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常見病症、急症的處理

★發熱

小兒肛溫37.8℃,舌下37.5℃,腋下37.4℃是為發熱。嬰幼兒體溫受高溫環境、運動、過分保暖、哭鬧、喂奶等因素的影響可出現暫時性升高,但一般不超過正常範圍1℃。短期發熱常見病因是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感染不一定都發熱)。感染性包括細菌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腦膜炎等;病毒感染:流感、病毒性肺炎、水痘、風疹、幼兒急疹等;非感染性疾病包括白血病、柯傑金氏病、風濕病等。如發熱超過12小時,血象應有明確的改變,可按小兒血象的特點分析是病毒感染、細菌感染還是出疹性傳染病,以針對病因選擇藥物。小兒專用藥有牛黃酸顆粒,具有解熱、鎮靜、抗炎、抗風濕、抗驚厥作用,可提高非特異性免疫,常用於病初。還有安奇顆粒,是用於上下呼吸道感染的廣普青黴素類抗生素,其副作用小,相對安全。抗病毒藥和成人一樣。支原體感染可選擇大環內酯類。值得注意的是小兒發熱24小時內容易出現熱驚厥,因此要把體溫控製在38℃或37.5℃以下,24小時以後一般就不容易抽了。發熱本身能使患兒體內致病微生物的繁殖受到抑製,使病程縮短,所以可維持一定的體溫。小小兒最好用物理降溫,因其體溫中樞發育不完善,物理降溫效果好。小兒發熱多是積食、便秘引起,此時可選用清熱解毒口服液或用開塞露把大便解出,體溫才能自然下降。古書說“要想小兒安,要有三分饑和寒”。

★驚厥

熱驚厥除一般處理外,可靜推安定,止驚。應盡量縮短其抽搐時間,以減少腦細胞缺氧水腫。如抽搐超過20分鍾,要采取利尿、腦細胞脫水藥。低鈣抽搐較為少見,如急診遇到,先止驚後補鈣。

★小兒急性喉炎

這是兒科疾病中的重病,因喉水腫會引起窒息。該病常見為病毒感染,表現為吸氣性喉鳴、聲啞,吸氣性呼吸困難,嚴重者出現青紫、煩躁不安,很快發展到呼衰和昏迷。處理方法:選用廣譜抗生素(青、紅、頭孢類),可吸氧和用地塞米鬆肌注。

★哭鬧

小兒哭鬧不止,家長手足無措,常抱來看急診。哭鬧原因有以下幾種:

(1)餓了、渴了、尿布濕了、太熱、太冷、發熱、包布太緊、躺或抱的姿勢不舒服、皮膚外傷、蟲咬。

(2)外界光刺激、換環境。

(3)腹絞痛,多發生在3個月到l歲的孩子,哭10分鍾緩解又複發,常和牛奶過敏或腸胃神經過敏有關,換奶避免腸脹氣即可。

(4)腸道疾病,如腹瀉、便秘、腸梗阻、腸套疊等。

(5)外傷、異物吸入、打疫苗不適,感染、缺鈣等。

總之,哭是嬰幼兒的語言。有經驗的人根據哭聲就可初步判斷是何原因。找到原因能處理就處理,不能處理則應盡快送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