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無理”的祖訓

在杜邦公司上百年的曆史中,有不少值得弘揚的優良傳統,比如,對科學研究和基礎研究的投入;重視機構的及時調整與重組;不斷開拓的進取精神,多樣化經營思路等等,這些都是很有意義的寶貴精神財富,但是,在經營策略上,也存在著很多僵化保守,因循守舊的陋習。比如,令人十分不解的一條“祖訓”,一定要把利潤回報率凝固在10%這個不可逾越的標準之內,如有逾越,再好的項目都會被否決的。這是來自杜邦創始者規定的“祖訓”,是不可打破的。

即使像克勞福德這樣具有開拓精神的首腦,對祖宗遺訓,也視為不可突破的雷池!他甚至宣稱:“我寧願以10%的利潤做一筆30億美元的生意,而不願以5%甚至是6%的利潤做一筆60億美元的生意!”

這真是咄咄怪事!試想,隻要有錢賺,且有大錢賺,何必一定要恪守什麽傳統“祖訓”呢!守著10%的“祖訓”不放,是與自己過不去呢,還是思維有障礙呢?僅以簡單的數學關係就可以知道,10%利潤的30億美元的生意與5%的60億美元的生意沒有任何實質性差異,僅僅為了這個可笑的傳統遺訓,竟然可以放棄大生意不做!如果是6%的60億美元的生意,這回報率不是已經超過了舊標準的實際收益了嗎?可杜邦公司寧願放棄!

像這種既無理又阻礙杜邦公司進一步發展的祖訓還有很多。比如盲目的排外,雖然杜邦公司很早就成為一家上市公司,但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杜邦家族仍然是這家上市公司真正的主宰。重要的職位均由杜邦家族的成員擔任,雖然杜邦家族每一任出任公司掌門人的成員均非泛泛之輩,但再漫長的曆史也有結束的時候。杜邦公司幾次因為家族內部人才短缺而被迫改組,甚至差點被迫出賣整個公司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另外,杜邦公司為了穩定技術力量和生產人員,在企業內部實行終身雇傭製和世襲雇傭製。杜邦公司在與員工簽訂雇傭合同時,要求受雇者必須保證,永遠不能將在杜邦公司內學到的火藥製造技術與生產經驗外傳。在這種凝固的雇傭製度之內,基本上形成了一個獨立封閉的社會群落,同時,公司內部建立自己的警察、消防等機構,自然也有醫院、學校、教堂等社會機構。就這樣,杜邦公司簡直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社會機構,如果工廠發生事故,就有醫院救治;發生工傷死亡,他們還有自己的驗屍官……公司從根本上拒絕外界勢力的介入,實行的是全封閉式的管理。

長期以來,杜邦公司就是憑借它嚴格的家族製管理,曾經傲視同業群雄。但到20世紀~70年代以後,這些曾經給杜邦帶來無數財富和榮耀的祖訓,不但沒有了繼續發揚光大的時機,而且還成為阻礙杜邦繼續發展的最大障礙。一方麵,傳統的雇傭製使得公司變得越來越臃腫,固定的人力支出越來越龐大,進一步加劇了資金周轉的難度,另一方麵,因為嚴格的教條式管理,使得杜邦一次又一次錯失很多更好的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