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關鍵期

小燕是個很乖的小女孩,由於她的父母都在國外工作,小燕從小就跟外婆住在一塊,外婆孤身一人,對小燕自然是倍加愛護。小燕有時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外婆總是把她叫回去,怕小燕被別人欺負或跟別的小孩學壞,平時也很少帶小燕出去,怕到外麵去遇到什麽危險。小燕也很聽話,外婆不讓她出去她就很安靜地呆在家裏,外婆總是說小燕好乖。很快,小燕該上幼兒園了,可她卻哭著不願去,外婆好不容易把她送到幼兒園裏,她也是一個人坐在一邊,不跟別的小朋友玩,老師叫她,她也不大搭理。為此,外婆說了小燕好多次,可她還是老樣子,外婆也不知如何是好。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一些時期對他們的某些能力的發展是很敏感的,心理學家把這些時期稱為關鍵期。如果在某種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內,孩子的能力因種種原因而沒有得到發展,那麽,以後再發展就很困難了。比如說,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就是他們語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如果在這段時間內沒有給孩子創造很好的語言學習環境,那孩子以後說話就會發生困難或者障礙。而孩子跟別人的交往能力的發展也是有關鍵期的,一般都是在學前期左右,孩子如果在這段時間內,天天呆在家裏,不跟人來往,長大後很容易出現交際上的問題,像“兒童孤獨症”、“社交退縮症”等。小燕就是因為在關鍵期內沒有得到應有的外界交往,和外婆天天呆在家裏,突然到幼兒園那麽一個公共場所裏去,麵對著那麽多的陌生人,便出現了“兒童孤獨症”之類的一些症狀。

根據調查材料統計,較早地被送進集體和有機會與家庭成員之外的人進行廣泛接觸的孩子,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要遠遠地超過缺少這種機會的孩子。由此可見,環境和人為因素都能夠對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產生影響。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培養和提高孩子的這種能力呢?

第一,要多與孩子進行語言交流,並且有意識地教他說話。現在的爸爸媽媽們工作都很忙,家務事也很多,稍微有點閑暇時間,也總是想安排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而對諸如回答孩子提的問題,真心投入地與孩子交談等,則采取應付的態度。專家認為,家長應該有意識地同孩子進行語言交流,而且在交流的時候,要有意識地輔導和幫助孩子把話說完整,把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表達準確,然後再逐漸地訓練他語言精練、富於表現力和邏輯性等。

第二,要借助具體的行為,訓練孩子的說話本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訓練孩子說話的機會有很多,關鍵是做家長的能否把握。比如:每天晚上,可以讓孩子給你講一講他這一天所做的事情,或幼兒園裏的新鮮事、趣聞等,家長則可以一邊聽,一邊給他修正表述不清的地方;當孩子看完電視裏播放的動畫片以後,家長不妨讓孩子複述一下動畫片的內容;根據孩子的年齡和智力水平,讓他學說繞口令、背誦優美的精短詩文等,也是一個好方法;家長還可以同孩子一起玩看圖編故事和講故事接力等遊戲。這樣一方麵能給孩子提供說話的機會,另一方麵則能使孩子在學習說話時,隨時獲得啟發和輔導。

第三,在訓練孩子說話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保持良好的態度與得體的行為。其具體表現在:要以耐心、和善的態度傾聽孩子說話,即使孩子說得不對也不要批評,而要采取鼓勵與積極引導的方式;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要有意識地注意自己說的話,因為孩子是模仿天才,要注意自己的語言美,同時也要教會孩子語言美。

總之,現代社會需要人們“能說會道”,為了培養孩子的語言交際能力,家長們要多下一些工夫、多動一點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