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被誤解的書《列女傳》

寫中國古代女性的書很多,特別是到了現代,很多人寫了關於古代女性的書,有的寫曆代後妃,有的寫公主,有的寫女詩人,應有盡有。但是不管怎麽說都是寫曆史上比較著名的女性。

可以肯定的是曆史上不隻有這些渾身“發亮”的女性,還有一些女性隻存在於曆史的縫隙中,很少有人願意去書寫他們的故事。

對於這些隻存在於曆史縫隙中的女性,目前隻有兩部書做到了對他們故事的收集和整理。

第一部是西漢劉向的《列女傳》,另一部是明朝馮夢龍寫的《情史》。

這兩部書分別以不同的側麵對很多普通的女性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前者的角度是德行,後者的角度是情感。

特別是《列女傳》,這本書記錄了從遠古到西漢早期很多女性的故事,可謂是全麵、細致且生動有趣。

因為寫到了東周,《列女傳》中百分之八十五的女性都是東周的女性,所以這本書是我經常要引用的書。由此我認為很有必要在這裏先討論一下這本書的價值。

《列女傳》是古代女孩子進行啟蒙教育的重要書籍,女孩子想要讀書,這本書是必要的教材之一。

可是,到了新社會,這本書一下子被扣上了封建毒瘤的帽子,被說成是中國女性在封建製度下的悲慘生活的真實寫照,是教女人怎麽三從四德,服從男人的教材。在這種宣傳之後,這本書就不再是暢銷書了,很少有人問津。

這本書真的像人們傳說的這麽壞嗎?

憑心而論,就現在人的眼光來看,《列女傳》中的某些故事,是讓人非常難以接受的。

這本書讓現代人最反感的是其中兩篇,一篇是《魯之母師》,另一篇是《宋鮑女宗》。

《魯之母師》的故事很繁瑣,就不引用原文了,用白話文概括一下,魯國有一家有九個兒子,他們都和自己的後媽一起生活,但是這位後媽的娘家有很多年幼弟弟妹妹(多幼稚)需要她回家照顧。但是這位寡母認為出了格的女人回家是不合規矩的,所以非要讓他這九個兒子和自己一起回娘家,並且履行了一套特別繁瑣的程序,後來魯穆公聽魯大夫介紹了這個情況,認為這位寡母非常懂得“婦人之義”,就把他請來當自己後宮王後和嬪妃的老師,教他們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妻子。

就是這麽個故事,這位魯國的寡母奉行的女人的道德,就是我們常說的“三從”,即少時從父母、婚後從丈夫、老了從兒子。

另一個故事,叫《宋鮑女宗》,仍舊用白話文解釋一下吧,宋國有個叫鮑蘇的人離家三年沒有回家,有人告訴鮑蘇的妻子,她的丈夫在外麵養了“小老婆”,並勸她離開她這個負心的丈夫,鮑蘇的妻子聽完後很不以為然,說道:“以專一為貞,以善從為順。”而且不計前嫌,善待丈夫的小老婆。宋公聽說後很高興,表揚了她。很多“君子”(估計是同樣養了小老婆的人)也說她懂得禮儀。

很多專家就是依據這兩個故事,把《列女傳》定性為一本教女人怎麽做奴隸的書。

這兩個故事,一個是讓女人三從四德、另一個是讓女人容忍丈夫的不忠行為,我絲毫不想為這樣的故事辯解什麽。

但是,大家如果知道《列女傳》最初的寫作意圖後,您就會理解劉向為什麽把這兩篇收錄在《列女傳》中。

劉向認為“王教由內及外,自近者始”,即王教應當從皇帝周邊的人開始教育,因此他才寫了《列女傳》這部書,這部書最原始的目的是為了勸諫皇帝、嬪妃和外戚。

大家知道外戚是很厲害的,西周的滅亡實際就是由外戚(申侯)和嬪妃(申後)對周幽王的不滿而導致的。

君王肯定會有很多老婆(據我所知中國隻有一位皇帝一生隻有一個老婆),自然會導致很多女人的嫉妒和很多外戚的不滿,怎麽才能讓這個矛盾更容易化解,做出一套教材性的書來,供宮中的女人去“洗腦”,就變的尤為重要。

後來這本書的影響越來越大,不僅是皇宮中的內部資料了,很快被傳到了民間,變成了一本影響非常大的書。

如果一本書,隻是為了宣揚非常不公平的女性製度,或者是印刷後強製女人去看的學習資料的話,我想《列女傳》,是不會對後世有多大影響的。

我抱著被“毒害”的危險和批判的態度,仔細讀了三遍《列女傳》,很奇怪,從中我看到的體現封建時代舊思想的段落隻是少數。相反在這本書裏我找到了太多令人感動的故事。這種感動讓我覺得一種人性的偉大,這種偉大屬於那些普通的女人。

這些偉大加在一起,就是我們中國女性身上具備的一些素質。這些東西,我認為無論新社會還是舊社會,都是應該宣揚的。

那麽中國女性身上應該具有哪些素質呢?

我認為有這麽幾樣。

最基本的應該是貞潔、道義和愛,如果再升華一點,應該還有維護國家利益和對國家的忠誠。

這些就我看來是女性身上最為寶貴的東西,在《列女傳》上都有體現。

女人身上最寶貴的什麽?在中國人的心裏,貞潔是女人最重要的東西。

這種貞潔體現在兩個方麵,一種是結婚前不能有性行為,第二種是結婚後隻能與自己的丈夫發生性行為。

當然第一種貞潔的理解方式早就被西方的思想所打破,中國人的“處女”情結受到了空前的挑戰。我在後邊的文章裏會專門論述這個問題,這裏就不廢話了。

因為《列女傳》主要是以已婚婦女作為主角,所以對女性貞潔的敘述主要是以第二種方式為主的。

在各國婚姻法中,都規定了夫妻之間有對對方忠誠的義務,這是婚姻成立並存續的重要條件。這條法律在大部分國家都沒有異議,是被人類普遍認同的規律。

這種忠誠的義務,對於中國女性而言,就被稱作“貞潔”。

《列女傳》中有個故事正是圍繞著貞潔這個話題展開的。

如果您是一個曲藝愛好者,有一段相聲您肯定知道,叫做《山東二黃》,這段相聲裏演員學唱了一段京劇。

這段的詞兒是這樣的:

“秋胡打馬奔家鄉,行人路上啊馬蹄呀忙,坐立在刁鞍用目望,見一位大嫂手盤桑,前影好似羅氏女,後影好似我的妻房,本應向前將妻認,錯認了民妻罪非常。”

以上的這段引用自一段較早的戲詞的本子,是王少樓和尚小雲唱的一段西皮流水的唱段(這也是馬連良先生的名段),就是著名的《桑園會》唱段,他還有個名字叫《秋胡戲妻》。

這個故事就取材於《列女傳》。

不過,京戲裏邊表現出來的情節和《列女傳》中是不一樣的,戲中被官兵抓去當兵的秋胡做了官,衣錦還鄉,他認出桑原裏的妻子,半開玩笑的性質調戲自己的妻子,妻子知道是自己的丈夫調戲自己,提出“離婚”(休妻),後來經過秋胡母親的調解,秋胡的妻子終於原諒了丈夫,是個大團圓的結局。

《列女傳》中的記載的故事和京劇裏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個故事是這樣記載的,因為沒有什麽疑義,還是翻譯成白話文吧。

秋胡娶了老婆五天後,就去陳國做官了。這一走就是五年,五年後回家的路上,看見一個采桑的婦人,秋胡看見非常喜愛,就想用手裏的金錢做誘餌調戲這個采桑的婦人。可這個婦人堅定地說:“吾不願金,所願卿無有外意,妾亦無**泆之誌,收子之齎與笥金。”

討了個無趣的秋胡隻好掃興回到家中,把剛才用來調戲婦人的金子拿出來給了母親。

這時秋胡的妻子來到堂前,秋胡這才知道剛才調戲的婦人竟然就是自己的妻子。

秋胡妻也發現剛才調戲自己的人竟然是自己的丈夫,剛才調戲自己的金子實際是獻給自己母親的,所以又氣又羞,說道:“子束發修身,辭親往仕,五年乃還,當所悅馳驟,揚塵疾至。今也乃悅路傍婦人,下子之裝,以金予之,是忘母也。忘母不孝,好色**泆,是汙行也,汙行不義。夫事親不孝,則事君不忠。處家不義,則治官不理。孝義並亡,必不遂矣。妾不忍見,子改娶矣,妾亦不嫁。”

簡單地翻譯過來就是,五年不回家,你應該早些回家來才對,用來侍奉母親的金子,你卻用來調戲路邊的婦人,你是個既不孝也不義的人。你去娶別人吧。

說完,秋胡的妻子跑出房門就投水自盡了。

這個故事中的秋胡妻用自己的死來控訴了丈夫的****和無恥。

大家可以試想一下,秋胡的妻子五年不認識秋胡是很正常的,因為秋胡做官回來,肯定是花團錦繡,和當年的打扮不一樣。可是秋胡如果不認識自己的老婆了,恐怕隻有一個原因,他壓根就沒把這個為自己侍奉母親的女人放在心裏,秋胡的老婆肯定也不是個長相一般的村婦,絕對也是個頗有姿色的女人,否則不會“秋胡子悅之”。

可是就是這樣的妻子,也早已被他忘得幹幹淨淨,說明他在陳國做官的時候,不知有多少美女縈繞在他的左右。這種男人真的是禽獸不如。

當然了京戲後來為了提高“收視率”,把這個悲劇改成了喜劇的大團圓結局,把秋胡根本沒有認出來自己的妻子,變成了一個善意的玩笑。

我們把秋胡妻子的死,看作了一種對丈夫不忠的控訴,對自己貞潔的證明,當然這種方法有點太極端,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從中看到作為女人的那種尊嚴。這種對自己尊嚴的抗爭是非常有先進意義的。秋胡妻子的行為,完全可以和民國時,末代皇妃文繡和末代皇帝溥儀的那次離婚的意義相提並論。

《列女傳》上的這個故事,我們能說他沒有意義嗎?我覺得是很有意義的。

在這裏,我還要為大家擴展一下知識,就是京劇《桑園會》唱詞中的這句“前影好似羅氏女,後影好似我的妻房”,這裏邊的“羅氏女”到底是誰?

很多人認為這就是秋胡妻子的名字,後來的很多京劇演員也並不知道其中的由來,而給這個 “羅氏女”起了個名字叫羅梅英。這些理解都是不對的。

如果您看過早期在戲院門口的戲碼(廣告)的話,您就會發現,如果是《桑園會》,上麵就會寫著尚小雲扮羅敷女這樣的話。

這個羅敷才是這位羅氏的名字。

羅敷女是因為一首樂府詩《陌上桑》而出名的。

最早見於南朝沈約編撰的《宋書.樂誌》,題為《豔歌羅敷行》。南朝徐陵編輯的《玉台新詠》也收載了本詩,題為《日出東南隅行》。趙宋時的郭茂倩編輯《樂府詩集》,將本詩收入《相和歌辭》,又題為《陌上桑》。

羅敷女其實並不是秋胡的妻子,她是戰國時的一個著名的女性,她也為自己的貞潔而抗爭過,隻不過他抗爭的對象更為強大,是趙王。

據馮夢龍的《情史》記載,趙國的邯鄲住著一位叫秦羅敷的婦女,她的丈夫叫王仁,王仁是趙王的仆人。

有一天,羅敷采桑於陌上,趙王在高台上看見了采桑的羅敷非常喜歡,想要搶奪羅敷作自己的女人。羅敷會彈箏,作了首曲子,唱出了他們夫婦相愛,拒絕了趙王,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陌上桑》曲,趙王聽見這首曲子心裏很是慚愧,深深被羅敷的這個曲子所打動,放棄了霸占羅敷的念頭。

京劇的最早的曲詞的創作者實際是想用羅敷這樣的詞語,借代為了貞潔而敢於與權貴作鬥爭的秋胡妻(當然年代上存在差異,一個是春秋一個是戰國),後世很多的貞潔烈婦也都被稱為羅敷,羅敷這個名字後來簡直成了這一類女人的代名詞,比如,《孔雀東南飛》中,“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此處即是代稱。

貞潔這個話題就談到這裏,下一個話題是道義。

道義在女性的身上分為兩個方麵,一個是仁義,另一個是信義。

這兩方麵在《列女傳》中都有所體現。

先說仁義。

《列女傳》之《蔡人之妻》裏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就是說一位婦人的仁義,在這個故事裏我們可以了解到什麽叫作夫妻可以同患難。

一個宋國的女子嫁給了一個蔡人,她的丈夫不幸染上了惡疾,宋女的母親就勸女兒離開自己的丈夫。母親的這個要求遭到了女兒的斷然拒絕。她的回答是,丈夫沒有什麽對不起我的,況且丈夫終日辛勤去采很臭的藥草,還不是為了讓我能過上好日子,現在他病了,我怎麽能離開他呢?(奈何去之?)他的不幸就是我的不幸(夫不幸,乃妾之不幸也)。

從這個故事我想到了中國女排的前主力國手周蘇紅,他的不幸是他同為排球運動員的丈夫,由於一次訓練受傷,癱瘓在**,周蘇紅對於丈夫不離不棄,一直陪伴在丈夫身邊。

無論古今,都有一些人用自己最純粹的善良打動著我們,用在外人看來最委屈的方式感動著我們。

春秋時蔡人的妻子做到了,今天的周蘇紅也做到了。

下麵說信義。

這兩個字在今天這種新社會的條件下,仍舊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列女傳》中,這種信義,在女性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魯義姑姊》一篇記錄了這麽一個故事,齊國進攻魯國,齊國軍隊看見一個婦人抱著一個孩子領著一個孩子。婦人見到齊國的軍隊追了上來,拋下了手裏抱著的孩子,把領著的孩子抱起來往山裏跑。被拋下的孩子跟在後邊哭著跑,婦人毫不理睬。

齊國的將領過去問那個被丟下的孩子,那個是你媽媽嗎?(走者爾母耶?)孩子說是。齊將又問你媽媽抱著的是誰?孩子回答我也不知道。

於是齊國的將領帶兵追了上去,並威脅說:“站住,再不站住就射死你。”(止,不止,吾將射爾。)

婦人隻好回來,齊將便問你抱的是誰?你丟棄的又是誰?

抱著的是我哥哥的孩子,丟棄的是我的孩子。

齊將非常難以理解這個婦人的舉動,自己的孩子是心頭肉啊,為什麽要把自己的孩子丟棄呢?

下麵這段話是婦人為什麽要這麽做的理由,我想我的任何翻譯都不如原文,給大家原句摘錄:“己之子,私愛也。兄之子,公義也。夫背公義而向私愛,亡兄子而存妾子,幸而得幸,則魯君不吾畜,大夫不吾養,庶民國人不吾與也。夫如是,則脅肩無所容,而累足無所履也。子雖痛乎,獨謂義何?故忍棄子而行義,不能無義而視魯國。”

用一句簡單的話總結就是保護自己的孩兒而犧牲別人的孩兒,那是不義的行為,是畜生做的事情,我們魯國沒有這樣的人。

婦人的這段話不僅救了自己,也救了魯國。

齊將把這件事情告訴了齊國的國君,並附上了自己的意見,魯國一個普通的婦人都知道持節行義,不以私害公,那麽魯國的朝臣士大夫更是如此了(這個就未必了)。

齊國的國君聽到這個判斷後認為有道理就退兵了,魯國的國君聽到自己的國家因為一個婦人的義舉而免遭生靈塗炭,非常感動給了這位婦人很多賞賜。

同樣性質的故事也發生在了梁國,《梁節姑姊》中記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在梁國,一家的房子突然著火了,而這間房子的女主人的孩子和哥哥的孩子都在火場,婦人先抱出了哥哥的孩子,然後又鑽進了火場,這時侯大火已經無法控製,這位梁國的婦人和自己的孩子被燒死在了房中。

對於這個故事我隻能說作為人,他不失義;做為母親她雖然對不起自己的孩子,但最後為救自己的孩子能夠和孩子死在一起,也說明她不失為一個合格的母親。

有誰不疼愛自己的孩子,在一座遠古時代的泥石流衝擊的遺址中,考古學家發現了很多母親抱著自己的孩子死去,當他們死去的最後一刻還保護著自己的孩子。這是一種母性的偉大表現。但是對於大義來說,中國人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麵對大義,很多人拋棄了私愛。

這就是中國人所說的道義,這就是道義在女性身上的表現。

下一個話題是愛

我最近聽小沈陽和阿信合唱了《死了都要愛》這首歌,仔細看了一下這首歌的歌詞,寫的真好,“死了都要愛……把每一天當成世界末日去相愛”。

超越了生死的愛情才是最偉大的,最動人心扉的,《列女傳》也記述了這樣的愛情。

《魯寡陶嬰》一篇中記錄了這樣的一個故事,陶國嫁到魯國的一個女子,早年死了丈夫,但是他對丈夫一直念念不忘,自己也不想再嫁人,獨自養活著孩子。魯國有人知道她的賢惠,很想娶她。可是她為了讓對方放棄這個念頭,說出了自己對丈夫那種生死難以割舍的感情,這段話就是曆史著名的《黃鵠之歌》。

因為這段話真的好感人,摘錄原文如下:

“夜半悲鳴兮,想其故雄。天命早寡兮,獨宿何傷。寡婦念此兮,泣下數行。嗚呼悲兮,死者不可忘。”

我想這句話我就不翻譯了,因為我想真的懂得愛情的人都能看懂。

如果您認為這是《列女傳》中最好的女**情的故事,那您錯了,因為在梁國有一位寡婦,做的比這位女性還要激烈的多。

梁王想要這個寡婦給自己作妾,這個女人竟然用鏡子把自己的鼻子割了下來。給梁王甩下了一句話:“今忘死而趨生,是不信也。”

對於這個故事可能有的人會說,這個女子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我隻能告訴這樣理解的人,我覺得這個女人真正的懂得了愛情。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這就是愛情,自私的一生隻屬於一個人,是對愛人一生的承諾。即便是愛人死去,也永遠不會忘記他,並依舊愛著他。

還有一篇《陳寡孝婦》也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愛情故事,丈夫去打仗時跟妻子說了一句話,如果回不來了,能照顧我的母親嗎?他的妻子答應了這個要求。她的丈夫最終戰死疆場,而他的妻子始終信守著這個承諾為丈夫侍奉老母。

為什麽《人鬼情未了》這部電影能夠這麽受歡迎。

因為他詮釋了什麽是愛情,愛情就是生死的依戀和生死的托付。

以上說的都是女人對愛情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對自己愛人的生死不棄,開個小差,男人對愛情的最高境界是什麽?

我記得之前聽過一個故事,一個丈夫臨死之前,為自己的妻子寫了一份征婚啟事,用自己五年的婚姻生活保證,自己的妻子是多優秀,把他娶走是多麽幸福。

這就是男人對女人愛情的最高境界,舍得把自己最愛的人托付給別的男人。

我前邊講過的武丁就把自己死去的愛妻婦好托付給了自己三位先王,這就是愛情,想到的永遠是對方而不是自己。

如果你沒有做到這點隻能說明你不夠愛你的愛人。

貞潔、道義和愛這幾個體現在女人身上最基本的美德說完了。下麵我還要升華一下,作為一個女性還應該在關鍵的時候去維護國家的利益,並顯示出對自己國家的忠誠。

國家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有這種思想的女性在《列女傳》中比比皆是。

比如《周南之女》一篇,大夫周南接受了治理一方的任務,因為很長時間沒有接到丈夫的信息(“過時不來”),可能是這個地方離家裏確實很遠,周南的妻子怕丈夫有後顧之憂,便讓人捎信給他,說:“維戒無怠,勉為父母”,意思是說,現在國家有難,你把心思都放在國事上不要懈怠,父母有我呢,你不要擔心。”

我們總作賢內助之類的比喻,可什麽才是賢內助?

周南的妻子做出了很好的詮釋,她就是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

《詩經.國風.周南.汝墳》也這麽評價這位女性:

“遵彼汝墳,伐其條枚;未見君子,惄如調饑。 遵彼汝墳,伐其條肄;既見君子,不我遐棄。 魴魚赬尾,王室如毀;雖然如毀,父母孔邇。”

還有一段《陶荅子妻》的故事也非常感人,這個故事中的女主角對國家的責任感,簡直可以讓他的丈夫羞愧致死。

故事是這樣的,陶國的大夫荅(答字的繁體字)子治理陶國三年一點成績都沒有,但是他的家裏卻比原來富裕了三倍。

當荅子五年後,非常榮光的退休回家時,他的妻子卻抱著孩子大哭,並說了一段很值得我們深思的話。

因為這段話說的實在是很經典,所以我摘錄全文:“夫子能薄而官大,是謂嬰害。無功而家昌,是謂積殃。昔楚令尹子文之治國也,家貧國富,君敬民戴,故福結於子孫,名垂於後世。今夫子不然。貪富務大,不顧後害。妾聞南山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澤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遠害。犬彘不擇食以肥其身,坐而須死耳。今夫子治陶,家富國貧,君不敬,民不戴,敗亡之征見矣。願與少子俱脫。”

如果看到我這段文字的女性,您的丈夫是一位公務員的話,請把我下麵的翻譯一字一句的說給您的丈夫聽。

“如果國家富強了,當官的人還很清貧,百姓一定會愛戴他的,並會名揚後世。如果國家貧窮,而自己卻富裕了,那離倒黴就不遠了。南山有隻豹子在霧氣和大雨中竟然七天七夜沒有進食,為了就是把它的全身的毛都梳理幹淨然後去獵食好的獵物,而狗卻從不挑食,吃飽了養肥了自己就行了,最後隻有等死的命運。”

最後,荅子的妻子抱著孩子走了,沒過幾年,因為陶國盜賊橫行,荅子也死在了強盜的手上。

我隻能說這是報應吧,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中國人的骨子裏還講究一樣東西,這種東西同樣值得肯定,這就是忠誠。

忠誠又表現為對上級的忠誠和對國家的忠誠。

《列女傳》中對這兩種忠誠也都有體現。

《周主忠妾》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周大夫主父的妻子在丈夫在外期間與外人通奸,奸夫怕主父回來後知道這件事可不得了,而深感憂慮,主父的妻子卻很有主意,一不做二不休,她要用毒酒把丈夫毒死。

主父的一個小丫鬟知道這件事情後,非常為難,“進之則殺主父,不義,言之又殺主母,不忠”。

於是他想到了一個辦法,故意把主父要喝的酒打翻,主父非常生氣,用藤條打這個小丫鬟,主父的妻子也知道丫鬟的用意,就在丈夫麵前數落這個丫鬟還有很多其他的過錯,想要丈夫把她打死,一了百了,就是這樣小丫鬟也一句話不說,情願一死。這時候,主父的弟弟實在看不下去了,來到哥哥麵前說出了真相。主父大驚,赦免了小丫鬟,打死了那個惡毒的婦人。主父很想娶這個丫鬟為妻,但是這個丫鬟堅決不肯,表示主母都死了,自己也不能偷生。於是便要自殺。被主父攔住,並以重金嫁給了其他人。

這個故事,很多人說這是愚忠,但是,我仍然認為應該把她放在正麵典型裏去宣揚,因為在一些特殊場合下,這種所謂的愚忠馬上就會變成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如果沒有這種愚忠的思想,恐怕中國也不會出現這麽多在民族危亡之際以死報國的忠臣義士。

當然,這種為了國家的忠臣義士中也包括女人。

《列女傳》中有一段《蓋將之妻》的故事。

關於蓋國,這個國家從西周開始就不太消停,中國博物館藏有禽簋,禽簋內銘文顯示了蓋國參與武庚(紂王的兒子)叛亂,被周成王狠狠地打擊過。

《蓋將之妻》的故事是說,蓋國被犬戎滅國,犬戎殺死了蓋國的國君,對蓋國的群臣們說你們如果敢自殺,就殺了你們的妻兒。蓋國的將領邱子自殺,由於搶救及時,並沒有死。

邱子的妻子看見丈夫非常惱怒,對丈夫說你應該為國盡忠死在戰場之上,現在你苟且偷生的回來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表現。邱子解釋說,國家我已經盡了全力,而且我自殺了,隻是沒有死成,她的妻子說道那天是救過來了,今日你又如何?(曩日有救,今又何也?)

邱子狡辯說我死了會殃及你,君王已經死了,我這樣做對君王也沒有什麽好處了。

邱子的妻子終於明白了丈夫是個膽小鬼,自殺也隻不過是掩人耳目的做法,在他的骨子裏民族和國家的存亡,都不如自己重要。邱子的妻子用很嚴重的話語揭下了帶在丈夫臉上的麵具,然後自殺了。對於他的丈夫《列女傳》沒有記載他的結局,我想即便他苟且偷生,也會被世人取笑吧。

明亡之時,清朝《勝朝殉節諸臣錄》統計過死於抗清殉國的忠臣有三千七百八十七人。現代某些專家認為,這些人愚忠,阻礙了民族大融合和曆史的前進的腳步。

可就我看來,這些人的英勇不屈才是我們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偉大精神。

假如,我隻說假如,日本當時占領了全中國,我們的選擇是怎麽樣的?是以身殉國,還是在日本的統治下苟且偷生,做某些專家所謂民族大融合的犧牲品,請大家慎重考慮這個問題。

蓋將的妻子已經做出了最有骨氣的選擇。大無畏的犧牲,和在國家滅亡時對於死的渴望,才是我們民族中最為核心的靈魂,我管這種精神叫做偉大的民族主義精神,它超越了我們的肉體和我們的精神,成為了我們中國人的靈魂。

大家也看到了,像《列女傳》這樣的一本書,它所記錄的女性事件的主題,即便是在今天也是有很多現實意義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地方。

但是,今天竟然有很多人詆毀它,說他是封建製度下的糟粕,目的是為了宣揚所謂的女性思想解放。用詆毀的方式去解放另一件事情,實際上是一種倒退,會使所謂的解放走向另一個極端。

《列女傳》裏邊雖然有對於婦女思想禁錮的環節,但大多章節還是要教給婦女們要有一種什麽樣的信仰,就我看來這種信仰,正是中國當代女性所缺失的東西。

對於現代女性來說,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標準實在是迫在眉睫。

勸誡各位女性,《列女傳》是你們的必要讀物,如果你覺得它很落後很封建,那好你還可以配合一部電影來看,這就是由茱莉亞.羅伯茨主演的《蒙娜麗莎的微笑》,這部電影會教你,怎麽在信仰的光輝下,尋求女性思想的解放。

花了這麽大的篇幅,為大家介紹了一本書,希望大家都能看一看吧。

隻是希望。

我要跟大家說的是《列女傳》真的很好看,至少我是它的忠實讀者。

今天就到這裏吧。

下麵還不能進入春秋戰國的女性故事中,因為東周出現了一些新的狀況也需要我們重視,所以請看下章《東周婚姻新現象的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