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智商、情商、德商——人生三寶

智商、情商、德商——是人生三寶,這三件寶貝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礎。如果我們捫心自問: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將來怎樣?答案幾乎會千篇一律:考高分,進名校,這就意味著唯一的願望以高分、名校來鑄就成功和榮耀。人們很自然地把高智商與有成就聯係在一起,這就是傳統隻強調說“成功=智商”!現在的“奔奔族”,從小就被父母告知智商的重要性,卻經常忽視情商和德商,下麵讓我們來看看情商和德商是如何的重要。

一個富有的醫生,給獨生兒子從小設計了美好的人生藍圖:受最好的教育,當第一流的醫生。兒子很聽話,按照父親的設計生活,從小上最好的小學,考最優秀的中學,大學進了最好的醫學院……

一切本可以非常美好的繼續下去,可就在兒子服兵役的時候,竟然不幸在軍營身亡。身亡的原因隻是一次小小的口角。換了別人,睡一覺不忘,睡三覺就忘啦!可醫生的兒子偏偏眼睛盯著這件小事,忘記了遠大前程和美好人生,為此一時隱忍不下,憤然舉槍自盡。

醫生的兒子的智商沒有問題,應該很高,可是他卻因為一件小事而開槍自殺,這件事情說明了他的情商並不高,他不會管理自己的情緒。醫生很重視兒子的智商,卻忽視了對兒子進行心理素質方麵的教育,最後也沒能使兒子成為棟梁之才。下麵還來說說情商的重要性。

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大門上,一根鐵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法將它撬開。鑰匙來了,他瘦小的身子鑽進鎖孔,隻輕輕一轉,大鎖就“啪”地一聲打開了。

鐵杆奇怪地問:"為什麽我費了那麽大力氣也打不開,而你卻輕而易舉地就把它打開了呢?"

鑰匙說:“因為我最了解他的心。”

每個人的心,都像上了鎖的大門,任你再粗的鐵棒也撬不開。唯有關懷,才能把自己變成一隻細膩的鑰匙,進入別人的心中,了解別人。

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情商較高的人,或高情商的人,無論是理解辦公室不成文的遊戲規則,還是做生意,無論是人際關係,還是談戀愛,成功的機會都比較大。他們通常對生活比較滿意,較能維持積極的人生態度,把與內心交戰的心力抽出來,用於思考力和實際能力,從而取得成功。

如果又有人問我們,我們願意我們的孩子有高分還是有高能,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有高能。因為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一種現象,學校學生的高分低能不再是少數的偶然,一些智商很高的人並不見得成功,而情商高的人更可能成功。為什麽呢?因為情商高的人具備一種適應複雜社會的綜合平衡才能。如果以我們中華古訓來解釋一下,那就是一個成功的人應該是一個人情練達的人,而一個人情練達的人必定是情商高而並非一定智商高。因此,一個人想獲得成功,就必須除了既有的智商外,還必須大力提升自己的情商。情商是成功者,尤其是領導者所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這就是時下流行的“雙量說”:"成功=智商+情商"!

然而,並非具有了高情商,便可以無所不勝。高智商與高情商能有個人意義上的成功歸屬,然而對整個社會來說,他的成功不一定是有益的,或者說他的成功是暫時的,未必真的成功了。

除了智商和情商,現在西方在道德範疇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叫德商。德商也很重要。如果又有人問我們: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成為一個狹隘的成功主義者還是有一種善良正直心理的成功者,我們絕大多數會選擇後者。這說明道德的影響還是根深蒂固的。很多“奔奔族”都明白智商是成功的基礎,卻並不知道,沒有德商的話,智商創造的隻是暫時的成功,很快便會消失。有些“奔奔族”並不明白德商的重要性,下麵這個主人公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案例。

1975年,寶景出生在遼陽市的一個貧窮家庭,窮則思變,他從小就渴望擺脫貧窮,發家致富。1995年,寶景考入中國政法大學。讀大學依然苦。每月幾十元錢的助學金根本不夠在校的花銷。

遠在遼陽的大哥靠外出打零工,每月給他寄錢。寄了幾個月,寶景便給大哥寫了封信:“哥,別再寄錢了,我自己能掙。”於是,他想著法子找活幹。到大學畢業時,他手裏居然剩了1400元錢,外帶價值3000元的書籍。

畢業的時候,寶景向各單位大膽地推銷自己,向那些神聖的“目標”投出一份份簡曆。結果,他如願以償地進入了北京中國建設銀行工會,做起了文宣工作。但袁寶

景很快發現“金飯碗”裏的那點“薪水”不過是杯水車薪,寶景離開他所供職的中國建設銀行,在北京懷柔注冊了建昊實業發展公司,啟動資金隻有20萬元——創業之初的困難和窘困可想而知。但寶景熬過了他創業之初最艱難的時期,建昊公司也就擁有了步入常規發展的基礎。

寶景理想中的購買、控股、獨資,就是這樣一步步變為現實。建昊控製、購買的企業越來越多,建昊的雪球越滾越大。寶景名聲遠播,被人稱為:收購大王、商業奇才、北京的“李嘉誠”……他當時年僅32歲。

後來建昊集團總部移到北京,其資產總額已高達30個億,負債率僅11%,擁有的下屬企業達60多個。但後麵的事實卻是,寶景因買凶殺人,2005年被判處死刑。這個京城著名億萬富豪原本應在2005年10月14日上午被執行死刑,刑前卻因他上訴而緊急叫停。寶景聲稱,他要向國家捐贈天文數字495億元人民幣。2006年3月,遼寧省遼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依舊維持原判。

寶景從“一貧如洗”到“腰纏萬貫”隻用了幾年時間,從買凶殺人到走上刑場,也用了幾年時間。不能說寶景的智商不高,不能說寶景的情商不高,也許,正是單方麵的高智商、高情商把他最終送上了黃泉路,被依法執行注射死刑。寶景慘痛的教訓,給了我們什麽樣的啟示呢?從這裏不難看出,德商對一個人的重要性。

有一句順口溜:

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無才是廢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先知先覺是聖人,後知先覺是凡人,不知不覺是廢人,先知後覺是異於常人。封建社會統治者把人分為四類:第一類是有德有才,這是國家的棟梁,加以重用;

第二類是有德無才,雖無才,但有德,所以他不會危害社會,可以小用或不用;第三類是有才無德,此類人因有才而無德,如果幹起危害社會的事情來,危害極大,所以國家隻能采取封殺不用或者殺頭消滅的辦法,讓其無法危害社會、國家和人民;第四類是無德又無才者,這類人盡管無德,但是無才,所以不會對社會構成多大危害,可以不管他。

在中國古代,人們是將道與德並列使用的,最初並沒有道德的說法。中國是一個有著深厚道德底蘊的國家,是舉世公認的禮儀之邦。道德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為重要也是最為成熟的部分。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在龐大而完整的傳統道德文化體係中找到許多現實而且美好的東西,比如說:精忠報國、舍生取義、誠實守信、自強不息、廉潔奉公等等。

中國傳統道德慰藉著每個人的心靈,規範著人們的言行已經有幾千年了,深深地融入了我們每一代人的心靈世界。這體現在我們的言行上,就是我們文化性格、精神

生命的有機體。

孔夫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開山鼻祖。他向來倡導自省、責己,提倡深責己而薄責人。儒家道德,作為封建社會的意識形態,難免帶有時代的局限性,但也有很多值得我們繼承和學習的地方,這是不容置疑的。比如說孝、忠、仁、恕、禮、誠、謙、智、勇、慎、勤、儉等等,這對於提高我們的修養,調整我們的人際關係,甚至提高我們的品德,從而走向成功都有現實的意義。

也許有人會說,古代的傳統道德,特別是儒家的傳統道德,已經過時了,沒有必要加以討論,我不敢恭維這種論調。我們現代所提倡的道德無不是從古代傳統道德(儒家傳統道德)中來,是古代傳統道德(儒家傳統道德)的精華部分。

我不禁想想問一句,什麽是傳統?傳統並不意味著過時。傳統是“傳”下來的東西,流傳至今的東西,而不是失傳的東西。沒有現實意義的東西是不會流傳下來的,即使流傳下來,也隻會保存在博物館裏,或者曆史書籍之中。

傳統的道德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完善、發展的。現代的道德,源於古代的傳統。我們所說的傳統道德,是指那些經過社會實踐,被世人所接納,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行為規範。每一個時代,道德都有所更新,從而更能適應時代的需要,並成為人們行為規範的準則。

西方人也有西方人的道德,西方人的道德與我們有相同的地方,也有與我們不同的地方。當然,絕大多數是相同的。他們優秀的方麵,同樣可以被我們吸納、融入過來。

一個心理素質好、能力強的人,並不一定能創造一個成功的人生,正如一個學習成績優異的人,並不一定能在專業領域攀登高峰一樣,在這個複雜而多變的時代,德商愈來愈顯示出無往不勝的特質。

從現在開始,如果你不懂德商,你就落伍了!

情商和德商是如此的重要,他們和智商共同組成了一個人成功的基礎。對於成功的人生,他們三者缺一不可。

權威專家指出:一個真正成功的人生,20%是由智商決定的,30%是由情商決定的,而至少有50%是由德商決定的。我們首先應當做一個真正對社會有益的人,一個好人,才能去探討別的問題。於是,有人提出成功的"三商論”公式,即"成功=智商+情商+德商"!

"奔奔族"大部分受過很好的教育,從智商來說是很高的,可是他們在麵對複雜的人際關係和強大的壓力時,往往不知道該怎麽辦,他們已經不再拘限於傳統的道德,因為他們有自己的一套道德標準。所以說,他們的人生,有三樣東西最重要——智商、

情商、德商。三者相輔相承,缺一不可。

[雜談]

“奔奔族”的心靈獨白

“我覺得我們可能是挺特殊的一代。這種特殊不是說多值得炫耀,而是某種介於年代曆史命運之間的特色。我們在貧與富的邊界上走過,在自由與約束的邊界上走過,在純良與邪惡的邊界上走過,在閉塞與開放的邊界上走過,在金錢與財富的邊界上走過,在道德與道義的邊界上走過,在世紀與時代的邊界上走過。甚至在我們出生之前,長輩們可能就先決定了我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於是更加成就了這種特色。”

“我們吃過小豆冰棍喝過北冰洋汽水用過糧票,也吃過哈根達斯。我們穿過棉衣棉褲白球鞋,也穿過ONLYTOUCH耐克阿迪。我們讀過《雷鋒的故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紅岩》,也讀過《神雕俠侶》、《月朦朧鳥朦朧》、《幻城》。我們學過唐詩宋詞,也自學過三毛席慕容。我們看過《渴望》、《我愛我家》、《新白娘子傳奇》,也看過《將愛情進行到底》、《浪漫滿屋》、《越獄》。”

“我們玩過魂鬥羅超級瑪麗,也玩過任天堂PSP。”

“我們喜歡過四大天王、林誌穎,也喜歡過周傑倫、謝霆鋒、東方神起、超級女生。”

“小學時我們一邊在老師麵前唱‘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麽背上小書包',一邊在夥伴麵前唱‘我去炸學校,從來不遲到,一拉線,我就跑,小學校轟的一聲炸沒了’;初中時我們一邊學人體生理衛生,一邊看《古惑仔》,研究《滿清十大酷刑》;高中時我們一邊傳著紙條看著漫畫,一邊練習東西海三城模擬,做四中黃崗試題。大學時我們一邊狂熱世界杯讀《哈利·波特》同居翹課,一邊學鄧論馬哲毛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我們一邊被人注目著,一邊被人鄙視著。我們一邊教人寵溺著,一邊任人聲討著。”

“我們讓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默默保護著,和男朋友女朋友同學和小網友偷偷長大著。我們被叫做‘奔奔族',大多數人是獨生子女。"

“我們度過了沒有電腦和綜藝的童年,正經曆著沒有戰爭和饑餓的成年。”

“就這樣不知不覺的,當新時代偶像比我們年紀還小,當博格坎普掛靴小貝去了美國大聯盟,當我們開始掙錢養家還房貸車貸,當周圍同齡人已經有人結婚生子甚至有人結了又離,當一個哥們跟我說初戀那女生如何如何,遙想起當年怎樣怎樣,我才發現原來我們已然長大,也有了所謂的曾經,也有了故事可講。”

"每個人都有青春,每個青春都有故事,每個故事都有遺憾,每個遺憾都有回味不盡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