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交一些圈外人

“求同存異,共同發展”不僅僅是處理好國與國之間政治關係的良方,也是處理好個人人際關係的妙藥。在社會化分工越來越細的現代社會,恪守“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陳舊觀念的人會使自己陷入某種程度的孤立。

新光企業集團創辦人吳火獅自幼能吃苦耐勞,白手起家,曆經50年的勤勉自勵,終至創業有成。綜觀他的一生,他的成功哲學除了“不斷突破”之外,就是“廣結善緣”四個字。

俗話雲: “小才不知有緣,不懂用緣;中才知道有緣,但不善用緣;隻有大才,知緣而且善用緣。”吳火獅就是一位知緣而且善於用緣的大才。

他常說: “人腳會帶來肥水。”這句話最足以說明他的“惜緣”。他在商場縱橫數十年,平常待人謙虛周到,極少樹敵。他雖已是億萬富翁,但毫無嬌貴之氣,與三教九流都能打交道,並且相處融洽,所以他結交廣泛,人緣非常好。由於人緣好,遇有機會,別人自然會鼎力相助,這是他成功之道。

時下最流行的一種自我介紹或自我吹噓法是“圈子”法。前一段時間參加了一次校友聚會。在大家彼此自我介紹時,聽得最多的兩個字就是:“圈兒”。有的人說自己是在廣告圈兒裏混,有的說是在設計圈兒,有的在營銷圈兒……如此種種,隻要在某個職業後麵加上兩個字“圈兒”,就像自己已有了歸屬的棲息地,似乎有了些許成就感。而且如果你細心就會發現,有幸在“同圈”裏的人之間,也要較圈外的校友之間親熱了許多,更有甚者根本不與圈外的人相接觸,像是接觸了之後,自己就不再是高雅的“圈內人士”了似的!

“圈圈主義最坑人!”這是一個在廣告界和策劃界拚殺多年的某公司策劃經理的感歎。他解釋說:“圈子”就像孫子悟空頭頂上的緊箍咒,不但把人的思維給束縛住了,也把一個人的想像空間給人為地縮小了。很多人在做事的時候會因此而瞻前顧後。他會感到這樣做有難處,那樣做又不符合圈裏的規矩,怎麽辦?而且, “圈子”還有一個最大的弊病,就是同一圈裏的人經常互相吹捧,以至於有時都不知道自己是吃了幾碗幹飯的!

其實,在我看來, “圈子”裏的人還有一個最大的弊病。就是限製了自己的視野,有了一點成績便自以為是、故步自封。

在社會化大生產日漸成熟的今天, “圈圈主義”的弱點越來越顯現出來。據說,波音747飛機的機身有幾十萬個零部件,而它們又是分別來自於世界各地上千個廠家,他們有的是製造汽車的,有的是製造橡膠的。甚至有的是製造啤酒瓶蓋的。如果按照“圈圈兒”劃分,他們肯定很難是“誌同道合”的朋友,但是一架波音747飛機的生產卻使它們不得不緊密地聯係在一起。

迄今為止,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句話在中國至少流傳了幾千年之久。它為千千萬萬的人提供了交朋擇友的理論依據。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今天這個觀念顯然已經有些過時。現代社會講求的是實效與利益,而要達到這兩個目的,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的今天,在很大程度上就要借助一些“圈圈兒”之外的力量了。

李嘉誠先生是香港十大富豪之首,美國《財富》雜誌給他評估的身價是130億美元,在2005年頒布的福布斯世界富豪排名榜中,名列第25位。李嘉誠先生的成功,除了靠勤勞和眼光銳利之外,與他以誠待人、以信待人,在穩健中求發展分不開。他14歲就到一家塑膠表帶廠工作,並很快成為該廠的營業員。20歲時,工廠提升他為經理。但兩年後,他用7000元的積蓄開設了自己的塑膠工廠,取名為長江塑膠廠。後來,他在為他的公司命名時,也叫長江。李嘉誠先生曾對“長江”這一名字的寓意做過這樣的說明,他說: “如果你不要支流,你就不能匯流成河。”他希望這名字使他時常記著,經商需要許多朋友和同伴才會成功。因此,他在生意場上,非常注意與同行們和平共處,也會讓一些利益給競爭對手。1985年,他決定以配售方式在倫敦出售“港燈”10%的股份,當時“港燈”快要公布年終報表,而且這一年“港燈”的業績出色。於是,李嘉誠派駐歐洲的代表馬世民建議他延後出售,這樣可以賣一個更好的價錢。李嘉誠先生沒有同意。他對馬世民說: “我們現在出售會給買家帶來一些好處,將來再有配售時就會較為順利。”

人們通常認為,商場如戰場,競爭就是拚殺,互相吞並。然而李嘉誠先生經常牢記“長江”的含義,秉和平共處、百川匯流的豁達,謀求求同存異、共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