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記憶長久抗遺忘的方法

當我們這群“奔奔族”中都在感歎工作、生活壓力之大時,月月總是在旁邊從容一笑,因為月月是個自信的人,而她的自信來源於自己的談吐,包括跟外國人的交流。但是她學習外語也並非一帆風順,特別是有過“俄轉英”的自學經曆。

總結起來她學習外語有三個步驟:重複、聯想、歸納。所謂重複,不外是多做口語、筆語的反複練習,“溫故知新”。所謂聯想,即腦子要勤,對周圍事物隨時用外語作聯想;學過的要聯想新學的,新學的要聯想學過的,聯想其實也是一種重複。最後是歸納,定期回顧學過的東西,進行係統的整理、分析和總結。重複是為了加強記憶,而記憶是學好語言,特別是學好外語的重要條件。但學外語要記什麽、如何記,每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問題是自己那一套究竟頂用不頂用。

她所說的重複指反複的“輸入”、反複的"儲存"、反複的“輸出”。在外語學習上,多重複或作反複輸入,意味著多加複習。反複的“儲存”指通過不同的使用場合將語言材料反複輸人到大腦的記憶庫中,使有限度的短時儲存因為得到不斷重複而從短期記憶進入長期記憶。長期記憶的“長期”是靠不斷重複來保持的。她主張背一點東西,覺得能將語言材料背誦出來是主動重複這些語言材料的結果,但要將背誦下來的東西作長期的保留,則仍需不斷重複語言材料的內容。

“奔奔族”處於一個高速變化的時代,每天都有不斷更新的東西需要他們去學習,這些學習的壓力逼迫“奔奔族”們每人都練就了一身過硬的記憶本領。記憶力是什麽?就是過去的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它包括識記、保持、再現和回憶四個基本過程。科學家認為記憶力可分為短期記憶力、中期記憶力和長期記憶力。短期記憶力的實質是大腦的即時生理生化反應的重複,短期記憶力是數量最多又最不牢固的記憶。一個人每天隻將1%的記憶保留下來。而中期和長期的記憶力則是大腦細胞內發生了結構改

變,建立了固定聯係。中期記憶是不牢固的細胞結構改變,隻有曲不離口、拳不離手反複加以鞏固,才會變成長期記憶力。比如怎麽騎自行車就是長期記憶,即使已多年不騎了,仍能騎上車就跑。

重複記憶,是把所記憶的內容連續重複或間隔一定時間後再重複學習一次,經過多次重複,實現永久記憶。所以要想牢牢記住某些東西就得複習複習再複習,即,瞬時記憶→複習→短時記憶→複習→長時記憶→複習→永久記憶。攝入大腦的信息要麽被記住要麽被忘卻,這是規律,也是大腦的兩個強大的功能,因此重要的事情在記住後的,必須要複習。

超在工作了三年以後還能以高分考上了研究生,朋友們都覺得很詫異,一般年齡在26歲及以上,隨著年齡的增長,強化記憶力總是在慢慢衰退的,所以很羨慕他有這麽好的頭腦。

他告訴他的朋友剛開始他也會有很多困難:背不下來,記不住……但是要命的是,無論什麽考試,隻有記得住才能考高分,所以怎麽辦呢?解決這個問題他總結隻有五個字——理解和反複。

理解就是指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反複是指不停的重複重複再重複。這看上去好像都是廢話,人人都知道啊,但是知道不等於做得到,如何做到理解和反複呢?超報名的每門課的網絡視頻輔導課程至少聽三遍,尤其是公共課,聽懂理解後再記憶,一時記住後還要隔天再反複記憶,隔天記憶後又再隔天記憶,不斷“溫故知新”炒冷飯,不斷……其實說破了就這麽簡單,但是做不做得到,肯不肯這麽做,信不信這麽做會有用,就要看每個人自己的了。

為什麽有的人有的事我們立刻會忘記,而另外的人另外的事卻長時間地記著,甚至永不磨滅呢?人腦所記憶的東西,會被逐漸淡忘。記憶得越膚淺,淡忘得越快;記憶得越深刻,淡忘得越慢。當淡忘所需要的時間達到比餘壽還長時,就終生不忘了。因為這些人這些事被我們反複想起,我們才能長時間地記住,甚至永不磨滅。

“複習是記憶之母”。我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八十多歲高齡還能熟練地背誦圓周率小數點後一百位以內的數。有人向他請教記憶訣竅,他的回答是:“說起來也很簡單:重複!重複!再重複!”在一定範圍內擴大短時記憶的廣度要靠對記憶材料的重複識記;材料儲存從短時記憶過渡到長時記憶也要靠重複識記,即複習。

曾經聽到過這樣一個例子:如果你盯著一個人連續看三個小時,但以後再也看不到他了,那麽也許一兩個月後你就把他的長相給忘了,但是如果你把這三個小時分配到許多天中,每天隻看那個人一兩分鍾,這樣下去,你就一輩子都不會忘記他的長相。

有些人認為,隻要理解了就能記住,光理解是不能導致精確而牢固的記憶的,還

必須經常複習,隻有把理解和複習結合起來,才能收到預期的記憶效果。

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請老師給兩個班的同學布置了默寫課文的作業,

都說第二天測驗,第二天果真測驗了,結果兩個班成績差不多。測驗後,隻告訴一班同學兩星斯後還要測驗一次,二班同學不知道。兩個星期後又進行測驗,一班同學的成績比二班同學要好得多(一班同學在測驗前也沒有複習)。這說明,並不是一班同學比二班同學更聰明,記憶更好,而是由於老師在第一次測驗後,對一班提出更長久的記憶目標,結果一班同學就記得長久些。

還有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研究:讓兩組學生學習同樣的材料,一組經過複習,一組沒有經過複習,兩級對材料的記憶力保持的成績,時間越長差異越大。一天以後,兩組對材料的記憶力保持成績隻相差10%,半年以後,兩組對材料的記憶力保持成績幾乎要相差一倍。

時間間隔越長,複習對於鞏固記憶的作用就越顯著。複習不僅可以鞏固所學知識,而且能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即所謂“溫故而知新。”

複習是盡力克服遺忘的消極作用的有效方法——遺忘與時間有關。一個大學生畢業後十年內不與任何同學來往,他會把許多同學的名字忘掉。一個高中畢業的農民,在五年之內不讀書、不看報、不寫字,便會提筆忘字。據報載:一個50年代末期從監獄中逃出而隱居深山的男人,三十年後人們發現他時,他連最簡單的話都不會說了。這是因為遺忘的發展是有規律的。

德國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名叫艾賓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發表了他的實驗報告後,記憶研究就成了心理學中被研究最多的領域之一,而艾賓浩斯正是發現記憶遺忘規律的第一人。

根據我們所知道的,記憶的保持在時間上是不同的,有短時的記憶和長時的記憶兩種。而我們平時的記憶的過程是這樣的:輸入的信息在經過人的注意過程的學習後,便成為了人的短時的記憶,但是如果不經過及時的複習,這些記住過的東西就會遺忘,而經過了及時的複習,這些短時的記憶就會成為了人的一種長時的記憶,從而在大腦中保持著很長的時間。

那麽,對於我們來講,怎樣才叫做遺忘呢,所謂遺忘就是我們對於曾經記憶過的東西不能再認出來,也不能回憶起來,或者是錯誤的再認和錯誤的回憶,這些都是遺忘。艾賓浩斯在做這個實驗的時候是拿自己作為測試對象的,他得出了一些關於記憶的結論。他選用了一些根本沒有意義的音節,也就是那些不能拚出單詞來的眾多字母的組合,比如asww、cfhhj、ijikmb、rfyjbc等等。他經過對自己的測試,得到了一些數據。

然後,艾賓浩斯又根據了這些點描繪出了一條曲線,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遺忘規律的曲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圖中豎軸表示學習中記住的知識數量,橫軸表示時間(天數),曲線表示記憶量變化的規律。

這條曲線告訴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進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丟掉幾個,轉天又丟幾個的,而是在記憶的最初階段遺忘的速度很快,後來就逐漸減慢了,到了相當長的時候後,幾乎就不再遺忘了,這就是遺忘的發展規律,即“先快後慢”的原則。觀察這條遺忘曲線,你會發現,學得的知識在一天後,如不抓緊複習,就隻剩下原來的25%。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減慢,遺忘的數量也就減少。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兩組學生學習一段課文,甲組在學習後不久進行一次複

習,乙組不予複習,一天後甲組保持98%,乙組保持56%;一周後甲組保持83%,乙組保持33%。乙組的遺忘平均值比甲組高。

可見,學習和記住某些知識之後,緊接著來到的是先快後慢的遺忘。而且剛接受新知識時需要重複,否則印象太淺,不會在腦中產生記憶效果。這就像沒有閘的汽車,一直爬到坡頂才能站穩,半坡上熄火就容易溜下來。重複好像發動機,應該把記憶的載重車推上有利於保持信息的“坡頂”再暫告歇息。因此,應該及時複習。如果我們的複習能趕在大量遺忘產生之前,或者象烏斯基比喻的那樣,趁建築物還沒有倒塌之前就加固,那麽,就可事半而功倍。當然,“及時”複習不等於“即時”複習。

光及時複習還不夠,還要經常複習。記憶的深淺不僅與刺激的強度有關,也與重複的次數直接相關。在一定條件下,重複的次數越多,記憶就越深刻。每周一歌或電

視劇插曲,剛聽第一遍時感到陌生,然而一周下來,便基本會唱了。因為按照遺忘消退說,貯存的信息強度有自動減弱的趨勢,為了防止這種趨勢發展,唯一的辦法就是采取各種方式經常複習。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就是經常複習的意思。就像咱們在還是學生的時候,學習中的單元複習、期中複習、期末複習等就是一種經常複習的形式,對於鞏固知識是很有必要的。

加強記憶的技巧在於“反複”,為了掌握外語或取得某種資格而想學習的人很多。而學習中不可缺少的就是“熟記”。但是,雖然想一次把它記住,可經常是過後就忘了。熟記與能否在短時間內反複學習有很大關係。就拿坐在公司的辦公桌旁給熟悉的人打電話來說吧。認真的人也許在電話機裏存進了簡單的電話號碼。但是,如果是每天都撥打的電話號碼的話,即使不依靠話機裏存的號碼,不管是誰,都會記住一兩個吧。隻要你想撥給對方,在大腦裏浮現出這些數字之前,你的手指也會隨意地去按電話號碼鍵了。是你有意要記住這些電話號碼而背下的嗎?並非如此。是在每天或是一天許多次撥打這些號碼的過程中,自然而然記住的。與其說是大腦裏記住了它,還不如說是指頭上記住了它吧。就像這樣,記憶是通過反複才在大腦裏鎖定的。總之,不想忘記的東西需要反複。反複的次數越多,自己就會記得越牢固。

再想像一下,你受托要在結婚儀式上講話時的情景吧!我們也能經常看到有人念準備好的原稿,但不看稿子的講話要得體得多。我們還能聽到充滿**的演說。這時,大腦裏要記住原稿的文章。

這裏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從開頭起,逐行將其記在腦子裏;另一種是,從開頭到結尾,一遍一遍地反複讀。哪一種方法更容易記住呢?當然是後一種方法。而且,如果在反複的間隙裏,再稍加休息的話,則記憶的效果更好。如果始終盯著一篇文章看的話,本人想記住的東西,卻會意外覺得裝不進大腦裏去。趁休息的間隙,想些完

全不同的事情,讓大腦恢複清新,再繼續記憶作業。這種“記住,忘記,再記住,再忘記……”的反複,的確是記憶的重要步驟。“記住,忘記”的循環,反複的間隔盡量短些為好。

要記憶長久保持,單靠良好的記憶力是不夠的。因為隨著時間流逝,記憶的材料會逐漸被遺忘。所以,一直保持學習狀態,經常對已有的知識進行適當的重複,是形成及保持記憶長久的方法。

[雜談]

名人的“記憶操”

許多有超常記憶力的人,都有持之以恒的“強記”習慣。

記憶力體操其實隻是一種比喻——這是列夫·托爾斯泰最早說的。列夫·托爾斯泰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別人問他原因是什麽,他回答說“我每天做兩種操,一是早操,一是記憶力操,每天早上背書和英語單詞,以檢查和培養自己的記憶力,”。他還說:“背誦是記憶力的體操。”實際上每天的“記憶力操”就是反複再現。

馬克思喜歡背誦詩歌。他從少年時起,就聽從黑格爾的勸告,堅持用一種自己不太熟悉的外語去背誦詩歌,日久天長,他的記憶力越來越強。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經常與丈夫趙明誠比賽猜出某一個典故出自哪本書。每天飯後,夫妻倆來到客廳,沏一壺茶,然後指著堆在那裏的經史子集,隨便說一樁史事,誰先說出這個典故出自哪本書,哪一卷,哪一頁,哪一行,誰就先品茶一杯,答不出的,隻能聞聞茶香,用這種方法鍛煉自己的記憶力。