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緣者易成功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世界上與成功有關的“好東西”,大都是給人緣好的人所準備的。“好人緣”者總是諸事順利,四通八達。對於他們而言,沒有趟不過的河,也沒有翻不過的山:領導解決不了的事情,可以找領導的領導,親戚解決不了的事情,可以找親戚的親戚,朋友幫不上忙,可以找朋友的朋友。再不成,找朋友的領導的親戚的鄰居,也要達到終極的目標。他們的人緣,像一條巨大的章魚那深不可測的觸須,幽幽地發出了它示好的信號,從容穿過那些七折八轉的甬道,獵取到自己的獵物。

霍華德·加德納是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的教授,他是一個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1983年,加德納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他認為人至少有8項智能:語文、數理邏輯、空間、音樂、肢體動作、人際、內省、自然觀察。此理論被各國教育學、心理學界譽為“哥白尼式的革命”。

其中,加德納提出的人際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是指察覺並區分他人的情緒、意向、動機及感覺的能力。這包括對臉部表情、聲音和動作的敏感性,辨別不同人際關係的暗示以及對這些暗示做出適當反應的能力。

人際智能強的人通常比較喜歡參與團體性質的運動或遊戲,例如籃球、橋牌,而較不喜歡個人性質的運動及遊戲,例如慢跑、玩電動玩具。當他們遇到問題時,他們比較願意找別人幫忙,喜歡教別人如何做某件事。他們在人群中感覺很舒服自在,通常是團體中的領導者,他們適合從事的職業有政治、心理輔導、公關、推銷及行政等需要組織、聯係、協調、領導、聚會等的工作。

加德納提出的8項智能,並非枯坐書齋、悶思苦想、閉門造車的產物,每一項都有紮實的科學調查來支持。他曾經追蹤研究了很多孩子,發現那些從小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長大以後卻反而不是最有成就的人。那些在社會上取得了莫大成就的人,學生時的成績普遍是中上遊。一開始,加德納覺得很費解,為什麽那些學習成績最好的孩子反而不是最有成就的呢?

經過反複的調查,他才搞明白了其中的蹊蹺。原來,那些成績排名前列的孩子學習雖然很好,但因為他們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書本上,結果變成了性格有些孤僻甚至怪異的“書呆子”,不善和人相處。當這樣的人踏人社會後,因為不善和別人合作,無法融入團隊,往往容易成為集體中被孤立、被排擠的對象,得不到很多的支持與援助。而那些排名中上遊的孩子,成績雖然不是最好,但他們大多性格開朗、活潑,豁達大度,喜歡與別人合作,很容易和別人打成一片,可以輕而易舉地融入集體當中,可以借助集體的合力從而使自己的努力事半功倍。

老張夫婦倆都沒念過多少書,辛辛苦苦大半輩子也沒“混”出個名堂。老張幹的是鉗工,愛人原先是紡織廠的女工,後來下崗再就業,成了公交車的售票員。倆人吃夠了沒知識的苦,決心不能讓兒子小張“再走自己的老路”。於是,他們拚命供小張讀書。經過一家三口多年的努力,小張終於考進了一所很有名的大學。

兒子上了名牌大學,父母的心願終於變成了現實。老張夫婦還沒為此高興幾天,就接到了小張的壞消息:和同學吵架了。原來,從小就生活在父母羽翼下的小張,無論什麽事情都由父母包辦。父母處處讓著他、護著他,他隻需要一心一意讀書就行了。他每天的時間,除了吃飯、睡覺,幾乎都花在學習上了,和別人沒有什麽交往。在大學裏,環境變了,什麽事情都需要自己去麵對。小張一下子感到非常不適應,不懂得如何和他人相處。大學住的是集體宿舍,同學之間難免會有一些磕磕碰碰。小張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派頭,在學校裏卻吃不開。

結果,不到一個學期,小張就把宿舍裏的其他7位同學都給得罪了。同學們都有意疏遠他,以規避彼此產生矛盾。由於沒有朋友,小張形單影隻,隻會給家裏打電話,向媽媽訴苦……

其實,對於那些能夠恰當地與別人交往的孩子來說,同學之間都是一些很容易處理的小事。相互協商一下,彼此退讓一下,也就解決了。可是對這個小張來說,因為父母從小幾乎就沒有引導他去掌握這些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常識,這些最基本的社會能力,他一點都不懂。

從小張身上,我們依稀看到一個高分低能的才子正在演變成“愁子”。

難怪,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經這樣說:“與得到其他本領相比,他願意付出更大的代價來獲取與人相處的本領。”而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則說得直截了當:“在成功的公式中,最重要的一項因素是與人相處。”

此外,善於與別人交流、交往的孩子,可以得到更多的感情的交流,更多的快樂。心理學家發現,善於交往的孩子容易形成快樂健康的性格。如果孩子總是被拋棄、被拒絕於集體之外,就會產生孤獨感,感情會受到壓抑。久而久之,他們會不願意開放自己的心靈,感到寂寞、空虛和無聊,始終處於孤獨、封閉、退縮的狀態,如同置身於一個“孤島”之上。這種狀態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會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

總之,一個人一生的成功、幸福與否,與人緣的好壞有著莫大的關係。好人緣要從小抓起。一個人緣好的孩子,必定人格健全、性格和善、口才優秀——這些素質父母若不從小有心培養,等孩子長大了就難以再找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交流對象,也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主動與孩子交流,及時滿足孩子的各種需要,並協助、引導孩子學會如何與人交往,這些都是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