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謎團

東城潰圍之後的項羽帶著剩下的二十六個騎從繼續往南逃跑,一直跑到烏江邊上才停下來。此時江邊沒有一艘渡船,隻有滔滔的江水不停地在流淌,而灌嬰的騎兵很快又要追上來了。就在項羽彷徨無計的時候,遠處的一個老者劃船過來。他把船停在江邊,告訴項羽他是烏江亭的亭長,現在整條江上隻有他這一艘船,並請項羽趕緊上船過江,隻要過了江,漢軍就追不上來了。江東雖然小,但也有幾千裏地、幾十萬人口,他仍然可以在那裏稱王。

出人意料的是,經曆了重重艱難困苦終於突圍在望的項羽卻拒絕了烏江亭長的好意。他仰天大笑:“我的失敗是天意,為何還要渡江?想當年,我和八千江東子弟一起過江作戰,現在卻隻有我一個人回去,即使江東父老憐憫我還讓我稱王,我哪有什麽臉麵去見他們呢?即便別人嘴上不說,難道我心裏就不慚愧嗎?”

然後,他對亭長說:“你是個長者,我**這匹烏騅馬已經陪伴我征戰多年,是一匹難得的千裏良駒,我不忍心殺它,就把它送給你,請你載它過江去吧。”亭長拗不過項羽,眼看著漢軍已經越追越近,隻好牽著烏騅馬上船渡江。

看著自己的愛馬可以逃過一劫,項羽再無牽掛,於是他命令剩下的二十六個騎從也下馬步行。他們丟棄了手中的長槍、畫戟,各持短兵器上陣,以步兵姿態對戰灌嬰的騎兵。

這分明是取死之道啊!接下來事情的發展就不難想象了。雖然我很少直接引用史書所寫,且接下來這句描述從理智上來講似乎過於誇張,但從情感上來說,我又相信它也許真的發生過:

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

——《史記·項羽本紀》

到盡頭了,項羽終究是人不是神,而人力終有盡時。無能為力了,當他決定不上船而下馬作戰的時候,這樣的結果就已經成了定局。戰鬥的最後,項羽在烏江邊上自刎。直到項羽死後,漢軍的將士們才敢接近他的屍體。隨後,幾十個漢軍將士在爭奪項羽屍體的時候相互踐踏致死。最終,項羽的屍體被肢解成五份,由項羽的故人王翳、騎司馬呂馬童,還有郎中騎楊喜、郎中呂勝以及郎中楊武這五個人搶得。他們為的是劉邦的懸賞:隻要拿到項羽的屍首,賞千金,封萬戶侯。

項羽自刎於烏江,長達五年的楚漢之爭終於結束了。隻剩下最後一個謎團:經曆了重重的艱難困苦,終於到了烏江邊上,眼看就能逃脫了,為什麽項羽會在這個時候選擇放棄?這個時候放棄,那虞姬和八萬楚軍將士的性命不就白白犧牲了嗎?

答案也許就在項羽“無顏對江東父老”的話中。不同於在緊要時刻甚至把關中百姓中的老弱病殘都拉上前線的劉邦,項羽自從率八千子弟兵過江之後,曆史上並沒有明文提及他在江東大規模強征過壯丁,或許他不願意再讓江東的父老鄉親承受戰爭所帶來的苦難。時間往前推一年,當項羽與劉邦對峙於廣武的時候,項羽就曾對劉邦說:“這幾年天下紛爭不斷,歸根結底不就是因為你我二人嗎?劉邦,你要是男人就下來,我們兩個人單挑,誰贏了天下就歸誰,不要拖累了天下的百姓。”五年來,項羽雖然每戰必勝,但他和他的士兵以及他的百姓越來越疲憊,越來越力不從心。如果劉邦能讓這個世界安定下來,那不如隨他吧。

這就是項羽,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他一生都在不斷發怒,隻有在烏江邊上,他才仰天而笑。雖然在戰爭中,他屠城、坑降卒,但這是他爭奪天下的手段,而他爭奪天下的原因,就是為了讓天下的百姓能過上安定的生活。

人都是感情複雜的動物。

[1].前往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