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傾茶事件的起因

實際上,1773年頒布的《茶稅法》(Tea Act)為美國殖民地居民削減了一半的茶葉價格。誠然,根據《茶稅法》的規定,美國殖民地居民仍需要繳納很小一部分稅,但是正如羅伯特·哈維在《幾個流血的鼻子》一書中指出的那樣,“與之前美國人進口的茶葉價格相比,此次茶葉價格會十分便宜”。

此前的150年裏,英國政府從未向美國殖民地居民征過稅。這一次征稅是因為英國政府需要轉嫁其近1.23億英鎊(今約500億英鎊)的債務負擔。在七年戰爭(Seven Years' War)中,英國粉碎了法國試圖統治北美的意圖,但是英國政府也為此花費了大量資金。約翰·塞爾比在《約克城之路》一書中寫道,“為了守衛剛剛取得的勝利果實,英國需要在北美洲駐兵6千人”。但是,想要再繼續征收英國人的稅是不可能的了。哈維指出,英國人民承受的稅收“已經十分苛刻了”。布蘭登·莫裏西(Brendan Morrissey)所撰寫的《波士頓》(Boston)一書指出,1775年,“與美國人繳納的6便士(約0.6元)的稅相比,英國納稅人要繳納25先令(約30元)”。英國政府要求殖民地居民承擔防禦成本,所以就向從英國進口的茶葉征收了關稅。但是用哈維的話來說,殖民地居民“理所當然地逃掉了”這些進口關稅。

因此,弗吉尼亞律師帕特裏克·亨利(Patrick Henry)發出了作為英國臣民“無代表,不納稅(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的古老呼籲。殖民地居民堅信自己在英國國會中沒有直接代表,所以英國政府無權向他們征稅。但是,哈維指出,“英國所有的主要工業區”所麵臨的情況與美國是一樣的。彼時,隻有3%的人有投票權,即便是這3%的人也要向英國貴族負責。哈維稱,當英國首相喬治·格倫維爾(George Grenville)詢問每個殖民地議會可以為防禦北美洲籌集多少錢時,“殖民地代表沒有回答……因為他們沒有自行提高所需稅收的打算”。

因此,英國國會在美洲殖民地嚐試頒布一係列旨在提高稅收的法案。《大英百科全書》指出,根據《食糖法》(Sugar Act),因為英國生產的食糖價格受到保護,所以“實際上,盡管這一法案利於新英格蘭地區的蒸餾商,但是他們對這一法案依然抱有敵意”。《印花稅法》(Stamp Act)則是針對諸如報紙一類的消耗品征稅的法案。但是殖民地居民以暴力的方式表示了對這一法案的反對,他們燒毀印花,殖民地印花經銷商也威脅恐嚇,導致這一法案很快就被撤銷了。1767年頒布的《唐森德法》(Townshend Act)以每磅(0.454千克)3便士(約0.3元)對茶葉和少數其他商品征稅。這一法案也因遭到殖民地居民反抗而被撤銷,除了茶稅之外的稅種都被取消了。塞爾比說,英屬殖民地的君主喬治三世(George III)堅持“保留茶稅,作為皇室對殖民地征稅權力的象征”。《大英百科全書》指出,包括約翰·漢考克在內的波士頓茶商從“荷蘭商人手中購買走私至美洲的茶葉”,從而“規避了這一法案”。

1773年的《茶稅法》從未想過要榨幹美洲殖民地居民。頒布這一法案僅僅是為了拯救處於困境之中的英國東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當時東印度公司的庫房裏還積存著1700萬磅(7711070.29千克)正在腐爛的茶葉。《大英百科全書》中寫道,英國政府“通過條例”,給予東印度公司到北美殖民地銷售積壓茶葉的專利權,並免繳高額的進口關稅。保羅·約翰遜(Paul Johnson)在其著作《美國人的曆史》(A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People)一書中寫道,漢考克“為人正派,是一個大茶葉走私商……他認為英國政府的這一做法會威脅到自己的生計”。埃裏克·伯內特(Eric Burnett)是《世上最好的美國史》(The Best American History Book in the World)一書的作者。在這本書名頗為“謙虛”的書中,伯內特寫道,“富人的財產正在流失,是時候進行反抗了”!1767年,當地根據《唐森德法》開始對茶葉征稅,所以殖民地居民十分高興地繳納了(逃避了)之前6年的茶稅。丹尼爾·A.史密斯(Daniel A. Smith)在《稅務改革者與直接民主政治》(Tax Crusaders and the Politics of Direct Democracy)一書中承認,“曆史學家一般都認為,這些法案征收的稅款……相對適度,還算比較公平”。在哈維看來,“原先一般比較保守的殖民地商人”在看到英國操縱茶葉價格後,“與激進主義分子塞繆爾·亞當斯及其領導的自由之子(Sons of Liberty)聯合了起來”。《麥克米倫百科全書》(The Macmillan Encyclopedia)一書也證實,自由之子是“一群反對進口傾銷茶葉的殖民地激進分子”。自由之子喬裝成莫霍克印第安人(Mohawk Indians)的模樣潛入一艘船中,然後把東印度公司的茶葉全部傾入波士頓灣(Boston Harbour)。(人們一般認為,自由之子所穿的印第安人服裝是自由的象征,而且穿著這種服裝的“自由追求者”也不容易被人認出。)

哈維認為,殖民地居民不是反對“因為國會沒有代表而被征稅”的做法,而是反對“向其征收的一切稅”。塞爾比對此表示認同。他說,很快人們就很清楚地意識到,殖民地居民反對的是一切形式的征稅。莫裏西指出,波士頓傾茶事件爆發的原因“既包括諸如約翰·漢考克之類的富有走私者遭受了經濟損失,也包括任何開明的政治原則做出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