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曲折中前進

很快,沛公劉邦依靠原來的兄弟們幫忙,在沛縣拉起了兩三千人的隊伍。不得不說,劉邦的運氣實在不錯,他的哥們兒不僅組成了一個素質很高的群體,裏麵包括蕭何、曹參、樊噲、婁敬、任敖、周昌、周勃、夏侯嬰等後來漢朝的開國重臣,而且這些人絕大部分對劉邦十分認可。

既然隊伍組建完畢,為圖個彩頭,按慣例,劉邦自然也要自我標榜一番。於是劉邦就成了赤帝的兒子(讓劉大爺情何以堪?),並且宣稱自己曾經斬殺過化作大白蛇的白帝的兒子;又說當年秦始皇也常認為東南方也就是劉邦所在的楚地有天子氣,所以嬴政才到南方巡遊,目的是壓製這股氣息,這樣劉邦在芒碭山裏鑽山溝的原因也就由躲避朝廷的逮捕變成了躲避嬴政在氣息上的迫害。這樣一來,劉邦以往那些所作所為的性質就完全不同了。雖然劉邦還是那個人,做的事也還是那些事,但格調高了很多。

一通動作下來,劉邦順利地拔高了自己的聲望,把自己的造反之舉說成上天注定的事情。最後,赤帝的兒子、渾身上下散發著五彩雲氣的真命天子劉邦在沛縣帶頭祭祀黃帝和戰神蚩尤,宣布早已注定的戰爭的到來。

一切準備就緒,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十月,劉邦的隊伍整裝開拔。話可以說得天花亂墜,但打仗還是得靠劉邦自己。即便劉邦成了赤帝的兒子,有神仙在後麵撐腰,也不代表他一定會順利。毫無指揮和作戰經驗的劉邦一開始連續在胡陵和方與兩個地方碰壁吃癟。他帶著隊伍浪費了不少時日,轉悠了一圈毫無收獲,隻好回到豐邑繼續招兵買馬。雖然接連出擊失敗,但劉邦的公開造反行為還是刺激了朝廷。很快,泗水郡郡監 (官職)某平(史失其姓)便帶領軍隊包圍了豐邑。

沛縣隻是一個小縣,下轄的豐邑更非一座堅城,劉邦手下這兩三千人不可謂多,城外黑壓壓一片的秦軍又不可謂少,而且這是劉邦第一次被敵人包圍(以後他還要多次麵臨這種情況)——這一切都預示著劉邦軍事生涯麵臨的第一次考驗異乎尋常地難。如果換作一個普通的義軍將領,接下來的事情十有八九就是要出城投降了。但劉邦就是這麽不尋常。

雖然劉邦不愛讀書也沒多少文化,更沒研究過什麽兵法,但他在軍事上還是頗有天賦的。看著在秦軍的重兵包圍之下豐邑四麵漏風、搖搖欲墜的城牆,劉邦毫不氣餒,也不打算先投降曲線自救。他認為,既然難以依靠城防進行有效的防守,不如主動進攻尋找戰機。於是劉邦決定:趁敵人立足未穩之際主動進攻。

在豐邑城裏,劉邦充分發揮了經他四十幾年磨煉得已經純熟的忽悠人的本事,發表**的演說,鼓舞眾人的士氣,同時又讓大家磨了刀,填飽了肚子,為打一場硬仗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在被圍兩天後的黎明時分,豐邑城門大開,劉邦主動率軍出城與秦軍交戰。

豐邑城外的秦軍沒想到人數處於劣勢的起義軍會主動出擊,一時亂了陣腳,結果陣勢被劉邦率領的隊伍一鼓作氣衝散。緊接著,劉邦乘勝追擊,向薛縣進攻,又擊敗了郡守某壯(情況同某平),並一路追擊至戚縣,劉邦手下的左司馬曹無傷生擒了郡守。

要知道,秦統一六國後,最初將全國分為三十六個郡(後來隨著版圖的擴大有所擴充),郡守作為郡的一把手,在當時可是省部級的官職,在軍隊中也屬軍區司令一級,分量著實不輕。郡守居然被擒,這讓劉邦的第一次軍事行動獲得了出乎意料的大勝。劉邦很得意,馬上命令開壇祭旗,拿郡守的人頭做了自己反秦的投名狀。

雖然首戰告捷,響應了張楚反秦的號召,但劉邦的處境其實並沒有多大好轉,相反,他很快就不得不麵臨來自秦政府和各地起義軍兩方麵的壓力。因為當時除了要麵對如狼似虎的政府軍之外,各股反秦武裝力量也不是團結一致的。前有武臣背楚自立,後有韓廣叛趙稱王,至於各路義軍內部,為了眼前的利益弑主稱王、背信棄義、陽奉陰違、貌合神離的事情更是比比皆是。這還是在大家名義上一致擁護、響應張楚政權的情況下發生的。而到了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十二月,張楚政權被秦軍名將章邯消滅,陳勝被自己的馬車夫莊賈殺死在撤退的路上之後,失去名義上的領導的各路反秦武裝更是亂作一團。

秦漢之際的反秦起義是中國曆史上幾乎所有反抗壓迫的農民起義的模板和縮影:初時大家為了生存尚能並力同行,一旦局勢暫時緩和便恨不得馬上稱王割據一方,各反秦武裝之間的摩擦不斷升級,最後都被王朝的統治者所消滅或被新王朝的創造者所取代。這也是中國封建王朝曆史上所有最終失敗的農民起義的“四同”宿命:同仇敵愾、同床異夢、同室操戈、同歸於盡。

當時劉邦並沒有想那麽多,雖然初戰得勝,但他的隊伍在多如牛毛的義軍中隻是不起眼的一支,既沒有穩固的地盤,也缺乏強大的兵力。他現在迫切需要的是繼續進攻,擴大戰果,進一步增強實力。可下一步要往哪裏去?思來想去,劉邦最終選擇了曾經讓他吃了閉門羹的方與。

說做就做,劉邦馬上帶領隊伍從豐邑出發,可等他再次來到方與城下時才發現,一支魏國的軍隊早已盯上了自己的獵物。領軍的魏國將領是相國周巿。周巿在當時可不同於一般的義軍將領,他最初奉陳勝之命平定魏地,成功之後,陳勝曾多次想立周巿為魏王,周巿為反秦大局著想拒絕了陳勝的任命,而堅持要立六國時魏王的後人魏咎為王。此時的魏咎正在陳勝的軟禁之中,周巿甚至為此連續向陳勝請求了五次,陳勝不得已才放魏咎到魏地為王。由此來看,周巿算是當時起義軍之中為數不多的識大體的人物。

然而,劉邦哪管得了這些,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敢來跟他搶地盤,也不問問他手中的三尺長劍答不答應!於是劉邦和周巿兩軍擺開陣勢準備先較量一番,看誰更有實力奪取方與。就在劍拔弩張之際,劉邦卻接到一個讓他十分意外的消息:豐邑投降魏國了!

原來周巿也不是等閑之輩,他知道豐邑是劉邦當時不多的地盤之一,意義自然重要。於是他一麵準備跟劉邦開戰,一麵派人去勸在豐邑守城的將領投降,準備前後夾擊一舉把劉邦打回原形。

劉邦當然知道豐邑的重要性,出兵之前他並不是毫無準備,而是留下自己信任的將領雍齒留守豐邑。可令劉邦沒想到的是,雍齒就屬於沛縣造反時不屑劉邦的少數派,他早就想出來單幹了。現在劉邦命他留守豐邑而周巿又派人用封侯的條件來說降,正遂了雍齒的意,於是雙方一拍即合,豐邑城頭馬上變換大王旗,投降了魏國。

眼看就要腹背受敵的劉邦果斷放棄了方與,連夜撤軍回豐邑。從能力上說,雍齒也確實了得,帶著一群叛兵居然把豐邑守得如銅牆鐵壁般,讓劉邦毫無辦法。氣急敗壞的劉邦在城下破口大罵豐邑的小子們忘恩負義,但光罵人能解決什麽問題?豐邑城外的劉邦又氣又急,又急又氣,急火攻心之下病倒了。這一病還病得不輕,劉邦隻好聽從手下人的勸告,暫息雷霆之怒,慢發虎狼之威,灰溜溜地退回沛縣縣城養病。

這是劉邦起義後遇到的第一次巨大的挫折,是經受住挫折越挫越勇,還是被挫折擊敗,在曆史上留下“某年某月,沛公走死某地”的記載了事,全靠劉邦自己的意誌力和能力。而隻有意誌堅定、能力出眾的人才能戰勝挫折,不被曆史淘汰。挫折就如大浪,能在數量多如泥沙的人裏淘出最閃亮的金子。

我們當然知道,劉邦就是當時最閃亮的金子,是不會被淘掉的。他在沛縣一邊養病一邊思考:豐邑之恨是不能不泄的,既然自己力所不及,就必須借他人的援手。可援手又在哪裏呢?劉邦身為楚人,又在楚地起兵,自然與楚係的反秦武裝關係最近。雖然此時陳勝的張楚政權已不複存在,但劉邦聽聞有人在離此不遠的留縣擁立一個叫景駒的人做了代理楚王。景駒是楚國屈、景、昭、羋四大家族中景家的後人,在楚地有著高於常人的號召力。於是等病情稍有好轉,劉邦就決定帶領部分人馬去投靠景駒,準備向他借兵來收複豐邑。

劉邦在留縣很順利地見到了景駒,但還沒等他跟景駒提要求,一支秦軍便來到留縣附近。景駒一看秦軍來了,知道秦軍的厲害,著實緊張得很,這時他看到劉邦便有了主意:“劉邦你不是有事要求我嗎,是不是怎麽也得先表示表示?那現在這支秦軍就交給你打發了。”

眼前這支秦軍的將領是名將章邯的部將。雖然隻是一個偏將,能力卻不容小覷。劉邦與景駒手下的將領一起主動向秦軍進攻,結果又是一次失敗的軍事行動。出師不利的楚軍隻得往回撤,好在這個時候秦軍因為兵力不足並沒有繼續進攻留縣。

退回留縣的劉邦心裏十分焦急,想到自己的很多家當還在沛縣,他哪還耐得住性子繼續窩在景駒身邊?稍微考慮了一下後,劉邦決定單獨行動。他找到了秦軍防守的一處薄弱點,帶著隊伍轉而進攻碭縣。這次行動劉邦獲得了勝利,輕易地攻破了碭縣。

相比沛縣而言,碭縣是個大縣城。劉邦在這裏很順利地招募到五六千新兵,一下子有了近萬人的隊伍。這下劉邦的膽量就壯了起來,他主動向秦軍把守的下邑進攻並再次獲得勝利。得勝而歸的劉邦興高采烈地回到了留縣,可他沒有想到,一個比勝利更大的驚喜在等他。因為就在這時,劉邦遇到了一個日後對自己極重要的人物——張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