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女媧,你的真麵目?

在不知多少年前,世界的東方,一片神奇的土地上,突然出現了一幫神奇的人,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創造了一個同樣神奇的國度。

這個國度上的這幫人在不停地前進、發展、融合。

後來這幫人又組成了一個強大的民族,這個民族不斷地壯大,又不斷地與外族融合,最終形成了完全屬於自己的獨特思維方式和文化理念。

這個國度就是中國,這個民族就是中華民族,這幫人就是中國人,他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了世界上最偉大的文明之一——華夏文明。

世界四大古文明,現在隻還有中華民族創造的華夏文明延續至今。雖然它有過顛覆、有過危機、有過互相殘殺,但是任何事情也無法改變華夏文明的發展,中國人的血一直在流淌,中國人的夢一直未停止。

夢可以沒有盡頭,但一定會有開始。

問題來了,中國人的夢是在哪裏開始的呢?

是從茫茫的草原、巍峨的群山,還是綿綿的河流?

是從靜靜的村落、宏偉的故都,還是幽幽的古墓?

答案都不是,我個人認為中國人的夢是從一個女人開始的。

這個女人是一個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尊重的人,她被稱為中國上古第一女神、中華民族的母親。

對,這就是女媧,一個神秘且富有濃重神話色彩的女人。

我們探索中國古代女性的漫長旅程也要從這位女性開始!現在,請大家和我一起揭開這位神秘女性的麵紗,看看她到底為什麽讓我們崇敬了幾千年。

女媧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一位上古神話中的女性,但對於她的印象,似乎我們依舊是模糊的。

記載上古時代的文獻資料繁多,這些資料大都歸於傳說的範疇,不可信的成份很多。但是傳說自有傳說的價值,雖然不一定可信,但卻可以證明中國的曆史不存在空白。而且令人十分欣慰的是有些傳說資料經過認真的分析之後,還是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的。

關於女媧其人在曆史上的種種說法,都挺有意思,大家不妨隨我來回味一下。

曆史記載中的女媧:

女媧也被稱為媧皇,傳說她出生在山東省濟寧縣附近。

女媧其人的說法五花八門,但有三種說法比較完備:

第一種:女媧是人類的創造者

這個說法又有兩種不同的版本,大家普遍知道的是女媧用泥造人的故事。

如果你是80後,估計小時候你一定看過一部著名的兒童連續劇《小龍人》,那裏麵就曾經提到過這個故事。

我記得幼兒園老師當初問我們:“孩子們,誰知道女媧是誰?”我當時傻乎乎地站起來回答說把橡皮泥捏成小人的那個阿姨,惹得老師和小朋友們大笑起來。

雖然我的話有點孩子氣(本來就是小孩子),但是卻證明一點,這個傳說影響很廣泛,且婦孺皆知。

女媧用泥巴造人情節來自於《太平禦覽》。

這本書中對這個情節描寫的非常詳盡,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書中記載女媧造人之前做了很多準備,我把女媧的這些準備工作和《聖經》裏上帝造人前的準備做了一下對比,發現很多地方驚人的相似,這可以說是東西方傳說的一個巧合,或者說這根本就不是巧合,而是人類對自己起源問題的最本性化的認識。

《太平禦覽》成書於北宋,是北宋版的《永樂大典》或《四庫全書》,宋敏求《春明退朝錄》說這本書“太宗(宋)日覽三卷”,宋太宗對它的重視程度和喜愛是可想而知的。對於這部書,我個人認為,它對唐史的研究很有價值,我在後麵還會頻繁引用它。但是它對上古曆史的記錄,我個人認為偏向於不可信的東西較多。

不可信的原因很簡單,北宋離上古年代久遠,而且這種說法並不符合實際,用泥巴造人,除非是像我當時那樣比較單純的小屁孩,恐怕連再大點兒的育紅班的孩子都不會相信。所以說傳說隻是傳說,想象很大膽,趣味性很強,就是很難讓人信服。

所以,這種說法雖然流傳很廣泛,但是這裏的記載肯定不是真實的女媧,所以pass。

女媧造人的另一個版本是說人是由女媧和伏羲結合的產物,這個是唐代李亢的《獨異誌》中的記載。

《獨異誌》上是這麽說的:“昔宇宙初開之時,隻有女媧兄妹二人,在昆侖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議以為夫婦,又自羞恥。兄即與妹上昆侖山,咒曰:天若遺我兄妹二人為夫婦,而煙悉合,若不,使煙散。於煙即合,二人即結為夫婦。”

這段史料不難理解,我就不翻譯了,我們從中可以看出這個故事比前麵的故事人性化多了。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伏羲和女媧造人說是一種比較完備的說法,這種說法不再是清湯寡水,而是被加進了大量的佐料。很顯然,這是經過後代人的思考、邏輯推理,然後加工後所成的。

伏羲也是很偉大的人,傳說他是女媧的親哥哥,他被稱為華夏族的人文始祖,但是可能是女媧的光芒被後人無限放大的緣故,伏羲的光芒被掩蓋了,所以,知道伏羲的人肯定要比知道女媧的人少的多。

當然,《獨異誌》這本書充其量是一本軼事小說,可信度也不大。但是我覺得它的記載至少要比《太平禦覽》可信,因為比較起來,女媧和伏羲結合創造人類的說法相對來說更為符合邏輯。

人類不是像草履蟲一樣的單細胞動物,可以單體繁殖。男性和女性結合才能生出孩子來,這個才是我們現代人可以認同的說法。

這裏邊的女媧和伏羲更像是人,而不是神。

不過《獨異誌》的記載,隻能使我們與曆史上真實的女媧的距離又接近了一步,因為這種說法的還存在一個很大的疑問,那就是伏羲和女媧到底是怎麽來到這個世界上的?

如果這個疑問不能找到答案,我們仍舊很難信服這種說法。

想知道孫悟空是不是從石頭裏蹦出來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找找看,到底有沒有那塊石頭。

對於女媧來說那塊“石頭”,就是她的父母。

哪裏有疑問,哪裏就會有解答。

這個答案就隱藏在關於女媧出身的第二種說法中。

第二種說法是:女媧是華夏族的母親。

梁玉繩《漢書人表考》卷二引《春秋世譜》:“華胥生男為伏羲,女子為女媧。”從這條記載我們可以看出,華胥是伏羲和女媧的媽媽,那他們的爸爸是誰呢?

事情是這個樣子的,華胥姑娘是當時華胥氏部落的小公主,她很頑皮,到一個風景特別的雷澤去遊玩,不小心踩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有點像魔幻電影的情節),於是華胥“受感而孕”,於三月十八日生下一兒一女,男孩取名伏羲,女孩取名為女媧。這個腳印的主人,就是女媧和伏羲的父親。

史載:他叫雷神。

雷神在《山海經.海內東經》記載是這樣的:“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從這個記載就可以解釋它的兒子伏羲和女兒女媧為什麽在各種畫像中都是以龍身(蛇身)人首的“半獸人”形象出現。這也多少可以解釋我們對龍的圖騰為什麽會這麽久,因為那是我們的“根兒”。

後麵的說法就比較符合現實了,大體是說女媧和伏羲他們結合生育了很多孩子,這些孩子就是華夏族的祖先,他們最終創造了華夏族。

這種說法好就好在,可以確定女媧和伏羲本身並不是最早的人類,在女媧和伏羲之前,可能還有很多民族和人類存在,這就基本上彌補了《獨異誌》中記載的缺陷。

至於伏羲為什麽選擇自己的妹妹做新娘,我想也是可以理解的,首先,伏羲和女媧都是蛇身人麵,他們不大太容易找到自己別的同類**,第二,高貴的物種就要與高貴的物種**,這是後世史家錄史時的傳統觀念在作祟,誰還配得上伏羲,隻有他妹妹了,第三,當時我估計人類確實很少,茫茫世界找個帥哥、美女也確實是不容易。

女媧和伏羲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父母,這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對於我們人類來說這也是件很幸福的事情,我們不是泥巴變得,也不是憑空產生的,俺們有爹有娘,有祖宗。

但是,雖然我們找到了那塊“石頭”, 弄清了女媧的來曆,問題卻根本沒有減少,我們對於女媧的形象仍舊是霧裏看花,所以就有了第三種說法。

很意外這種說法並不是後世史家集體智慧的結晶,我個人認為這種說法卻要比專家的學說更權威、更係統、更可信。

第三種說法是來自於一個古老且神秘的民族——三苗族。

這個傳說是以一次大災難的長鏡頭展開的,和諾亞方舟的傳說很像,因為洪水,人類滅亡了,世界上隻剩下了伏羲與女媧兩兄妹。

後來的故事就變得比較係統了,伏羲兄妹為了使人類繁衍下去,結合在一起,生了男女十二個孩子。這幾個兄妹簡直就是一幫活寶,惹出諸多的事端來。成書於七世紀的日本《古事跡》是一本記錄日本起源的古籍,裏邊的傳說故事中還多少有這十二個活寶的影子(日本人愛借鑒外國的曆史的習慣是由來已久的),可見這個傳說的影響之大。

因為本章是講女媧和華夏族的起源,所以她的子女我隻說與女媧和華夏族關係最密切的一對-----儺(nuo,二聲)兄、儺妹。

前邊說的《獨異誌》的記載中女媧和伏羲的結合是靠天象的聚合,儺兄儺妹也差不多,儺兄一直想娶自己的小妹妹,但是他不知道天意如何?

儺兄看了看天空,萬裏無雲,這時候要想來個天象聚合,估計妹妹就別想娶到手了。

不知這個儺兄是精還是傻,總之,他想出了個新的創意——縱火,有火就有煙,如果不是突然刮起風來,煙肯定會聚在一起。

於是,兄妹二人在不周山山頂往山下滾兩個碾子,結果碾子在山腳撞在了一起,摩擦起火,火又生了煙,煙在天上合在一處。

儺兄鬆了一口氣,他認為這是天意的安排,他和妹妹終於可以結合在了一起。

但是,儺妹很害羞,就說傻哥哥你要是追上我就嫁給你,然後就圍著山跑了起來。

世界上第一次浪漫的愛情長跑開始了,儺妹在前邊跑,儺兄在後邊追,儺兄大哥也夠笨的(頗像我追女孩子一樣),半天也沒追上嬌小可愛的妹妹。

土地公看儺兄實在是一根筋,就出來跟儺公說,你轉過身朝那邊跑不就得了?儺妹就這樣被傻小子追上了,然後出嫁了。

儺妹還是害羞,就拿扇子遮住臉。中國婚嫁習俗,新娘子要蓋紅蓋頭,傳說就是那時候留下來的。

這段三苗族的傳說中可能包括兩個女媧傳說,一個女媧是造人的女媧,也就是這十二個兄妹的母親,第二個就是婚嫁生育的女媧,也就是儺妹。

這兩個女媧的形象被後世合二為一了。

我說這個傳說是最經典的,並不是因為它情節有這麽多趣味性的地方,而是因為它涉及到一個問題,人類曾經遭到過的大災難。

災難之說,是有助於我們去理解女媧這個人物的。

我理解的女媧其人:

首先說,我相信女媧確有其人,她的身份很有可能是母係社會中一個很有名的部族首領。

據西漢《運鬥樞元命苞》記載,女媧和她的哥哥伏羲、嚐百草救人無數的神農被列為中華民族曆史之初的三皇。

我想伏羲和女媧這對兄妹很有可能是兩個不同部落的領袖,女媧也很有可能與自己的哥哥伏羲結合生出了很多兒女來。

由於母性的原因,這些兒女可能大多數依附在母親女媧的身邊(還是和媽媽親的孩子居多),這使得伏羲的部落日漸衰弱,而女媧部落日漸興盛,大家千萬不要小看了人口的力量,特別是在古代,人口是一個部落甚至國家興盛的標誌之一。

有的人要問,伏羲為什麽不和女媧部組成一個部落?

據考古學家考證,那時候正處於女權社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母係氏族。

在那個時候,女人是受重點保護的,因為人們的意識中隻有女人才能給部落帶來持續不斷的生產力。男人大多是女人的依附,男人除了睡覺外,別的時間是不可以和女人在一起的,結婚時男人要到女方家裏來,現在很多少數民族裏也還保持著這種習慣,這就是中國最早的一批“倒插門”的女婿。

而且在那個時候,有時夫妻都不同屬於一個部落,他們隻有睡覺的時候才在一起,白天會各自回到自己的部落去從事各自的勞動,頗有點象我們今天的雙職工夫妻。

伏羲和女媧就是保持著這樣的關係,夫妻兼合夥人。

雖然伏羲的貢獻也很大,他也有很大的勢力和部族,但是一次災難徹底改變了華夏族這兩大部落的格局,前邊提過三苗族的傳說是洪水,我覺得很可能是更大的災難。

《淮南子.覽冥篇》:“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鼇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水。蒼天補,四極正;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背方州,抱圓天。”

以上記載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女媧補天的傳說。

很多曆史學家反駁過這個記載,皇甫謐、司馬貞都認為這是荒誕不經的故事,是無稽之談。

東漢著名唯物主義者王充更是在自己的名著《論衡》中提到:“天非玉石之類,豈石所能補,且女媧雖長,豈能及天,不能及天,又安有階梯可上,此則三尺童子皆能知之,何煩辯駁。”王充這個人,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不太懂幽默,也不能開玩笑,更別提浪漫,他總板著一張苦瓜臉卻突然會露出一絲不屑的冷笑,想要補天,你女媧先想想怎麽上去才行?

還有史家稱女媧不過是教人用火照明,在黑夜也可以讓人們像白天一樣,女媧補天是被後人曲解了。近代史家的研究更加奇特,他們說女媧補天實際是女媧將他們所住的山洞上方石壁的裂縫修補上而已。

總而言之一句話,沒有人相信這個記載是真的。

他們不信,我信。

我的看法是當時天確實“破”了。

從《淮南子》記載來看,洪水和地震是同時發生的。這麽多災難同時發生,那就很可能是由一個更大的災難引起的,這是個什麽樣的災難呢?

我個人認為很有可能就是隕石撞擊地球。

當時的情況很可能是這樣的,一個淘氣的小孩用石頭砸碎了鄰家的玻璃,而玻璃又恰巧打破了廚房桌子上的油瓶,而此時煤氣正開著燒著水,油一點點向藍色的火焰流去,結果……

有個朋友反對我的這種說法,說你在扯淡,隕石撞地球?恐龍都因為這個滅絕了,人類為什麽沒事?

扯是扯了點,但是絕對不淡。

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實際是隕石撞擊後,土壤的某些化學元素太高,導致了恐龍蛋不能正常孵化。下一代沒了,種族自然就滅絕了,而人類是胎生動物,不受此影響。

就這麽簡單。

當然,對我提出的這種假說,我還有文獻證據。

《竹書紀年》:“帝禹後氏八年雨金於夏邑。”、“夏桀十年,夜中星隕如雨,地震,伊洛竭(地名,此地已無法考證)”。

《春秋》:“魯僖公十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隕石於宋五。”

《宋書》:“魏明帝青龍三年正月乙亥,隕石於壽光(青州府壽光縣西50裏)”

《元和郡縣圖誌卷七》:“隕石水源出縣(宋城縣)北40裏春秋時隕石於宋,其處為潭。”

從古籍的記載上看,在華夏族的發祥地隕石的活動是很頻繁的。在女媧時代,地球遭遇隕石撞擊也不是沒有可能。

由於隕石的撞擊,一係列的災害接踵而來,地震,洪水,泥石流,森林大火等等。麵對險情,人們驚慌了,不知所措,華夏族此時麵臨了一次生死存亡的大危機。

時勢造英雄,在這種危急存亡的時候,一個人站出來了,這個人就是女媧,她成為了華夏族大轉移的總指揮和總策劃,她親自帶領自己的部眾脫離險境,關乎華夏族命運的一次轉移就在首領女媧的領導下完成了。

根據《淮南子》中記載,在轉移的時候伏羲隻是在東海之濱負責接應。

如果你正處於那個時代,你會去崇敬一位帶你脫離險境的人,還是會去崇拜那位後方的接應者呢。

我想答案是可想而知的。

當然女媧補天還有別的我可以接受的說法,那就是平息戰爭。

傳說女媧補天是因為她對自己惹下的禍端的一種補救,這個傳說中天不是從外邊被捅破的,而是在裏邊被人撕了個大口子。

因為當時女媧與共工氏爭帝,女媧命祝融(官名)領兵攻打共工氏,共工氏兵敗怒而用頭去撞不周山。不周山乃撐天之柱,它倒了,天就塌了,女媧因為這件事才去補天。

這個故事雖然很虛幻,但是可以證明一點,在遠古時代,原始人類之間絕不像曆史書上寫得大家會公平地分配獵物和財富,實際上各部族間時常會為了利益而發生衝突。曆史證明,從有人的那一天起,人類就沒有消停過。戰爭是當時部落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而造就女媧的另一個原因很有可能也是戰爭。

女媧也很有可能是這一場規模宏大的統一戰爭的勝利者,也是一個時代的統一者,或者說是這一個時代最後的贏家。在東方這片土地上,由於一個女人的勇敢,而使她的部眾脫離了危險,還是她的勇敢,實現了各部落的統一,民族間的融合,從此奠定了華夏民族的基礎。

拯救與統一,這就是女媧的貢獻,也是最真實的女媧所做的最真實的事跡。

女媧對華夏族的貢獻:

女媧先統一了部族又拯救了部族,這種雙重的功績,讓她聲名鵲起,四方臣服。

女媧贏得了華夏族的尊重和臣服後,她又做了一些事情。

《說文解字》“媧,古之神聖女,化萬物者也。”

《山海經?大荒西經》郭璞注“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麵蛇身,一日中七十變。”

《淮南子?說林篇》:“黃帝生陰陽,上駢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媧所以七十化也。”

以上三段史料,都是說女媧創造了世界上很多東西。“一日中七十變”就是說女媧一天能造出七十樣東西來,這可比愛迪生一周一個發明效率要高得多,而且都是發明專利,絕無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

以上的描述多少有些誇張,與其他的中國創世神的造物描述也有些矛盾(比如盤古和誇父)。所以對這些記載大家也可不必這麽認真。

但不可否認的是女媧的創造力確實很強,我舉一個例子。

《博雅》引《世本》雲:“女媧作笙簧。笙,生也,象物貫地而生,以匏為之,其中空而受簧也。”《帝王世紀》(晉.皇甫謐撰):“女媧氏,風姓,承皰羲(皰羲就是伏羲)製度,始作笙簧。”

翻譯過來就是女媧發明了“笙簧”這個東東,這些記錄我認為都是比較可信的,因為到現在為止也沒有人提出過發明權異議。

我一開始看到這個記載的時候,結合上下文認為“笙簧”是女媧獨創的一種製度,但後來看到《唐樂誌》:“女媧作笙,列管於匏(pao,二聲)上,納簧其中。”才知道原來女媧還很有音樂細胞,“笙簧”其實是一種樂器。

但是,說“笙簧”為一種製度也不能為錯,“笙,生也,象物貫地而生”,有繁衍滋生人類之意。五代後唐馬鎬《中華古今注》:“上古音樂未和,而獨製笙簧,其義雲何?答曰:女媧伏羲之妹,人之生而製其樂,以為發生之象。”

上麵古文的意思是說“笙簧”是女媧創造的一種為人的降生而演奏的特製的樂器,我理解可能是在人的降生時要用笙簧演奏來舉行某種儀式,當然這隻是我的猜測。

女媧在上古時代還被叫做婚姻之神,那個時代人們是不拜月老和送子觀音的(那時沒有這兩位神仙)。

《風俗通義》記載女媧替人類建立了婚姻製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後代。我個人認為這個說法有待商榷,婚姻製度不可能是由一個人創造的,而是由後世曆經很多代人的努力才逐漸完成的,就是到了現在,《婚姻法》也在不斷地完善之中。還有人說“同姓不婚”,也就是宗族不通婚的理念就是從女媧那開始的,這個就更不可能了,因為不僅女媧和伏羲兄妹結為了夫妻,她的兒女也結為了夫妻。

再者說,這並不符合當時的社會現實。《左傳.禧公二十三年》中說“男女同姓,其生不藩”,這個記載見於春秋時期,人們認識到宗族婚姻影響生育質量這個問題肯定不會這麽晚,但是要把它形成製度是很難的。

還是那句話,哪裏去找那麽多合適的外族女子去給部落生孩子?你四五條魚放在一起,他們肯定會近親生育,沒辦法這是條件所限,在那種條件下就不可能產生那樣的製度。當人口多起來的時候,人們自然也就認識到了這個道理,也就不願意再找什麽哥哥啊、妹妹啊結婚了,後來甚至連表兄妹也被禁止通婚(注釋3)。所以,女媧創造並細化婚姻製度是不可能的。

女神的沒落和對古代女性的影響:

北歐神話的主體思想是任何的神都和人一樣,都是有沒落的一天的,都會迎來他們衰敗的命運,他們稱之為“諸神的黃昏”。

其實在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體係中也是這樣,長生不老的神仙形象是後來道家的產物。

女神時代的開始,也就同樣意味著它的盡頭,女神時代的結束對中國女性的未來有什麽影響呢?

這個話題酷似一堂政治課上的題目,多少有些沒勁,不過如果您想了解近五千年中國女性的命運走勢,你必須耐著性子,並一字不拉的把下麵的文字看完。

女神時代在上古時代中期就沒落了,這種沒落實際上就是母係氏族的解體。

母係氏族為什麽隻是曇花一現?

我覺得是因為男性對於自己在生育中作用的認識來得太晚。當男性終於認識了自己在人口生育中的地位,男性比之女性,就更加具有社會優勢。慢慢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的生產取代人口生產而逐漸占據社會主導地位,因為身體條件的原因,男性肯定是生產生活資料生產的主力軍。

出土的文物說明,在突出女性性征的女神塑像之後,世界各地都開始製造突出男性的男神塑像。

就這樣,男性的時代到來了,而且一來就是幾千年。

社會形態一旦轉變,社會的主要意識形態,血緣情結轉變成為物緣情結甚至金錢情結。“孩子和媽媽親近”隻是一種以家庭為單位的個體現象,而不再具備社會作用。

到後來,情況又惡化了。女性不僅沒有掌握物質生產的控製權利,而且還失去了人口生產的主導地位。女性此時由女神淪落為女奴,甚至淪落為妓女,成為男性發泄性欲的工具。

女性性地位的低落,就其實質而言,主要是因為她們沒有掌握物資生產過程中的物資所有權、生產控製權以及產品分配權。一旦女性由於某種曆史的機緣掌握了這些權利,她們的性奴役狀態就會頃刻瓦解,她們的地位就會隨之提高。呂後、武則天、慈禧太後都是生動的例子。

但不管怎麽說,那隻是少數。大部分的女性的身份是低下的,他們的生活是痛苦的。

總之一句話,女神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女媧的光輝不能改變後世的一切。

偉人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偉人是萬萬不能的。

女媧的神聖形象並沒有因為後世女性地位的急轉直下而改變,因為那是任何曆史都無法掩蓋的。

對於她,我隻能用兩個字來形容,那就是:“偉大”

對於她,我隻有一種心情可以表達,那就是:“崇敬”

女媧的時代已經過去,但是一個又一個鮮活的女性人物在曆史的舞台上即將登場,他們會用一個又一個生動的故事告訴我們,曆史不隻屬於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