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談判桌上的文字遊戲

寧遠一戰,讓皇太極和袁崇煥都看清了自己。

袁崇煥看到,錦寧防線並不是牢不可破,他需要時間對防線重新進行構架。

關外四城,相距200裏,北麵靠山,南麵臨海,山海之間40裏,屯兵6萬,商民數十萬,基本上屬於地狹人多。錦州、中左、大淩河3城的城防,尚未修好,遷移過去的商民,還未站穩腳跟。一旦金兵襲擾,隻能麵臨功敗垂成的悲劇。現在他隻有和金國議和,爭取時間修好3城。這樣就能實現山海關外400裏的防區連成一片,使邊防固若金湯。

皇太極兩次攻打錦寧,皆以慘敗告終。這讓他看到,現在攻打大明,時機尚不成熟。

他從失敗中看到,在和大明決戰之前,必須改革內政,發展經濟,加強軍備,積蓄力量。如果和明朝議和罷兵,就能騰出手來收拾朝鮮和蒙古,使後金政府後顧無憂。

在議和的幌子掩護下,他又不斷地派人到明朝國土上燒殺搶掠,大肆掠搶人口、牲畜、糧食和財物,使雙方力量此消彼漲。

皇太極和袁崇煥都想以議和為幌子,進而爭取時間,壯大自己。但是兩個人都清楚,誰都沒有真正講和的誠意。於是,在談判桌上,雙方展開了拉鋸戰、消磨戰。

首先,皇太極為了表示議和的誠意,給明政府寫了很多封書信。在信中他一改往日的狂妄,取消過激言辭,承認自己是大明的屬國,表示願意去帝號改汗號,結尾也不以後金的年號結束等。

因為不想真正講和,皇太極又提出明政府不可能接受的苛刻的附加條件,將拒絕和平的責任推給明政府,為日後出兵設下伏筆。他堅持以前所有的戰爭,都是明政府引起的,後金政府沒有任何責任,堅持“七大恨”,並要求巨額“和禮”。

皇太極在“和禮”上獅子大開口,要求明政府首付後金政府:黃金10萬兩,白銀100萬兩,綢緞100萬匹,棉布500萬匹。後金政府的首付僅為:東珠10顆,貂皮1000張,人參1000斤。

協議生效之後,明政府每年要送給後金政府:黃金1萬兩,白銀10萬兩,綢緞10萬匹,棉布30萬匹。

如果明政府答應此條件,兩國便確定疆界,各自治理,互不幹涉內政。

袁崇煥擊敗努爾哈赤、皇太極兩次進攻,為明政府賺足麵子,累計升遷,已經成為負責山海關內外防務的一把手。雖然他的官職不小,但是大明王朝就像一家國企,辦任何事都得層層申請。後金就像私企,老板一句話,想怎麽幹就怎麽幹。這樣就導致袁崇煥在談判桌上非常被動。

反正兩家都沒有誠意和談,談,都是做給對方老百姓看的,想打仗,又不想承擔發起戰爭的責任。即使在談判桌上談,暗地裏雙方還是該幹什麽還得幹什麽,什麽都不耽誤。

兩家在談判桌上,開始玩文字遊戲,各說各的理,沒理也得聲高。

在明政府圈子裏,向來都是實幹的不如吃閑飯的,吃閑飯的不如搗亂的。有的人不了解邊關情況,不了解袁崇煥為什麽要和皇太極談判,甚至什麽都不了解,道聽途說,妄自揣測,或者因為自己所在圈子的需要,向為國家謀利、為百姓謀和平的袁崇煥打悶棍,下黑手。

因為袁崇煥不是閹黨圈子裏的人,所以閹黨圈子裏的人才不管他對國家有多重要,紛紛以一副伸張正義的麵孔出現在明熹宗麵前,要求阻止和談,嚴懲袁崇煥。

開始時明熹宗是支持袁崇煥和談的,後來,聽反對談判的人說的理由,他就轉變了觀點,不再支持袁崇煥和談判。

一把手不支持談判,這讓想利用談判爭取時間的袁崇煥非常被動。

魏忠賢絕對不允許不是自己圈裏的人日漸坐大,他把皇太極派阿敏進攻朝鮮,圍剿毛文龍的誘因,都安在袁崇煥的頭上,說他堅持和談,導致皇太極有時間有精力打擊朝鮮;後來,皇太極圍攻錦州,袁崇煥在寧遠沒有出兵相救,這件事又讓魏忠賢的人抓住把柄,一參再參,逼得袁崇煥隻能申請提前退休,回家養老。

魏忠賢把袁崇煥搞掉之後,換上他圈裏的人——王之臣,接替袁崇煥,做遼東督師兼遼東巡撫。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權傾朝野的魏忠賢,隨著明熹宗的去世、崇禎皇帝即位,也就失去了靠山。

那時魏忠賢位高權重,準要想晉職加薪,都得先成為他的圈子裏的人,否則想都別想。揚州巡撫楊邦憲,想向上麵挪動,就趕時髦,奏請拆掉名勝古跡周、程的三賢祠,用來給活人魏忠賢建生祠。

計劃沒有變化快。楊巡撫這道奏折送到北京時,新領導崇禎剛剛即位。崇禎皇帝看到這道拍馬屁的奏折,覺得很好笑,沒說行,也沒說不行。

一朝君子一朝臣,魏忠賢明白這個道理。在明熹宗眼裏,他是一個金坨子,在崇禎皇帝眼裏,他就是一個屎坨子。於是他很識趣,向新領導發出試探性的信號,要求退休,回家養老,看看新領導對自己的態度。

崇禎皇帝非常明白,要想擴建他的圈子,必須消滅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圈子。於是他借坡下驢,準許魏忠賢的奏請,順便卸下他的權力,把他安置在安徽鳳陽養老。

下麵群臣的鼻子,對政治的味道非常敏感。尤其不是閹黨圈子裏的人,感覺自己的出頭之日到了,他們和新領導崇禎緊緊抱成團,為鏟除發臭多年的閹黨圈子出工出力,紛紛揭發閹黨的罪行。

崇禎皇帝湊足了一舉消滅魏忠賢的罪證,就下令逮捕他。魏忠賢知道自己罪惡深重,便自己找了根麻繩,作了了斷。

斬草要除根。崇禎皇帝沒因魏忠賢自我了斷而放過他,他的“媳婦”、兄弟、侄子一個都不放過,家族裏的人,不分男女老少,通通問斬。有的嬰兒,被砍腦袋時,還在繈褓裏甜蜜地睡著覺。

閹黨圈子裏的人,像“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兒”之流,不是被殺,就是遭流放、貶職或下獄。

遼東巡撫王之臣,是閹黨圈子裏的人,能力再強,也不能用。那麽用誰呢?崇禎想到了不願與魏忠賢同流合汙的袁崇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