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炎帝的“小棉襖”

女媧之後,在很長的一段曆史中很難再找一個可以有點記載的女人,直到了炎黃時代,一些有突出貢獻且性格鮮明的女性才一個個從曆史的縫隙中走了出來。

今天我要先給大家重點介紹一下炎帝的幾個女兒,為了讓您別走開,先告訴大家一聲,炎帝這幾個女兒個個都是美女(笑)。

曆史上對炎帝老婆的記載很少,我看到的史料中隻有《山海經.海內經》的記載中說了一句:“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訞(yao,一聲),生炎居。”就這麽一句話,隻知道炎帝的老婆叫聽訞,再也找不到其他記載了。

雖然老婆不出眾,但是炎帝的女兒們可是大大的有名。炎帝的女兒我一共在曆史記載中找到四位,關於他們的故事有的“熱鬧”,有的淒涼。

下麵就請大家隨著我的講解,在了解這幾位美女故事的同時,逐漸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吧。

大女兒:

對不起,曆史上並沒有留下她的名字,所以我給她取個名字,炎大姑娘。

炎大姑娘見一個叫赤鬆子(這個人可是大大有名,他的真實身份眾說紛紜,這個係列不是講仙人的,有機會再講他的故事)的人成仙了,就愛上了他,於是跟赤鬆子私奔了(成仙)。

這個故事被記載在了漢代劉向的《列仙傳》上。

“說赤鬆子者,神農時雨師也,服水玉以教神農,能入火自燒。往往至昆侖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隨風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

炎大姑娘是最早的追星族,追星追到她這種程度的可是很少見的,有傳說她和赤鬆子最終結為了夫婦。

那時候少女的偶像估計不是像周傑倫似的歌星,也不是像F4那樣的帥哥,而是像赤鬆子一樣的神仙,炎大姑娘的“追求”比現在的女孩子高多了。

二女兒:

炎大姑娘還有一位妹妹,同樣沒有留下姓名,我為她取名為炎二丫頭。

炎二丫頭眼紅姐姐成仙,也發起神經來,在一棵大桑樹上做巢,並且不肯下來居住。

炎帝剛剛稀裏糊塗地失去了一個女兒,所以對這個女兒十分珍惜。

他對這個二丫頭的古怪行為是又氣又疼(真是個好父親),炎帝當時的心情酷似郭達原來演過的一個小品,父親(郭達扮演)看見女兒(蔡明扮演)追星走火入魔,百般勸說確又無濟於事一樣。

炎帝在無奈之下想出來了個餿主意。叫人在桑樹下燃起一堆火來,想用煙逼女兒下來 ,萬般沒想到的是二丫頭竟然絲毫不怕,她從樹上跳入火中自焚了。但更神奇的是,她竟因此也成仙了。大家看到這段千萬不要效仿,我個人經驗判斷,不是每個人自焚都能成仙的。

這個事充分說明兩個問題,一是教育孩子一定要注意方法,二是女大真的不中留。

看完炎大姑娘和炎二丫頭的故事各位讀者有什麽看法?

反正我是不太喜歡這二位。

他們這樣愛攀高枝,頗有點現代女孩的特點,因為我本身就不太喜歡愛攀高枝的現代女孩。

看了很多中國的神話故事,有一個問題,我到現在也弄不明白,為什麽仙女總是想下凡?而凡人為什麽總是想成仙?

想起錢鍾書《圍城》中說的那句經典的話:“圍在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圍在城裏的人想逃出來”,錢鍾書的問題確實有深度,但是可惜他並沒有回答為什麽會這樣。

這個問題真的很難,我也回答不了。

但是,前兩天碰上了一個美女(也是才女),我問她一個問題,說你是願意成仙,還是願意找凡人安安穩穩的過一輩子。

她的回答超級狡猾。

她說:“我若為仙人,則隻羨鴛鴦不羨仙。”大家多少讀出點意思來吧,反正我聽完是不置可否,隻能說一句:“你太有才了。”

對炎大姑娘和炎二丫頭的故事不多說了,下麵這兩個女孩才是今天的重點。

三女兒:

精衛

這個名字大多數人應該都熟悉,原因是一個著名的成語,精衛填海。

這個故事來源於《山海經》上的記載。

《山海經.北山經》:“又北二百裏,曰發鳩之山(在距離長子縣城西25公裏處,據說景色綺麗,仙境一般,沒去過隻是聽說啊),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叫聲是自己的名字)。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上麵這段話如果大家看不懂,那就請看摘自《中國古代傳說》(1987年少兒版)記述的這個故事:

炎帝有一個女兒,叫女娃。女娃十分乖巧,黃帝見了她,也都忍不住誇獎她,炎帝視女娃為掌上名珠。

炎帝不在家時,女娃便獨自玩耍,她非常想讓父親帶她出去,到東海,也就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她很想去那看一看。可是因為父親忙於公事總是不能帶她去。這一天,女娃沒告訴父親,便一個人駕著一隻小船向東海太陽升起的地方劃去。不幸的是,海上突然起了狂風大浪,海浪把女娃的小船打翻了,女娃不幸落入海中,最終被大海吞沒了。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小女兒,但卻不能讓她死而複生,也隻有獨自神傷。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隻小鳥,花腦袋,白嘴殼,紅腳爪,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所以,人們便叫此鳥為“精衛”。

精衛痛恨無情的大海奪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她要報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從她住的發鳩山上銜了一粒小石子,展翅高飛,一直飛到東海。她在波濤洶湧的海麵上回翔闃,悲鳴著,把石子樹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說道:“小鳥兒,算了吧,你一百萬年,也休想把我填平!”

精衛在高空答複大海:“宇宙的盡頭,世界的末日,我也要把你填平!”

“為什麽這麽恨我?”

“因為你奪去了我的生命,你將來還會奪去許多年輕無辜的生命。我要永無休止地幹下去,總有一天會把你填成平地。”

精衛飛翔著、鳴叫著,離開大海,又飛回發鳩山去銜石子和樹枝。她銜呀,扔呀,成年累月,往複飛翔,從不停息。後來,一隻海燕飛過東海時無意間看見了精衛,他為她的行為感到困惑不解,但了解了事情的起因之後,海燕為精衛大無畏的精神所打動,就與其結成了夫妻,生出許多小鳥,雌的像精衛,雄的像海燕。小精衛和她們的媽媽一樣,也去銜石填海。直到今天,她們還在做著這種工作。

看了這個故事,我在思考一個問題,精衛遭遇海難的故事可能是真實的。

人們都認為她太可憐了,他們不想讓這個楚楚可人的少女就這麽消亡的,於是設計出了“精衛填海”的故事。

人們不僅把這個故事的前因後果設計的十分符合邏輯,還為精衛設計了自己的歸宿,海燕的出現,還有他的孩子們,多好的結局。

在我的心底,我到現在都願意相信這個故事是真的,因為這個故事太精彩了,給我的啟發也很多。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幹戚,猛誌固常在。”

這是陶淵明的《讀山海經》。

中華民族的誌氣和情操隨著精衛的故事和陶淵明的詩句,從遠方向我們飄來,而且將一直世代在中華民族中間傳承下去。

下麵,我們接著介紹炎帝的第四個女兒。

四女兒:瑤姬

對於瑤姬的出身說法有兩種,一種是傳說的記載,另一種是史料記載。

傳說中瑤姬是王母娘娘心愛的女兒,還有一說是玉帝的親妹妹(就是二郎神楊戩的母親),這個說法裏瑤姬是位地地道道的仙人,跟炎帝沒有任何關係。

這個傳說中的瑤姬可厲害了,他不滿天庭沒意思的生活,私下凡間,並在東海之上殺斬十二條禍害百姓的孽龍,上演了一出中國版的勇者(女)鬥惡龍。

斬殺孽龍這件事又是東西方文化上的一個巧合,西方的傳說中龍是一種既邪惡又強大的動物,隻有真正的英雄才能去消滅它。中國的華夏文明雖然有悠久的龍崇拜,但是好像貧苦的大眾並不喜歡這種動物,《封神演義》、《西遊記》這些小說裏都有擒、殺孽龍的情節,就連東海龍王熬丙,在藝術形象上,也是以反派人物或是醜角的形象出現的,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在中國的曆史上龍這種虛幻的動物,漸漸從一個民族的象征,逐漸轉變為統治階級的象征,普通民眾對於壓迫者的憎恨無法表達,自然就會在口口相傳的傳說中加入很多殺孽龍的情節,以示對封建統治著的不滿。

就這樣,龍的形象後來就變得不那麽威嚴了,所以後來的戲劇裏,孫悟空揪著龍王的胡子叫它“老泥鰍”時,觀眾們就笑得前仰後合。

說了幾句題外話,書歸正傳,瑤姬斬殺的孽龍掉落地上,變成了巫山。巫山橫住了長江,這裏變得水患成災,瑤姬此時交給大禹一本《黃綾寶卷》(記住這個傳說,我在《白狐傳奇》一章中還會引用這個故事),大禹借神女之力,把三峽開通了,後來瑤姬的十一個姐姐也下凡,並留在了人間造福人類,這十二位仙女,合稱巫山十二峰,其中的神女峰據說就是瑤姬變化來的。以上這段故事主要取材於巫山神女廟的石刻,但這個石刻也隻是古書上的一些零星記載,具體這塊石刻還有沒有,我就不知道了。如果有機會我一定會親自去三峽探訪一下的,這裏不多說了。

第二個說法來自於史料,這裏說瑤姬是炎帝的女兒。

《文選.宋玉《高唐賦》序》注引《襄侶音舊傳》:“赤帝(炎帝)女姚姬。”

《太平禦覽》卷二九九引《襄陽耆舊記》:“帝之季女(伯仲叔季,季是最小的意思)也,名曰瑤姬。”

這個瑤姬沒有什麽驚天動地之舉。

《太平禦覽》記載:“瑤姬,未行而亡,封巫山之台,精魂依草,寔為莖之,媚而服焉。”

《山海經 .中次七經》:“又東二百裏,曰姑瑤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屍,化為露草,其葉胥成,其華黃,其實如菟丘,服之媚於人。”

這兩個記載首先都說瑤姬未出嫁就死去了,但後邊的記載不太相同。

根據《太平禦覽》的記載,瑤姬死後被炎帝封為了巫山的女神,而《山海經》上說瑤姬的屍體被運到了姑瑤山。

姑瑤山大家好像不太熟悉,我之前也沒聽說過,而且鄙人才疏學淺,接觸到的古籍也不多,沒查到關於姑瑤山的太多記載,但是各位如果是我這個年紀應該玩過《仙劍奇俠傳》吧?《仙劍》這個遊戲中就提到了姑瑤山,我印象這座山是在黃河中遊。如果仙劍遊戲的設計者找到的資料可信的話,姑瑤山和巫山應該不是一座山。

不過,瑤姬葬於巫山還是比葬於姑瑤山稍微可信一點,因為它和前邊的第一個傳說中的瑤姬頗有些淵源,兩個故事都提到了巫山。

不管是哪座山,他們上麵都長出了一種仙草,這種仙草有一種魔力,吃了就會讓異性喜愛。這仙草也不知道哪裏有賣?

這個故事中的瑤姬生前沒啥記載,她死後由於這株仙草的傳說,故事才變得神奇了起來。

關於瑤姬死後的神奇故事遠沒有結束。

在曆史上還有一個故事,與瑤姬有很深的關係,這就是著名的“巫山雲雨”的傳說。大家別覺得這個詞不太健康,其實這個詞的來曆可沒有這麽複雜。

這個故事說瑤姬和楚懷王、楚襄王父子發生了一段很離奇的經曆。先是“老子”(楚懷王)去巫山,夢見了瑤姬,還為這個建了廟,後來兒子(楚襄王)也去了,竟然在晚上也夢到了瑤姬,為這個還叫大學問家宋玉作賦描述了他與父親的兩段夢中奇遇,這兩篇賦後來都成了千古傳誦的名片,也就是著名的《高唐賦》和《神女賦》。

離奇之中還有點蹊蹺吧,這二位竟然會夢到同一位仙女。後人就多方猜想,說仙女和這二位君王怎麽怎麽樣了。

其實我們來看看這個故事裏的男主角就會知道,這個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意外。

楚懷王大家都很熟悉(不是那個被項羽擁立的傀儡君王),就是他間接逼得屈原投了汨羅江,他幹得蠢事很多。他在位時貪令智昏,任用佞臣令尹子蘭、上官大夫靳尚,寵愛南後鄭袖,致使楚國開始衰落。

更蠢的事還在後麵,公元前313年,秦國張儀欺騙楚懷王要其以斷絕與齊國的邦交為代價來換取秦國商於(在河南漸川西,戰國時秦地,麵積為六百多裏)之地,楚懷王果然中計,與齊國斷交,可之後他隻得六裏地。

楚懷王這才知道自己上當了,大怒,發兵進攻秦國,被秦將魏章大破於丹陽(注釋2),懷王又召集全國的部隊,發動進攻,再次慘敗於藍田(陝西),公元前311年秦國攻取召陵(在今河南省郾城縣東),楚三戰皆敗。公元前299年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秦昭襄王約懷王在武關談判。懷王不聽昭睢、屈原的勸告,決定前往武關談判,結果被秦國扣留,最後悲慘的死在了秦國。

就是這麽個貨。

他的兒子楚襄王還算湊活,不過也隻屬於剛剛及格,還是補考及格的。

懷王被扣留期間,楚人立太子為王,就是楚襄王。在《戰國策》中對他有一段經典的記載,《戰國策.楚策》中有“莊辛謂楚襄王曰”一段把這個白癡君王寫得淋漓盡致。麵對當時嚴峻的形勢,這位楚襄王竟然毫不覺察,莊辛勸諫他遠離小人和女色,楚襄王不聽,結果秦國就發兵攻占了鄢、郢、巫、上蔡、陳這些地方,楚襄王逃亡城陽(在山東即墨縣西南),這才想起請出走趙國多時的莊辛回來,莊辛還是夠義氣的,回來了並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比喻為楚襄王分析了現在的形式,結果襄王重用莊辛,莊辛也不負所望,為其收複了淮北的土地。

大家想一想瑤姬仙女會喜歡這樣兩個家夥嗎?我覺得這件事純粹是二位色狼腦中無良的想象罷了,說好聽了就是意**。估計他們是在遊巫山時碰見了瑤姬仙女的雕像,回去就開始白日做夢,還把這事說得和真事一樣。

李白《感興八首》詩雲:“瑤姬天帝女,精彩化朝雲;宛轉入宵夢,無心向楚君。”

看大詩人也是我這麽想的吧。那些後人近乎於醜陋的想法,如楚王與仙女雲雲等,就更是無稽之談了。簡直是惡心。

可歎“巫山雲雨”這個詞語,無論是說景色還是由此帶來的想象,都是這麽美。但是現在卻被那些不入流的黃色小說大量引用,可惜可惜。把這筆帳也算在那二位糊塗君王的賬上吧。

以上就是炎帝四個女兒的故事,我們沒有必要完全相信這些故事的真實性,也沒有必要去辨別他們的真偽,傳說終歸是傳說。

炎帝這一輩子都在為這幾個女兒鬧心,由於這幾個女兒走的走,死的死,沒給炎帝帶來一個好女婿,由此炎帝沒能和其他部落聯姻,這樣就徹底喪失了與黃帝爭奪天下的優勢,這間接導致了炎帝與黃帝爭霸的失敗。

當然,也沒必要把幾個少女和家國天下聯係起來,我們隻要從這些故事裏得到屬於我們的啟示就足夠了,今天故事的啟示屬於那些生了女兒的父母。

都說女兒好,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

但是,看完今天的故事,大家就會知道其實生女兒也不是個省心的事兒。我們從炎帝的這幾個女兒就不難看出,他們叛逆的性格、多變的心智、倔強的脾氣絲毫不比男孩子差。

所以就我看來少女、特別是處在青春期的少女是最需要父母關心的,如果您有這個年紀的女兒,千萬不要冷落他們,不要忽視他們的感受,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問題,都可能給少女脆弱的身心以毀滅性的打擊。

所以告誡各位有女兒的父母,如果您想讓您的小棉襖更暖和,就請多關心他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