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與項羽

這時候的劉邦隻是項梁手下的部將,也是薛縣改編的參與者。劉邦的交際能力非常強,他是一個很容易獲得別人好感的人。這讓他這個沒有任何背景且初來乍到的外來者很輕鬆地進入了項梁叔侄的圈子,並受到項梁的重用。

薛縣改編之後的楚軍在項梁的帶領下大舉向秦軍進攻,而劉邦則被派去協助項羽攻擊秦軍把守相對薄弱的城陽。項羽是一個有貴族傳統思想和性格,且直腸子、衝動的青年將領。劉邦是一個圓滑世故的中年漢子,這時候的兩個人合作甚歡,誰也不會想到日後彼此會是勁敵。

平心而論,跟項羽一起打仗是一件非常輕鬆的事情。項羽是那種為戰鬥而生的男人,他在戰場上站直了大吼一聲,上千人都為之膽寒。能力一般的將領,不管是準備用什麽兩翼包抄還是中間突破之類的戰術,在項羽麵前統統不管用。對付項羽唯一有用的辦法就是躲在石頭城牆的背後不出來,但凡有敢出城來擺開陣勢叫囂一決雌雄的,項羽都能用戰鬥一次性解決。

城陽的秦軍守將顯然沒來得及弄清楚這個事實。秦軍守將主動要在前來攻城的起義軍麵前一展大秦的軍威,結果可想而知,項羽很快便攻克了城陽。我們知道,項羽和劉邦一樣,生來就不同凡人,他一個眼珠裏有兩個瞳仁,是與古代的有德之君舜一樣的“重瞳子”。雖然兩人都是重瞳,但項羽顯然沒有舜的仁義,在項羽入城陽之後,便發生了屠城的事情。

曆史上軍隊屠城的事情並不少見,不是個別士兵難以管束這麽簡單,因為屠城通常是軍隊主帥的決策。不少名將都屠過城,尤其是戰國時期,軍隊將領甚至把屠城作為達到戰略目的的一種手段。戰國時期七國紛爭,青壯年勞動力自然是其中決定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打仗要有兵,打糧要有丁,屠城不僅可以威懾對方,還可以削弱對方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起到一石三鳥的作用。項羽作為六國貴族之後,身體裏流淌著貴族的血液,腦子裏充滿傳統的分封稱霸的思想,對屠城自然是不抵觸的,實際上他經常幹這種事情。在劉邦剛到項梁軍中時,項羽正帶軍進攻襄城,襄城的秦軍堅守不出,讓項羽在城下著實費了一番功夫。最終攻下襄城之後,項羽出於泄憤的目的,將襄城裏所有活人包括老弱婦孺盡皆坑殺,達到“城無遺類”的地步。

以往屠城是項羽一人的決策,而在城陽的屠殺過程中,作為項梁集團一分子的劉邦是參與者之一,可他並沒有對項羽的行為進行勸阻或發表反對意見。我們可以猜測,原因無非有二:要麽是劉邦本人對屠城也持認同態度——事實上,在之後的戰爭中劉邦自己也屠過城,也讓手下屠過城;要麽就是他故意讓項羽在一條錯路上越走越遠。反正屠城的罪責自然是要記在軍隊主帥項羽的頭上的,與他無關——這樣看來,劉邦心存不善。

攻克城陽之後,項羽和劉邦馬不停蹄地與項梁的大部隊會合,大隊的楚軍繼續向毗鄰黃河南岸的濮陽進攻。這時候楚軍士氣正旺,項梁在濮陽附近的黃河北岸大破名將章邯率領的秦軍,迫使章邯率軍渡河,龜縮入濮陽城內不敢動彈。但章邯畢竟是名將,也不是那麽好對付的。一場失敗並沒有讓章邯一敗塗地,他迅速收攏殘部,並且命人在楚軍大部隊渡河之前連夜在城南挖掘壕溝並掘通了黃河,引河水灌入溝中,一夜之間就修成了一條巨大的護城河,河水還是活水,讓想來圍城的楚軍想堵都堵不住。這麽一來,雙方從包圍與反包圍變成了隔河對峙,且章邯在河對麵龜縮著,高掛免戰牌,楚軍不動他不動,楚軍想渡河,那他要麽亂箭伺候,要麽半渡而擊之。麵對滔滔的黃河水,項梁的手下除非全變成魚才能渡過河,否則一點兒辦法都沒有。

兩軍對峙中,楚軍作為進攻的一方,自然想速戰速決,一直跟對方隔河相望肯定不劃算。於是項梁再次命令項羽和劉邦率領一支楚軍單獨行動,繼續西進,項梁則帶領主力軍繼續牽製章邯。

再次分兵行動的項羽西進遇到的第一座大城是定陶。定陶在古時候號稱“天下之中”,人們認為這裏是天下的中心。秦朝的地圖以定陶為中點,南北道路在此縱橫交匯,交通十分發達,可見定陶對帝國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城池。如果項羽拿下定陶,占領這個交通樞紐,就能使楚軍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局麵。但是按照“要致富先修路”的原理反推,交通發達的地區曆來是商賈聚集之地,地區經濟也比較發達。

有經濟作為支撐,在修建定陶城牆的時候可以說用的是真材實料,毫不含糊,而且朝廷的統治者嬴政本身就是個土木工程愛好者,在工程建設上容不得一絲馬虎。所以,秦朝在建築工程質量要求上的嚴謹程度是極高的:朝廷明令規定,每項工程修繕完畢之後,如果一年內出現問題,工程的主要負責人甚至主管工程的朝廷要員都要被追責。為了更容易進行事故責任的調查,秦朝要求工匠在每塊城磚上刻自己的名字,一旦出現事故,調查員隻要到現場撿起一塊磚頭就可以很輕鬆地找到事故責任人。因此,秦朝官方主持的絕大多數工程,質量都是有保障的。

定陶的城牆在秦統一六國之後應當修繕過,作為當地市政工程建設的標杆,自然是狠了命地往裏加工加料。項羽的隊伍連人帶馬在定陶城下一番折騰也就刨了幾個坑而已。無奈之下,項羽隻好繞過定陶繼續西進,沒想到卻意外地遇到了另一支秦軍。

原來,楚軍在濮陽、定陶的進攻引起了朝廷的高度重視,秦帝國命宰相李斯的兒子、三川郡守李由親自率軍馳援。李由本來是要來個內外夾擊的,結果他自己卻像中了圍城打援之計一般與項羽的楚軍撞個正著。接著便發生了一場遭遇戰——野地裏沒有城牆的掩護,結果自然是一邊倒態勢,項羽身先士卒,將士三軍用命,楚軍迅速擊破了秦軍的大隊人馬,秦軍主將李由被斬殺於陣前。獲勝後項羽趁熱打鐵,挾大勝之勢繼續西進,向外黃(今陝西民權縣西北)進發。

之前數次大敗秦軍,項羽又斬殺了李由,這讓楚軍統帥項梁一下子飄飄然起來:誰說秦軍猛於虎也?隻不過是之前六國的軍隊都太過無能罷了,也就是他項梁晚生了二十多年,不然天下早就姓楚不姓秦了。於是,項梁不再屑於跟縮頭烏龜章邯在黃河兩岸對峙,轉而率領楚軍主力進攻定陶。

然而,打仗不同於兒戲,來不得半點兒驕傲和馬虎。章邯雖在死守濮陽,卻也在偷偷地調動帝國內部所有可動員的預備役補充自己的軍力,甚至調來了鎮守北方的長城軍團,並且利用毗鄰黃河之便走漕運補充了糧草。總之,章邯的秦軍表麵在龜縮,背地裏卻在濮陽這個烏龜殼裏重新發育成一隻猛虎,而項梁沒有足夠的警惕。在項梁轉攻定陶的時候,濮陽的秦軍尾隨而至突然出擊,夜襲定陶城外的楚軍營地。

章邯夜襲所用的辦法叫“人銜枚,馬勒口”。通常意義上來講,這是為了偷襲時起到靜音的效果,也可能有另一層含義。這種辦法的具體做法是將馬口用籠子套住使其不能發聲嘶叫,而人則用一種類似於筷子的東西橫置於口中咬住,兩頭再用繩子係於頸後,讓人有話說不出,吐東西又吐不掉。人在戰場上臨敵之時本就會因緊張導致腎上腺素分泌過度而戰栗不已,銜枚勒口之後不能大喊大叫以壯膽色,結果是連人帶馬都憋得慌,隻好將一腔怨氣撒在所見的一切事物上。這一戰的成果出乎章邯的意料,不僅完全擊潰了楚軍主力,甚至連項梁也死於亂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