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關鍵的問題

幾乎成了光杆司令的劉邦一路跑到梁地(今河南東北部)的下邑(今安徽碭山縣城東),這才終於擺脫楚軍的追趕。這時候的下邑由劉邦的大舅子呂澤帶兵守著。劉邦到了下邑軍營接管呂澤的軍隊,又聚集了一些從彭城敗逃下來的士兵,手頭有了隊伍的他終於可以喘口氣了。

雖然不算一敗塗地,但漢軍的大潰敗還是引起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原來跟隨劉邦一起攻入彭城的司馬欣和董翳又投降了項羽,一些像魏王豹那樣原本持中立觀望態度或是倒向漢國的諸侯又轉而支持西楚。至於田橫,雖然他趁楚軍撤退的時機重新奪回了齊國的控製權,又擁立田榮的兒子田廣做了齊王,但他眼看劉邦坐擁五十多萬大軍都被項羽輕鬆擊敗,不覺心膽俱寒,於是主動派出使者向項羽求和。這樣一來,項羽的聲威更盛,劉邦在梁地也待不住了,隻能帶著隊伍逐漸西撤到三川郡的滎陽城。

滎陽也是當時的天下要衝。守住滎陽,劉邦就還能和項羽中分天下、分庭抗禮,不至於把好不容易奪取的地盤全部拱手相讓;守不住滎陽,劉邦就隻能跑回關中,甚至要跑到他的巴蜀去。但如果這次跑回去了,什麽時候還能出來,甚至還能不能出來,可就不好說了。

好在項羽的楚軍也不是鐵打的,連續作戰之後同樣需要休整,戰事一時緩和下來。劉邦得到了寶貴的喘息機會,他在滎陽一麵繼續收攏從彭城敗逃下來的殘兵,一麵催蕭何從後方發兵發糧支援前線。在後方的蕭何也是了得,不僅從關中調撥了大量的男丁支援滎陽,其中甚至包括未成年的小夥子和過了服役年齡的老大爺,使前線兵員得到了補充,還給滎陽運來了糧草。要知道,當時正逢關中地區大旱,一斛米要賣到一萬錢,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蕭何依然竭盡全力抽調出一批糧食來支援前線。

可是劉邦的隊伍人一多,吃飯的嘴也多了起來,光靠後方運來的糧草並不能解決問題。幸好滎陽西北方臨山傍水之處有原來秦政府囤積了大量糧食的倉庫,名曰敖倉。劉邦命人迅速修建了通往敖倉的甬道,這樣一來,隊伍的糧草也得到了極大的補充,有兵有糧的漢軍得以在滎陽紮下根來。

從下邑撤到滎陽,雖然暫時是安全了,但劉邦一路上沒有停止思考:為什麽自己有為義帝報仇的理由,又有五十六萬大軍,卻依然打不過項羽的區區三萬人馬呢?思慮再三,劉邦認為主要的原因有兩個:其一,論打仗,自己確實不是項羽的對手;其二,自己的隊伍以步兵和車兵為主,沒有成建製的騎兵,而在開闊地帶的戰鬥中,步兵的機動性和戰鬥力遠遠不如騎兵。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劉邦找張良來合計。

針對第一個問題,劉邦很大度,或者說故意顯得很大度,反正他現在也控製不了這麽大的地盤,幹脆把函穀關以東的部分土地讓出來,給能夠幫助自己消滅項羽的人。但說得容易,這樣的人又去哪裏找呢?對此,劉邦沒有對策,好在張良及時給劉邦指出了當今天下可以幫助他消滅項羽的三個人:英布、彭越和韓信。

在張良看來,英布雖然是項羽手下的悍將,但項羽攻齊國、戰彭城,英布都沒有主動給項羽施以援手。這讓項羽很不滿,隻是因為項羽現在已經四麵樹敵才沒有動他。英布也常常擔心項羽會回過頭來幹掉自己,所以英布是可以被策反的一個人。彭越也是一個將才,之前他和齊國田榮串通一氣,而現在齊國和西楚勢同水火,所以彭越是他們可以利用的人。韓信已經開始展露自己的軍事才能,對戰局的把握十分精準。劉邦進攻彭城前,韓信對劉邦的進攻計劃持不同意見,但劉邦沒有接受韓信的意見,也沒有讓他跟自己同行,才導致數十萬大軍一潰千裏。所以,韓信是一個可以獨當一麵的人。

分析完畢,張良胸有成竹地告訴劉邦:“如果大王願意與別人分天下的話,隻要得到這三個人的鼎力相助,就肯定能打敗項羽。”

劉邦很高興,他派手下一個叫隨何的謀士去策反英布,並且把話說得很滿:“隻要九江王(英布)反項羽,並能出兵牽製住項羽幾個月,我就能兼並天下。”

正如張良所預料的,英布已經對項羽心存芥蒂,經過隨何的一番遊說,英布投向了劉邦這邊。但劉邦錯誤地估計了形勢,他沒料到英布沒能拖住項羽幾個月,他自己也沒有能力在幾個月之內消滅項羽。

接到英布反叛的消息,項羽並沒有親自出戰,隻是命令手下大將龍且和項聲帶兵攻打英布,自己則帶領隊伍進攻仍由漢軍把守的下邑。論作戰能力,英布應該在龍且、項聲之上,但他畢竟曾經身為西楚將領,曆來為項梁、項羽所器重,受項氏之恩在先,不幫助項羽攻齊和擊漢,理虧在後。

英布見西楚的軍隊開將過來,首先膽氣就不壯,幾個回合下來便丟了自己的整個九江,隻能和隨何一起逃到滎陽。

英布的失敗讓劉邦意識到,張良的計劃不是一個速成的計劃,而是一個長時間的瓦解計劃,於是他一麵積極聯絡彭越,一麵命令韓信去攻打趙國,慢慢擴大漢國的地盤。

“隻能慢慢來了。”劉邦看著拜服在自己腳下的英布,搖頭苦笑道。

這邊,項羽很快便攻下了下邑,另一邊,龍且、項聲把反賊英布打跑了。於是楚軍的兵鋒馬上直指滎陽。消滅項羽可以慢慢來,但戰勝項羽的騎兵可慢不得。在防禦戰中,高牆深壑或許可以擋住騎兵,但如何才能在進攻時戰勝騎兵呢?張良的回答很簡單:“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在張良的建議下,劉邦開始在他的軍隊中正式組建騎兵隊伍,為首的將軍是劉邦手下年輕的勇將灌嬰。這時候,聽聞劉邦戰敗消息的大將軍韓信也收攏了部分前線逃回的殘兵,從後方趕來和劉邦會合。在韓信的策劃下,由灌嬰指揮騎兵,準備再和楚軍打一場。

在彭城,漢軍的策略是防守反擊,旨在先挫傷楚軍的銳氣,再集中兵力出擊,但韓信和灌嬰決定這一次反其道而行之,他們要主動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