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紅燈區裏的救國之術1

01.公使夫人重操舊業

大清帝國被小日本揍得血肉橫飛,看呆了列強諸國,更嚇壞了兀自在海外的中國公使們。

正在俄國彼德堡參觀訪問的中國駐俄羅斯、德國、奧地利及荷蘭四國公使洪鈞聽了這情形,躺在**急急喊叫四國公使夫人傅彩雲,要立即回國。

這位四國公使夫人傅彩雲,後來被民間冊封為“九天護國娘娘”,論其知名度遠在她丈夫洪均之上。即使在當時的國際上,四國公使夫人也遠比四國公使更受到列國的歡迎。

國人深信,如此年輕貌美的四國公使夫人,自然成為了國際外交場所中最受歡迎的人物,在洋場上自然少不了眾多的追逐者,如德國駐俄羅斯上尉瓦德西,必然會被她的萬種風情迷得神魂顛倒……

從此四國公使夫人構成了我們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以對我們後人的影響而論,傳統的作用更大於曆史本身。

曆史是被我們遺忘的事實。

而傳統,則是我們記憶深刻但卻從未發生過的事情。

所以四國公使夫人傅彩雲,注定了在民眾心目中有著更為持久的影響價值。

其時戰火猝起,國難當頭,四國公使洪均唯恐死在蠻夷之地,就帶著傅彩雲匆匆回國。他回來的正是時候,洪均的腳剛剛踏上故國的土地,還沒有回到自己的家鄉,就突發急病,“發痧”而死。

四國公使夫人傅彩雲隻好扶著洪鈞老頭的靈柩回家,可是她越走越害怕,越走兩條腿就越是酸軟。

說到底她隻是個小妾,活蹦亂跳的老爺帶了她出去,回來時卻成了一具屍體,這讓她如何給大奶奶交代?

再者說了,那個家根本就沒她的位置,她回去湊什麽熱鬧?

思前想後,傅彩雲終於拿定了主意。

扶老頭的靈柩到了蘇州,傅彩雲就失蹤了。

四國公使夫人逃走了。

沒過多久,上海十裏洋場的彥豐裏書寓,來了一個新頭牌,花名趙夢蘭(一說是曹夢蘭),她的招牌黑底金字,朱紅緞子,下係彩球,旁邊是四國公使洪鈞洪老頭的大幅照片,廣告上說:四國公使夫人憐及眾生苦難,慈航普度,黃金鎖骨,一親香澤,生意開張之日優惠八折,歡迎新老顧客惠顧……

02.美女賽二爺的二次創業

四國公使夫人下海,重操舊業。

這條爆炸性新聞霎時間席卷大上海,彥豐裏書寓門前,男人們排起了十裏長的隊伍……

洪鈞老頭的廣告效應強烈,白花花的銀子水一樣地流進了趙夢蘭的書寓。

男人有了錢會變壞,就會去找幫他花錢的壞女人。

女人有了錢想學好,就會去找幫她花錢的好男人。

這個幫助趙夢蘭花錢的好男人,是中國大財梟盛宣懷的跟班,生得風姿玉立,眉目如畫,論及美貌絲毫不亞於成功人士趙夢蘭女士,趙夢蘭女士對他疼愛非常,要錢給錢,要人給人,可是小帥哥年輕貪吃,不知養生之道,旦夕以伐,忽一日爬到趙夢蘭女士的身上,卻再也沒能下來。

脫陽而死。

這意外的事件把趙夢蘭女士嚇壞了,害怕官府追究她的刑事責任,趙女士一不做二不休,卷起鋪蓋卷兒走人,逃到了天津避禍。

趙夢蘭女士的不幸遭遇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關注,戶部尚書立山親自趕去慰問,對她說:趙女士,你不要有心理包袱,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人固有一死,可是那家夥卻是舒服死的,他也該知足了……

為了表示對趙夢蘭女士的關心與愛護,立山當即掏出兩千兩銀子,讓趙夢蘭感受到了人世間的溫暖……

趙夢蘭女士感激不盡,立山也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雖然沒有像盛宣懷的跟班那樣舒服死,但也死了個七七八八了。他食骨知髓,再也舍不得放手,索性邀請趙女士去京師二次創業……

立山說:人生豪邁,不過是從頭再來。

於是趙夢蘭女士進入大京城,她是南國佳麗,與北地胭脂的粗線條截然不同,富有特色的經營手法讓她於北京城中一炮而紅。

時人有雲:偌大的中國,隻有兩個女人:

一個是金鑾殿上的慈禧太後。

一個是八大胡同的趙夢蘭女士。

白天的時候,憂國憂民的大臣們趴在慈禧太後的腳下,研究老太太的鞋底。

晚上的時候,大臣們擠在趙夢蘭女士的裙子下麵,研究趙女士的鞋麵。

北京聞人盧玉舫聽說了趙夢蘭女士的大名,就找了來,兩人一見如故,於是就寫了金蘭譜,結為了八拜之交,盧玉舫為兄,趙夢蘭女士為弟。

趙夢蘭女士不搞多元化,走的是專業經營之路,養了一個專業吹拉彈唱的經營班子,叫金花班,所以人稱趙女士為賽金花。

與盧玉舫結為八拜之交後,北京城中的百姓們就親切地稱呼賽金花女士為“賽二爺”。

當年把德國駐俄中尉瓦德西迷得神魂顛倒的四國公使夫人,經過一番努力奮鬥,終於把自己混成了爺字輩的。這再一次雄辯地證明了,命運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隻要你不息地發奮努力,付出總有回報!

已經成為了名女人的賽金花,接到了一個遲早要來的客人:

——袁世凱。

袁世凱來拜訪賽金花的時候,帶來了許多白花花的銀子。他對賽金花說:我希望你能夠替我辦件事情——替我接待一個客人。

那個客人是誰?賽金花好奇地問道。

03.脂粉圈套

中國古時候的窮書生,大多不過是兩個夢想:

第一是紅袖添香,美人陪伴。

第二是吟風賞月,美景常在。

最容易滿足的是第二個願望,好的風景隨處可見,隻要你家裏有錢,不愁找不到好的風景。

至於第一個願望,多半隻會在舞台上出現,舞台上盡多見了窮書生就倒貼的美人,但是現實中的美人卻是非常昂貴的,如八大胡同的趙夢蘭女士,就根本不是普通的窮書生能夠消費得起的。

流離於北京城的讀書人王修植,就是這眾多的窮書生中的一員。王修植也是八大胡同的常客,忙時閑時,八大胡同走一走,就算是兜裏沒銀子,姑娘不讓碰,遠遠的看一眼也是好的。

可是忽然有一天,王修植竟然時來運轉,飛來豔福。

賽金花趙夢蘭女士邀請他赴八大胡同“小酌”。

王修植喜不自勝,飛也似的去了。

果然是賽金花對他情有獨鍾,單單請了他一個人,美酒名花,嬌豔醉人,更讓王修植消魂蝕骨的是賽金花讓他當夜留宿。

王修植的心裏充滿了幸福的感覺。

他沒提錢的事兒。

提那個幹什麽?忒俗。

此後幾天,王修植就住在了賽金花處,不是他閑著沒事,隻是這地方男人進來就不樂意走。

飲酒,賞花,醉品美人,這種舒服日子,給個皇帝也不換。

忽一日,賽金花再設小宴,親替王修植斟酒。

席間賽金花軟語溫柔,旁敲側擊,才知道這位王修植雖然隻是一個窮困潦倒的門客,卻也不是易於之輩,他有一樁讓人生氣的本事——他能夠把他不會幹的事情寫得活靈活現,就好像他真的會幹一樣。

雖然他從未摸過兵刃,從未上過戰場,卻會寫兵書。他曾經為貴州巡撫胡燏棻寫過一部兵書,胡燏棻就拿這部兵書呈上朝廷,結果被朝廷派他去天津馬場訓練新軍。這件事不知怎麽被袁世凱打聽到了,就帶了禮物登門,想求王修植替他也寫一部。

可是不曾想,袁世凱經略朝鮮,升官升得太快,早已引起了眾怒,時下清流士子眾口一詞,一致認為甲午之敗都是袁世凱惹出來的禍事,要不是袁世凱老是欺負日本人,大清國至於被撮爾小日本打得屁滾尿流嗎?

此時袁世凱在讀書士子的心目中的形象,已是臭不可聞。

千夫所指,無疾而終。袁世凱雖然心理素質過硬,不把人們的物議放在心上,可是他要想說動像王修植這樣的人替他寫一部兵書的話,自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聽了王修植的解釋,賽金花懷著沉重的心情正式通知他:

如果他仍然是執意不肯替袁世凱寫兵書的話,那麽,隻怕袁世凱一生氣,王修植這些日子以來的纏頭嫖資,就得由自己來付帳埋單了……

王修植目瞪口呆,才知道女人的床是不可以亂上的,如果你上**得容易,那麽等你下來的時候,鐵定會少不了麻煩。

但王修植終究不是易與之輩,他眼珠一轉,就立即想到了一個好主意。

04.沒文化就會吃大虧

王修植睡了女人理短,不能不應付應付袁世凱,可如果真要是替袁世凱寫一部兵書的話,他心裏又不情願。

於是王修植靈機一動,給了袁世凱一部廢稿。

怎麽說是廢稿呢?

原來,早在王修植替胡燏棻寫兵書的時候,第一稿寫廢了,隻好重寫。現在王修值就拿寫廢了的第一稿給袁世凱,諒袁世凱這人沒讀過幾本書,沒文化,也看不出個好歹來……

事實還真是這樣,袁世凱見了那部廢書稿,如獲至寶,大喜過望,挾著這疊子廢書稿就興衝衝地離開了,看著袁世凱的背影,差點沒讓王修植笑死。

但是王修植笑得太早了。

袁世凱這個人,雖然書讀得不多,卻是地地道道的“不學有術”之人,王修植的這疊子廢稿在別人眼裏一錢不值,但對於袁世凱來說,卻是價值非凡。

這時候的袁世凱,從朝鮮回來快一年了,這是大清帝國最難熬的一年,地也割了款也賠了,可是日本人還不肯罷休。不肯罷休也沒辦法,畢竟中國太大了,日本人想一口吞掉,那隻會活活把自己噎死。

袁世凱看得明明白白,大清帝國的控海權是徹底完蛋了,眼下國家最迫切的需要是一支陸上力量,所以仿西洋之法訓練新軍,是朝廷必做之事。

朝廷主事的是慈禧太後,這老太太隻比袁世凱精明,不比袁世凱糊塗。當袁世凱想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慈禧太後已經命廣西按察使胡燏棻於天津馬場訓練武定軍,袁世凱慢了一步,失去了這個機會。

於是袁世凱高薪誠聘賽金花出馬公關,終於拿到了王修植的這些廢手稿。

回到自己的寓所之後,袁世凱點燈熬油,徹夜苦讀,終於把這些廢稿理清了脈絡,弄出了頭緒。

然後袁世凱把這部書稿重新改過,另寫了一篇《應時練兵說貼》,拿去給榮祿看。

榮祿官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這個官大小相當於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要想獲得練兵的機會,首先就得得到榮祿的支持。

卻是想不到,榮祿此人,正在等待著袁世凱的到來。

為什麽呢?

原因很簡單,榮祿也深知大清國海上力量的喪失,標誌著此後的戰爭勢將於國境之內展開,建設一支強大的陸軍力量勢在必行,雖有胡燏棻於天津馬場已經訓練出了五千新兵,但胡燏棻卻是翰林出身,一輩子也沒打過仗,他所謂的訓練新兵,無非是照本宣科,拿著王修植閉門造車的書稿一字一句地念,用這種法子訓練出來的新兵,到底管用不管用,那實在是天曉得的事情。

而袁世凱則不然,他的資曆、見識、經驗與對西方軍事的了解,都不是胡燏棻那種文人所能比得了的,所以榮祿自然也不會放過袁世凱這種人才。

榮祿當場對袁世凱提問了幾個問題,袁世凱對答如流。隔日,榮祿向慈禧太後匯報,要求讓袁世凱與胡燏棻在金殿上展開“PK”,看誰的練兵理論更豐富,經驗更老道……

金殿PK的結果,直教人跌破眼鏡。

袁世凱的表現相當優秀,他慷慨激昂,侃侃而談,等輪到了胡燏棻,卻沒料到這老胡不會說官話,竟然是滿口誰也聽不懂的紹興方言。

老胡連官話都說不來,這又如何訓練新軍呢?

見此情形,光緒皇帝當即下旨,命袁世凱留在督辦軍務處供親王及朝中大臣差委——這個職位卻是個袁世凱最幹不來的閑差,主要工作是翻譯、研究各國的兵書,並撰寫有“中國特色”的兵書,還要擬訂西法練兵的計劃和章程……

也就是說,朝廷是這樣安排的,既然袁世凱懂得練兵,那就給胡燏棻提供技術服務吧,多翻譯幾本西洋兵書,天津練兵的差事,還是由老胡來擔任。

05.慈禧的臉長在李蓮英的腳上嗎?

袁世凱無法接受PK大賽的結果,那老胡連普通話都說不來,還怎麽練兵呢?可慈禧太後明知道這事,偏偏就是不把這個機會給袁世凱,袁世凱隻好去找人說理。

還好,這大清國還是有說理的地方的。

李蓮英的家裏。

李蓮英的家很好找,胡同裏拐兩個彎,好大一個門樓,那裏就是。

當然太監是不允許出宮的,更不允許參與搶購房地產哄抬物價,所以這個門樓,又稱之為李蓮英弟弟的家。

於是袁世凱去找李蓮英。

李蓮英告訴袁世凱,近來太後心情一直不好,說話要留神,注意察言觀色。喜歡聽的就多說,不喜歡聽的就別說。

袁世凱聽後很為難,因為跪見太後,怎麽能允許看著太後的臉回話呢?

李蓮英說:你回答太後的話時,注意看我的腳。如果我兩腳並攏,你就不要說了,那是太後不喜歡聽;如果我兩腳分開,就是太後喜歡聽,你就大膽地說……

李蓮英的這雙腳,表情還真夠豐富的。

有了李蓮英這雙腳表達慈禧太後的喜怒哀樂,袁世凱心裏就有底了。

再上金殿,據理力爭,字字句句都說在慈禧太後的心窩子上,老太太聽得眉開眼笑,當即傳旨:著溫州道袁世凱赴天津小站,練精兵三十營,欽此。

聖旨下了,這時候大家才想起一樁事來,那滿口紹興鳥語的老胡還在天津馬場呢,他怎麽安排?

人才難得啊,就讓老胡去修鐵路去吧。慈禧太後胸有成竹地吩咐道。

袁世凱如願以償,奔赴小站去練兵,他走得正是時候。

他前腳走,俄國人後腳就來了。

中國北疆!

日俄戰爭由此拉開序幕。

06.神秘的女才子

日俄兩國在中國本土上交戰,清廷無可奈何,隻能袖手旁觀,宣布中立,這是中國曆史上最令人痛心的一頁,也是國際戰爭史上的大笑話。

但這個笑話卻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實際上,俄國人進入東北,還是由清廷自己給引進來的,這一招又叫驅虎吞狼之計,亦稱以夷製夷,是典型的弱國外交之手段。

當時的情形是,日本人一舉消滅了大清國的海上力量,挾新式火器之鋒利,長驅而入東北,並向中國的東北三省大量移民,而清廷的陸軍戰鬥力又是不堪一擊,如果任由事態發展下去的話,就隻能眼看著日本人吞並東北三省。

俄國人進入中國東北三省,在燒殺劫掠的過程中與日本人交戰,這固然是國恥,可再大的國恥也比喪失國土要小得多,但凡有一點點抵抗能力,清廷也不會坐看局勢一天天地惡化下去。

隻要日本人和俄國人在東北打著仗,那麽無論是日本人也好,俄國人也好,就不可能如願地吞並東北,等朝廷這邊慢慢養精蓄銳,等中國強大了,民族覺醒了,不愁不逐日俄兩寇於國門之外。

也就是說,與日本人不同,俄國人侵略中國,是清朝政府自己請來的。在1896年,清廷與俄國就簽署了《中俄密約》,條約中第一款規定:日本國如侵占俄國亞洲東方土地,或中國土地,或朝鮮土地,即牽礙此約,應立即照約辦理。如有此事,兩國約明應將所有水陸各軍,屆時所能調遣者盡行派出,互相援助,至軍火糧食,亦盡力互相接濟。

看看,這條約上說得明明白白,日本如果敢動手,俄國人就有責任來中國大戰日本人……

再來看第三款:當開戰時如遇緊急之事,中國所有口岸,均準俄國兵船駛入,如有所需,地方官應盡力幫助。

看看這條約我們就知道,清廷腦子是非常清楚的,國家就這麽一個爛攤子,不指望俄國人和日本人兩家對打,還能指望誰?

這就是清廷沒有辦法的辦法了。

但這隻是朝廷的看法,知識分子可不這麽看問題。

要強國,要雪洗國恥,首先就要喚醒民眾——於是新的一輪文化複興運動,就在中國轟轟烈烈地拉開了帷幕。這場運動的宗旨就在於大力推進文化複興運動,恢複每個中國人的自尊心。

就在日本人與俄國人的隆隆槍炮聲中,中國第一本女性雜誌《女子世界》迅速推出,一時間,中國的男人趨之若鶩,識字不識字的,都跑來瞧瞧女人的世界是個什麽模樣。

打開這本雜誌,鬆陵女子潘小璜這個名字,在第一時間搶入了讀者的眼中。

這個女才子的第一篇文章,題目叫《中國女劍俠紅線、聶隱娘傳》,寫的是唐末兩個精嫻武技的女俠客的故事,在正文中,鬆陵女子潘小璜慷慨宣稱:吾二千年前之中國,俠國也。吾二千年前中國之民,俠民也。俠者,聖之亞也,儒之反也,王公卿相之敵也。重然諾,輕生死,揮金結客,赴湯蹈火,慨然以身許知己,而一往不返,一瞑不視,卒至演出轟霆掣電,驚天動地之大活劇,皆俠之效也……這邊廂日本人和俄國人在中國的東北三省打得你死我活,大清國四億五千萬人卻束手無策;那邊廂鬆陵女子潘小璜卻大講兩個俠女的故事,這不啻於指著中國男人的鼻子尖罵娘,罵得男人們無不骨軟筋酥,意亂情迷。

骨軟筋酥之際,鬆陵女子潘小璜的第二篇文章又重磅出擊,風格仍然是**沒骨頭的臭男人,標題叫做《中國民族主義女軍人梁紅玉傳》,然後又是第三篇:《為民族流血無名女傑傳》……

識字的年輕人無不被這位才華驚人的鬆陵女子所傾倒,多人墜入情網,正所謂,做官當做員外郎,娶妻當娶潘小璜,人生有酒須當醉,管他日俄與列強……這時候這個女才子又在雜誌上發表了首詩:《哭陶亞魂》,可知這名女才子會寫詩,有思想,而且還通曉中國曆史,這就更讓眾多的男士們沉不住氣了。

想要結識這個奇異的女才子。

但無人知道潘小璜家居何處,但是此後不久,一名遊客卻在無意中邂逅了鬆陵女子潘小璜。

文章中說,那名遊客閑遊蘇杭,途中路遇一驚人美貌少女,年齡十七八歲模樣,見遊客至,拋下手帕一條,遊客把手帕撿起來,隻覺清香拂麵,令人魂不守舍。手帕上還寫有一行字,某時可到某地……到了時間,遊客興奮地趕了去,卻是一座美輪美奐的花園,蛺蝶曼舞,花茵如醉,遊客於途中偶遇的美貌少女正坐於樹下案前,伏案書寫,身邊有兩個妙齡小丫鬟伺候。

見遊客到來,少女便問:先生可是自上海來?

遊客答曰:然也。

少女道:那麽先生返回上海的時候,可不可以幫我一個忙,替我把稿件帶到《女子世界》雜誌社去……

這篇文章刊出之後,印證了讀者的一個判斷,原來鬆陵女子潘小璜,果然是一個如花美貌的少女。隻不過一日之間,數千封求偶書信,堆滿了雜誌社的房間,數不清的男人發誓,此生此世,非才女潘小璜不娶!更有那不成氣候的權門達官,也跑來鬧軋猛湊熱鬧,願以黃金千兩,娶回鬆陵女子潘小璜為妾。

當情書如雪片般飛往雜誌社的時候,這名引發了公眾狂熱的美貌女才子卻突然銷聲匿跡,金盆洗筆了,害得不知多少男人哭哭啼啼,滿世界去尋找這名美女,卻沒有一個人能夠找到她。

鬆陵女子潘小璜就這樣消失於曆史的塵煙之中,直到一百多年後,才有史學家在舊紙堆裏把這名神秘的女子找到了。

那麽她到底躲在了哪裏呢?

07.我以你血薦軒轅

一百多年後,史學家研究鬆陵女子潘小璜,不無驚訝地發現,有關這名女子的曆史資料,除了她的年齡沒有錯之外,其他的資料都靠不住。

鬆陵女子潘小璜闖入人們的記憶中那一年,她確實隻有十七歲。

隻不過,這名美貌的女才子是個男人,並非女性。這個男人姓柳,名柳慰高,字安如。

十六歲那一年,柳慰高因為讀法國大思想家盧梭的書讀得如醉如癡,從此崇尚人權,幹脆改名叫柳人權,字亞盧。

次年,柳人權嫌自己的新名字跟朋友陳去病的名字不配套,第三次改名,叫柳棄疾。從此柳棄疾、陳去病二人馳名文壇,知之者眾。

此後柳棄疾專心寫作,以期喚醒民眾,遂每次署名為亞盧。但因為這個盧的繁體字“盧”筆畫太多,寫起來太耽誤時間,於是他就幹脆署名為“亞子”。

從此以後,大家都稱他為柳亞子先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毛澤東曾與柳亞子和過一首《浣溪沙》: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於闐,詩人興會更無前……於是柳亞子的大名,終於讓每個中國人耳熟能詳,卻沒有人想到,這位詩人少年時代,每天收到的男人情書都接近千封。

鬆陵女子潘小璜,是柳亞子在1904年時使用過的一個筆名。

之所以使用女性的筆名,是因為年輕貌美的少女遠比任何一個大思想家更有號召力……總之,當時中國的男人睡得比較死,日本人和俄國人在東北的槍炮聲都吵不動他們,隻能換個年輕貌美的少女來試一試。

說到喚醒民眾,名氣最大的應該是周豫才。他在中國於甲午之戰慘敗之後,毅然決然地奔赴日本留學,師承於藤野先生,當時俄國人出動軍隊占領了中國東北三省,沙皇尼古拉二世聲稱,要在中國的東北建立“黃俄羅斯帝國”,並進一步向清廷提出了領土要求。此事發生之後,在日本的留學生於東京召開了全體大會,決定成立拒俄義勇軍,許多留學生紛紛簽名,加入拒俄義勇軍,要奔赴前線與俄國人殊死一戰。

周豫才的好友許壽裳報名參加了拒俄義勇軍,曾被編入乙區二分隊,於是周豫才慷慨贈詩,為朋友壯行,詩曰: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為了進一步鼓舞中國的青年學子們“擲筆而起”,周豫才拿起筆來,意譯並改寫了一部《斯巴達之魂》,文中說:西曆紀元前四百八十年,波斯王澤耳士大舉侵略希臘。斯巴達王黎河尼佗將市民三百,同盟軍數千,扼溫泉門(德爾摩比勒)。敵由間道至,斯巴達將士殊死戰,全軍殲焉。兵氣森森,鬼雄晝嘯,迨浦累皆之役,大仇斯複,迄今讀史,猶懍懍有生氣也。

總之,周豫才的目的,與鬆棱女子柳亞子是相同的,都是養成尚武精神,實行愛國主義。

意譯並創改這部《斯巴達之魂》的時候,周豫才嫌自己的名字不夠大氣,遂改名為樹人,此年周樹人剛剛二十一歲,到了他使用“魯迅”這個筆名的時候,他已然成為一代宗師了。

08.日本人的影子

說起拒俄義勇軍,也是一個極為複雜的曆史現象,當史家說起與這一群眾組織相關的曆史人物,如魯迅,如蘇曼殊,如黃興,如宋教仁,如陳天華等,主要強調的是這個組織的戰鬥性、革命性與先進性。

但當史家說起同在這一群眾組織的另外一些人,如張作霖,如吳佩孚的時候,一般則稱呼這個組織為“花膀子隊”,因為這一組織的統一的標誌是以一條花毛巾縛於左臂。而且在這種情形之下,照例會提到黑龍會的前身玄洋社的作用。

玄洋社是日本黑社會頭目頭山滿所創建的一個拒俄幫會。這個頭山滿在與俄國人的對抗之中手段過於惡劣——頭山滿給俄國人送去了許多身患性病的美貌妓女,沒有確切的數字表明多少俄國鬼子中了標,但是搞到最後,玄洋社自己卻因為這肮髒的手段而聲名狼藉,不得不宣布撤銷,並重組了黑龍會。

對於以拒俄為目的的義勇軍,玄洋社當然要鼎力支持——包括了金錢與輿論宣傳方麵的支持。

這樣一來,事情就變得麻煩了起來。

拒俄義勇軍無疑是正義的,盡管俄國人是清廷請來的,可侵略就是侵略,這沒什麽道理好講。

清廷請俄國人來,是為了對抗日本人,所以日本人必然會支持拒俄義勇軍,因為這是符合日本利益的……

總之,說到拒俄義勇軍,就難免會卷入日中之戰的理論旋渦,導致對那段曆史缺乏了解的人意識錯亂,沒辦法得出一個省事的結論。

相對於任何結論來說,曆史都有點太複雜了。所以說,曆史不適合於簡單的是非判斷,曆史就是曆史。

可憐的曆史學家們被這段曆史生生地弄得人格分裂,一般來說,當史家提及到這個組織的正麵人物,如蘇曼殊,如魯迅等人的時候,就強調該組織的革命性、進步性與正義性。但當提到這個組織中的另外一些人,比如張作霖、比如吳佩孚時,就稱這個組織為花膀子隊,強調這個組織背後的日本人的影子。

要不然還能怎麽辦?

簡單的政治觀點與複雜的曆史在這裏撞了車,就隻能繞過政治,單說曆史了。曆史就是這樣:拒俄義勇軍向清廷上書,曰:昔波斯王澤耳士以十萬之眾,圖並希臘,而留尼達士(即周豫才筆下的黎河尼佗的另一個音譯名字)親率丁壯數百,扼險拒守,突陣死戰,全軍殲焉。至今德摩比勒之役,榮名震於列國,泰西三尺之童,無不知之。夫以區區半島之希臘,猶有義不辱國之士,何以吾數百萬方裏之帝國而無之乎?

我們看看拒俄義勇軍給朝廷寫的這封信,再看看周豫才同學譯創的《斯巴達之魂》的那一段前言,就會發現這兩段文字風格完全一樣,甚至連有些措詞都一模一樣,如“死戰”,如“全軍殲焉”等等,而且周豫才還特意在“溫泉門”三字下加注“德爾摩比勒”的字樣,這麽看起來,執筆替拒俄義勇軍寫信與朝廷之人,與周豫才同學的關係幹莫大焉。

頭山滿的玄洋社四處弄錢,資助中國留日學生的拒俄義勇軍奔赴東北,與俄國佬殊死血搏,這情形搞得清廷駐日公使蔡鈞緊張萬分,不知如何應對。後來這老兄害怕朝廷怪罪,索性一咬牙,發狠給國內發電:留學生結義勇軍,計有二百餘人,名為拒俄,實則革命,現已奔赴各地,務飭各州縣嚴密查拿。

好了,發了這封電報,清國駐日公使蔡鈞就算沒有責任了。可是拒俄義勇軍就慘了,眨眼工夫,愛國義士就全都成了欽犯。

清廷的做法讓義勇軍無不憤然,現在他們才真切地意識到,中國最大的敵人,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俄國人,而是清廷。於是拒俄義勇軍改名為軍國民教育會,聽這名字似乎是轉型為一個民間教育社團。

實際上,軍國民教育會已經成為了一個暗殺組織,走上了革命暴動的路線。

當軍國民教育會磨刀霍霍,視清廷為中華之仇的時候,組織的創始人之一蘇曼殊轉入了文化戰線,和周豫才同學並肩戰鬥。

09.嶽飛成了孫悟空

很久很久以前,日本自由黨黨魁板垣退助訪問歐洲,見到了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並問道:假如要把自由平等的理想灌輸到人民中間,應該怎麽辦才好?

雨果回答:最好的辦法就一個——讓他們去看我的小說!

聽這個口氣,好像是大文豪雨果在推銷自己的書……但是雨果的願望——或者說是預言,很快就在中國實現了。

1903年10月8日,一部章回體文言文小說《慘世界》在大清國隆重推出,書的原作者署為法國大文豪“囂俄”,翻譯者為蘇子穀。

這部小說描寫的是一個叫“金華賤”的無產者,自小就被一位叫“滿周苟”的惡霸欺壓淩辱;有一位叫“範桶”的知識分子,亦同樣總是被“滿周苟”欺侮。這個“滿周苟”欺人成習慣,他看上一位叫“孔美麗”的少女,每當他企圖淩辱“孔美麗”的時候,“金華賤”就會挺身而出,不畏強暴,與“滿周苟”據理力爭,而“範桶”則是極力在兩者之間和稀泥……

再後來,主人公“金華賤”遇到了一位貪婪的和尚“孟主教”,於是“金華賤”大徹大悟,終於認識到跟“滿周苟”是講不清道理的,“索性大起義兵,將這班滿朝文武,揀那黑心肝的,殺個幹淨”……

這部《慘世界》寫得跌宕起伏,懸念陡生,縱然是法國大文豪再世重生,也看不出這本書和他的《悲慘世界》有什麽關係,但翻譯者蘇子穀卻一口咬定,這個《慘世界》就是大文豪雨果的《悲慘世界》,所以書中雖然有一個“滿洲苟”,但是清廷不應當認為這是譏罵清統治者為“滿洲狗”,想一想,人家法國大文豪雨果怎麽會罵你們清朝政府呢?

朝廷很不樂意,但是由於這本書打著法國大文豪雨果的名頭,朝廷也拿翻譯者蘇子穀沒得辦法。

實際上,這本《慘世界》,卻是軍國民教育會的創始人之一蘇曼殊拿雨果的《悲慘世界》為藍本,重新自由加工搞出來的一部新小說……

蘇曼殊,自小喪父,十二歲時,被慧龍寺長老收做弟子。此人性格極是單純直率,他曾遊曆美國,遇一肥胖女子,體重超過兩百公斤,腿粗如大象,蘇曼殊見此胖女,當街攔住便問:你是否想找一個和你一樣胖的男朋友?

那胖女很是羞澀,回答說:不,我想找個瘦一點的……

蘇曼殊大喜,便自薦道:我很瘦很瘦,做你的男朋友如何?

……不知那胖女人有沒有把蘇曼殊打個半死……

像這樣天真的性格來翻譯雨果的《悲慘世界》,可知被翻譯過來的作品與原作肯定不會是一碼事。

小說中的金華賤,就是原作品中的冉阿讓。範桶,就是原作品中的警察沙威。貪和尚孟主教,就是原作品中的卞福汝主教。

至於最牽扯讀者感情的少女孔美麗,以及惡霸滿周苟,卻是蘇子穀自己另行創造的人物,目的無非是給清廷心裏填堵。

那麽這個翻譯者蘇子穀,應該就是蘇曼殊本人了吧?

偏偏不是!

實際上,蘇曼殊本人的“中文水平”不是太高,翻譯這本書給清朝填堵固然是他的主意,但等到操作起來的時候,蘇曼殊就有點搞不明白了。

這時候蘇曼殊的知交好友陳獨秀跑了來,拿起筆來繼續翻譯——說是翻譯,其實這本書的寫作全是由著陳獨秀的性子來,除了杜撰一個原作品中不曾有的人物滿周苟,杜撰一個中國讀者最喜歡的美女孔美麗,為了故事的發展,還杜撰了許多原作中根本不曾有的人物,直到讓這些新杜撰的人物把整個劇情演完,小說在結尾才勉勉強強地又拉回到了《悲慘世界》的原文。

總之,陳獨秀拿了這麽一本《悲慘世界》,批判了清朝的統治,號召武裝革命,批判了孔子的儒學,甚至還宣揚了社會主義思想……

但不管陳獨秀怎麽搞,雨果的思想跟清朝人實在扯不上半點關係,所以在新一輪的“小說界”革命進程中,中華民族英雄嶽飛終於複活了……

話說嶽飛在廟中醒來,曰:我想我中國國民,總有振作精神的時候。又聽說西洋法蘭西國,近來有許多新奇事,我今日趁著秋涼,要去探看探看。說罷,乘雲駕鶴,飛往西方……

這是刊載於《國民日日報》上的《回天偉婦傳奇》中的章節,隔了百年再看這段文字,嶽飛居然也騰雲駕霧起來,真的很難弄清楚作者在這裏寫的到底是嶽飛還是孫悟空了。

10.政治讓文學簡單化

據柳亞子老先生自述,少年時代的他,最仰慕的人物就是《紅樓夢》中的人物賈寶玉,而且他本人也是處處以賈寶玉為樣板,什麽地方女孩子多,他就往什麽地方跑。所以柳亞子先生憑空創造出一個鬆陵女子潘小璜,固然是為了喚醒民眾,但這種革命風格也是最適合於他本人的。

到了十二歲,柳亞子又有了新的崇拜偶像,不再以賈寶玉為模板規劃自己的人生了。

十二歲的時候,柳亞子開始崇拜康有為和梁啟超。

這是因為康有為與蘇曼殊、陳獨秀等人的風格不同,蘇曼殊也好,陳獨秀也罷,都是走的“利用小說反朝廷”的路線,這對於國人來說未免有些隔靴搔癢,不夠痛快,不夠刺激。

文學把政治複雜化,政治把文學簡單化。

當時的事情就是這樣,康有為和梁啟超一邊大搞公車上書,呼籲朝廷立即推動政改,實行變法,一邊翻譯日本小說《佳人奇遇》,希望用東洋美女把國人從沉睡中喚醒……

魯迅也好,蘇曼殊也好,陳獨秀也好,梁啟超也好,為什麽大家都一窩蜂地翻譯小說呢?怎麽就沒人翻譯科學或者是哲學呢?

這個事……魏源就搞了個《海國圖誌》,並明確地提出了師夷長技以製夷的觀點,此書在日本賣到脫銷,幾年間再版了二十多次,總銷量達百千萬冊。基本上來說,日本人中隻要是個識字的,就讀過這本書。

可這本書在大清國卻賣得很慘,先後幾家書局硬著頭皮出版,可讀者硬是不買,幾家書局都賠得一塌糊塗,其中還有一家書局被連累得關門倒閉。

所以搞到最後,大家隻好去翻譯小說,如林紓,他改譯的法國名著《巴黎茶花女遺事》麵世後,轟動了全國,嚴複曾評價說:可憐一卷《茶花女》,斷盡支那**子腸。

總之,清國人的心態是,第一愛看戀愛故事,第二希望有個聖人出來,替自己把所有的事情統統搞定。

因此康聖人橫空出世,也在情理之中。

這場熱鬧自然也少不了袁世凱,據《容庵弟子記》中記載,袁世凱初見康有為,就親親熱熱地伸手打招呼,口稱大哥……搞得康有為心裏直嘀咕,不知道自己的媽什麽時候又給自己生了這麽大的一個弟弟……然後袁世凱衝上前來,親熱地摸著梁啟超的腦袋,說:小夥子不賴,好好地幹……愛其少年英俊,歎為奇才。

袁世凱既然見到了康有為,並自來熟地稱呼為大哥,這隻說明了一件事:

南海康聖人已經來到京師。

康有為,少有大誌,又聰明好學,勤於思考,抱負遠大,自視甚高。“自以為聖人則欣喜而笑,忽思量蒼生困苦則悶然而哭”,“既念民生艱難,天與我聰明才智拯救之。乃哀物悼世,以經營天下為治”……總之就是地球離開他不轉了,中國離開他完蛋了的意思。

聖人來了,中國人終於有了希望。

11.天下奇才不可用

康有為此番來京城,專是為了救國圖強而來。

要救國,要圖強,首先就得弄個官當當。大柄若在手,清風滿天下,不當官,是沒辦法救國的。

於是康聖人就去央求光緒皇帝的老師,大司農翁同龢。

第一個原因:據惲毓鼎先生的《崇陵傳信錄》中記載,翁同龢打光緒小的時候就照顧小皇帝。小皇帝有一個最大的愛好,就是捏翁同龢的**,若是有一天沒得**可捏,光緒皇帝連覺都睡不踏實,曾有一次,翁同龢請假回鄉掃墓一個月,結果導致了沒**可捏的小光緒嚴重失眠。

第二個原因:翁同龢生平最痛恨的就是如李鴻章之流的洋務派,翁老師覺得中國一切都挺好,根本用不著搞什麽洋務,李鴻章一夥以夷變夏,鐵定是漢奸之舉,所以在甲午之戰之時,翁同龢毅然決然地切斷了對北洋水師的財政撥款,結果搞得北洋水師徒手跟日本人血搏……但不管怎麽說,李鴻章的北洋水師最終沒打過日本人,所以老李的漢奸已經坐實了,康有為同樣憎恨李鴻章與日本人簽訂馬關條約之舉,和翁同龢是有著共同語言的。

話說翁同龢接到康有為的書信,大喜,立即吩咐快請。

康有為興衝衝地趕到翁同龢的家,一問,卻聽說翁同龢剛剛出門去了……

那麽這事就不好解釋了,翁同龢既然避而不見,那又何必忽悠康有為呢?

於是就有人就此事詢問翁同龢。

翁同龢回答說:此人是天下奇才,我安置不了他,所以不敢見。

翁同龢雖然不敢見康有為,但朝廷此時正是用人之際,管你翁同龢敢見不敢見,總理衙門把康有為叫了去,詢問其變法之策。康有為侃侃而談,聽得總理衙門一眾官員瞠目結舌,不敢擅作決定,就把康有為的文書報到了慈禧太後麵前。

慈禧太後看了康有為的條陳,大悅,吩咐道:此事再議。

這事就這麽算了。

正當康有為陷入絕望之際,曆史上突然跳出三個小人物,此三人者,舉手投足之際,就輕而易舉地將康有為送上了曆史的高峰。

這三人的名字,分別是雷協身、惠二啞巴及朱得法。

12.小人物影響曆史

話說在山東巨野縣,離城二十五裏處有一小山村,此村偏離於商賈要道,居民稀少而且貧苦。村中僅有一條街,街後東首,有洋教士住屋一所,此屋乃中國傳統建築風格,門向西開,內有北屋三間,裏邊居住著德國傳教士薛田資(Stenz)和韓理(Henle)二人。

光緒二十三年十月初六,同教之能方濟(Nies)教士自汶上何家堂起身前往曹縣,路過是處,即寓於韓理房內——房間裏有兩張床,兩人各睡一張。

到了半夜十一點左右,突然有幾條人影跳牆進來,進院行竊,這夥夜行賊人,便是巨野莠民雷協身、惠二啞巴及朱得法等人。

中國有句老話,叫賊入莫驚,意思是說如果有賊夜裏進了門,千萬不要聲張,因為小偷的神經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你一吱哇亂叫,把小偷嚇到,少不了戳你一刀兩刀。

還射擊呢,這倆洋鬼子,他們到底是傳教士,還是冒險家?

正在外邊搬運東西的雷協身、惠二啞巴聽到槍聲,勃然大怒,眾人蜂擁而入,逮住韓理和能方濟,用標槍一通亂紮,紮得這倆倒黴蛋全身都是窟窿眼,當場斃命。

殺了兩名傳教士,雷協身及惠二啞巴等人於房間中搜出紋銀二百一十兩,大家分了,就各自回家了。

可是那邊還有一個薛田資,這廝心眼硬是多,他眼看著兩名教友被殺掉,卻是一聲不吭,等賊人逃走之後,他老兄這才跑去衙門報官。

事發之後,地方官雷厲風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將案犯雷協身,惠二啞巴等全部抓捕歸案,朝廷將此事轉告德國,並承諾清國會為此支付一切賠償。

德國政府向清國朝廷表示感謝之後,一艘戰艦就揚帆出海,繞過馬六甲海峽,直奔中國的青島而來。

此時青島的守將是章高元,老章一輩子也沒別的愛好,就是喜歡打個麻將,正玩得開心,有兵丁報說海麵上駛來了一艘洋人的兵艦,章高元那個心煩啊,斥責道:大海又不是你們家的,還不興人家洋鬼子的兵船路過了?

少頃,又有兵丁來報,洋鬼子的兵船靠了岸,買了一些毛筆,還留下了一封信。章高元這邊急著自摸,隨手把那封信扔到了一邊。

自摸,清一色!

老章樂得心花怒放。

大家繼續玩。

也不知玩了多久,終於有點累了,一個幕客隨手拿起來洋鬼子送的那封信,章高元不高興地吩咐道:放下,把那張廢紙放下,咱們接著玩……這回該誰坐莊了?

那幕客說了句:信已經打開了,就看看何妨……話未說完,那幕客神色大變,驚呼起來:怪事,怪事,這豈非咄咄怪事?

章高元急問:如何一個怪法?

那幕客將信遞過來,章高元拿起來也看,也不由得高呼起來:怪事,怪事,此誠怪事耳……

此事怪在何處呢?

原來,這封信卻是德國人限令中國軍隊必須於二十四小時之內撤出青島的最後通牒。

章高元急忙跑出門來看個明白,隻見滿大街都是德國兵,和大清的兵勇熱熱鬧鬧地擠在一起,章高元急了,立即命令部隊集合,部隊倒是集合了,可是士兵手上拿的都是空槍,軍械庫門前站著好多德國兵,說什麽也不讓大家進去取子彈。

章高元大怒,徑直去見德軍將領,與對方唇槍舌劍,展開爭辯。可是那氣人的德國佬卻不跟老章打嘴仗,隻是說:我們是軍人,是奉了我國政府的命令來接管青島與膠州灣的,這事哪有什麽道理好講的?你們快點走吧,隻要你們別惹我們,我們是決不會傷害你們的。

言罷,章高元返回官署,堅決不肯退讓,德國佬拿他沒有辦法,就將官署團團圍困了起來,不信餓不死你!

13.聖人愛殺人

德國佬突然躥出來霸占了膠州灣,朝廷竟然束手無策,於是翁同龢就去找總稅務司赫德——把握了中國稅務的洋鬼子,想找他討個主意。

翁同龢之所以去找這個洋鬼子,是因為赫德太不安分了,他不是好好地收稅撈錢發財,卻老給朝廷出主意,建議朝廷盡快變法圖強。這一次翁同龢來到,洋鬼子赫德的回答是:我告訴他們,一切取決於他們將來能實實在在地做些什麽。如果他們決心從明天開始就正經地著手改革,今天的損失是無關緊要的;然而若是根本無意於推動改革,今天的損失就毫無意義,隻是向狼群投擲一片片肉,使它們暫時不追上來,直到把馬累死為止。

當赫德說這番話的時候,康有為卻已經是失望透頂,打了鋪蓋卷準備動身上路。

回家,以後不陪著朝廷這幫人玩了。康有為宣布道。

聽說康聖人要回鄉,翁同龢匆匆趕到康聖人下榻的南海會館,卻驚訝地發現康聖人還躺在被窩裏沒起床呢……那是誰說康聖人要回家的?

康聖人就這麽留了下來——可隨後翁同龢就失寵了。

恰好恭親王病危,這位王爺臨終留言,是指責翁同龢破壞洋務,導致了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皇上問戶部尚書翁同龢如何,恭親王回答是:所謂聚九州之鐵,不能夠鑄此等過錯。

於是翁同龢和康有為兩人脫袍換位,康有為由布衣平民一步登天,入軍機處,而翁同龢卻由一品大員一頭栽地,恢複了出生狀態時的平民身份。

康有為初入朝房,就掀起了森森殺機。

據蘇繼祖《清廷戊戌變政記》中記載:康有為在召見那天,與榮祿相遇於朝房。榮漫不經心地看著他說:以夫子這樣的磐磐大才,也會有補救時局的辦法嗎?完全是輕視鄙薄的態度。康答以非變法不可。榮相國說:早就知道法應該變,但是一二百年的成法,是一早上就能變過來的嗎?康憤然回答說:殺幾個一品大員,法即刻能變。榮深怒其狂悖,已有必殺之心。

康有為好歹也是一個“聖人”,怎麽說話這麽不著邊際,當著榮祿的麵揚言要殺一品大員!這大清國有幾個一品大員?這不就是等於指著榮祿鼻子說要殺他嗎?這種事情可能嗎?

不是可能不可能的事情,而是確鑿的史實。

康有為初入朝房,除了他本人的筆錄沒有提到他揚言要大砍大殺之外,其他人的筆錄記載及曆史資料都證明了這一點,隻是細節上有小小的出入,如《戊戌變法》第四卷就曾提到:榮相國既被任命為直隸總督,到皇帝這裏聽訓,正逢康有為奉旨召見,因而問(康)打算說什麽,有為回答說:殺二品以上阻撓變法大臣一二人,則新法就行得通了……榮相國即退出,康則告訴人說:榮祿老辣,我不是其對手呀!

——《康南海自編年譜》

看明白了,原來是康聖人嫌皇上給的五品官太小。

官太小,脾氣難免要大一些,這是人之常理,可以理解。

14.給我宰了老太太

俗話說得好:鐵肩擔道義,辣手作文章。

話說那康有為,道義也擔得,文章也作得,就是這個國家如何一個治理法,他老兄不知道。

不知道沒關係,可事情糟糕就糟糕在,他不知道,卻以為自己知道。

不知道如何治國,卻以為自己知道,這種情況最多隻是一個糟糕而已。但更糟糕的是:別人也不知道康有為不知道,都以為康有為知道……所以大家都寄厚望於康有為,等著他把百年沉屙哢嚓一下子給解決了。

然而老康縱有滿腔熱血,卻是一腦子糨糊。

他啥也不知道,卻擼胳膊挽袖子登上了曆史大舞台。等百日維新開始之後,他就什麽都知道了。

變法第一步:廢除科舉!

詔書下達的次日,京城萬名舉子群起暴動,有分教,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十年寒窗苦讀,舉子們容易嗎?好不容易等到金榜題名的機會了,你老康卻要廢科舉,這還讓人活嗎?

舉子們瘋狂追殺康有為的大弟子梁啟超,如果不是梁啟超逃得快,鐵定會被這些窮舉子們打死。李鴻章派其幕僚於式枚急急趕到,勸康有為和梁啟超先一人雇上十個八個保鏢,扯什麽變法不變法,性命要緊。

康有為看傻了眼,怪不得廢除科舉這麽簡單的事,舉手之勞,偌大的大清國竟然沒人去做,原來是舉子們不樂意。

既然舉子們都反對變法,那這條命令暫時就算了。

變法第二步:廢除和尚寺廟和老道的道觀,寺廟及道觀全部改為小學學堂。

詔書下達的次日,全國的高僧名道已經紛紛排隊上訪,小和尚、小尼姑和小道士則深入群眾,發動群眾。未幾,百姓們都聽說康有為喂了皇上迷魂藥,現在皇上隻認東洋和西洋,不認親爹和親娘了……

既然和尚老道都反對變法,那這條命令暫時就算了。

愛誰誰,就這麽著了。

數萬幹部下崗,這幫下崗的公務員卻是夠狠,當即拆毀衙門,搬走桌椅,連門窗都扛回家去燒火了。

下崗公務員們放出風聲,做飯缺米,燒火沒柴,今天燒衙門,明天就要燒皇宮了——你們自己看著辦吧!

既然公務員如此有意見,這條命令也算了,暫不執行。

變法就這麽三部曲,眨眼工夫就全都不算了,那康聖人怎麽下台?

康聖人卻是早有勝算,成竹在胸。

他說:我還有絕活沒使出來呢。

他吩咐道:給我宰了那個老太太!

這句話他是吩咐給梁啟超、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等人的。

這些人當中,最厲害的要算梁啟超,如果說民國初年最重要的人物是袁世凱的話,那麽第二重要的人物就是梁啟超了。

而且梁啟超和袁世凱恰恰相反:袁世凱吃虧就吃虧在書讀得太少,沒文化。梁啟超卻是吃虧在書讀得太多,文化含量太高,拖累了他的革命行動。

譚嗣同的麻煩在於他家境不好,幼年喪母,繼母有事沒事就虐待他,所以誌士譚嗣同隻曉得如何被虐待,卻不曉得如何殺老太太。其餘幾位,還比不了譚嗣同,就更不要說了。

眼見這麽多改革家湊在一起,卻連殺個人都不會,康有為沉下了臉:你們都不行,那就隻有等畢永年了。

15.殺人遊戲

話說那畢永年,戊戌變法的1898年,他剛剛十八歲,但此人自幼生長於軍中,有一身驚人的武藝,後來成為了哥老會的業務骨幹,稱得上古惑仔中的老大了,經常往來於漢口、嶽州、新堤及長沙等地。江湖中人,多聞其名。

更兼畢永年為人豪放不羈,仗義輕財,所以各堂口兄弟,各地的龍頭老大都渴望與畢永年結識——好弄點銀子來花差花差。

畢永年的名頭之大,不唯是各地江湖老大聽得耳朵都出了繭子,就連洋人也聽說了。

遂有日本平山周、井山雅二等浪人於煙台找到畢永年,希望傻瓜老畢讚助給他們一點旅費……於是畢永年幹脆帶這倆穿塌拉板的東洋浪客來到了京城,要大幹一場。

當畢永年意氣風發地帶領日本人向大京城進發的時候,袁世凱也正跟在一個日本人屁股後麵回到了京城。

和袁世凱在一起的這個日本人,名氣卻是大得很。

他便是於甲午海戰中擊潰了中國海防力量的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此番來中國,純粹是個人私費旅遊,來中國他最想見到的人就是袁世凱,因為老袁曾一個人將日本人擋在朝鮮外整整十二年之久,這樣的人物,伊藤博文不瞧瞧其模樣,那可是死不瞑目啊。

密詔發給了維新六君子之一的楊銳。

之所以將密詔發給楊銳,是因為楊銳是戊戌變法六君子中最為老成持重的。可是老成持重的楊銳有個良好的習慣,喜歡猜謎語,他接到密詔後,先不急著打開,而是放在桌上猜謎語:猜一猜,皇上在這上麵寫了什麽?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如此猜了三天,打開一看,頓時眉開眼笑,哈哈哈,原來是聖上危殆,哈哈哈,慈禧太後生氣了,要幹掉皇帝,哈哈哈,這真是太好玩了——這離奇到了不可思議的曆史,見《戊戌變法文獻資料係目》第1018頁:近來朕仰窺皇太後聖意,不願將法盡變,並不欲將此輩荒謬昏庸之大臣廢黜,而用通達英勇之人令其議政,以為恐失人心。必欲朕一旦痛切降旨,將舊法盡變,而盡廢黜此輩昏庸之人,則朕之權力實有未足。果使如此,則朕位且不能保,何況其它!

聖上危殆沒關係,這不,會黨英雄畢永年已經進京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