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選故事任你挑

愛迪生巧算燈泡體積

愛迪生年輕的時候,別人認為他缺乏科學知識,都不怎麽看得起他。普林斯頓大學數學係畢業生阿普拉曾與愛迪生一起工作,常在賣報出身的愛迪生麵前炫耀自己的學問。為了讓阿普拉謙虛些,也為了讓阿普拉對科學有真正的認識,愛迪生決定出個題目難難他。

有一天,愛迪生把一隻玻璃燈泡交給了阿普拉,請他算算燈泡體積是多少。在數學上,隻有少數形狀有規則的物體的體積能被很快計算出來,像正方體、長方體、球體、錐體等以及它們的組合體,有些物體的體積雖然能計算,但很複雜,特別是某些形狀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數學上是難以計算出來的。阿普拉拿著那個玻璃燈泡一看,燈泡是梨形的,心想:雖然計算起來不容易,但還是難不住我!

他拿出尺子上上下下量了又量,並依照燈泡的式樣畫了草圖,然後列出密密麻麻的計算式。他算得非常認真,臉上滲出了細細的汗珠。但是,這個燈泡的體積實在太難計算了。過了一個多小時,他也沒算出來。

又過了一個多小時,愛迪生來看看他計算得怎樣了,隻見阿普拉還低著頭列算式,根本沒有快完成的樣子。愛迪生不耐煩了,他拿過玻璃燈泡,沉在洗臉池的水中,將燈泡灌滿了水,接著將燈泡內的水咕嘟咕嘟地倒在量杯裏,一看量杯讀數,對阿普拉說,就是這麽多毫升,問題解決了。阿普拉這才恍然大悟,愛迪生的辦法才是非常簡單而準確的。

解決問題首先要選擇正確的方法,而方法的選擇要根據對問題的具體分析。阿普拉不作分析,一頭鑽進數學計算中,但愛迪生卻選擇了更簡單的實際測量方法。他用水作為中介,將水灌入燈泡,水便占滿燈泡內的整個空間,這部分水的體積與燈泡的體積是一樣的,再把這部分水倒入量杯,就量出了水的體積,也同時量出了燈泡的體積。

有些問題看似複雜,其實解決的方法很簡單。如果學問高的阿普拉能夠變通一下,也許,他也能像愛迪生一樣,很快就找出答案來!解決一個問題,有時候不在於學問的高深,而在於方法的選擇。

高斯巧解數學題

高斯是德國傑出的數學家、物理學家,近代數學的奠基人之一。

高斯上小學後,對數學很感興趣。有一天,數學老師白爾脫又有點不大高興。他一走進教室,就板著臉對同學們說:“今天的課是你們自己算題,誰先算完,誰就先回家吃飯。”說著,就在黑板上寫下了這樣一個題目:1+2+3+4+5+6+……+100=?

同學們立刻拿出練習本,低頭認真地算起來。

白爾脫呢?則坐在一旁看起小說來了。

誰知他剛看了一頁,小高斯就舉手報告老師說:“老師,這道題我算完了。”

“算完了?”白爾脫沒好氣地揮揮手,“你算得這樣快,準會算錯,再算算看吧!”

“不會錯的,我檢查過了,還驗算了一遍。”高斯理直氣壯地說。

白爾脫走到高斯座位前,拿起他的練習本一看,答案是“5050”,顯然一點不錯。

“你是怎麽算的?”白爾脫驚奇地問道。

高斯一板一眼地回答說:“我發現這個題目一頭一尾挨次的兩個數相加,都是101,總共50個101,所以答案就是50×101=5050。”

“真妙啊!”白爾脫興奮地拍了一下桌子,接著大聲地對全體同學說:“真沒想到,你們當中竟會出現數學神童!”

從此,白爾脫完全改變了對農村孩子高斯的看法。他尤其喜歡高斯靈活聰明、刻苦學習的態度,在學習中,他經常對高斯進行個別輔導。

在白爾脫的精心培養下,高斯對數學的興趣越來越濃,造詣越來越深,十七歲時,他就發現了數論中的二次互反律。

孩子,高斯之所以能夠很快地算出答案,是因為他懂得通過觀察尋求規則,讓問題化難為易。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我們也一樣要了解每一學科的規律,找到這種規律,學習起來就能得心應手,既節省了時間,又能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取得好成績。

真假小白兔

小白兔當了蘿卜店的經理。

小狐狸很羨慕:“哼,我要變成小白兔!”於是,他念起咒語:“一二三四五六,狐狸變成小白兔。”嘿!小狐狸變成了一隻小白兔了。

早晨,小狐狸變成的小白兔一蹦一跳來到蘿卜店。店裏的小灰兔一見,驚叫起來:“咦?小白兔經理剛進去,怎麽又來了一個小白兔經理呢?”

裏麵的小白兔走出來一瞧,大叫:“你是?”

外麵的小白兔也大叫:“我是這裏的經理,你是誰?”

“明明我是經理,你是誰?”兩隻小白兔吵起來。小灰兔們左看看右看看,全愣住了,實在分不出誰是真的小白兔經理。

熊法官來了,先在他倆麵前放兩捆青草,兩隻小白兔很快吃完了青草。熊法官又在他們麵前放了兩塊肉,兩隻小白兔都皺著眉頭:“不吃,不吃!”熊法官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怎麽也看不出真假,急得直搔頭:這可怎麽辦?

兔媽媽來了,兩隻小白兔一齊叫:“媽媽,我是你的孩子。”

兔媽媽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搖搖頭:“咦,真怪!唔,我的孩子尾巴上有個傷疤。”

可仔細一看,兩隻小白兔尾巴上都有傷疤。這可怪了!兔媽媽想了想,忽然捂著肚子叫起來:“哎喲,哎喲,我的肚子疼!哎喲,哎喲!”兔媽媽疼得彎下了腰。

“媽媽,你怎麽啦?”一隻小白兔眼淚都流出來了,撲上來扶著兔媽媽,一邊大叫:“快,快去叫救護車,快!快!”

另一隻小白兔雖然也在叫“媽媽、媽媽”,聲音卻一點不急。

兔媽媽猛然站起來,一把抱住撲上來的小白兔,說:“我分出來了,你才是我的孩子——真正的小白兔!”

小白兔笑了:“媽媽,你到底認出自己的孩子了!”

另一隻小白兔見兔媽媽忽然好了,愣了一愣,才明白自己上了當。隻好搖身一變,變成狐狸溜走了。

熊法官笑了:“兔媽媽,你真聰明!”

兔媽媽笑了,小白兔也笑了。

你瞧,聰明的人總是很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的。因為兔媽媽知道:隻有親生孩子對自己的媽媽才真正關心,看到媽媽難受,才會因為著急真情流露。而冒充的孩子在這樣的時候總會露出破綻的。

曹衝稱象

有一次,吳國孫權送給曹操一隻大象,曹操十分高興。大象運到許昌那天,曹操帶領文武百官和小兒子曹衝,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沒有見過大象。這大象又高又大,光看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麽粗,人走近去比一比,還夠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對大家說:“這隻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們哪個有辦法稱它一稱?”嘿!這麽個大家夥,可怎麽稱呢!大臣們紛紛議論開了。

一個說:“隻有造一杆頂大頂大的秤來稱。”

另一個說:“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說,大象是活的,也沒辦法稱呀!我看隻有把它宰了,切成塊兒稱。”

他的話剛說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大家說:“你這個辦法呀,真叫笨極啦!為了稱稱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嗎?”

大臣們想了許多辦法,一個個都行不通。可真叫人為難呀。

這時,從人群裏走出一個小孩,對曹操說:“爸爸,我有個法兒,可以稱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愛的兒子曹衝,就笑著說:“你小小年紀,有什麽法子?你倒說說,看有沒有道理。”

曹衝把辦法說了。曹操一聽連連叫好,吩咐左右立刻準備稱象,然後對大臣們說:“走!咱們到河邊看稱象去!”

眾大臣跟隨曹操來到河邊。河裏停著一隻大船,曹衝叫人把象牽到船上,等船身穩定了,在船舷上齊水麵的地方,刻了一條道道。再叫人把象牽到岸上來,把大大小小的石頭,一塊一塊地往船上裝,船身就一點兒一點兒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剛才刻的那條道道和水麵一樣齊了,曹衝就叫人停止裝石頭。

大臣們睜大了眼睛,剛開始還摸不清是怎麽回事,看到這裏不由得連聲稱讚:“好辦法!好辦法!”現在誰都明白,隻要把船裏的石頭都稱一下,把重量加起來,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興了。他眯起眼睛看著兒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們,好像心裏在說:“你們還不如我的這個小兒子聰明呢!”

人們都說“問題多,但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更多”。所以,不怕遇到問題,就怕遇到問題的時候不會用聰明的方法去解決它。多想、多觀察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

油和黃曆

同一個方法並不適合於所有的事情,不同的人,用同一種方法做不同的事情,效果往往是有偏差的。以下的故事告訴我們的,正是這樣一個道理。

古時候有一家人,丈夫每天外出賣油,生活拮據。他的妻子十分節儉,每天在丈夫外出前舀一勺油貯藏起來。到了年底丈夫因生意不好而無錢置辦年貨,妻子卻意外地拿出一大壇油來,令丈夫喜出望外,一家人歡天喜地地過了個年。

鄰居家的妻子聽說了此事,決心向她學習,每次在丈夫外出賣黃曆前,偷偷地藏起一本黃曆,到年底拿出來時,令丈夫無言以對,哭笑不得。 是呀,有些方法是很好,但並不適合每一個人或者每一件事情。學習方法因人而異、因學科而異,每個人必須在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隻有這樣,學習才會更加得心應手。

剝花生

從前,有一個精明能幹的榨油師傅,收了兩個徒弟。這兩個徒弟都老實、肯幹,可哪一個更聰明一些呢?師傅出了一個題,想考一考他倆。

師傅弄了滿滿兩麻袋花生給兩個徒弟,說:“你倆去剝花生,每人一袋,看看是不是每一粒花生仁都是紅皮包著。現在就回去剝,看誰先回答出我的問題,誰就是第一。”

大徒弟一聽,二話沒說,把花生扛回家,飯也顧不得吃,就急忙剝起來。

二徒弟不慌不忙地扛著麻袋往家走,邊走邊思索怎樣回答師傅的問題。

大徒弟剝起花生來,專心致誌,一刻不停。手磨得麻絲絲地痛,也不肯稍微歇一歇。就這樣剝了大半天,才剝了不到一半。

他唯恐落到師弟後麵,就打發妻子去看看師弟剝了多少。妻子回來告訴他說:“你快歇歇手喘口氣吧,你師弟那一麻袋還直挺挺地豎在那裏,才剝了一小捧呢。”他聽了暗自歡喜,剝得反而更加起勁,幹了整整一個通宵,才把最後一顆花生剝完。大徒弟情不自禁地說:“全有紅皮包著,全有。”說完,興衝衝地向師傅報告去了。到師傅那裏一看,不禁一愣,師弟早已站在那裏了,身邊還放著一麻袋沒有剝的花生。

師傅見了兩徒弟都來了,就說:“二徒弟先到,二徒弟先說吧。”

二徒弟說:“我沒有挨個剝花生。我是揀了幾個肥的、幾個瘦的、幾個大的、幾個小的、幾個幹淨的、幾個發烏的、幾個一個仁的、幾個二個仁的、幾個三個仁的,各式各樣的都有,總共不過幾十個,讓它們作代表。剝開看過後,我就知道所有的花生仁都有紅皮包著。”

大徒弟一聽,這才恍然大悟,說:“還是師弟的辦法好。我是一個不剩地挨個剝開看的,我的辦法太笨了。”

好辦法就是這樣,既能節省時間,又同樣能得到答案,比單純地“努力”重要多了!孩子,要做個“有辦法”的孩子,懂得解決問題的竅門和方法,這樣,遇到什麽問題,你都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