄王,齊襄王正在吃飯,當聽說有這麽個女人,馬上丟下飯碗,來見這個醜女。

左右大惑不解,說道:“三逐於鄉者,不忠也;五逐於裏者,少禮也。不忠少禮之人,大王為何如此激動呢?”

“你們知道啥啊,牛叫馬不答應,不是馬沒聽見牛的聲音,是因為那是異類,此人必是人中的異類,才會被人家逐出的。”說白了就是沒法溝通啊。

第一天,他們的討論是從建築學開始的,話題很簡單,“大王可知道國家的支柱是什麽嗎?”

“不知道!”

“那就是相國啊,支柱不正,房梁也會倒塌,這間屋子就完了。大王您就是房梁,百姓就是這間屋子啊。這間屋子堅固不堅固,就在於這棵柱子,而國家安定不安定就在於國相。既然大王已經知道了這些,就應該去審查國相。”

齊襄王滿口答應。

第二天,丞相的話題更深入了一些。

“我國的國相咋樣?”齊襄王問醜女。

“大王的國相,要用外麵和裏麵兩種標準去衡量才知道。”

“這話咋說?”

“他對左右很尊重,他的妻子很賢惠,就這兩個標準。”

第三日,事件的真相漸漸露出了端倪。

“我國的國相用的著換嗎?”

這話問的底下人誰不害怕,就這麽三天,齊襄王已經開始懷疑國相的能力問題了,好厲害的女人。

而醜女說:“如果要選擇有才能的人來頂替,怕是沒人來。但是如果現在沒有可用的人,為什麽不繼續用他呢。我聽說楚用虞邱子,而得孫叔敖,燕用郭隗,而得樂毅。如果大王也能這樣用人,賢臣自然就會來了。”

齊襄公又問:“我將怎麽用他呢?”

醜女說:“昔日齊桓公尊重所有人,則有道之士來歸順。越王敬螳蜋之怒,而勇士死之。葉公好龍,而龍真的來了,他又不敢看了。您不妨效仿先賢。”

齊襄王從此時開始,非常尊重丞相,並把這位醜女許配給了這位國相。三日後,四方的誌士都來投奔齊國,而齊國大治。

大家可以想一下,這絕對是個不折不扣的陰謀,完全是一個女人一手策劃的,那個倒黴的國相隻能接受齊襄王的這個決定,誰讓自己的命運都掌握在這個醜女的手上呢。

有人會反對我的話,因為醜女的建議給齊國帶來了很多人才,我想問大家,這些人才誰留下了姓名,誰又阻止了秦國滅亡齊國的腳步呢。隻能說他們也都是些靠齊國王室混飯吃的混子而已。

而這位醜女成功的利用了齊王室對於醜女尊敬有加的心理,導演了一出嫁國相的好戲。這就是戰國末代的齊國,更像是一場鬧劇,但是卻還被偽裝得像正劇一樣。

齊國就這樣在曆史的舞台上謝幕了,而在這個舞台的上翩翩起舞的女演員們的形象卻像是經典電影的經典鏡頭一樣,留在了我們的記憶中。

齊國的女性故事就講到這裏了,下邊我們正式進入大秦帝國的曆史時代,還有與之相關的諸位女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