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掘地見母

中國古代的女性,我個人認為在四個時期是最為活躍的。第一是春秋戰國,第二是大漢王朝,第三是唐朝,第四是中華民國時期。

隨著周平王的遷都,周王朝畫上了一個頓號,但是很快它又會被劃上一個省略號了。這個省略號代表著曆史進入中國女性的第一個活躍期,也就是春秋戰國時期。

隨著周平王的遷都,周王朝畫上了一個頓號,但是很快它又會被劃上一個省略號了。這個省略號代表著曆史進入中國女性的第一個活躍期,也就是春秋時期。

今天的故事發生在春秋初期,一個重要的諸侯國——鄭國。

鄭國這個國家好像在東周並不太出名,大部分人對這個國家並不太了解,因為這個國家建國很晚。

鄭國的建立是公元前806年,那時正是周宣王統治的時期,有一天,周宣王把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姬友封為伯爵,所以我們稱姬友為鄭伯友,就是曆史上的鄭桓公。

鄭桓公的事跡我在前麵已經給大家介紹過,其實就是我在《笑倒江山》中說的鄭伯,這個人是賢臣,百姓很愛戴他,官拜司徒,最後為周幽王力戰而死。

鄭桓公是忠臣不假,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打算,他很清楚周朝就要毀在周幽王的手裏了,自己盡忠職守,拚上老命就足以對得起周王朝了,犯不上把自己的老婆孩子也搭上。因為鄭國的屬地離鎬京太近,一旦發生變故,就會處於兩難的境地。救援鎬京,自己的國家肯定是首當其衝,來犯之敵如果太強,還很有可能會捎帶腳把自己滅了。(《國語.鄭語》:“:王室多故,餘懼及焉。”)

估計是周幽王的幾次“烽火戲諸侯”把鄭國真正的折騰慘了,鄭桓公下定了決心,一定要“東遷”。

可是這不是湯姆.克魯斯演的電影《大地豪情》,騎著馬在空地上跑幾圈,喊上兩嗓子,這塊地方就是你的了。當時的中國每一方領土幾乎都有它的統治者。

鄭桓公便問了上章我們提到過的那個精通算卦,老愛說怪話,但那些怪話確實很準的太史伯。

鄭桓公見到太史伯就問:“您看我把鄭國遷到哪裏比較好呢?”(《史記》上說:“予安逃死乎?”《國語》上說:“其何所可以逃死?”)

“隆中對”那樣的精彩論述,絕不是諸葛亮的專利。

太史伯說的比孔明還精彩。《國語》上用很長的篇幅總結了當時天下的形式,總而言之東西南北都夠嗆,用八個字概括就是“非親則頑,不可入也。”現在的天下,要不就是皇親國戚的領地,要不就是凶悍的少數民族國家,都惹不起。《史記》中太史伯對於這個問題分析的更為詳細,但是我寫這篇文章不是寫太史伯如何英明的,所以我隻用剛才八個字來概括太史伯的宏篇大論,大家如果想知道這位比諸葛亮更英明的太史伯的事跡,請大家參看《國語》、《史記》等史書。

我說過好的員工不僅要提出問題,還得解決問題。

太史伯說完天下的形勢後,告訴鄭桓公有個地方還是可以去的。《史記》上說:“獨雒(luo,四聲)之東土,河濟之南可居。”

這個地方就是今天的河南鄭州一帶,難道這片地方沒有諸侯嗎?

答案是“非也”。

曆史證明了諸葛亮既然不是第一個做“隆中對”的人,那麽劉備也絕不是第一個“借荊州”的人。

《史記》上記載了,太史伯教給鄭桓公如何借地,又為什麽可以借地。“地近虢、鄶,虢、鄶(gui,四聲)之君貪而好利,百姓不附。今公為司徒,民皆愛公,公誠請居之,虢、鄶之君見公方用事,輕分公地。公誠居之,虢、鄶之民皆公之民也。”

翻譯過來就是這地方是虢國和鄶國的地盤,這兩國的國君都非常貪財,百姓們都很痛恨他們。再說您現在是周天子的親叔叔,隻要您張口向他們借地,他們不敢不給。

事情像太史伯預料的一樣。公元前773年,鄭桓公的大兒子掘突帶上豐厚的禮物去虢國和鄶國借地。由於鄭桓公權勢大,兩國君主不敢得罪,他們又貪圖鄭桓公送來的豐厚禮品,三方進行商議後決定,各獻出5座城給鄭國。鄭國於公元前767年把都城遷到了現在新鄭這個地方,都城從此才穩定下來,國號仍然為鄭,為了區別於陝西省華縣西北一帶的舊鄭國,這裏便被稱為新鄭,這個地名一直沿用到現在。這便是曆史上有名的“桓公寄孥”的故事(寄孥:寄托妻子、兒女和奴隸)。

後來鄭桓公戰死,他的嫡長子掘突被鄭國人擁立為王,掘突就是鄭武公。(《史記》上說:“鄭人共立其子掘突,是為武公。”)

鄭武公與秦、晉、衛三國軍隊協同作戰,把西戎軍趕出鎬京城。公元前770年遷都時,鄭武公領著鄭國的兵馬護送周平王,又立了大功,周平王把洛陽以東的大部分土地賞賜給鄭武公。今天,新鄭市區中有一個 “武公台”,相傳此台就是鄭武公所建,鄭武公經常登台西望洛陽方向,以表達對周天子的感謝。

為什麽我要把鄭國的建立寫的如此隆重,我用這麽多筆墨來描寫這個故事是有原因的。

因為任何曆史人物都是要與他所處的特定曆史環境和背景相聯係的。

春秋初期,太多的事件是圍繞著鄭國展開的,很多女性的命運也隨著這個國家興衰而改變。與鄭國有關的第一個女性馬上就在這個背景下登場了,她是鄭武公的女兒鄭姬。

在新鄭市北郊閣老墳村村外有一座的土台,相傳此台是鄭武公專門為女兒鄭姬出嫁時梳洗打扮建造的。

可是大家不要以為這是個多麽美好的故事,正相反,鄭姬的出嫁是一個超級大悲劇,而且這個悲劇鄭姬到死都不知道是由他父親一手造成的。

鄭國由於對於東周做出了重大的貢獻,鄭武公的野心也開始膨脹,劉備借了荊州,怎麽說還是還了。可是鄭武公可沒有這麽個“好心眼”。

公元前769年,鄭武公私通鄶國夫人叔妘,鄭武公和叔妘裏應外合,導致了鄶國的滅亡。(《春秋公羊傳》,“先鄭伯有善乎鄶公者,通於夫人以取其國”。)

接著,公元前767年,鄭武公跟隨周平王在虢國巡視虢國的軍事防務時,趁機活捉了虢國的國君,導致虢國滅亡。(《漢書?地理誌》顏《注》引臣瓚曰:“幽王既敗,二年而滅鄶,四年而滅虢”)

不久後,盤踞在中原一帶的祭國、應國、共國等幾個小國也被鄭武公滅掉。

由於鄭武公對小國的偷襲屢屢得手,鄭武公變得肆無忌憚起來,他把他的下一個獵物定為胡國。

可是很遺憾,當你是隻羊的時候誰也不會防備你,當你成為了狼,就變得誰都會防備你了。

鄭國的貪得無厭,讓周圍的小國們都提高了警惕。

怎麽樣才能再讓對方放鬆警惕呢,反正羊是變不回去了。現在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對方覺得你我是同類,大多數哺乳動物有個很奇怪的想法,就是同類是不會傷害同類的。

胡國的君主(因為寫著太麻煩,我們以下簡稱他“老胡”)開始的時候警惕性是很高的,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鄭武公提出把自己的女兒嫁給“老胡”。

大家想一想剛才我提到的“梳洗台”,當時的鄭姬站在台上是什麽樣的心情?鄭姬肯定像所有人家的女兒出嫁一樣,哭得嘩嘩的,她一定為父親給自己找了這樣一位門當戶對的親事而感到幸福和滿足。

“老胡”抱得美人歸,但是他的心能放下嗎?誰能保證這個鄭姬不是間諜,不是來和他父親裏應外合的。但是胡國君主的心馬上就放下了。因為此時的鄭國發生了一件事情。

鄭武公嫁了女兒後不久,就召集大臣,說:“我要擴大地盤,打哪個國家好呢?”

有個大夫叫關其思毫無思索地說道:“應該去討伐胡國。”這話如果早說幾個月,估計鄭武公就會說:“嗯,正合孤的意思。”然後關其思就會升官發財了。

但是很不湊巧,形勢是在不停地變化著的,而關其思好像並沒有察覺到這種變化。

關其思這位老江湖,打了一輩子雁,今天讓雁把眼給啄了。沒想到自己著了鄭武公的道,鄭武公正盼著有這麽個直腸子的人,說點誰都知道的話呢。

鄭武公大怒,殺了關其思。說道:“胡國和我是親戚,誰還敢說討伐胡國我就殺了他。”

這出戲可以說是中國曆史上最成功的一出獨角戲。除了鄭武公自己,誰也沒有看出來他的真正意圖。

撒的謊要連自己都相信了,那還有誰不信?

“老胡”得知了這個消息,一顆七上八下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與此同時,鄭國的軍隊出動了。

正在“老胡”擁著愛妻鄭姬親熱的時候,鄭國的軍隊已殺進城內……胡國隨即滅亡。

以上這個故事,出自《韓非子》,記載很簡單:“昔者鄭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娛其意。因問於群臣:“吾欲用兵,誰可伐者?”大夫關其思對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國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聞之,以鄭為親己,遂不備鄭。鄭人襲胡,取之。”

關於鄭姬的結局沒有提到,我想無非是兩種,一種是被“老胡”殺了,另一種是做了寡婦,回到父親身邊。

但不管是哪種結果都很可憐,這個故事也讓我們徹底感受了一把人性的醜惡。

從新鄭市區出發,向西行5公裏有一個村莊叫杜家村,杜家村北有一座曆史久遠的墓塚,當地人稱“蜈蚣塚”。據《新鄭縣誌》記載,蜈蚣塚的主人就是鄭武公。當地人為什麽把鄭武公的墓塚稱做“蜈蚣塚”,來源於一首詩:“雄才大略鄭武公,爾身竟葬蜈蚣塚。欺女殺婿渾閑事,此心也與蜈蚣同。”

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公道自在人心。

很奇怪,鄭武公的這些行動並沒有受到周天子的任何製裁。

周天子睜一個眼閉一個眼的原因有三個。

第一,鄭武公是功臣,且實力確實很強;

第二,鄭武公是周室宗族;

第三,最重要的一點,這就是鄭武公娶了一個很有背景的老婆。《左傳》上說:“鄭武公取於申也。”

正是由於這三點,鄭武公的行為才會這麽肆無忌憚。

關於第三點值得說一說。

大家不會忘記申國吧,拜申侯引犬戎來襲所賜,西周滅亡。

申侯的女兒是當時周平王的母親,當朝太後。這個嫁給鄭武公的女人,從年齡上算她很有可能是申侯的孫女,申太後的侄女,她的名字叫武薑(《史記》記載:“武公十年,娶申侯女為夫人,曰武薑。”)

關於武薑的故事很複雜,可分析的地方也很多,所以,我決定分段給大家講述一下。

一、難產

一個女人聲嘶力竭的吼叫著,她的孩子怎麽也生不出來,很危險,是逆產。

逆產就是嬰兒的腳朝外出生,這對臨盆的母親來說是很危險的。如果在今天可以先照相,然後決定是否進行剖腹產,是可以避免這種危險的情況發生的。可是過去剖腹產是不常敢有人去做的。大家看過吳宇森的《赤壁》,那裏邊有一段諸葛亮為馬接生的情節,馬腿先出來了,而且隻出來了一隻腿,如果當時金城武處理不得當,母馬就會很危險。

人其實也是如此,這個女人也遇到了這種情況。不過還好,孩子還是順利生出來了,周圍的人都很高興,但是這個孩子的母親並不是高興。

雖然命是保住了,但是當時超常的痛苦讓她對這個孩子毫無好感,她的這種感情是有道理的,因為民間素有說法,逆產的孩子會對母親不利。

所以,這個孩子被取名為寤(wu,四聲)生,日後人們都叫他鄭莊公,我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小霸王”。

這個可憐的女人就是鄭武公的妻子武薑。

以上的說法被現在史家基本認同,他們的依據是《史記》上的記載:“生太子寤生,生之難,及生,夫人弗愛。”“寤生”假借為“牾生”,是以“寤假借為牾,足先見,逆生也。”

但是一些人持反對態度,他們認為這個觀點並不合適。我個人認為這些反對者說的有道理。

母親會不會因為難產而憎恨自己的孩子呢?

我想絕不會有,這是因為人類最偉大的母性所決定的,沒有母親會因為生孩子時痛苦而憎恨自己的孩子的。

那又是什麽原因導致的母親對於剛生下來的孩子抱有偏見呢?

我們先來看看《左傳》上的記載:“莊公寤生,驚薑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關鍵是在這個“驚薑氏”,為什麽薑氏要驚詫呢?孩子生下來不好看,還是有什麽怪異的事情發生,“驚”這個字讓我們很難看出這是一個痛苦的母親的反映,很明顯驚詫多於她的痛苦。

再來看一個關鍵詞“寤生”,這個詞用很多人認為是難產的意思。我看並不然。

《說文解字》“寤:寐覺而有言曰寤。”“寐:臥也。”

引申一下,理解成睡夢中生下了孩子,可不可以?

把上麵的兩個分析連接起來,我們可以大膽的做出一個判斷。

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當時武薑在生莊公的時候不但沒有痛苦,而是沉沉睡去,結果她做了一個夢,很可怕的噩夢,夢的情節可能是他看到了一個酷似日本恐怖電影《咒怨》裏那個可怕的鬼娃俊雄的小男孩,這個男孩做著鬼臉一步一步向武薑走來,武薑被噩夢驚醒了,此時,鄭莊公誕生了。(中國迷信說法,夢見小男孩,預示著現實中會碰到小人。)

我為什麽說武薑夢見了俊雄?因為如果這是夢兆的話,其實還是很準確的,在我看來鄭莊公就是一個魔鬼。

二、偏愛

如果像現在搞計劃生育,兒子隻有一個,我想多不好的孩子也是媽媽的寶貝。可是很遺憾那時候生二胎不罰錢,武薑又懷孕了,生了二胎,二兒子叫共叔段。

人比人給死,貨比貨給扔。

嚇壞了母親的寤生更加不招待見了,因為共叔段比他要可愛。

為什麽可愛?我想也不見得是別的原因,也就是在生共叔段的時候武薑沒有做噩夢而已。

父母的偏愛,我們天津的說法叫偏向,說實話我這個獨生子是很難體會的。但是我有親戚就是生了兩胎,他們對小兒子的疼愛明顯比老大多的多,老大所受到的冷落是我這個外人都能感受到的。

一個是冷落,一個是喜愛,大家可以想象寤生那顆冰冷的心了吧,這個並不愉快的童年造就了他性格上的強韌和陰險。

三、枕邊風

男人最怕女人什麽?我覺得是兩件事,一件是他們的嘮叨,另一件是他們的眼淚。

寤生雖然不受母親疼愛,但是確實正宗的嫡長子,鄭國未來的合法繼承人。每當想起這件事的時候,武薑就氣不打一處來。她下定決心,一定要廢了大兒子,擁立小兒子共叔段即位。

從此,枕邊風刮起來了。天天刮,月月刮,一直刮到鄭武公去世。這並不是我想象的,《史記》記載:“二十七年,武公疾。夫人請公,欲立段為太子,公弗聽。是歲,武公卒。”

但是鄭武公好像和別的男人不一樣,他不怕這一套(應該說他什麽都不怕),他沒有同意武薑這個要求。《左傳》記載:“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於武公,公弗許。”

鄭武公下定決心要把王位傳給寤生。

那好我們來討論一下,為什麽鄭武公沒有同意改換繼承人。

我認為原因有這麽幾點:

第一,西周宗法製度是嫡長子繼承製,這個不必多說。

第二,鄭武公是一個獨斷獨行的人,他有他獨特思考方式,別人很難改變他的想法,並且他對女人向來抱有輕視的態度,在他的眼裏女人隻配做棋子,沒有別的價值,從鄭姬的故事就能看出來這點。而且當時他跟武薑的結合根本就是政治婚姻,沒有什麽感情色彩可言。

第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寤生和鄭武公很像,我說的不是長相,而是性格。鄭武公發現這個兒子做事比自己更狠而且也更合理。三歲看老,鄭武公一點都不糊塗。

鄭武公肯定覺得隻有這個兒子才能完成自己的事業,所以,鄭武公決定傳位給寤生。

其實連鄭武公也不知道,他這個決定會改變很多東西,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改變了周王朝的最終走勢。

四、殺機

公元前743年,年僅十四歲的寤生即位,這就是被曆史學家稱為“春秋初霸”的鄭莊公。

鄭莊公野心很大,他盼望周王室衰微,天下大亂,這樣就可以開始自己的霸業了。

但是在他即位的當年,一件事情擾亂了他的思緒,拖慢了他稱霸的步伐。

鄭莊公即位的同一年,她的母親武薑為弟弟請求一塊封地。武薑一開始要的是一個叫“製”的地方。

當聽到母親的要求時,鄭莊公感覺到了一股凜凜的殺氣。十四歲的鄭莊公說出了一句四十歲的人都很難說的話。《左傳》記載:“公曰:“製,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我不知道大家讀沒讀出點這句話裏的意思來。

首先鄭莊公要表達的意思是“製”這個地方很堅固,易守難攻。言外之意,你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們想幹什麽?

然後,又說了一句虢叔(被鄭武公所滅的虢國的國王)就是死在這的,這句話是個安撫的說法,不是我不給你們,是那裏死過人,不吉利。多圓滑的說法。

最後,鄭莊公說了一句異常孩子氣的話,別的地您隨便挑,我都依著您。看似一句很吃虧的話,實際是鄭莊公為弟弟設好了的一個圈套,因為無論公叔段選擇哪裏,都是死路一條。

武薑又請求封給京邑,莊公很爽快地答應了,京邑這個地方很大,比鄭國的都城還要大,這個地方我個人認為很適合養老,不太適合搞陰謀。

很快,共叔段在京邑有了外號“京城太叔”。

五、磨刀霍霍

很多人對鄭莊公的做法表示不理解,第一個提出異議的是大夫祭仲,他反對的理由是兩個,第一,不合祖製(今京不度,非製也,君將不堪。)第二,武薑是不會滿足的(“薑氏何厭之有?”)

祭仲還警告鄭莊公趕快辦了你弟弟,否則很危險。(《左傳》記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

鄭莊公的回答很奇怪,他首先不稱呼母親這樣的尊陳,而是直呼她的名字。《左傳》上稱呼薑氏,《史記》上稱呼武薑。

鄭莊公的回答非常簡練:“沒辦法,多行不義必自斃,隨他去吧。”

共叔段見哥哥如此“大度”,不經請示,把原來鄭國西邊和北邊的邊邑也劃歸己有。

這時候另一個人看不下去了,這個人叫公子呂(不知道是不是鄭莊公的兒子),他質問鄭莊公,他說的話很嚴重:“你到底還管不管,不管的話我就去歸順共叔段好了,百姓現在都不知道誰才是真正的大王?”(《左傳》記載:“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

莊公還是原來那句話,不用管他,他自己會倒黴的。

共叔段看見哥哥毫無反應,膽子大了起來,又把兩屬的邊邑改為自己統轄的地方,一直擴展到廩延。大臣子封又說話了:“幹掉他吧!土地擴大了,他將得到老百姓的擁護。如果到那時再下手,恐怕就來不及了”(可矣!厚將得眾。)

莊公說:“多行不義之事,別人就不會親近他,土地雖然擴大了,他也會垮台的。”(不義不昵,厚將崩。)

我不知道看到這,大家怎麽想的,反正這事要是擱我,我早就忍不了了。可是鄭莊公仍舊不動聲色,忍了。

共叔段真的被哥哥迷惑了,他以為自己很聰明可以暗自擴張底盤,招兵買馬,再和母親裏應外合。他以為很快王位就會是他的了。

哪有這麽便宜的事?你在家磨刀霍霍的時候,人家的刀早就磨好了等你呢。

六、叛亂

共叔段修治城牆,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準備好兵馬戰車,將要偷襲鄭國。武薑打算開城門作內應。這個計劃本來完美無缺。

但是大家想一想,在武薑為公叔段索要城池的時候,鄭莊公為什麽說了一句:“他邑唯命。”世界上哪有這麽便宜的事?

鄭莊公知道鄭國其他的城市根本不好防守,反叛失敗了,反叛者就不會有退路,馬上會變成喪家之犬。

公元前722年,這是鄭莊王即位後十一年的事了,這可以證明這場叛亂確實是精心策劃過的。此時,共叔段終於認為自己準備成熟了,開始了叛亂,這一年鄭莊公寤生25歲,共叔段23歲。

老虎不發威,你拿我當病貓。

鄭莊公終於主動說話了,《左傳》記載:“公聞其期,曰:“可矣。””

請大家注意一個細節,“公聞其期”是什麽意思?對,肯定是有間諜給鄭莊公提供情報。連叛亂的準確日期這麽機密的事情,鄭莊公都能事先知道,間諜肯定是與共叔段很親近的人,這回大家知道鄭莊公的厲害了吧。

其實一切都在鄭莊公的掌握之中,所以之前他才這麽的冷靜、從容。

戰爭的過程毫無懸念,鄭莊公命令子封率領戰車二百多輛,去討伐京邑。京邑的人民也反對共叔段,共叔段於是逃到鄢城。莊公又追到鄢城。太叔段逃到共國。叛亂就這樣停息了,完全壓倒性的勝利。

公叔段的結局在正史中並無記載,馮夢龍的小說《東周列國誌》上說他自殺了,我個人認為他的結局應該是流亡國外,聊此一生。根據是如果公叔段被殺,作為魯國國史的《春秋》並沒有理由去掩蓋這段曆史,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公叔段這個人像拉登一樣人間蒸發了。

七、囚母

其實,鄭莊公也十分不喜歡他的母親,從他對母親的稱呼裏就可以看出來,在所有的史料中鄭莊公從來沒有用母親這個詞稱呼過武薑。

叛亂平息後,莊公就把武薑安置在城穎,並且發誓說:“不到死後埋在地下,不再見麵!”(《左傳》:“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可是過了兩天,鄭莊公後悔了,他很想念她的媽媽。但是又不好打破自己的誓言。

鄭莊公有一天請一個叫穎考叔的官員吃飯,穎考叔把肉留下不舍得吃。莊公問他為什麽。穎考叔說:“我老娘從未嚐過君王賜的肉,請讓我帶回去送給她吃。”莊公說:“你有個老娘可以孝敬,可我就沒有!”穎考叔說:“誰說您沒有?”

莊公便把誓言的事告訴了他,還告訴他後悔的心情。

穎考叔不隻是孝子,還是個聰明人,他了解鄭莊公的心意,便出了個主意:“挖一條地道,挖出了泉水,從地道中相見不就不違背了誓言?”

這種漏洞都能找得到,我真是挺佩服這位老兄的。

莊公依了他的話。莊公走進地道去見武薑,賦詩:“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武薑走出地道,賦詩道:“大隧之外,其樂也融融。”這兩句詩很現代,但卻是《左傳》上的原文。

從此,他們恢複了從前的母子關係。

好我們先說到這,現在要討論一個問題,鄭莊公想要見自己的媽媽,是真的後悔了嗎?

我可以告訴大家,在親情這個問題上,鄭莊公很像他的父親,他們爺倆的心中隻有自己的政治目的和軍事目的,隻此而已,絕無親情可言。

為什麽這樣說呢?

我認為依據有這些,首先是鄭莊公對待自己弟弟是一種冷漠無情的態度。

在鄭莊公的心底,他根本不想挽救自己的弟弟。如果他心裏還惦記他的弟弟,在大臣們第一或第二次勸諫的時候,他就應該給弟弟一點顏色看看,讓他絕了非分的想法。可是他選擇了不作為,讓弟弟的名聲臭了再說。

他的不作為瞞不過孔子。所以《左傳》上提出《春秋》為什麽不稱鄭莊公“公”而稱“伯”,解釋是“稱鄭伯,譏失教也。”也就是在嘲笑鄭莊公對弟弟失於教導。

左丘明在《左傳》“鄭伯克段於鄢。”一句還用了這麽一句話解釋:“謂之鄭誌。不言出奔,難之也。“

意思是說,趕走共叔段是出於鄭莊公的本意,便不寫共叔段自動出奔,這麽處理也含有責難鄭莊公的意思。

從這點看得出來,實際上鄭莊公趕走弟弟共叔段是他早有預謀的,隻不過他在等一個理由,一個讓天下都理解自己為什麽要這麽做的理由而已。這樣說來我覺得鄭莊公比鄭武公可怕的地方在於他會用最合情合理的方式來解決對手。可外人不知道還以為他心地多善良呢?這就是所謂的輿論優勢。

為什麽說鄭莊公想見母親也是假的呢?

原因也很簡單,如果真的這麽想你的媽媽,那些所謂的誓言真的那麽管用嗎?早就相見了,不會有這麽多彎彎繞。

鄭莊公很明顯是用潁考叔這樣一個孝子的主意去告訴天下,自己效仿了孝子,自己也是一個孝子了。(《左傳》上說:“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

為什麽要這樣處心積慮?因為鄭莊公的心中有一個理想,那就是“霸業”。

霸業不隻需要武力,還需要人心。鄭莊公比他的父親更明白這一點。

不久,周平王死去,繼之者周桓王知道鄭莊公的野心,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罷免了鄭莊公左卿士之職,鄭莊公進行報複,不去朝見周王,並且公然奪取了“禾”這個屬於周的地盤。

真有點“太不拿人當腕”的感覺,周朝怎麽說也還是名義上的統治者,手裏還握有重兵,且有許多諸侯的支持。

於是周桓王率領蔡國、衛國、陳國三國之師伐鄭,戰於葛。但是結果很遺憾,聯軍被鄭軍打得大敗,周桓王還被射中了左臂。

周王朝在這次戰役中徹底被打成了植物人,威信掃地,以後很少再有諸侯來朝見它了。

到了公元前701年,鄭莊公居然召齊國、衛國、宋國會盟於惡曹(今河南延津西南),當上的春秋初年的霸主。因為這次會盟很小,參加的諸侯國也很少,影響很一般,所以我給鄭莊公起了個外號叫“小霸王”。

從鄭武公和鄭莊公兩代鄭國君王對於女性和周圍人的態度來看,隻能用不忠(對周王室)、不孝(莊公對武薑)、不仁(武公對鄭姬)、不義(武公對待自己的女婿“老胡”)、來形容這對父子。

他們父子可以稱之為大丈夫,卻不是合格的丈夫和兒子。

掘地見母的故事就講到這裏。

從這個故事裏我們能得到什麽樣的啟示呢?

當然母子關係像鄭莊公和武薑這樣惡劣的情況並不多見。但是母子之間要達到母慈子孝這種程度,其實也不容易。

平心而論,母子之間沒有矛盾的很少。

孩子在成長的時候肯定會和母親之間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矛盾。

因為孩子大多數是叛逆的,如果作為孩子的母親並沒有找到和自己孩子良好的溝通方式,其教育的結果大多的時候會是失敗的,母子之間也很可能因此而產生隔閡。

所以就我看來,作為母親不應該隻看到孩子的優點或者缺點。不要過分的溺愛,也不要時不時就大棒相加,惡語相向。作為母親應該全方位的觀察自己的孩子,好的地方應該表揚,壞的地方絕不寬容。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的同時,還要培養他們在成長中能夠逐漸了解自身不足的能力,給他們自我改正的機會。

作為孩子呢,我覺得應該深切的體會到自己母親的愛,如果有時候,母親真的傷害了你,你也應該試圖去原諒她,因為還是那句話,母親隻有一個,我相信她們的初衷都是善意的。

希望看到我這篇文章的媽媽們和孩子們,都能夠互相理解,互相愛護。

這就是我從這個故事中體會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