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誰會淪為兩個圈子爭鬥的陣地

皇太極在後金圈子裏,為他大權獨攬布子搶位時,明朝圈子裏的兩個圈子——東林黨和閹黨,也為各自圈子的利益,鬥得頭破血流。

皇太極撤離北京、明軍收複關內四城之後,明朝圈子的人,好了傷疤忘了疼,工作重點又轉移到他們樂此不疲的窩裏鬥上。這些外戰外行、內戰內行的人,把整治非圈子裏的人,當成使命。因為在他們看來,明朝圈子一時半會兒消失不了,小圈子的利益分秒必爭。

兩個圈子的人,鬥爭手段也不複雜,就是取寵於一把手崇禎。崇禎站在哪個圈子裏,哪個圈子就會得勢。

明朝圈子的一把手崇禎,開始站在東林黨的圈子裏。可是,隻知道為明朝圈子前途做正確的事兒、不知道為自己的前途正確地做事兒的袁崇煥,讓圈主崇禎心裏很不爽。崇禎逮住機會把袁崇煥送進監獄關了半年,袁崇煥依然堅持認為他是在做正確的事兒,不承認自己有錯,這讓大明圈子一把手崇禎很沒麵子。崇禎知道袁崇煥對他、對明政府的重要性,但最後還是決定殺掉袁崇煥,以維護他一貫正確的形象。

在崇禎看來,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比他一貫正確的形象更重要,即使是他屁股下麵那個龍墩的腿兒。

閹黨圈子裏的人,雖然官職卑微,聲名狼藉,不得人心,但是,自從崇禎站到他們的圈子裏之後,使他們頓感腰粗了3倍,底氣足了10分。

閹黨的人,治國本事沒多大,但是迎合、奉承、獻媚、拍馬的功夫上乘。在這個圈子裏,崇禎找到了偉大帝王的感覺。

閹黨有了崇禎這門殺傷力巨大無比的重炮,自然要向東林黨的圈子開火。東林黨圈子裏的人,或者親近東林黨圈子裏的人,紛紛落馬,死的死,傷的傷,其所在職位均被閹黨圈子裏的人取代。

兵部尚書王洽,死於獄中。

刑部尚書喬允升,下獄論死,後發配邊疆。

工部尚書張鳳翔,下獄論死,後發配邊疆。

大學士錢龍錫被遣戍定海衛。

禦史毛羽健,落職還鄉。

……

閹黨黨魁周延儒、溫體仁成立了新內閣,先是周延儒任首輔,後溫體仁代之。閹黨圈子以一把手崇禎為後台,權力、勢力再一次變得強大。

在大明圈子裏,在東林黨圈子與閹黨圈子的較量中,最終以閹黨獲勝落幕。東林黨圈子裏的人,紛紛退出重要職能部門,由閹黨圈子裏的人接管。

已經下獄半年多的袁崇煥,自然是兩黨鬥法的焦點。1630年9月22日,一直受東林黨支持的袁崇煥,被閹黨圈子的人以“莫須有”的罪名,在北京西市慘遭淩遲,剮了3600刀,他以命保護的百姓們,爭食其肉。

崇禎殺了讓皇太極最頭疼的袁崇煥,著實讓皇太極高興了一陣。他認為後金軍幾次攻打錦、寧二城,均告失敗,並不是因為錦、寧二城有多牢固,而是因為袁崇煥太強硬。現在,愚蠢的崇禎自毀長城,他再客氣,就對不起上天的安排了。

皇太極在遼東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這讓大明圈子裏的人很擔心。

孫承宗拔掉皇太極釘在大明圈子裏的4顆釘子之後,於1631年1月,東出巡關,準備重新修整關外的防務。後金政府一直對大明圈子垂涎三尺,虎視眈眈,錦寧一線,是他們撲向北京最便捷的通道,不能不防。

現任遼東巡撫邱禾嘉認為,為了防止後金人進一步蠶食大明圈子,要修複廣寧、義州和右屯的城池,駐兵屯糧。

孫承宗對此持反對意見。他認為,廣寧離海邊180裏,距遼河160裏,路上供給既不安全,也不方便。義州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距離廣寧較遠,彼此不能照應。而且要保義州無虞,就得先占有右屯。在右屯積蓄足夠力量之後,才能漸漸接近廣寧。

右屯城已經被後金軍摧毀,修好之後才能駐兵。右屯地處錦寧線要衝,明軍在右屯修城駐兵,皇太極不會坐視不理,肯定會派兵幹擾。

最後,孫承宗認為,做好遼東防務,貪多不行。隻有以錦州為基點,步步為營,逐漸向東收複失地,才是最可行的辦法。經商議,最後眾將達成一致意見,先修大、小淩河城,把錦州、杏山、鬆山、小淩河城、大淩河城連成一片,循序向東北鋪開。

孫承宗把他的防務計劃,向崇禎做了書麵報告。

崇禎批準先修大淩河城。

大淩河城處於什麽樣的戰略位置呢?

大淩河城,地處錦州之北,東距沈陽440裏,西距鬆山40裏,離寧遠140裏,離山海關340裏。

正因為大淩河城在沈山線上的位置重要性,在金明數次戰爭中,此城已經三建三毀。

孫承宗的修城報告批下來之後,於1631年7月,他派先鋒總兵祖大壽,率孫定遼、祖可法、何可綱等副將,在大淩河城的舊址上,重新修建大淩河城。

在孫承宗製訂修複大淩河城的計劃時,就被沈陽的皇太極得知消息,並引起他的密切關注。皇太極不斷派遣偵察兵,打探明軍修築大淩河城的進展情況。

皇太極經過3個月的關注,14批次的偵察得知,大淩河城在7月初開始破土動工,現已經進行了半個多月。在修城的過程中,遼東巡撫丘嘉禾自作主張,把修建大淩河城的人力、物力分出一半,轉修右屯城,導致大淩河城的修城工程進展緩慢。

皇太極還拿到了大淩河城內駐防兵力的數據:城中原有官兵16002人,派出買戰馬及守衛寧遠的共2200人,城內能作戰的官兵13802人。修城工匠、苦力、商人共1萬多人。全城人數,總計3萬餘人。

皇太極認為,不能等大淩河城修好、屯足糧、布置好炮火再去攻城,那樣會無故付出更大的代價。要打,就得現在去打。

此時的皇太極,不像以前,他想幹點什麽事,還得把3個大貝勒、10個小貝勒請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苦口婆心地說服、哀求,一旦有半數人不高興,再好的事兒也得擱淺。現在他是後金圈子裏的一把手,他想幹什麽事,直接下命令就可以了。

皇太極說幹就幹,給蒙古各部貝勒下發緊急調令,命他們率精銳部隊速來助陣。

1631年7月26日,皇太極主持召開了軍委擴大會議。在會上,皇太極強調了這次出兵的紀律,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違反紀律。如有違反,定要從重從嚴處罰,並要求與會者把會議精神傳達到每個人。

7月27日,皇太極命杜度、薩哈粼、豪格留守沈陽,他自任大元帥,統領兩翼大軍,向西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