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情緒是癌症的溫床

人們已經發現眾多的環境因素與癌症的發病有關,與此同時,科學家們的研究還表明,心理因素同樣可以成為癌症的誘因。

情緒與癌症的關係極為密切,機理何在?據實驗證實:在情緒好時,大腦的情感中樞會分泌出一種有利於健康的“腦內啡肽”物質,這種物質既可鎮痛又抗衰老,且能激活免疫係統功能,抑製癌細胞和有害微生物的生長,還能調整內分泌功能,排除生理障礙,從而使人體細胞的活性增強,抗病能力提高。相反,在情緒不好時,會使腎上腺素皮質酮分泌增加,這種激素進入血液後,可損害人體免疫功能,引發正常細胞癌變。

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勞倫斯·萊西曾對一組癌症患者的生活史做過調查,他發現這些患者的一個共同特點是:從童年時便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創傷,他們或早年喪母,或青年失戀,或中年喪偶,或老年失子。所有這些精神刺激,使他們變得沉默寡言,顧影自憐,對生活失去信心,對工作缺乏熱忱,進而抑鬱悲傷、情緒緊張、精神壓力沉重。德國科學家巴特魯施博士在研究白血病患者的心理時發現,病情發生比較嚴重的10位病人中,有9個與絕望、孤獨的心情有關。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對早期施行手術治療的惡性黑色素瘤患者實行預後觀察,結果那些對治療效果表示懷疑、情緒壓抑焦慮的患者,病情常常複發且預後不良。美國一學者曾對8000名癌症病人進行調查,其大多數惡性腫瘤的臨床表現都發生在失望、孤獨和其他沉重打擊與精神壓力頻繁發生的時期。我國也有調查資料表明,許多癌症患者發病前半年有較大的精神刺激,其比率超過50%以上。

心理因素為何能引起癌症的發生呢?根據目前的研究,原因主要是不良情緒對機體免疫功能產生抑製作用,從而影響免疫係統對癌細胞的識別和消滅功能。在健康人的體內,雖然正常細胞也存在著發生突變而成為癌細胞的可能,但人體的免疫係統能在這些細胞增殖之前,及時地將它們破壞和消滅。但是,如果人的情緒或其他心理因素長期不好,則會降低免疫功能,從而對癌細胞的肆虐束手無策。

為了避免情緒不好造成疾病(特別是癌症),應盡量保持良好的情緒,做到心胸開闊、豁達,對突如其來和難以抗拒的不良精神刺激,如天災、人禍或親人故去等,要冷靜對待,善於解脫,節製過分思慮,學會自我安慰,盡早從不良情緒的陰影中走出來。

由此可見,一個人能夠經常保持豁達的性格和良好的情緒,培養和維護健全的人格及社會適應能力,對於預防癌症的發生是非常重要的。誠如美國癌症研究專家約翰·卡茨伯格所說:“如果人們從兒童時期就學會克服緊張心理的話,癌症的發生就會相應地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