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難興

在人際交往中,錢、權隻能讓人屈從和隔離,而不是偉大和關懷。信譽能產生熱情與忠誠,熱情能燃燒沙漠,忠誠能創造財富。“奔奔族”認為信譽產生於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往。所以“奔奔族”們比他們的上一輩人更注重信譽。他們認為人有了信譽,就會在社會上擁有一席之地,失去信譽,就會像一棵倒下的大樹那樣,沒有立足的土壤。

勇經營著一家淘寶網數碼相機商店,他第一次做生意,就立誌要做大。可是幾個月過去了,沒有一個客戶來光臨他的店鋪。勇很沮喪,終於有一天,有一位客戶要買他的數碼相機,當客戶把錢打到支付寶上後,勇立刻去郵局發貨。等了一段時間,客戶回應說,相機有毛病。勇對客戶說,他可以無條件退貨,但請客戶不要給他的店鋪"差評"。因為得了差評,他的生意會受很大影響,基本上就沒有客戶再敢買他的東西了。顧客買東西主要是看商家的信譽和評價。“星級”、"鑽石級”信用等級對一個商家來說就是“金字招牌”。

網絡時代的“奔奔族”們在網絡生活中,注重自己的信譽,把信譽看得比經濟利益更重要。一個有信譽的人,其感召力是巨大的,產生出來的力量可以把不可能變成現實。憑著“無論環境如何惡劣,隻須正直做人,信譽為本”的信條,必能成功地創造奇跡。講信用的人可以被別人信任,可以感動他人,有時候可以讓人為他賣命。自古至今能成大事者,多以信義施天下。

諸葛亮在四出祁山時,率領10多萬人馬,司馬懿卻有精兵30萬,正在蜀、魏對陣的緊急時刻,本來缺兵少馬的蜀軍卻有1萬人服役期滿。服役期滿的1萬人憂心忡忡,大戰在即,他們離去會影響蜀軍的戰鬥力。有些將士向諸葛亮建議:服役期延長一個月,戰後再讓服役期滿的士兵回家。諸葛亮說:治國治軍要以信為本。老兵們現在個

個歸心似箭,家中父母妻兒在等他們,望眼欲穿,我不能失信於民。

諸葛亮下令,讓服役期滿的士兵回鄉。老兵們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們個個熱淚盈眶,決定留下來。老兵們說:“丞相待我們恩重如山,現在正是用人之際,我們要留下來報答丞相!”老兵的**使在役士兵受到了莫大鼓勵,蜀軍上下士氣高昂,以“信”勝敵。

信用是如此重要,以至於古代有許多人為了一個“信”字,可以舍棄自己的生命,他們把信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正所謂“殺身成仁”、“舍生取義”。

春秋時,晉獻公病重,於是就對大夫荀息說:“我想以奚齊為繼承人,可是他年紀尚小,大臣們不服。我擔心發生內戰,你能擁立他嗎?”

荀息說:“能。”

獻公說:“你拿什麽來驗證?”

荀息發誓說:"一定讓您死之安心,好像還活著一樣,讓活人看到我的忠誠,不替我感到羞愧,來作為驗證。”於是獻公把奚齊托付給荀息。荀息提任國相,主持國政。

不久,獻公去世。大臣裏克等人打算接回逃亡在外的公子重耳做國君,想借助三位公子(中生、重耳、夷吾)的勢力作戰。裏克對荀息說:"三個冤家將要鬥起來,外有秦國,內有晉國人民,幫助他們,你的選擇是什麽?”

荀息說:"我不能違背先君的囑托,必須立奚齊。"一個月後,裏克將新君奚齊殺死。那時獻公還沒有安葬,荀息準備去死,有人說:“不如立奚齊的弟弟悼子並輔佐他。”荀息於是又擁立悼子,並將獻公埋葬。又過了一個月,裏克在朝堂上殺死了悼子,荀息於是自殺殉難。

荀息曾向晉獻公發誓立奚齊,於是他不怕個人安危,實踐了諾言,最後自殺殉難,精神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司馬遷十分讚賞荀息,他曾說:"《詩》中說:‘白玉有汙點,尚可以磨掉;人若有了汙點,就沒有辦法了。’這話恐怕就是對荀息這樣的人說的吧!他至死都沒違背自己的諾言。”王安石說:“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語為重百金輕。”古代人把信用看得如此重要,他們認為,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之一。一個無信、失信的人很難得到人們的信賴,發展下去也終將為他人和社會所拋棄。

信譽對人來說,就像是水對魚那麽重要,是做人應該遵守的基本道德規範。孔子也說:“信則人任焉。”即人能守信才能取得別人的信任,古代人為了守信,不惜付出巨大的代價,甚至於生命。

“信”一直被人們看成做人之本、立身之本。在中國古代,有“言不信者行不果”、“一諾千金”、“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的古訓。在現代,我們也提倡誠信。在西方社會也是如此。日本著名企業家鬆下幸之助是這樣說的:“人生有兩種資產。一種是有形資

產,一種是無形資產。有形資產就是你現有的財富,無形資產就是你自身的誠實和信譽。然而,許多人往往在意有形資產的存在,而忽略了自身無形資產的價值。但這恰恰是他通往富有與成功的障礙。”

幾千年以來,人們都將誠信作為做人的準則。荀子說:“君子養心,莫善於誠。”宋程頤說:“以誠感人者,人亦以誠而應;以術馭人者,人亦以術而待。”龔自珍說:“鄙夫較量智愚間,何如一意求精誠。”魯迅說:“假如一個人還有是非之心,倒不如直說的好;否則,雖然吞吞吐吐,明眼人也會看出他暗中‘偏袒’哪一方,所表示的不過是自己的陰險和卑劣。”

當今社會,由於物質的豐富,人類開始貪圖享受,甚至為了目的而不擇手段,失去了人類很多優良品質。"信"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有人甚至危言聳聽,說什麽在現在社會誠信隻會吃虧。他們自以為自己腦子活絡,辦法多,兜得轉,會弄錢,很實惠。其實,這隻是社會的片麵現象。

偷工減料、以劣充優、短斤少兩、販假賣假等等,暫時確實能帶來一點收益,但這些都是不長久的,違法的或者是不道德的行為必將受到製裁。有許多“奔奔族”青年人剛踏進社會的門檻,麵對紛繁複雜的社會,急於經商賺錢,這是很自然的。

然而有些人在向著生活之路攀掾的時候,卻良莠不分,把虛假造作、巧言令色,圓滑世故的庸俗作風,甚至江湖騙子的“騙術”也當成“訣竅”,結果變得又“油”又“虛”,誤入了左道旁門,害人害己。到頭來,我還是覺得鬆下幸之助的話是金玉良言:"當我們做一件事的時候,信譽可以說非常重要。信譽是一種無形的力量,無窮的財富。但這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在長久的日子裏不犯錯誤,經過實際行為的積累,才逐漸得來的。”

誠,是真實不欺的品德。誠的最基本要求,在於一個真字。即有真心、真言、真行,對人對事保持純真,反對欺詐,虛偽。誠是真善美的高度統一,它是做人的根本。人類社會如果沒有了真誠,那是不可想象的,所以說:"思誠者,人之道也”、"君子誠之為貴”。誠是一切德行的基礎和根本。因此,有誠方有德,無誠則無德。

信的基本要求和重要表現是履行諾言,諾言必須符合於道義和理,"義則諾”,“可則諾”。信與誠是統一的,信以誠為基礎,能誠自然能信,離開誠就無所謂信。李白有詩:“一諾許他人,千金雙錯刀。”說話算數,誠實不欺是交往得以進行的條件。

古往今來的曆史告訴“奔奔族”們:誠信做人,本分做事,是成就大事業的基礎。像鬆下幸之助這樣成功的人,對誠信都是深有體會的。他們的成功向“奔奔”們展示了一個真理:誠信,能給你帶來一生的財富。一個人如果建立起信譽,就如同擁有了無形的財富,隻要你拿去經營,不去損害它,它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可

以享用一輩子。"奔奔族”是講誠信的一代,他們深知誠信的重要性,明白"人無信不足以立身”的道理,所以他們不管是在人際交往中,還是自己的事業上,都用一個“信”字嚴格要求自己。

[雜談]

信用就是財富

人為什麽要說謊?因為他有本能,他要趨利避害。

一個小孩子,如果他說要買文具,卻把父母給的錢拿去買零食了,那是因為零食的**力太大,而他不撒謊又沒有其它的辦法得到錢。同樣,如果他打爛了一個花瓶卻說是小貓打爛的,最大的原因就是害怕,父母極有可能暴跳如雷一頓痛打,這件事的後果,在他看來是不能承受的。

我們往往把誠實看成是品德問題,其實,誠實同時還是個能力問題。有能力得到,就不必撒謊;有能力承受,他就可以坦白直言。

窮人家的孩子如果把買文具的錢買了零食,很可能就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如果他不千方百計找個借口,就會受到嚴厲的懲罰。富人的孩子卻不必如此,因為這隻是小事一樁,買了也就買了,要錢是容易的,反而說謊有著更大的風險,他不必去煞費苦心。

越是貧窮的地方,越是有道德的危機。生存環境越是嚴酷,人就越是需要自保。同樣,越是初級的經濟環境,越是沒有平等交易的市場,越是充滿著謊言和欺詐。說到底,人的本能是趨利避害,資本的特性是賺取利潤,成本和回報之間,永遠都在核算。

講不講信用,很多時候是由經濟規律決定的。當不誠信的人大把大把賺錢,卻沒有不可承擔的後果降臨,那麽不誠信就會成為市場普遍的選擇。

在資本主義早期,為什麽充滿著那樣多的血腥?暴力掠奪、海盜行徑、綁架奴隸、征服殖民地……資本的每一個毛孔都滴著血,那是因為在那樣的時代,暴力是最有利可圖的。

在亞當·斯密時期,情形同樣如此,工業革命剛剛開始,經營者的利益與公眾利益往往不一致,要想獲取利益就必須欺騙公眾。所以那時的經營者雖然很少聚到一起,但聚會時的談話內容,不是陰謀對付公眾就是籌劃抬高價格,那時商人的形象,也很讓民眾鄙視。

現在的西方世界,商人們都溫文爾雅了,越大的企業越是注重信用,不是人的道

德水平大幅提高了,而是經濟體製成熟了,各種市場關係越來越複雜,嚴格的規則就成了整個社會賴以存在的基礎,違反規則就必定受到懲罰。

隻有當不誠信成為不合算的事,誠信才會成為人們的自覺。

大街上,如果有人免費給你發放食品,你可能不敢吃,而寧肯自己花錢到商店裏買,因為商店讓你放心。

在北京吃烤鴨,一般的店是38元一隻,有的地方28元甚至18元就可以吃到,但全聚德的烤鴨是168元一隻,蔥、醬、餅還要另算錢,食客照樣盈門。就因為他是全聚德!百年老店,那陣勢就不一樣。進門一排烤爐,透過大玻璃窗展示在客人麵前,大塊的果木在爐膛裏熊熊燃燒,儀表堂堂的大師傅專注地翻動著肥鴨。旁邊有專供客人留影的地方,背景是你受用的那隻鴨子的編號,也就是該店百年以來至今烤出的第幾隻鴨子—一你的號碼已經是1億還多。如此的全聚德,他有必要去偷工減料欺騙顧客嗎?他所要做的事情其實隻有一件,就是保證他的品質永遠是最好的。

當信用已經成為一種無形資產,誠信就不再是誰強加給你的,而是一種自覺和需要,因為欺詐已經不合算了。

很多時候,富人不需要說謊來達到目的,相反說謊的風險往往大於收益,所以他選擇用正常的手段來實現目標,一旦遇到挫折,他也有能力承擔後果。銀行不願意貸款給窮人,並不是出於道德的懷疑,而是因為窮人還貸的能力讓他擔心。

在市場行為中,道德是非常無力的東西,所謂商業道德,其實是一種經濟規律,有利的事情,大家就遵守,一切的道德都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礎上的。越有實力的企業,越能得到人們信任,也就越容易發展起來。

信用是一種資格,沒有實力是無法有信用保證的,在一個成熟的商業社會,信用就是財富的象征。

一個孩子說謊,內心常常是恐懼無助的,說謊恰恰證明了他的弱小。隻有當你不必說謊了,你才真正長大了,可以掌握局麵了,你才是自由的,強大的。一個人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我做的,我負責!”這就是力量的表現。

當信用已經成為一種無形資產,誠信就不再是誰強加給你的,而是一種自覺和需要,因為欺詐已經不合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