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兩難選擇
形而上學的人生活在絕對的兩極思維中,或者是甲,或者是非甲(乙),或者這樣,或者那樣,沒有其他的選擇。豐富複雜的社會生活以無數的事實證明這種思維方式是錯誤的。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既不是甲,也不是非甲(乙),而是丙,換一句話說,就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而言,正方案不行,反方案不行,隻有正反方案之外的方案,即第三條方案才是最佳。
第一個例子:
宋朝的蔡京在洛陽的時候,遇到一則有趣的訴訟案件。有一位婦女生過一個兒子之後改嫁了,在新家裏又生了一個兒子。後來,兩個兒子長大成人,都做了官。他倆爭著奉養母親,相持不下,以至於打上了官司。斷案的人沒有辦法裁決,向蔡京求救。蔡京聽後說:“這有什麽困難?問問他們的母親,如願意到誰家就去誰家,不就完了麽?”就這樣,蔡京一言斷了一案。
以這個例子可以看出,斷案人之所以陷入困境,是他的注意力隻在對立的兩個方案中打轉轉,是這個兒子的要求對,還是那個兒子的要求對?他就沒想到跳出這個圈子,另外想個辦法。蔡京的高明之處,就在於發現了第三條路。
第二個例子:
莊浪地方的部落首領魯麟曾被任命為甘肅副將。他想作大將未能如願,就依恃他的部落強大跑到莊浪,同時,以孩子小為借口報告朝廷。麵對這種情況,有人主張給他大將印,有人主張召他到京,安置到別的地方做官。雙方爭議不下。尚書劉大夏卻說:“這個人暴虐,不善於使用下屬,沒有多大的作為,但也沒有什麽罪。我們給他大將印,不合規法;召他進京,他可能不來,這又有損朝廷的威信。”為此,他想出另外一個辦法,他給皇帝寫了一個奏疏,充分肯定讚揚了魯麟的忠誠和功績,並同意他退休在家。然後,將這番意思通報了魯麟。
後來,魯麟在鬱鬱不樂中死去。
蔡京和劉大夏的高明之處,都在於跳出二難的選擇圈子,另辟蹊徑,也就是尋找第三條道路。
辦事能力平常的人在處理事情時,往往是一葉障目,不知泰山之大,在非常狹小的空間內打轉轉,不能以發散的思維方式和開闊的視野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我們說,辦事能力高超的人能見人所未見,知人所未知,原因何在?其實很簡單,就是眼光敏銳,站得高,看得遠,能在別人思考的範圍之外思考,從而發現別人難以發現的東西。我們要想提高辦事能力,也應該善於在常規範圍之外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我們應該仔細玩味這句話的道理:
山窮水盡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