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勇將霍去病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二月,大將軍衛青兵出定襄,又和匈奴打了一仗,這次隻取得了小勝,斬殺匈奴數千人。一個月後,衛青再次率十餘萬人出征,盡管一開始並不順利,但最終給帝國帶來了另一份驚喜。
和一個月前的出征一樣,衛青率領著手下六位將軍二出定襄。有鑒於曆次出征時衛青手下的將領大多都是這幾個人,我們也可稱之為“六大金剛”,他們分別是前將軍趙信、右將軍蘇建、左將軍公孫賀、後將軍李廣、中將軍公孫敖和強弩將軍李沮。這裏不提其他人,單說這個前將軍趙信。此人原名不詳,本是匈奴的一個頭目,降漢以後改名為趙信。由於出身的關係,趙信熟悉匈奴的地形,又作戰勇猛,是打先鋒的合適人選。這次出征,趙信和蘇建所帶的兵馬都是大軍中的精銳,一直走在前方為大軍開路。
雖然此次大軍出征也打了幾次勝仗,但一直沒找到匈奴的要害,且大部隊的行軍始終不順利,於是衛青便命令大部隊駐紮下來,派出先鋒去尋找匈奴大部隊的蹤跡。作為前鋒的趙信和蘇建領命後就率領著各自的隊伍出發了。開始的時候,他們並沒有遇到什麽阻礙,一路疾馳,越走越遠,最終遇上了伊稚斜單於率領的匈奴主力。
這時候,蘇建和趙信手下共計三千人,而匈奴騎兵少說也有好幾萬。欲戰?雖然他們手下全是精銳,但蘇建和趙信還不至於自信到相信靠這三千人就能打敗匈奴主力的地步。想跑?文帝在位時,李廣曾帶著百十號人在離大部隊幾十裏的地方和匈奴的幾千騎兵不期而遇,當時,就連被匈奴人稱為“漢之飛將軍”的李廣也沒敢跑。他告訴手下,這麽近的距離,一旦他們掉頭逃跑,匈奴人就會立馬來追,而且會一邊追一邊射箭,謂之“追射”。這樣的話,他們隻可能有一種結果,那就是“立盡”。既然連李將軍都認為逃跑是不可能的,那就隻能硬著頭皮上去死磕了,萬一嚇退了敵人,自己還能保住性命,實在不行,好歹也博個為國捐軀的名聲。蘇建和趙信合計後,帶著手下徑直衝入敵陣。趙信果真是“一點寒芒先至,然後槍出如龍”,他帶頭第一個紮進敵陣,接著雙方就是一通廝殺。
但凡軍隊出征,不管規模如何龐大,先鋒都是最重要的,能打先鋒的隊伍也必是大軍中最精銳之師。這奮起餘勇的三千騎兵對陣數萬匈奴人,打打跑跑,居然持續廝殺了一晝夜。最後,蘇建手下的士兵全部陣亡,而趙信手下也隻剩八百人。
平日裏經常聽到很多青年或中年人吹牛,誇耀自己如何不畏死,其實那是因為他們還遠沒到臨死的那一步。如果真到了要做出生死抉擇的那一刻,絕大多數人還是希望能活著的。哪怕能多活一時三刻,他們也會為之付出一切。到了這個時候,想活命並不意味著貪生怕死,更多的隻是人的求生本能,而能超越這種本能的,那就是英雄。
蘇建顯然還不是英雄,他一看自己的手下已經全交待在這裏了,自己要是再不走,估計也要死在這裏,而且都已打到這份兒上,自己回去也能有個交代了。於是,他便瞅個空子溜之大吉。趙信本來也想走,可他身邊還有八百騎兵,目標太大,早被匈奴騎兵重重圍住,跑起路來不如蘇建孤家寡人來得輕巧。眼看趙信已到了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境地,這時,匈奴人陣中認得他的人用匈奴話招呼了幾句,趙信也用匈奴話回了幾句。一陣嘰裏咕嚕之後,趙信直接投降了。
當然,趙信自己可能也不覺得投降有愧於朝廷,反正他本來就是匈奴人。前些年,他一直幫著漢人打自己人,並不曾有過懈怠,也算對得起大漢。這下,自己雖稱不上榮歸故裏,好歹也不算投敵叛國。
按理說,先鋒部隊被消滅,衛青也有指揮失誤的責任。蘇建和趙信的三千人和匈奴主力廝殺了一晝夜,漢軍居然沒有一兵一卒的增援,甚至事先都不曾知曉。直到蘇建隻身逃回大營,衛青才知道已經折了先鋒。
對於如何處理逃跑回來的蘇建,衛青否決了其他將領提出的殺蘇建立威的建議,隻把他關起來,準備押回長安等候皇帝發落。雖然他們一路上斬殺了上萬匈奴人,但畢竟軍隊折損了先鋒,於大軍不利,再戰恐怕也討不到什麽好處。然而,衛青並不打算撤軍,因為他的外甥剽姚校尉霍去病帶著自己的隊伍已出去一天,至今還沒有下落。
霍去病的父親叫霍仲孺,是平陽縣的一個縣吏,他被派去平陽侯家做事的時候和衛子夫的姐姐衛少兒私通,生下了霍去病(瞧這一家子)。同樣是私生子,霍去病和衛青的境遇卻不可同日而語。霍去病生在侯爺家裏,至少可以吃得上飽飯。到後來,衛子夫得寵,衛氏一族便一同雞犬升天,霍去病更是獲得皇帝的喜愛,小小年紀就經常在皇帝身邊玩耍,可以說是命運的寵兒。等到了十八歲,霍去病長得高大壯實,馬背上的功夫也是不凡。皇帝便讓他隨舅舅衛青出征,給了他一個剽姚校尉的名號,還讓他在軍中挑選八百名專屬於自己的手下,並賦予他獨立作戰的權力。
一個月前的出征,霍去病並沒有什麽突出表現,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年輕人這次憋足了勁兒要好好表現一番。衛青派出先鋒探路的同時,霍去病也征得舅舅同意,帶著自己手下的八百壯士遠離大部隊前去尋找匈奴人。霍去病無愧於皇帝給他的“剽姚校尉”名號。“剽姚”者,迅疾而勇猛是也。他帶著手下一口氣就跑出了幾百裏地。同樣是遠離大部隊,霍去病比蘇建他們幸運得多,他在草原深處遇到了匈奴人聚居的帳篷群,從高處往下看,呼啦啦的一片,目測也有數千人。
在這種情況下,正常人的反應應該是原地待著不動,派人趕快回大將軍那裏搬大部隊過來,集中優勢兵力吃掉這股敵人。然而,霍去病竟是天生的勇士,手下隻有八百騎兵,第一次作戰就遇到兵力數倍於己的敵人,他感到的不是恐懼,不是害怕,而是興奮。他二話沒說,拔出腰間的戰刀,一馬當先衝了出去。手下的兒郎們一見頭領自己衝了出去,哪裏敢有絲毫的懈怠,麵對眾多敵人,前一秒還存在的恐懼下一秒便化作了亢奮。八百騎兵個個爭先恐後,人人熱血沸騰,如同水銀瀉地般擁向匈奴人的營地,但凡見到服飾不同於漢人的活物,一律當草人砍。匈奴人已知那個擅長奔襲的衛青仍在數百裏之外,哪裏會想到這裏還能冒出一隊漢人的騎兵。很多匈奴人甚至沒來得及有所反應就做了漢軍的刀下亡魂,僥幸沒死的也紛紛四散奔逃。
待到殺散匈奴人,霍去病讓戰士們趕緊清理戰場。騎兵們把幾個衣著華麗的俘虜押到霍去病麵前,經通曉匈奴話的手下一審問,霍去病不由得得意起來。原來這裏駐紮的竟是單於的親戚和大臣,被活捉的俘虜中不僅有伊稚斜的叔叔羅姑比,還有匈奴的相國、當戶等大官,而伊稚斜的爺爺輩的籍若侯產[1],已經在亂軍中被砍作兩段。
霍去病並非有勇無謀之輩,以八百壯士出其不意地擊潰匈奴數千人馬後,他沒有忘形到繼續率部追擊,而是懂得見好就收,讓手下在匈奴的增援部隊到來之前趕緊綁了俘虜,割下死者的人頭,帶回去跟舅舅邀功。
正在大營中焦急不安的衛青終於等到了霍去病,看到他的手下還提溜著俘虜和兩千零二十八顆人頭,衛青大喜過望,立即命令手下人馬鳴金收兵,撤回定襄。
這次出征,他們雖然折損了先鋒,但所斬殺的匈奴士兵足以抵上大軍的損失,衛青至少算是功過相抵。此外,軍隊中還冒出了霍去病這樣的勇將,這讓劉徹非常高興,他馬上下令嘉獎“勇冠三軍”的霍去病為冠軍侯。
為什麽皇帝會如此喜歡霍去病呢?除了霍去病是他打小看著長大的,私人感情深厚,還另有原因。這時候,皇後衛子夫已是一個陪伴了皇帝十五年、生了一兒三女的婦人,而且從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之後,衛子夫再也沒有生育過。由此可知,對劉徹來說,她的新鮮感早已不在,眼下劉徹新寵幸的是王夫人。然而,後宮中有皇後衛子夫,朝臣裏有大將軍衛青,加上這個時候劉徹的姐姐——那個把衛子夫介紹入宮的平陽公主——因為原來的丈夫曹壽有“惡疾”(大概是身體極差或不能行人事之類的),日子過得很苦,便和曹壽和平離婚,並最終選擇下嫁給自己家原來的馬奴、現在的大將軍衛青。這一下子,衛家人就好比從裏到外把劉徹包圍了,不管衛青有沒有想法,劉徹對此肯定很不爽。
從此次出征後的賞賜中就可以看出劉徹的不爽,衛青雖然損失了先鋒部隊三千人,但與斬殺萬餘人的戰果相比,應該還是功大於過的。按劉徹以往的性格,必定會再次加封衛青,可他偏偏隻賞賜了衛青一千金。這足以證明,已到人臣之極的衛青開始失去皇帝的信任。現在有了霍去病,劉徹在軍事上就擺脫了隻能依賴衛青一個人的窘境,這如何不讓他高興?而得到皇帝欣賞的霍去病,也將用一次次的勝利證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