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齊女孽緣之文薑篇

前段時間,網易編輯給我打電話讓我寫篇文章,我寫了一篇《是誰將妲己和紂王妖魔化》給他,想藉此文為千古惡女妲己翻了案。我在前邊的文章中還給妺喜和褒姒也說了不少的好話,上一章我又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寫了宣薑這個女人,給了她充分的理解和同情。

這些都說明我是一個懂得寬恕的人。

但是我認為,我的寬恕絕不能給一個女人,她就是齊國的公主,宣薑的姐妹,文薑。

文薑

美麗指數:五星

不幸指數:三星

罪惡指數:五星

當初金聖歎批《水滸》,當他批到武鬆被陷害後遷怒於很多無辜的人的時候,他用一個“惡”字評價武鬆。

我想如果您知道文薑的故事,就會知道,對文薑而言,即便您翻遍新華字典、康熙字典、辭海這些書,也不會找出比“惡”這個字更貼切的評價了。

文薑的故事是我寫這本書以來最複雜的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牽扯了春秋初期魯、齊、鄭三國的國運走向,決定了十餘個人物的命運和最終結局,而且這個故事裏還有太多的疑問和分支劇情。所以我決定寫一個超長篇,希望大家不要看煩。

我們先來看看魯國在這個事件裏扮演了一個什麽樣的角色。

第一個要介紹的人物是魯桓公,他是本故事的男主角之一。

魯國

魯國是西周初期的封國,它的第一任主人是周公旦,周公旦做《周禮》,所以魯國成為了中國最早的“禮儀之邦”。

但是很遺憾,到了春秋時期,魯國也變成了一個“不禮”的國家。

公元前769年,魯惠公即位。《左傳》中出現的第一個女人就是這位魯惠公的元妃孟子,但是孟子死得很早,魯惠公續娶了另一個女人叫聲子。但是這位聲子好像並不討魯惠公的喜歡,《史記》上稱她為“公賤妾聲子”。但聲子生下了一個孩子,叫息,也就是後來的魯隱公。

好了,下麵要說今天的第一個疑案,當時宋武公生了個女兒叫仲子,《左傳》上說:“仲子手中有“為魯夫人”文,故歸魯。”這個情節有點酷似“桐葉封弟”故事中的晉國國君唐叔虞,當然仲子手上的字比唐叔虞手上多了兩個。

這個叫仲子的女孩就這樣嫁到了魯國,有人會問,這有什麽疑問嗎?

疑問就是,她到底嫁給了誰?《左傳》並沒有明確,其實我們本沒有必要這麽大費周章的去研究這個勞神的問題,但是很遺憾仲子偏偏生了今天故事一位重要的主角“允”,也就是魯桓公。

《春秋.穀梁傳》:“仲子者何?惠公之母,孝公之妾也。”魯孝公是魯惠公的老爹,照這個說法魯桓公和魯惠公就是哥倆,就魯惠公是嫡長子,而從仲子是正夫人(正妃)這點看,魯惠公和魯桓公還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

但是《史記》的記載不是這樣的,用今天的話說,它的記載相當雷人。

《史記.魯世家》:“息(魯隱公)長,為娶於宋。宋女至而好,惠公奪而自妻之。”

太史公的這個描寫是在說,在魯國也發生了像衛國一樣,公公“扒灰”的事情。這件事情很多人不信,在《三家注史記》中的索引中更是說“今此雲惠公奪息婦而自妻。又經傳不言惠公無道,左傳文見分明,不知太史公何據而為此說。譙周亦深不信然。”

他們不信這件事情,我信。

因為宋武公即位是在公元前732年,那時候魯孝公已經死了三十多年了。很明顯《穀梁傳》的記載是不可信的。

當時的魯惠公也已經即位三十多年,繼室的兒子息(考慮到孟子的早死,後續娶的聲子,息應該是在魯惠公中年生育)已經長大,正好到了娶媳婦的時候,這個時侯,宋武公嫁女很有可能是嫁給正在適婚年齡的允,這樣魯惠公“作案”時間是充分的,時間上幾乎嚴絲合縫。

還有從後來魯惠公兩個兒子的表現來看,真是有什麽樣的爹就有什麽樣的兒子,上梁不正下梁歪,從遺傳學的角度來看,魯惠公絕對有可能做出強占兒媳這樣的事情。

所以我有理由相信太史公的記載是有道理的。

好,如果大家覺得上麵說的您有點暈,我把上麵的事情簡單整理一下。

魯惠公和聲子生了魯隱公(息),和宋仲子生了魯桓公(允)。因為魯惠公比較喜歡仲子,所以魯惠公把仲子立為了正妃,就這樣允成了太子。

但是,魯惠公死的時候,允還很小,所以魯隱公攝政。

《左傳.隱公元年》上說:“不書即位,攝也。”《史記.鄭世家》上說:“及惠公卒,為允少故,魯人共令息攝政,不言即位。”

後來在魯隱公十一年,也就是公元前712年的時候,由於一個小人,《左傳》上稱之為羽父,《史記》上說是公子揮,他先攛掇魯隱公殺了魯桓公,結果隱公說自己老了,魯桓公也長大了,打算退休,把位置傳給魯桓公。這個小人知道了魯隱公的意圖,怕自己的話泄露,又跑到魯桓公那裏建議魯桓公把魯隱公殺了,這次“勸諫”成功了,於是魯桓公殺隱公於蔿氏。

魯桓公就這樣登上了王位。

我們來看一下,魯惠公、魯隱公和魯桓公,這兩位君王和一位攝政王,父子三代人,沒有一個好東西。

魯惠公硬生生的娶了兒媳,據《左傳》記載魯隱公的母親聲子死了,他竟然哭也不哭一聲,魯桓公更殘忍,竟然殺掉了為自己辛苦操勞,並想把王位盡快傳給自己的哥哥。

魯國當時的狀態就是這樣。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公元前709年,魯桓公即位兩年後,他娶了齊僖公的女兒文薑。當這個女人來到魯國後,也就注定了這位君王悲劇的一生,當然這也很可能是上天給他的報應。

鄭國

魯國的事情大致是這樣,不過還是先放一下,我們再來看看鄭國,因為《掘地見母》一章,我已經仔細為大家訴說了鄭國的起源和鄭莊公的事跡,這裏就不多廢話了。

今天主要來說說鄭莊公的兩個兒子,因為其中一位是今天的一位重要的配角。

鄭莊公的老婆曆史上有記載的有兩位,鄧女和宋雍氏女。

宋雍氏女頗有來頭,據《史記》注釋記載,她爸爸是宋國的大夫,絕對的高幹子弟,而且是名門之後,她是黃帝的直係後裔,不像劉備是那種八杆子打不著的後代。

鄧女生下了個兒子叫忽,也就是後來的鄭昭公。宋雍氏女,生了個兒子叫“突”,後來也做了君王,就是後來的鄭厲公。

這兩位公子都好生了得,他們都先後在對北方少數民族的戰爭上確立了自己的地位,得到了鄭莊公的信任。

據《左傳.隱公九年》記載,公元前714年,北戎軍隊侵犯鄭國,連見過大世麵的鄭莊公都覺得自己的軍隊機動性不好,畏懼起來。

這時公子突的能力體現了出來,他建議鄭莊公用引蛇出洞的方法,並用完美的圈套幹掉了來犯鄭國的北戎主力部隊,從這個事例說明,公子突是一個典型的運籌帷幄的智謀型人才。

公子忽在公元前705年也在戰場上證明了自己的地位,齊國當時受到北戎部落的襲擊。齊僖公無奈之下向鄭國等諸侯搬救兵。

公子忽和他的弟弟突不一樣,他在戰場上的能力偏向於勇,公子忽在同年六月率軍支援齊國,大敗戎軍,俘虜了戎軍兩名主帥,砍了戎軍三百多人的首級獻給了齊侯。

從以上的戰例來看,我個人覺得公子突很像劉邦,公子忽很像項羽。

在這裏停一下,各位女性如果把公子突和公子忽放在你們的麵前,您會選哪一位當您的先生。

我猜少女們大部分都會選擇公子忽,勇力可能會讓女性們覺得這個人很帥,比如現在很多體育明星受到女性追捧。但事實告訴我們,隻有善於謀慮的人才能最終成就事業。

不過,好像當時的各大諸侯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齊僖公就沒有這樣的眼光。

齊僖公就準備把自己的女兒,春秋時著名的大美人,今天的主人公文薑嫁給鄭公子忽。

《左傳.桓公六年》記載:“齊侯欲以文薑妻鄭大子忽。”

但是忽拒絕了這樁婚姻,理由是這樣的。《左傳》記載:“人各有耦,齊大,非我耦也。《詩》雲自求多福。在我而已,大國何為?”意思是說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配偶,齊國那麽強大,文薑不適合做我的配偶。《詩經.大雅》上說自求多福,就是追求幸福要靠自己,仰仗大國有什麽用?

這是一句很有骨氣的話,但是就是因為這句話注定了公子忽的悲劇命運。

當然還有人說,公子忽辭婚是因為他聽說了文薑一些緋聞,我感覺不是。

因為曆史又給了他另一次選擇的機會,公元前705年,在公子忽打敗北戎後,齊僖公舊事重提,想要和公子忽聯親。

《史記》和《左傳》上都記載了這件事情,但是因為很多人受到了《東周列國誌》的影響,認為齊僖公兩次向公子忽求婚都是為了文薑。

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在公元前705年的這次請婚的女性並不是文薑,因為當時文薑已經出嫁了,從時間上推斷,這位女性我個人覺得是宣薑的可能性比較大。宣薑未嫁前並沒有****的表現,所以我相信公子忽辭婚不是因為文薑的名聲原因。

鄭公子忽當時已經娶了陳桓公的女兒陳媯做了老婆,不知道是對老婆的專一,還是他真的有自卑感,或是他真的像人們所說的是個自強自立的人。他第二次拒絕了齊僖公提出的這門婚事。

理由《左傳》記載的也很清楚:“無事於齊,吾猶不敢。今以君命奔齊之急,而受室以歸,是以師昏也。民其謂我何?”意思是當時沒事時,我都不做,現在趁人之危,娶了人家姑娘,老百姓回去會怎麽說我?

這幾句話,在曆史上博得了無數人的好感,鄭公子忽的人氣一下飆升了很多。

但我認為這完全是死要麵子活受罪。

趙本山和宋丹丹在《炒作》這個小品中有一段經典的對白。

趙本山說了一大段台詞“一隻公雞下了蛋,你讓鴨怎麽看?你讓大鵝怎麽看?你讓和公雞好過的那些老母雞怎麽看?”

宋丹丹隻用了一句台詞:“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顯然宋丹丹要比老年癡呆的趙本山高明。

況且當時鄭國百姓的意見很明確,鄭國人創作了《詩經.鄭風.有女同車》表達對這位未來的君夫人的期待之情。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薑,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顏如舜英,將翱將翔,佩玉將將。彼美孟薑,德音不忘。”

作詩的人雖然沒有貶損陳媯的意思,但是偏愛不言自明,說陳媯美好,孟薑(齊國的大女兒,指文薑)更美好,深層之意在說明與陳聯姻不如與齊聯姻好。

如果說,公子忽第一次拒婚,我們對他充滿了那種“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崇敬,但是他的第二次拒婚我理解隻能用愚蠢和固執這樣的詞來形容他。

對公子忽這個決定提出反對的是他的堅定支持者祭仲,《左傳》和《史記》記載差不多:“君多內寵,太子無大援將不立,三公子皆君也。”所謂三公子者,就是太子忽,其弟突和子亹。

但是公子忽不聽,從而失去了齊國這個強援。

悲劇就此降臨。

天作之合而不作,就要遭到天罰。

事實證明,公子忽的兩次拒婚至少造成了四出悲劇。

我為什麽說公子忽造成了至少四個人的悲劇呢。

因為如果他娶了文薑,憑著他這種強勢的性格,後來文薑的那些****的事情,發生的幾率就會很小,那麽公子忽,文薑,魯桓公,齊襄公的悲劇都不會發生。

再做一個假設,如果我的推斷準確,齊僖公要嫁給公子忽第二個女兒是宣薑的話,那麽公子忽,宣薑,太子伋,子壽的命運也會由此改變。

所以無論公子忽娶了文薑還是宣薑,都最少會避免四出悲劇。

大家可以想象,公子忽的一個決定改變了多少人的命運啊,但是最直接的利害關係發生在了他自己的身上。

祭仲最害怕的事情還是發生了,而且起因竟然是祭仲自己,宋國的雍氏就是我剛才說的那家高幹,誘捕了祭仲,威脅他說:“如果不立公子突為國君,就宰了你。”(不立突,將死。)

事實證明,祭仲是個精明的政治家,什麽叫精明,通俗的說就是好漢不吃眼前虧。他立了突為鄭國的國君,這時公子忽隻能逃亡到衛國去了。

但是,祭仲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他在鄭國演繹了一把不折不扣的無間道,把大權都攬在自己身上,鄭厲公被架空了。

我剛才說過,鄭厲公也是個優秀的謀略家,他很清楚祭仲想幹什麽。所以他找到了祭仲的女婿雍糾想要殺了祭仲,大家請注意這個姓氏,說明當時雍氏的兒子娶了祭仲的女兒,雍氏想用聯姻的方式徹底籠絡住祭仲。

但是,雍糾的計劃被他的老婆,也就是祭仲的女兒知道了,祭仲的女兒雍姬就去問自己的母親:“爸爸和丈夫哪個更親近”( 父與夫孰親?)

祭仲的老婆告訴她:“丈夫可以有很多,但是老爹就一個。”(父一而已,人盡夫也。)

雍姬恐怕是對這樁政治婚姻和自己的丈夫早有不滿,將丈夫要在郊外宴請祭仲並在那時候殺害父親的事情告訴了母親。

結果很嚴重,祭仲殺了雍糾。

祭仲的女兒變成了寡婦,脫離了那個自己並比喜歡的丈夫。鄭厲公知道自己的計劃敗露了,心想大權在手的祭仲一定不會放過自己,便逃往了蔡國,臨走時,大罵:“這種大事竟然泄露給了女人,死的活該。”(謀及婦人,死固宜哉)

這句氣話說的沒什麽水平,想想這位雍糾同誌,肯定和自己的老婆關係不大好,要是兩口子真的如膠似漆,遇到這種情況,我覺得怎麽都有個商量,很有可能挽回。

當然這對頭腦清醒的鄭厲公來說是件好事,給了他逃跑和的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跟祭仲這種老江湖玩,自己還是太嫩了。

當然鄭厲公逃跑是祭仲故意警告他,放他走的,因為祭仲並不想殺害鄭厲公。

但是誰也不會想到,鄭厲公還能回來再當君王,十六年後,這裏仍舊屬於他。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其實政治的最高境界就是等待。

祭仲的等待首先成功了,《史記.鄭世家》記載:“祭仲迎昭公忽,六月乙亥,複入鄭,即位。”

但是我說過公子忽並不是一個政治家,他在政壇樹敵過多,兩年後,他被仇家高渠彌殺害。

他的弟弟子亹即位,但是很遺憾子亹即位當年就因為得罪了齊襄公而被殺,連諡號都沒有留下。

可憐的祭仲隻好又到陳國找到了子亹的弟弟公子嬰即位,子嬰很低調,低調到沒敢稱侯,是為鄭子。

十二年後祭仲死了。

鄭厲公再也沒有對手了,此時他已經學會了祭仲所有的政治計謀,兩年後流亡在外的鄭厲公劫持鄭大夫甫假,甫假被鄭厲公威脅收買,回國殺了鄭子及他的兩個兒子,鄭厲公最終回國坐穩了王位。

總結一下公子忽和公子突。

公子忽,他的一生可以說是跌宕起伏。他小的時候,正趕上大周王朝與鄭國關係緊張,他被送到了大周王朝作人質。後來做太子雖然屢建奇功,但是卻遭到鄭國其他勢力的排斥,做了大王沒幾年,就被迫出走,後來又複位回來繼續當大王,最後被奸臣高渠彌謀殺。

而公子突雖然幾經輾轉流亡,但是他最終坐穩了鄭侯的位置。

我把鄭國的故事比較完整的展現給大家,是因為我想要大家知道鄭國國內將近二十年的內亂,正是由於公子忽不娶齊女的一念之差造成的。

當然,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的未來的權力,對於這些事情,我們不該多做評價,我說的是如果這件事情隻是公子忽個人的事情的話。鄭國的這二十多年的動亂造成了多少百姓的流離失所,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我知道,作為一個國家的統治者,不管出於什麽原因,應該為民眾做出最起碼的犧牲。

文薑出嫁

好了,不管怎麽樣,我們沒有辦法改變曆史,文薑到底應該嫁給誰的討論告一段落,現在隆重的邀請今天的女主角文薑小姐登場。

美麗的文薑在公元前709年,嫁給了魯桓公。

文薑從出嫁時起就負麵新聞不斷,齊僖公竟然親自送女兒出嫁,這是一次嚴重違背禮儀的事件,根據《周禮》規定文薑應該是由下卿送嫁。

這個事件好像並沒有引起太多曆史學家的重視,我是一個比較八卦的人,喜歡琢磨一些奇怪的事情。

魯國是一個禮儀之國(表麵上),上有周公旦作《周禮》,下有孔子維護禮製。就我看來,當時齊魯正在修好之時,齊僖公犯不著違背禮儀,而得罪禮儀之邦魯國。更奇怪的是第二年,齊僖公的弟弟又來到魯國訪問,《左傳.桓公三年》說的很明確,他此行的真正目的是“致夫人也”。

是什麽事情讓齊僖公這麽不放心,出嫁要親自送行,一年後還讓弟弟特意去查訪呢?

我認為沒有可隱瞞的了,就是文薑和自己哥哥諸兒(後來的齊襄公)存在一種不清不楚的關係。當然開始時兩個人關係可能並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麽複雜和齷齪。就我看來這完全是兩個人那種懵懂的性幻想。

其實就現代性心理學來講,這是一種很正常的事情,就好像很多正處在青春期的獨生子女,男孩子幻想著自己有個美麗的妹妹,女孩子幻想著自己有個帥氣的哥哥一樣。

當然,文薑和諸兒可能是表現的過於親密了,引起了老爹齊僖公的重視,怕女兒真有什麽事情發生,老爹親自送女兒出嫁了,而且還怕文薑不能忘情,第二年還特意派弟弟去了解了一下情況。

以上文字隻是我的想象,不過我覺得屬於比較符合邏輯的想象。

魯桓公和文薑的婚姻在一開始是非常美滿的,在所有曆史記載中(包括正史和野史)魯桓公有記載的妻子隻有文薑一人,這不能不說是一件非常罕見的事情。

在公元前706年,兩個人結婚三年後,他們的兒子誕生了,這個兒子一生下來桓公就很喜歡,因為這孩子的生日和桓公是一天。

為了給這個孩子起名字,還出了一件比較搞笑的事情,一個叫申繻的大臣長篇闊論的給魯桓公講了一頓怎麽起名字的技巧,什麽能取,什麽不能取,唧唧歪歪一頓也沒說出個所以然來,魯桓公估計是聽煩了,最後說了一句:“是其生也,與吾同物,使之曰同。”(《左傳.桓公六年》)意思是這孩子的生日和我是一天,就叫做同吧。

魯桓公很簡單的搞定了兒子名字的問題。

當然春秋時關於起名字的趣事不隻這一篇,晉穆侯的老婆薑氏在戰場給孩子起了怪名字也鬧出了笑話,這個我會在講到晉國的女性時再給大家講解。

從老婆的記錄唯一,兒子同後來即位非常順利來看,我們隻能說魯桓公真的對文薑很好。

兩個人這種美好的關係持續了十五年。

公元前694年,一切的美好都被一次意外的出訪打破了。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魯桓公即位後,齊國一心想要吞並紀國,紀國沒有辦法,曾經兩次祈求魯國出麵調停。

後來齊魯兩國談判破裂,那沒辦法,隻有打了,公元前699年,魯國聯合紀國和鄭國打敗了齊國、宋國、衛國和燕國的聯軍。事情並沒有由此罷休,齊襄公即位後,齊國仍然想要吞並紀國,而魯國仍然要保護紀國,後來矛盾激化,衝突不斷升級。

公元前694年,魯桓公很想改變這一切,緩和與齊國之間的矛盾,所以魯桓公決定出使齊國,當然他帶上了文薑一起去。

這個行為就今天來看不算什麽,就是很正常的回娘家嗎。

但是在那個時候不行,這是嚴重的違禮行為,因為周禮規定,出嫁的女兒是不能返回娘家的。

剛才起名字事件中的申繻這時候又一次站了出來,勸諫魯桓公:“女有家,男有室,無相瀆也,謂之有禮,易此必敗。”

意思是說,女人成了家,男人有了老婆,就不能冒犯對方,這就是禮,要是違反了這一點,離倒黴就不遠了。

魯桓公可能真的是被那次起名字事件給煩透了,對於申繻的勸諫,《左傳》竟然沒有記載魯桓公的反應。但《史記》的記載還是很明確的,“公不聽,遂如齊。”

曆史證明,申繻起名字是不靠譜的,但是他的預言是準確的,帶著文薑去,真的就離倒黴不遠了。

結果是魯桓公是豎著去的,卻是橫著回來了。

曆史第一**事件

公元前694年,魯桓公和齊襄公在濼(luo,四聲)見了麵,會後,魯桓公就帶著文薑來到齊國。

從文薑與魯桓公十五年的婚姻經曆來看,絲毫看不出來文薑和他的哥哥諸兒有什麽聯係,我們有理由相信,文薑來到齊國最初的目的隻是省親,並無他意。

但是人類的情感有時候是不受自己的理智左右的。

齊襄公見到了年少時美麗的妹妹仍舊那麽美麗,文薑見到了少年時英俊的哥哥仍舊這麽多情。

多年前的相思,今天變成了現實,於是兩個人就……

還是引用原文吧,《左傳.桓公十八年》:“齊侯通焉。”

《史記.魯世家》記載:“齊襄公通桓公夫人。”

《史記.齊世家》記載的最為詳細:“齊襄公故嚐私通魯夫人。魯夫人者,襄公女弟也,自釐公時嫁為魯桓公婦,及桓公來而襄公複通焉。”

紙是包不住火的,齊襄公和文薑的**行為,很快被魯桓公知道了。

魯桓公痛罵了文薑,《左傳》記載:“公謫之。”《史記》記載:“魯桓公知之,怒夫人。”

帶了綠帽子的魯桓公的表現是正常的,他不僅有生以來第一次罵了文薑,還懷疑起了自己的兒子同是不是自己親生兒子,《公羊傳》:“同非吾子,齊侯之子也。”

很明顯魯桓公說的是氣話,因為同是在文薑出嫁後第三年才出生的,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這之前齊襄公和文薑私會過。

但是讓自己的老公做了烏龜的文薑的表現是不正常的,可能是因為魯桓公這麽多年來從來不舍得罵文薑,也可能文薑真的是害怕了,她把這件事情告訴了齊襄公。

齊襄公的表現也很正常,正常的像日後《水滸傳》中的西門慶一樣,他先設宴款待了魯桓公,當然齊襄公沒蠢到在魯桓公的食物裏下砒霜。他在宴會後,魯桓公上車要走的時候,讓公子彭生幫助他上車,結果魯桓公就不明不白的死在了車上。

具體怎麽死的,眾說紛紜。

作為第一手材料的《左傳》並沒有明確說明魯桓公是怎麽死的。

《史記.齊世家》上說:“使力士彭生抱上魯君車,因拉殺魯桓公。”

《史記.魯世家》:“使公子彭生抱魯桓公,因命彭生摺其脅,公死於車。”

《集解公羊傳》上說:“幹而殺之。”何休解釋說:“折聲也。”

現代人對魯桓公的死法還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我想這是刑事犯罪鑒定專家的工作,我們今天隻知道結果就可以了,魯桓公客死齊國,而且死狀極其恐怖。

這件事情當然不會這麽算了,苦主魯國自然是不會答應的,我們是來修好的,我們的君王帶著誠意撲麵而來了,沒有過錯卻死在了齊國,魯國人民要求嚴懲行凶者。

齊襄公為了推卸責任殺了彭生,這件事情做得極不厚道,齊襄公不會知道八年之後,正是這個彭生,讓他邁進了鬼門關。

這個時侯的文薑怎麽樣了?

有一些人說文薑改邪歸正了,他往走於齊魯之間,為兩國的和平而奔走。

一個清朝人還企圖為文薑翻案,他的理由是《左傳.莊公二年》上有這麽一段話:“二年冬,夫人薑氏會齊侯於禚(禚,二聲)。書,奸也。”他認為這裏的“奸”,應該念成“幹”,這個字應該是幹預的意思,而不是**的意思。因為古代幹、奸二字是相同的。

我不想提這位清朝仁兄的名字(說實話他的名字挺難拚的),但是我想說,他要是到了現代一定能給很多強奸犯當律師,那不是強奸,而是幹預!

我要告訴這位仁兄,雖然他聽不見了,在做出結論的時候,最好通讀一遍《左傳》,別多讀,把《莊公元年》到《莊公二十二年》的事情通讀一遍即可。

對於曆史人物的評價,我向來的立場是絕不冤枉一個好人,也絕不放過一個壞人,還要設身處地的體諒這些曆史人物的環境和背景。

我給妲己翻案,是因為妲己確實是冤枉的,鐵證如山。

我給文薑定罪,是因為文薑確實是罪惡的,鐵證如山。

魯桓公死後,文薑壓根就沒敢回到魯國。

《左傳》記載:“夫人孫於齊。”

《史記.魯世家》記載:“莊公母夫人因留齊,不敢歸魯。”

魯國做出的反應也很堅決,《左傳.莊公元年》:“不稱薑氏,絕不為親,禮也。”也就是說,魯國已經和她斷絕了親屬關係,這是符合禮製的。

清朝的那位仁兄,如果看到這段,你做何感想,文薑去幹預魯齊之間的關係,誰給她授權了?魯國都不認她了,她去齊國還能幹什麽?

還有人認為文薑在魯莊公少年時回國幫助他處理政務。

鄭玄的《詩經.齊風.南山》序鄭箋認為:“夫人久留於齊,莊公即位乃來。”

我的看法是這也是不可能的。

鄭玄的這句話本身就自相矛盾,魯桓公死了,魯莊公馬上就即位,文薑何來的久留於齊?

所以我的觀點是,文薑在魯桓公死後,很害怕,她沒敢回魯國。

不回去不代表她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也不代表她會痛改前非。相反她對自己的行為絲毫沒有檢討,悔恨的意思。她和齊襄公該怎麽來還怎麽來。

從公元前692年到公元前685年(齊襄公被害),《左傳》記載兩個人共約會了五次,幾乎一年一次,而且地點每次都不一樣,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杜預曾經在《春秋三傳》的注釋中,不隻一次的說過這就是奸情。

如果還有人說這五次是正常的外交活動的話,我真的是無話好說了。

齊襄公之死

人是有報應的,對於文薑來說最大的報應就是失去了自己的情人和親人,她的哥哥齊襄公終於死了。

齊襄公的死是一件非常詭異的事情。

公元前685年,這年冬天齊襄公到姑棼巡視,並且順便到了貝丘打獵,當時他看見了一隻大野豬。結果詭異的一幕發生了,齊襄公身邊的一個隨從突然說了一句話:“這就是公子彭生。”

史料上沒有記載說這話人的名字,但是我覺得這肯定是別有用心的。據犯罪心理學來講,殺完人的殺人犯,心理都會有陰影,即便不是自己親手殺的人也是一樣,我想當時齊襄公的腦子裏估計已經出現了八年前那血腥的一幕,那時魯桓公和彭生都被自己殺死。

這件事情說迷信點就叫陰魂索命。

很明顯齊襄公是不信這一套的,他大吼:“彭生竟敢出現?”,說完拔箭就射,說也奇怪,野豬竟然像人一樣站了起來,還哭叫不停,這回齊襄公信了,嚇得從車上栽了下來,摔傷了腳。

回到行宮後,齊襄公就被亂黨堵在行宮中殺害了。

齊襄公死亡的大致過程就是這樣,大多數人認為這是惡有惡報。

這個結論我同意,但是在這個結論背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陰謀。疑問就是那個隨從為什麽要說那隻野豬是彭生?

《左傳》對於這個問題還是很清楚的給出了答案,不用我們再費力的去探佚了。

大致上說齊襄公得罪了三個人,他先派連稱、管至父兩個人到葵丘駐守,這是個苦差事,齊襄公答應他們到了明年瓜熟的時候,就派人替換他們,結果兩個人駐守了一年,也沒見到換防的命令,於是就向齊襄公打報告。可齊襄公不同意。

因此兩個人決定叛亂,但是但凡叛亂的人都知道最好的方式是裏應外合,所謂內部給有臥底。很幸運,他們很快找到了這個人,這就是齊襄公的叔伯兄弟公孫無知,公孫無知是齊襄公叔叔的孩子,齊襄公的爸爸齊僖公在位時特別喜歡這個孩子,視如己出,所以公孫無知的待遇和齊襄公基本相同,這令齊襄公非常的不爽。所以齊襄公上台後降低了公孫無知的待遇。

連稱、管至父、公孫無知這三個對齊襄公不滿的人迅速地勾結到了一起。但是,想要叛亂還需要一個機會,這時候,連稱提供了一個重要的信息,他有一個堂妹,在齊襄公的後宮不得寵,可以讓她去做間諜,監視齊襄公的一舉一動。公孫無知聽完後,立即許諾:“如果事情成功,我就娶她做我的正妻夫人。”

曆史證明,這個正妃夫人不是公孫無知不想給,而是壓根就沒有時間給,因為當他們幹掉齊襄公不久,公孫無知就被殺了。

當然,從效果上來看,不管這個承諾管不管用,連稱的這個堂妹還是忠實地完成了間諜這個任務。

這三個人掌握了齊襄公的行程圖。可以想象,那個說野豬是彭生的人,也是這個陰謀的一部分,往淺了說是讓齊襄公恐懼,不敢離開行宮,這就利於他們行刺,不過這個陰謀的效果好的超出想象,因為齊襄公不但精神上出了問題,還把自己的腳弄傷了,跑都跑不了。

一個和自己的妹妹有八年奸情的諸侯王,就這樣被亂黨殺害,他因為一個寵愛的女人快樂了八年,也因為一個自己冷落的女人丟掉了自己的性命。

對於這個男人我不想有什麽評價了。

文薑的結局

一切似乎都結束了,當然我是指和文薑有關的男人們的命運,但是文薑自己好像還不想消停。

文薑在齊襄公死後的第七年,也就是公元前678年,又來到了齊國,很多人有疑問了,難道她又有新的情人了?

這個我不知道,不過我的結論是這個女人老了,他這次去齊國完全是因為她的另一個兄弟,這個兄弟叫小白,他的另一個稱謂叫齊桓公。

他在這一年稱霸了。

有的人說,文薑這次去是為了改善齊國與魯國的關係,但是就我看來,他這次去是為了和齊桓公研究一個陰謀,另一個關於女人的陰謀,這個陰謀到底是怎麽樣的我在下篇會為您講解。

在公元前674年和前673年,文薑又兩次出訪了莒(ju,三聲)國,這次出訪為了什麽?當然也是上述陰謀的一個組成部分。

就在文薑最後一次出訪莒國之後,這個女人終於死了,怎麽死的不知道,死在哪也沒說。但是有個細節是值得注意的,文薑死的時候是秋天七月,但是魯國給她舉行葬禮卻是第二年正月的事情了。

這可能說明,文薑客死他鄉,且魯國起初並不想承辦她的喪事。

但是諸多原因的影響,魯莊公(同)還是為母親辦理了喪事。

這個女人的一生就此落幕,由他引發的各國的故事大致如此。

下麵研究最後一個問題,我們要怎麽看待文薑的****。

有學者認為,齊國為東夷之地,在建國的時候保留了很多土著的禮俗,所以在很多時候,齊國人是認同什麽兄妹通奸這些事情的。

研究曆史也是一樣,現在人的很多研究,即便是專家的也隻是推測而已。最好的辦法還是聽聽齊國的百姓是怎樣評價這件事情的,但是問題是,都這麽多年了,哪還找來一個齊國的百姓去說道說道,他們到底是怎麽看文薑**這件事情的。

要是仔細找是能找到的。

因為中國有一本書叫做《詩經》,《詩經》是由風、雅、頌三部分組成的,風基本上就是各國的民間小調,也就是說風即代表了民眾的聲音。

我們來看看《詩經.齊風》是怎麽評價這件事情的。

詩經裏關於描寫這段故事的詩有《齊風.南山》、《齊風.敝笱》和《齊風.載驅》。

以《詩經.齊風.南山》為例:

“南山崔崔,雄狐綏綏。魯道有**,齊子由歸,既曰歸止,曷又懷止!

葛屨五兩,冠緌雙止。魯道有**,齊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從止!

蓺麻如之何?衡從其畝。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極止!”

這是一首很明顯在諷刺齊襄公與魯桓公的詩,《毛詩序》上說:“《南山》,刺襄公也。鳥獸之行,**乎其妹,大夫遇是惡,作詩而去之。”鄭箋雲:“齊大夫見襄公惡行如是,作詩以刺之,又非魯桓公不能禁製夫人而去之。”

如果大家認為這些東西還不夠,翻譯一下這篇文字。

南山高巍啊,雄狐在那裏徘徊。去往魯國的道路是如此平坦,齊王的女兒從這裏出嫁。既然她已經嫁了,你為什麽還想要她回來?

葛麻鞋成對,帽帶成雙,去往魯國的道路如此平坦,齊王女順著這條路前往魯國。已經是出發去了,你為什麽又要跟著不放?

麻該怎麽種?在田地裏橫直成行。娶妻怎麽做?必須要稟告父母。既然已經稟明了父母,好事怎麽會變得如此糟糕?

柴該怎麽劈?沒有斧頭是不行的。娶妻怎麽做?沒有媒人是不行的。可是既然已經依著規矩成了婚,怎麽會壞到這種地步?

我們從中不難看出,齊國人對文薑的態度是像你這樣丟人現眼的女人,幹嘛要回到齊國來。

《詩經.齊風.敝笱》,我們隻從題目上看就可以知道齊國的百姓是怎麽看待文薑的,敝笱就是指破舊魚網,比喻文薑,和今天我們說的破鞋、賤女人差不多。

《詩經.齊風.載驅》也是一首譏刺齊襄公與文薑**的詩。《毛詩序》說,齊襄公“無禮義,故盛其車服,疾驅於通道大都,與文薑**,播其惡於萬民焉”。

如果大家看完這些還認為齊國是認同這種兄妹**行為的,我隻能說一句我無語了。

能稱的上是政治家和外交家的人是要有相應的政治貢獻和外交貢獻的,文薑有什麽?

反正我在史料中沒翻到,這種說法都是些現代學者的研究報告而已,不能令我信服。

別說外交家,她連個交際花都算不上。她隻是一個死了丈夫不回家的女人。

我給文薑的評價是這個女人的****和悲劇完全是咎由自取,怪不得別人。

魯國人恨她,齊國人也不待見她。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認為你很可惡,那隻能說明你真的很可惡。

所以我認為女人的****也是有女性個人原因的,文薑就是一個例子。

以上就是我對文薑這個人物的分析。

當然,對於女性的****我認為還有第四個原因。

這個原因就是政治,再說細致點就是政治陰謀,這個典型的事例仍舊發生在一位齊國女子身上,而且這出悲劇,據我理解也和文薑有關,這又是怎麽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