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皆因不忍生

你不妨回想一下,過去了的多少口角、爭鬥與矛盾是可以避免的呢?與陌生人的不小心的碰撞,妻子(丈夫)一句不經意的責怪……進而引起紛爭,並將戰火升級。諸如此類的生活瑣事,不勝枚舉。其實這些小事,隻要稍稍忍耐一下,便會煙消雲散,天地清明。

古人說得好:“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得忍且忍,得戒且戒;小忍不戒,小事成大。一切諸煩惱,皆從不忍生。”而在生活中,忍是醫治磨難的良方。因為生活中的瑣碎小事太多,一不小心就會招惹是非。遇事糊塗一點,忍一時風平浪靜,讓三分海闊天空。忍一時既是脫離被動局麵的對策,同時也是一種意誌、毅力的磨煉。

在古希臘神話中,有一個叫海格力斯的大力士。一天,海格力斯在山路上發現腳邊有個袋子似的東西很礙腳,海格力斯踩了那東西一腳,誰知那東西不但沒被踩破,反而膨脹了起來,加倍地擴大著。海格力斯惱羞成怒,操起一條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東西竟然長大到把路給堵死了。正在這時,山中走出一位聖人,對海格力斯說:“朋友,快別動它,忘了它,離開它遠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當初,你侵犯它,它就會膨脹起來,擋住你的路,與你敵對到底。”

其實,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步入海格力斯式的陷阱。遇到矛盾時,不少人不願意吃虧,步步緊逼,據理力爭,死要麵子,認為忍讓就是沒有麵子失了尊嚴,最終隻能使得矛盾不斷的升級,不斷的激化。其實忍讓並不是不要尊嚴,而是成熟、冷靜、理智,心胸豁達的表現,一時退讓可以換來別人的感激和尊重,避免矛盾的加深,豈不更好。社會就像一張網,錯綜複雜,我們難免與別人有誤會或摩擦,要學會尊重你不喜歡的人,要寬容地去漠視仇恨袋,那樣才會多一些和諧。

我國古代先賢曆來推崇處世要“忍讓”。孔子說:“百行之本,忍之為上。”萄子說:“誌忍私,然後能公;行忍性情,然後能修。”蘇東坡也說過:“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者甚大,而其誌甚遠也。”到了元代,吳亮和許名奎分別以“忍”為主題,寫作了《忍經》和《勸忍百箴》,以規勸世人提高“忍”的能力。那種遇事少謀,猝然而行,稍有不順,就乖扈動怒的人,難免會禍及自身。孔子曾告誡子路曰:“齒剛則折,舌柔則存,柔必勝剛,弱必勝強。好鬥必傷,好勇必亡。百行之本,忍之為上。”唐代著名的詩僧寒山曾問好友拾得:“今有人侮我、笑我、藐視我、毀我傷我、嫌惡恨我、詭譎欺我,則奈何?”拾得回答說:“但忍受之,依他、讓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不要理他。且過幾年,你再看他。”

忍,是一種等待,為圖大業等待時機成熟,忍之有道。這種忍,不是性格軟弱,忍氣吞聲、含淚度日之舉,而是高明人的一種謀略,是為人處世的上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